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十部分,内容包括:祖父爱上了文艺;父亲进入演艺圈;诞生在“水房子”;唱评剧爱京剧;坎坷的考戏校之路;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等。
丛芳艺苑族欣荣,赵系秋声别有情。应是传薪传续火,张灯会意谢高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奚派传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目前戏曲界女演员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女性的美。古代女性有妩媚之美、娇柔之美、典雅之美和皮之美,演不出这些美可能是缺乏文化修荐的问题。……火丁演出了古典美,这很了不起。我喜欢火丁是因为她人老实,不狡猾。她外表是沉默的,内心却有一团火.追求艺术的火。
——粤剧大师红线女
她是有理想,有奋斗目标的。火丁很有发展前途,前面的路还很长,还要多下功夫。程派艺术,艺如其人。……学程派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人。希望火丁能深入研究程派艺术的精髓,不断进步。
——京剧大师程砚秋之子程永江
一是我喜欢她的演唱,沉郁、深婉、洗丽、细腻,一个字,雅!二是我喜欢她、本人的仪表风度,朴素、大方、不饰于外而中秀自溢,一个字,雅!她的人雅,艺雅。
——北京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钱世明
喜欢张火丁的人很特别,很多人并不是戏迷,也并不了解程派,他们或是被、她特殊的名字,或是被她含蓄内敛的气喷,抑或是被她低回幽怨的嗓音所吸引,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不少人虽然不懂程派,不了解程砚秋,但愿意从自己喜欢的火丁身上找到认同。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燕升
程派艺术之所以受人们喜爱,主要是由它的艺术个性所决定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淡云遮日;它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它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它如南极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于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于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忧郁品格。它庄重、典雅,兼有哲学辩证法色衫。程派艺术在许多方面或就艺术本质而言,它与文学中的诗极为相近,可以说是“京剧中的诗”。
——张火丁
一、祖父爱上了文艺
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是张家**个走向革命道路的。这位革命者自小喜爱艺术,不仅喜欢观看艺术,而且还身体力行,登台演出,成为张家**位喜爱艺术者,他的喜好,也影响了后代。
曾祖父是“奇人”
张火丁祖籍济南章丘,这里曾诞生了中国*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清代咸丰末期,张火丁的先祖张正在当地生活困顿,无法维持,便带领一家十几口人闯关东,当时并没有目的,一家人漫无边际地走着,一边走一边行乞。当时先祖张正认为关东土地多,只要舍得出力流汗,总能养家糊口。当他们一家人走到辽宁省昌图县城西大波林子村时,看到这里还有生存空间,便落户在大波林子村,靠给有钱人打短工维持生计。太祖张庭英因家庭困顿,无钱娶妻,三十多岁了还是孑然一身。此时,村里一大户人家有一位姑娘,由于找对象过于挑剔,都二十五六了,还未嫁出去。现在二十五六的姑娘未出嫁者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却是一个“老姑娘”了,是一个不容易找到婆家的“老大难”了。正因为这样,上天把缘分赐给了光棍张庭英。这位曲姓姑娘“下嫁”给张家,后来生下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张显在长成小伙儿后,身高在一米八以上,身材魁梧健壮,力大无穷,被当地人视为“奇人”。有一次,张显肩挑二百多斤重的东西,要过一座独木桥,当时跟随的五弟胆量极小,看到滔滔的河水,头脑发晕,心慌肉跳,不敢行走。于是,张显背上背着弟弟,肩挑200余斤的重担,从容地走过了独木桥。当时瓜园买瓜论挑不论斤,只要你有力气把瓜从瓜地里挑出去,瓜就归你。张显不用扁担,而是找来一个大粗杠子,用秫秸编了两个大篓子,将数百斤的瓜挑出瓜地,结果五个人才将这一担瓜运走。张显力大无穷,饭量也十分惊人。他一餐能吃二十多个大馒头。由于他饭量太大,一般雇主都不愿雇他,因此生活依旧拮据。后来张显到吉林省通榆县西艾力做长工,在那里找到了出路,于是把昌图县的亲戚全接了过去。后来,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就降生在西艾力。
