本书分三部分:肴馔风情、食用风趣、流派风韵。内容包括:北京烤鸭**味;东北鹿肴领风骚;晋人嗜酸与吃醋等。
肴馔风情
北京烤鸭**味
“天子脚下”的北京城,说到吃,天上飞的、地下走的和水中游的,什么特色什么珍稀的吃没有?然而,近几百年来,让老北京人津津乐道,让年轻人难以割合,连老外们来到中国和外地人进入北京,都少不了要品尝一番的,竟是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虽非龙肝凤胆,也绝非寻常之辈。早在清代就以枣红油亮的色泽,皮脆肉嫩的风味,成为享誉京城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的佳肴。谁只要吃过,就会留下余香在口、难以释怀的“烤鸭情结”。《燕京杂记》就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而炙者尤佳”的记述。相传,乾隆皇帝吃过一次烤鸭之后,难以忍受其美味的诱惑,竟然在十三天内连续吃了八次。还有,举凡到北京的外国人,不管行程多么紧张,一定都有“吃烤鸭”的安排。号称吃遍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美国美食家怀特,在品尝了北京众多美食后撰文说“北京烤鸭是世界**道营养名菜”。美国前总统老布什,20世纪70年代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期间,对北京烤鸭吃上了“瘾”,卸任回国后的二十多年,竟然先后五十余次携夫人光顾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北京烤鸭”店。在他这种“嗜好”的影响下,儿子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天的**次晚餐,就选中了华盛顿的北京饭店,主菜点的就是“北京烤鸭”。这可是他与当时掌握美国经济命脉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会面哪,因此被媒体称作是“政治晚餐”。2002年年初,从战乱之地来到北京的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爬完长城后,毫不掩饰地表示要了却一个心愿,就是“吃烤鸭”。接待人员当然让他如愿以偿。另一个欧洲客人,频繁往返于北京与欧洲之间,但只要到了北京,必吃烤鸭。他坦言,吃了八十多次还没吃够。我虽然不是每到北京必吃烤鸭,可自1954年**次到北京吃烤鸭以来的五十多年间,所吃过的烤鸭次数*少也在百次以上。因为北京烤鸭的魅力太诱人了。难怪如今市井上流传说:到北京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二是“不吃烤鸭真遗憾”。
北京烤鸭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明清时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受沐于中国烤鸭文化的余泽,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踏着历史巨人的肩膀向上攀的。说到烤鸭的渊源,有人说是南北朝时期,并引《齐民要术》“炙法”中有“肥鸭,净治洗,去骨,作脔”的记载加以佐证。但仔细分析便知,这是将鸭切块放在炊具上烤炙的,并非整只鸭的烤炙。*早记载整只鸭烤炙的文字出现在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里。说的是武则天的控鹤监张易之兄弟俩,将活鹅、鸭放在燃有炭火的大铁笼内,边烤边饮五味汁,慢慢烤熟的。显然,这种被视为“明火暗味烤活鸭”的做法,确与现代烤鸭相去甚远,但其历史价值在于开了后世整只烤鸭的先河。后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东移南迁,北宋汴京才出现了“爊鸭”(《东京梦华录》),南宋临安也有了“炙鸭”(《梦粱录》)。元灭宋,元将伯颜曾将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这样,烤鸭又成为元代宫廷的“烧鸭子”了(《饮膳正要》)。应当说,不管是唐长安的“烤活鸭”也好,北宋汴京的“爊鸭”和南宋临安的“炙鸭”也好,还是元大都的“烧鸭子”也好,都同后来*终形成的北京烤鸭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或者说有着某种渊源关系,但同时不可否认,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真正与现代的北京烤鸭有着直接关系的烤鸭法,则是明清问世的“焖炉烤鸭”和“挂炉烤鸭”。
