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由k·奥尔森编辑的、南茜·弗雷泽与美国和欧洲的批判理论家进行广泛辩论的论争集。它刊载了弗雷泽与众多当代*重要的左翼思想家,如r.罗蒂(richard rorty)、j.巴特勒(judith butler)、i.m.杨(iris marion young)和r.福斯特(rainer forst)等人的交流和对话,大致上反映了关于承认理论的争论在近10多年的发展概貌。
奥尔森将全部争论分为四个部分,基本覆盖了这场争论的主题:是否存在承认和再分配的分裂;再分配和承认这两种社会正义的范式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合起来;再分配和承认是否真正穷尽了正义的充分意义,或是否应当建立正义的政治维度;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特别是弗雷泽理论的规范基础和社会本体论是否成立?本书放弃了对过时模式的怀旧之情和对后现代多元主义的庸俗庆贺,致力于创造一个新的、正义的社会的全面愿景——一个将分配正义、身份平等和在每一层面的治理中广泛的民主参与相结合的愿景,将分配正义、身份平等和在每一层面的治理中广泛的民主参与相结合的愿景。体现了批判理论家建立正义的规范基础的理论努力。
《伤害+侮辱》是一本由K·奥尔森编辑的、南茜·弗雷泽与美国和欧洲的批判理论家进行广泛辩论的论争集。它刊载了弗雷泽与众多当代*重要的左翼思想家,如R.罗蒂(Richard Rorty)、J.巴特勒(Judith Butler)、I.M.杨(Iris Marion Young)和R.福斯特(Rainer Forst)等人的交流和对话,大致上反映了关于承认理论的争论在近10多年的发展概貌。
3.异性恋、错误承认与资本主义:答朱迪思·巴特勒
南茜·弗雷泽
朱迪思·巴特勒的文章受到欢迎,有如下几个理由。它让我们回想起社会理论中深奥而又重要的问题,却已很久没有论及。它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当前政治危机中左派所遇到的问题的诊断联系起来。但是,更重要的是,巴特勒在文中致力于辨识和寻回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行为受到当前知识界和政治风尚的一致压制。例如,她的兴趣在于把这些范式的真知灼见与当前各种范式的防御立场结合起来,以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我也全心全意致力于这些事业。
但是,巴特勒与我观点不同。我们最重要的分歧,以及最富有成效的讨论开始于如何完全实现共有事业的改造和整合。我们观点的分歧在于,什么正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朽遗产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的相关洞见。我们还对各种后结构主义思潮价值的评判存在分歧,以及这些思潮如何能够完美地表述包含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理论化上有异见。最后,我们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性质上并没有达成一致看法。
为了清除障碍,以便有效地讨论这些问题,我想一开始就迅速去除我认为是转移主题的话语。巴特勒把对我的《正义的中断》的讨论与对一群无名对话者的批判结合起来,这些对话者被她称为“新保守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她对这一群体的批判有何价值——这一问题我将在后面论及——她用这种批判来讨论我的观点,这一策略十分不合时宜。尽管她的矢口否认适得其反,但读者们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即我与“新保守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把消除对男女同性恋的压迫视为属于“纯粹的”文化领域,因而是次要的、派生的,甚至是琐屑的。他们或许假定,我认为性压迫不如阶级压迫那样具有根本性、物质性和真实性,而且我希望把反对异性恋的斗争从属于反对工人剥削的斗争。于是,读者们发现我跟“性保守主义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混在了一起,甚至会认定,我把男女同性恋运动视为毫无道理的排他主义,这种排他主义分裂了左派,而我则强烈希望把左派的同一性强加于这种排他主义上。
当然,我一点也不这样认为。相反,在《正义的中断》一书中,我分析了当前所谓“身份政治”与阶级政治,文化左派与社会左派的分裂,并把这种分裂作为“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既定特征。我试图超越这些分裂,并在清楚阐明左派统一阵线的基础之后,我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避免了对“基础”与“上层建筑”,“首要”与“次要”压迫之间进行正统的
凯文·奥尔森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任政治学助理教授。他著有《自发的民主:政治平等与福利国家》(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6年),以及多篇关于民主、正义、公民权和多元政治的文章。
KGBTHESECRETWORKOFSOVIETSECRETAGENTSBYJOHNBARRONREADERSDIGESTPRESSDistributedbyE...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内容简介 间谍战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好人坏人都在制造情报;盟军、纳粹都在使用美人计;巴顿、蒙哥马利或是隆美尔,也有上当的...
自我耗竭式演进政党-国家体制的模型与验证 目录 引言缩写**部分 政党—国家的结构与动态运行:IPS模型1 社会主义体制运行及变迁的理论与比较观点2 构建互动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 本书特色 金震宇、房迎主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是由“智政院”组织的线上智政讲堂活动文字实录合集,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本书特色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现代火力战 本书特色 火力战,是以火力机动和火力毁伤为基本形态,并以火力打击的整体效果直接实现战斗、战役乃至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形式。它是以*大限度和*有效的方式...
超越后殖民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本书特色 随着资本的全球化,一种被称为“后殖民主义”的新学科和学术产业也随之兴起,其话语体系为彰显文化研究和人类科学...
利剑-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常胜军征战实录1-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部队传奇之 本书特色 推荐购买《利剑——中国人民解放军钢铁常胜军征战实录②》推荐购买《尖刀——中国人...
周恩来政论选(上下册)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内政外交集于一身,日理万机,为国操劳,他执笔写作的机会少了,但他在国务活动中所...
风雪莫斯科 本书特色 1941年10月2日,德国陆军元帅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就此拉开了二战德军**次大失败的序幕。★密集的苏联骑兵挥舞着马刀...
兵家必争之地-华夏古今战场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阅读了相当数量的古籍史书、地方志、战史战例和兵书兵法等书刊,搜集了有关兵家必争之地的大量资料,对每一个地点,以古...
喋血瓜岛 本书特色 二战中*大的遭遇性战役。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 来在太平洋上**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二战期间 太平洋战场上*具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被比作太...
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美国国内政治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以及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具体过程。首先立足于美国政治制度模式架,论述了总统...
华罗庚治学思想精粹-数述华师 见证一生 本书特色 本书《华罗庚治学思想精选》是中科院数学所研究院金雅芬研究员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以专题为线索,从治学方法,精神品...
新医改的公益性路径-民生中国 本书特色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所证实的政治定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临b,i-~总统的誓...
让人民来决定——美国的邻里组织运动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者罗伯特·费希尔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内容涵括了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
奚原九十选 目录 自序**部分三十年代救亡运动与新文艺活动文选“救国必须读书、读书便是救国论”法西斯蒂与电影《金时计》之话人事合一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的京沪、...
打开战争之门-(全二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包括战争与民族、战争与宗教、战争与社会制度、战争与人口、战争与城市、战争与法律、战...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 本书特色 本书利用包括解密档案材料在内的大量**手资料,真实、具体、生动地描述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前苏联和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展现...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价值观建设 本书特色 在中国社会转型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国家和个体的价值观建设事关未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