祖父痴迷艺术
西艾力是盐碱地,庄稼收成不好。张显给人家做长工,人家又不给房子住,生活很难维持。于是一家人继续向北行进,*终落脚在吉林省洮南县。张火丁的父亲张一便诞生在这里。那时张成林在洮南县城以打短工谋生计,他学了成衣匠(裁缝)。这时,张成林有机会接触小市民,成为他热爱艺术的起源。在学成衣匠的同时,张成林还给东家买菜做饭。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人有多穷,但他们对娱乐的喜好是不会泯灭的。张成林年轻时爱听戏和唱戏,他经常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如听评书、扭秧歌等,这恐怕就是张家的艺术起源。张家涉入娱乐圈是自张火丁的祖父张成林开始的。张成林痴迷艺术,但张火丁的曾祖父张显却对此十分不屑,以为儿子是不务正业,张成林为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但张成林无法割舍对文艺的喜爱,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二弟张成春、小弟张成富均喜欢上了文艺。一个儿子喜欢艺术就够烦的了,如今三个儿子都爱上了艺术,张火丁的曾祖父也十分无奈,只好听之任之了。
日军侵略东北时,疯狂地抓劳工。张成林与二弟张成春均当过劳工,那种日子真是暗无天日,苦不堪言。那时流行一种传染病,张成林被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丧心病狂、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一看病人不行了,就将人装在木箱内,然后就抬到后山,浇上汽油进行焚烧。这天,命悬一线的张成林也被装在了木箱内,也许张成林命不该绝,在准备将他抬到后山进行焚烧时,突然间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此时主管焚烧者说,先把箱子放在这里,等下完雨再烧吧!当时钉的箱子很简陋,有很大的缝隙。在箱子里面的张成林被冰凉的雨水一浇,居然清醒了过来,但他干着急,无法从箱子里出来。待到雨过天晴之后,焚烧者准备抬箱子焚烧张成林时,突然发现他还活着,便打开箱子将他抬了出来。张成林踏了一下地狱门槛,居然又死而复生,那真是个奇迹。真应该感谢上天那场及时雨,否则,张成林一命归西,便不会有张一,更不会有张火丁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成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某担架队任队长,参加过著名的锦州战役,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后,在区上担任公安助理,参加过土改和剿匪。张成林成为张家**位走向革命道路的人。由于在革命队伍的锻炼,他学到了文化知识,告别了文盲。张成林爱好文艺的初衷依旧,只要有机会,他就要参与文艺活动。1950年过大年,张成林决定办一支秧歌队。这时张火丁的父亲张一已经九岁了,也成为秧歌队的成员。这样,张家两代四口人成为秧歌队的成员,张成春担任秧歌队的头,他男扮女装,扮成《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其余人便扮成《打渔杀家》中的人物。张成林扮演萧恩,张成富扮演萧桂英,张火丁的父亲张一扮演教师爷。大家踩着高跷,扭起了秧歌,吸引着大批观众齐声喊好。这是张家首次出现在表演行列里,这时的张一已经上学读书了。
张一受父亲张成林的影响,自小喜爱艺术,痴迷艺术,并显示了不俗的艺术潜质。他考进了戏校,进入了演艺圈,成为张家首位与艺术结缘的人。先后从事评剧、吉剧、京剧的他,显示了较高的艺术素养,这为张火丁从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场戏改变人生轨迹
有一次,张一扭完秧歌回到家中,家里来了客人,说吃完饭去看戏。那时张一还不懂什么是戏,但十分好奇,他也想跟着大人去看戏。张一对奶奶说:“奶奶,我想跟着爹去看戏!”奶奶说:“孩子,去吧!”这天上午说去看戏,戏是晚上开演。张一一天坐立不安,不敢离开家,也不敢到外面去玩耍,怕大人不叫他自己走了。晚上,张一终于随着父亲和叔叔去看戏了。当时演的是评戏《杨二舍化缘》,这出戏很长,演完后回家快半夜了,张一兴奋得睡不着觉,戏中的情节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面前。太精彩了!太过瘾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都说长大了干这个那个,我长大了啥也不干,就干这个!