当然,说历史和牌子,还是少不了“全聚德”。“全聚德”烤鸭店自清同治五年(1864)创业以来,就与明代宫廷传出、由老“便宜坊”采用的“焖炉烤鸭”不同,选用的是“挂炉烤鸭”。这“挂炉”烤制的技术,据说也是出自宫廷,但很快赢得了餐饮市场的认可和顾客的喜爱,生意立马红火起来。这一“火”就“火”了一百多年。这就是现在拥有近百家连锁分店,已成为企业集团的全聚德。百余年来,全聚德接待的国家元首、政府使节和社会名流,不知已有多少。已故周恩来总理曾27次陪同外国领导人到全聚德吃烤鸭,并为“全聚德”三字作了解释:“全而不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这句话已被今天的全聚德人奉为经营理念,发扬光大。
既然都是烤鸭,为什么不叫“长安烤鸭”,或“汴京烤鸭”和“南京烤鸭”,偏偏称为“北京烤鸭”呢?这是因为仅仅有了烤鸭的技术,尚不能算作北京烤鸭,还得采用北京特产的北京鸭。据说,北京鸭是由古代生长在北方的一种喜冷怕热的原种白鸭,经过几百年的驯化饲养,又有大运河散落之谷格外优越的饲料条件和鸭农开发的人工填鸭法强迫增肥,逐渐生长,繁殖、演化而成的。正因为选用这填肥的北京鸭烤炙出的鸭子,才*后形成著名的“京师**美味”,“北京烤鸭”之称自然名副其实了。
北京烤鸭所以长盛不衰,还得力于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尚且不说唐代问世的原始整只烤鸭,宋、元、明、清历代宫廷和京都出现种种名称不一的烤鸭,都分别是在前代烤鸭基础上变革和发展的,就说全聚德后来形成相对完善的烤鸭工艺,从宰杀、烫毛、吹气、开生、晾皮、打糖、灌水到入炉、燎档、转体等50道工序,不仅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而且都蕴涵着烤鸭的新文化,里面既有生产力,还有技术进步。在今天来说,又有谁不承认那一套烤鸭绝技是中国烹饪变革中堪称宝贵的一笔遗产呢?但是“相对完善”,毕竟是比较而言,并不是尽善尽美,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口味喜好也在变化,原来基本定型的“北京烤鸭”,还得上新台阶、上新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北京出现的“大董烤鸭”现象,实则是对传统北京烤鸭的又一次变革。变革的*大特色是突破了百年烤鸭“一咬一流油”的传统做法,一变而为不肥不腻、皮酥肉嫩、清淡营养的现代口味。他们制作的烤鸭不但受到了越吃越刁的广大顾客的欢迎,其品牌的认知度亦在迅速攀升。所有这些说明,饮食文化的辉煌不只在于古老,还在于年轻。仅仅依靠传承性是难以发展的,只有强化变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才能使悠久的烤鸭文化,焕发出新的青春。东北鹿肴领风骚
有幸两次到沈阳都吃到了鹿菜,一次是1985年参加沈阳宫廷菜研讨会期间,一次是1993年到大连参加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会路过沈阳期间。两次品尝的菜品虽不一样,但鹿肉的特异风味却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鹿类,中国自古食用,《神农本草经》记述了鹿茸的性味和功用。《礼记》中有“鹿脯”、“鹿菹”、“鹿轩”。唐代有用鹿血煮鹿肠制作的“热洛河”。元代有“鹿肾羹”和“鹿蹄汤”,《辍耕录》还将鹿唇列为“迤北八珍”之一。明代《宋氏养生部》记有“鹿炙”、“鹿脯”。到了清代,鹿之肴馔更多,《随园食单》载有制作鹿肉、鹿筋、鹿尾的技法,《调鼎集》收入鹿肴制法有11种之多。至今,鹿已大量饲养,鹿肴已成筵席上名品之一。
