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说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对1989年后西方左翼悲观的“后社会主义状况”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批判性反思。南茜·弗雷泽的批判新颖独特,体现了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受到左翼学术界的交口称赞。哈佛大学的康乃尔·韦斯特称:“南茜·弗雷泽是她那代人中*具创造性的社会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之一。”本书“在理论上超前;在政治上具有进步意义”。她的主要论争对手阿克塞尔·霍耐特也不吝溢美之辞,称这本论文集“极富革新精神并创造性地致力于‘中断’传统的正义争论”,其观念可能意味着“‘后社会主义’状况下对不同群体或个人的一视同仁。”所谓“后社会主义状况”,弗雷泽特指80年代以后、尤其是苏东剧变后西方社会主义左派的分裂状况。坚持经济社会“再分配”方案的“社会左派”和坚持多元文化主义“承认”诉求的“文化左派”二者互不相容,彼此争斗,造成了社会主义左派队伍的四分五裂。弗雷泽抛弃“解构”的时尚的“后社会主义”,强调捍卫纲领性思想的可能性,阐明社会主义后续方案不能为了支持文化差异而放弃对社会平等的承诺,同时质疑草率地拒绝承认政治,反对把“社会政治”与“身份政治”对立起来。弗雷泽以“二元的”批判方法整合“再分配”和“承认”,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左派的经济“再分配”诉求,同时超越文化左派的单纯争取身份认同和“承认”的文化诉求,将经济上的“再分配”和文化上的“承认”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战略,号召长期相互争斗的“社会”左派和“文化”左派共同为“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加“文化上的解构”而斗争。
《正义的中断》可说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对1989年后西方左翼悲观的“后社会主义状况”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批判性反思。南茜·弗雷泽的批判新颖独特,体现了当代批判理论的*新发展,受到左翼学术界的交口称赞。哈佛大学的康乃尔·韦斯特称:“南茜·弗雷泽是她那代人中*具创造性的社会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之一。”
正义的中断总而言之,本书收集的论文对“后社会主义”状况进行了诊断。我运用这一表达方法——在此向让-弗朗西斯-利奥塔(Jean-Francois Lyotard)表示歉意——来标明当今政治思想必然发展的总体视阈。1不过,我把“后社会主义”一词加了引号,用以表明尽管置身于这一视阈之中,但仍然致力于坚持一种批判态度。换言之,我的目标不是要反映“后社会主义”状况的表征,而是要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那么,什么是“后社会主义”状况呢?它不是对社会主义理想的相关性和生命力的明确的否定性判决,而是对1989年后左翼处境的一种怀疑情绪或情感结构。这种情绪充溢着一种“翌晨”感,是对晦涩难解的进步性社会变革之历史可能性的真正质疑。然而,它也掺杂了一些意识形态因素,我们难以分辨和命名。为了把真正的质疑从意识形态因素中拣选出来,我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三种构成性特征进行了区分。首先是替代现存秩序的任何可信的进步性前景的匮乏。当然,这在部分意义上是1989年后广义社会主义愈益丧失合法性的结果。换言之,崩溃的不只是一套(以往)实际存在的制度安排,而是对于一种主要理想的信仰;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这一理想曾经激励了为社会改造而进行的斗争。其直接后果是哈贝马斯所谓“(左翼)乌托邦力量的耗尽”。2我认为这一短语恰如其分,尽管在当前的整个世界中,差异化的进步激进主义明显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激增态势。它表明,至少在当前,尚未出现能够取代社会主义的一种新的广泛的公正社会秩序的进步前景。那些将“激进民主”和“多元文化主义”提升至这一地位的建议,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对这样一种前景的渴望。但我认为它们缺乏说服力,因为它们把政治经济问题排除在外。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坚持“政治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等更为软弱无力的概念方面。当然,当前乌托邦前景的匮乏并没有证明弗朗西斯·福山关于1989年代表着“历史终结”的肤浅主张。3没有理由认为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但这也的确是我们所面临形势的特点。至少在目前,进步斗争不再依靠任何可信的、替代现存秩序的前景。因此,政治批判面临着泯除野心、继续作为“反对派”的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盲目行进。“后社会主义”状况的第二个构成性特征涉及政治诉求的语法变化。最近一段时期,承认群体差异的主张——这一主张有时遮蔽了社会平等的主张——变得非常突出。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观察这一现象。当然,在经验层面上,我们见证了“身份政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内容简介:◆继《弱者的武器》之后,美国政治学和人类学者、2020年阿尔伯特·赫希曼奖获得者詹姆斯·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本书特色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主要内容包括: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主展馆、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将帅厅...
朝鮮戰爭並非始於一般人所熟知的1950年,結束於1953年。作者根據美國國內最新解密檔案以及截自北韓的秘密資料檔案,重構了朝鮮戰
反攻欧陆:1944~1945年西北欧战区英国陆军总览(全2册) 本书特色 1939年以前,英国陆军是一支由志愿兵组成的训练有素的机械化职业军队,在规模上远低于敌...
七七事变 本书特色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深夜,日本侵略军向我宛平县守军开火,遭到我第二十九军的坚决还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陈惠丰编著的《七七事变(原...
北约扩大研究1948-1999 内容简介 本书将具体考察北约扩大的历史进程,并突出探讨美国在北约扩大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北约成员国资格的具体内涵、北...
《喋血黄沙:北非争夺战》主要有背后插入的匕首、“罗马帝国”的梦幻、蓝色的海、西迪巴拉尼之战、“这是国家的命令”、非洲初捷、
朱可夫-战无不胜的绝世帅才 内容简介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
1921-2016-中国共产党历史简明读本 本书特色 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可以...
1949-2009-中俄关系的大情小事 本书特色 《中俄关系的大情小事(1949-200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是上帝让我们成为邻居——俄罗斯谚语19...
对决太平洋 本书特色 历史一旦被总结,就往往容易被扭曲。而有些历史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历史却能一再触动人心。本书以冷静独特的视角全面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的全过...
潘光旦日记 本书特色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忧国忧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他的一生...
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之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立在自1998年以来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
《明代军政考选制度研究》内容简介:书稿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代军政考选制度产生的原因、起源和演变,内容主要包括:对明太
《论自由》内容简介: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集是从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具代表性、*为深刻、影响*大的论述中精选出来的。所选文章...
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哲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跟从约翰·菲尼斯(John Finnis)研习自然法。研究领域为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著有《...
国际人士看中国:我在中国的岁月 本书特色 “国际人士看中国”丛书收录了多个国家的著名国际人士的著作。这些作者分别在20世纪中前期亲历、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
海上大征服 内容简介 海权论之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思想主旨是:任何大国,无论是维护国家利益还是称霸世界,首先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只有拥有了制海权,...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195名党员。大会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