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作者:李泽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9-01-09

评分:5分

ISBN:9787108032874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内容简介

NULL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全三册)》:中国文库哲学社会学类。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目录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目录:内容提要孔子再评价一 “礼”的特征二 “仁”的结构三 弱点和长处四 附论孟子墨家初探本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孙老韩合说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二 《老子》三层三所谓"益入神智荀易庸记要一 人的族类特征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三 天、道、人秦汉思想简议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庄玄禅宗漫述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二 人格本体论三 瞬刻永恒的*高境界宋明理学片论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四 遗产的两重性五 《片论》补经世观念随笔一 “内圣”与“外王”二 “治人”与“治法”三 经学与史学试谈中国的智慧一 时代课题二 血缘根基三 实用理性四 乐感文化五 天人合后记《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目录:內容提要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散论一 一个被改造的上帝二 砸烂孔丘的牌位三 冲击“四条极大的绳索”四 《天朝田亩制度》五 《资政新篇》十九世纪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研究一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前驱先路”二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发生与发展三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高潮与顶峰四 改良派变法维新思想的衰颓康有为思想研究谭嗣同研究论严复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论纲论孙中山的思想章太炎剖析梁启超王国维简论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后记《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目录:内容提要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二 救亡压倒启蒙三 转换性的创造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胡适陈独秀鲁迅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二 革命战士三 提倡启蒙 超载启蒙青年毛泽东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别瞥略论现代新儒家漫说“西体中用”后记附录:再说“西体中用”%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节选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全三册)》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并以此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孙老韩、苟易庸、庄玄禅宗、秦汉思想、宋明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评价,着重阐释了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缘由,并对古代中国的辨证法、“天人感应”宇宙观、“内圣”与“治法”分离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思想,阐释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嬗变肌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20世纪新文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辨析了现代“新儒家”和“西体中用”思想,并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相关资料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这就是注意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经验中也都存在,但认识它们的极端重要性和严重意义却只有在战争中才突出。否则,略不经心便可铸成大错,而毫厘之差便有千里之失。也正因为此,古兵家在战争中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就不只是单纯经验的归纳或单纯观念的演绎,’而是以明确的主体活动和利害为目的,要求在周密具体、不动情感的观察、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尽快舍弃许多次要的东西,避开繁琐的细部规定,突出而集中、迅速而明确地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要害所在,从而在具体注意繁杂众多现象的同时,却要求以一种概括性的二分法即抓住矛盾的思维方式来明确、迅速、直截了当地去分别事物、把握整体,以便作出抉择。所谓概括性的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对立项的矛盾形式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便于迅速掌握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出的那许许多多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即敌我、和战、胜负、生死、利害、进退、强弱、攻守、动静、虚实、劳伕、饥饱、众寡、勇怯等等。把任何一种形势、情况和事物分成这样的对立项而突出地把握住它们,用以指导和谋划主体的活动(即决定作战方案如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等等)。

%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节选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套装全三册)》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并以此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孙老韩、苟易庸、庄玄禅宗、秦汉思想、宋明理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再评价,着重阐释了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缘由,并对古代中国的辨证法、“天人感应”宇宙观、“内圣”与“治法”分离现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种主要思潮的基本内涵及其成因,深入分析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思想,阐释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嬗变肌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错综演变的基本线索,论述了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20世纪新文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辨析了现代“新儒家”和“西体中用”思想,并对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本。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相关资料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这就是注意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经验中也都存在,但认识它们的极端重要性和严重意义却只有在战争中才突出。否则,略不经心便可铸成大错,而毫厘之差便有千里之失。也正因为此,古兵家在战争中所采取的思维方式就不只是单纯经验的归纳或单纯观念的演绎,’而是以明确的主体活动和利害为目的,要求在周密具体、不动情感的观察、了解现实的基础上,尽快舍弃许多次要的东西,避开繁琐的细部规定,突出而集中、迅速而明确地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要害所在,从而在具体注意繁杂众多现象的同时,却要求以一种概括性的二分法即抓住矛盾的思维方式来明确、迅速、直截了当地去分别事物、把握整体,以便作出抉择。所谓概括性的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对立项的矛盾形式概括出事物的特征,便于迅速掌握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出的那许许多多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即敌我、和战、胜负、生死、利害、进退、强弱、攻守、动静、虚实、劳伕、饥饱、众寡、勇怯等等。把任何一种形势、情况和事物分成这样的对立项而突出地把握住它们,用以指导和谋划主体的活动(即决定作战方案如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等等)。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哲学家。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