鹿肉色呈暗紫,质地细嫩,味道鲜美,结缔组织较少,可以整烹,也可以改刀成块、条、丝、丁、茸烹制。适用于炒、炝、烩、炖、炸、蒸、烧、煎、焖、烤等多种烹调方法。既可做菜肴、面点、小吃,还可以制饭粥。全国的鹿肉名菜至少有一百种,至于鹿尾、鹿筋、鹿鞭、鹿膝、鹿茸等,更是品质优良的烹饪原料,亦形成不少著名珍馐佳肴。
鹿科动物主要栖息于森林的丘陵地带,多分布于寒冷的三北地区,尤以东北混交林与阔叶林地区为多。辽宁北部的西丰县有“鹿都”之称,盛产梅花鹿。清代的皇太极和康熙都曾多次到这里狩猎。据《奉天通志》载,盛京(今沈阳)及附近几个县一方面贡奉鹿品的任务十分繁重,每年需要进贡七次,头三次为“尝鲜”,数量较多。《红楼梦》中食用的鹿肉,也是贾家在东北的佃户送来的。另方面,食鹿在当地亦成为一种时尚,吃鹿肉、鹿尾、鹿筋、鹿蹄、鹿茸等相对较为普遍。据《中国菜肴大典》收录的115味鹿类名菜中,东北三省就有49味,并出现了诸如串烧鹿肉、香酥鹿排、酒锅鹿肉、白扒鹿筋、清蒸鹿尾、人参鹿茸汤、红烧犴鼻、麻辣狍肉条等在鹿菜中独领风骚的佳肴。
我**次品尝鹿菜是在沈阳圆路餐厅,又是由厨师长刘家骥亲自烹制的。刘家骥出身烹饪世家,得其父亲——辽宁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刘国栋大师的真传,练就了扎实的烹饪功底,制作鹿肉的技艺特别高超。那天他制作的**个菜是“三鲜鹿茸羹”。鹿茸为马鹿或梅花鹿尚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每年5月前后从鹿头上锯下来,再经煮、炸、干燥而成。营养价值很高,是烹调的名贵原料,适宜于蒸、炖、烧、汆等技法。“三鲜鹿茸羹”是把汆后的海参、鸡肉和冬笋片用鸡汤煨透后,再把鹿茸撤在上面的汤羹菜。鹿茸本身是极为细嫩的稀有珍品,又以“三鲜”相配制菜,可谓珍上加珍,色形和谐,味道鲜美,富有较强的滋补作用,实为高雅的佳肴。刘家骥烹制的又一个菜叫“玉翠麒面”,是以犴鼻为主料,配以玉翠鱼饺而成的。犴鼻即是挥达罕之鼻,亦称“堪达汗”,系满族语言,其学名为驼鹿。也就是说犴鼻来自驼鹿之鼻。《黑龙江志》载:“北方有鹿形如驼,驼鹿一名堪达汗,即今之四不像,鄂伦春人养之,用则呼之便来,牧则纵之便去,性驯善走,德同良马,土人食之鼻尔,美之,号猩唇。”在当地驼鹿与熊掌齐名,属“八珍”之列。它适用于烧、扒、蒸等技法,所制菜肴种类很多,“红烧犴鼻”、“黄焖犴鼻”、“清炖犴鼻”、“汤爆犴鼻”、“香葱烧犴鼻”、“玉翠麒面”等,均是比较著名的。“玉翠麒面”这个菜工艺比较复杂,做工极为精细,造型也很别致,吃起来既酥烂,又滑嫩,味道醇鲜。
我第二次吃鹿菜是由刘敬贤大师做的,又是在其所在的“鹿鸣春大厦”品尝“鹿鸣宴”时吃的。刘敬贤是1983年全国烹饪名厨技艺表演鉴定会的冠军,获全国“*佳厨师”称号。我也是那次认识他的,在以后的交往接触中,我又得知他对烹饪艺术的虔诚,是可以感动上帝的。他为研制“鹿鸣宴”,用“废寝忘食”这四个字去形容是远远不够,有时他竟如醉若痴,似乎他的灵魂已进入另一个世界。研制过程中他多方听取意见,使各个菜品的烹制更趋完善。他那种虚怀若谷的态度,为青年厨师立下了楷模。那天,除了品尝冷盘“鹿鸣翠谷”和头菜“鹿茸燕菜”等菜点外,主要吃了颇有东北风情的“酒锅鹿尾”。鹿尾即鹿的尾巴,以每年立冬至翌年二月间猎取的“冬尾”*佳,适用于蒸、烩、烧等技法。“酒锅鹿尾”除以鹿尾为主料外,还配以冬笋、香菇等料,用小火炖烂,同汆好的鱼丸一起装在酒锅内,加足高汤,点燃酒精上桌。成菜汤汁醇厚而色呈乳白,鹿尾酥烂而不失其形,再加上氽制的鱼丸柔嫩鲜香,使整个鹿鸣宴显得异常丰满生动而高雅。
……
王子辉,1954年生于陕西蓝田,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即开始从事饮食文化研究。先后任商业部西安烹饪技术培训站站长,西安烹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西安旅游烹饪学院院长、教授。1995年被评为国务院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著作三十余部。着有《中国饮食文化论》、《隋唐五代烹饪史纲》、《中国古代饮食》、《周易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曲江宴与曲江春》、《素食纵横谈》、《素食养生谭》等。
面包机的幸福食光-自己做才安心 本书特色本书除了介绍11种面包机的基本模式外,还收集了超人气土司、美味内陷面包、甜蜜巧克力与糕点以及天然健康果酱与酸奶四大类别4...