一出《杨二舍化缘》激起了张一对戏剧莫大的兴趣,剧中的各个行当、各种表演形式,令张一如痴如醉,使他深深地迷上了戏剧艺术。这时,张一要自已演戏了。小家伙找来一块破布,缠在手腕上当水袖,组织一帮小伙伴唱着玩。张一看了一次戏,就成了小戏迷,每当听说演戏的信息,他便变着法去看戏。一向诚实的张一为了达到看戏的目的,不得不开始撒谎。每当有戏时,张一便对奶奶说:“奶奶,我出去玩了!”奶奶说道:“去吧,别贪玩,早点回家!”这时的张一如同脱缰的野马,飞也似的向剧院奔去,五六里地用不了半小时就跑到了。别看洮南县这个戏院不起眼,但像京剧大家李万春等不少名角都去演出过。由于张一当时手中无票,自然被拒在戏院门外,这时张一便贴着门缝听,等到晚上九点半,看门的离去了,张一便站在戏台旁边驻足观看,一边看一边心里乐,太精彩了!小家伙在心里暗暗说道,啥时自己能上台演出,那该多好啊!张一有演戏的天赋,好多戏他听常了,就会唱了。这时的张一,为了达到偷偷去看戏的目的,在家里变得勤快起来,主动地帮家里干活。父母有时大惑不解,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得勤快起来了呢?岂不知儿子是为了看戏。时常看戏又迷戏,自然会影响学习成绩,但张一不管这些。只要有戏看,自己就幸福、就快乐!
1952年末,黑龙江戏校去洮南县戏院招生,在城里还张贴了招生布告,招的是京剧演员。张一得到消息后,前去应试。唱戏是他心中的梦想,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主考老师问他:“小家伙你干啥来了?”“我来考试。”“你父母让你来吗?”“让!”“小家伙你会唱京剧吗?”“不会,我只会唱评剧。”“那你就唱一段让我们听听!”张一长得虎头虎脑,显得挺可爱,招考老师对他很有好感。有过艺术经历的张一并不怯场,他唱得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挺有味儿!令主考老师颇感惊奇,于是当场拍板,说道:“小家伙,你被录取了,回家准备一下,10天后还到这里来,别忘了拿行李。”这时,张一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梦想即将变为现实,自己是世界上*幸福的人了。
……
1986-2006-希拉克传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原名《总统的悲剧:法国政治生活场景 1986-2006》,法国著名记者独家跟踪采访希拉克数十年,实景描述任何同类...
“遥望大海,我轻声对着风儿做着最后的祈祷:请帮助我吧!让我满足于即使走过最美丽的地方,也不想永久停留或据为己有吧!”天津
《2021年MBA、MPA、MAPcc、MEM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逻辑精选600题(20套全真试卷及详解)》内容简介:管理类联考逻辑经典试题荟萃。配
光武帝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正史,抉取光武帝刘秀一生的典型事迹,以人物为脉络,汇为一编。举凡光武帝成长佚事、揭竿起兵、登基称帝、削平割据、巩固政权、经济政策、民族...
斯人独憔悴-近代民主先驱王造时 本书特色王造时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著名的民主斗士,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是举世闻名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之一。在抗日战...
《中国诗歌研究史:清代卷》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梳理了20世纪清代诗歌研究的成就。全书分清诗研究、清词研究两编,以时代为序,分别
大师章太炎 内容简介 章太炎年轻时很崇拜明末的大学问家、著名的民族志士顾炎武,于是将自己的名字也改为“太炎”,以示崇仰追随之意。中年以后,他的心中又有一个偶像,...
《名人传》内容简介:《名人传》是罗曼·罗兰为三位举世闻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谱写的英雄史诗:第一位是身患残疾,孤独贫困,从未享受
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企业内部的小集体组织就像自由自在地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阿米巴作为一个
《乐队女孩》内容简介:她,摇滚乐史上最伟大乐队之一“音速青年”主唱 这不仅是一部“后朋克女神”的成长传记,更是一份过去五十年
由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记录的《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一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
张恨水 本书特色 张恨水可谓文坛奇人,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而家誉户晓。他的小说大多以青年男女为了挣...
彭德怀传 本书特色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
《记者眼中的“理想教育小镇”》内容简介:西善桥岱山保障房地区以教育作为突破口,2018年起启动“理想教育小镇”建设,通过以“向
普通语言学人物志 本书特色 本书对汤姆森、维尔纳、乔姆斯基、雅各布逊、罗常培等十八位中外著名语言学家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影响和主要著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介。文...
1901-1951-马连良艺事年谱 内容简介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回族,北京人,幼年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从上世纪20年代至60...
音乐大师 内容简介 引言一、写作缘由及意义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状况**章 生平与创作概况一、早期教育——那不勒斯(1685—1704)二、从师——威尼斯(17...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内容简介:关汉卿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非常著名的就是《窦娥冤
《奥本海默传》内容简介:☆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伦敦杜夫·库珀历史奖获奖传记,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
回忆洪深 本书特色 《回忆洪深》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为洪深的朋友、学生、同事、老师等写的回忆文章合集,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