百人小品:食之趣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雷公不打吃饭人。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穷吃饿吃是吃,湖吃海吃也是吃。小是吃,大吃也是吃。有粗吃细吃,也有善吃恶吃。平常吃...
云南江湖菜 本书特色 云南江湖菜是以家常菜和地方风味菜为基础,以求变思想和创新手法,独创特色,着力体现“适口者珍”的原则,受到大众消费者的赞赏和青睐。“江湖菜”...
作品目录老大昌面包蛋炒饭阿拉伯烙饼糖炒栗子烟薰鲳鱼起士林咖啡烘山芋萝卜煨肉汤香肠卷神仙鸭子干煸白菜帮牛酪红茶山芋糖红烧肉
全彩版蔬菜水果加工刀法 本书特色 本书从烹饪实际应用的角度,科学全面地介绍了蔬菜及瓜果类食材的分类特点、初加工原则及常见果蔬的加工刀法实例。全书由烹饪专家现场演...
爱新觉罗浩,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的夫人,原名嵯峨浩,是日本嵯峨胜侯爵的女儿。1937年浩女士与溥杰先生结婚,1945年
《把这瓶开了!》WineFolly:TheEssentialGuidetoWine一看就懂的葡萄酒品鉴、配餐、选购指南,是以可视化风格设计风靡全球,获奖葡
读茶经学泡茶 本书特色 穿越时空,与茶圣陆羽共享一杯好茶。古今对照,阅盛唐《茶经》习当代茶艺!读茶经学泡茶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通过介绍陆羽《茶经》,以《茶经》的...
《告诉自己太好了!》内容简介:这本书是“知心姐姐”卢勤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家教理念,重新提炼出的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
名家经典鸡尾酒 本书特色 66款日本著名酒吧,经典鸡尾酒调制秘诀。果汁,汽水,加上一点想像力,在任何时刻随手为自己调一杯鸡尾酒,雅致情趣垂手可得,甘美香醇潮流心...
幸福烘焙-365天特殊日子的烘焙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烘焙的入门图书,韩国著名面点师在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了蛋糕和面包、饼干的制作方法。书中彩图精美,详细介绍...
《发酵完全指南:风味、营养和方法》内容简介:人类从远古时期便开始制作发酵食品和饮料,享受它带来的美味和营养。我们依靠发酵的
食年饕餮-贝太厨房 本书特色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转眼,贝太厨房已经走过十年了。十年耕耘,十年苦乐,十年里大浪淘沙,千淘万漉,收获了如今的火炼真金,这就是...
粤菜王888 内容简介 《粤菜王888》紧抓粤菜中的精品菜式,但又以粤菜家常菜为主,突出美味、易学、易操作的特点,介绍了888道具有代表性的粤菜做法,意在让读者...
一看就会的家常汤煲 本书特色 家常菜,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家庭生活中日常制作并食用的菜肴,而家常菜中*为常见的不外乎炒菜、汤羹、主食。一两道有滋有味的炒菜,一道暖融...
珍奇原料菜典-100位中国烹饪大师作品集锦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烹饪大师是传承和创新中国烹饪技艺的翘楚,杨柳编著的《100位中国烹饪大...
汉堡-吃的全球史 本书特色 安德鲁?f.史密斯教授从汉堡作为19世纪美国小贩出售的街头食物开始讲起,讲述了整个汉堡的发家史,以及汉堡风行美国及全球的原因。同时,...
难得自己动手制作,不管味道活外观都得讲究才行!若能听到一声,“就像店里卖的一样~”那就更让人兴奋了❤本书介绍了许多值得一做
鸡尾酒品鉴大全(附一本书) 本书特色 鸡尾酒的本性,决定了它必将是一种*受不得任何约束与桎梏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事物。正如某位调酒师所说:喝鸡尾酒,其实就是在...
常吃粗粮100例-营养百味No.8 目录 常吃谷类黄瓜糙米饭皮蛋糙米粥小枣粽子冬瓜糯米粥薏米红豆粥藕丁莲子紫米粥黑米桂花粥黄米红枣饭二米饭鸡蓉玉米羹玉米面发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