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一书,以清代史馆研究为枢纽,对有清一代史馆修史的发展、成就及其与诸方面之联系,尤其是与一代政治风云相起伏、相影响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视野开阔,剖析深刻,将清代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全书的学术创新价值,我想至少有三点是值得称道的。一是首次系统阐明了清代史馆的机制及运作方式,书中利用大量档案资料,对一些重要史馆的设立过程,史馆与内阁、翰林院的关系,史馆的管理制度、史料的征集途径等问题做出详细分析,总结了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二是深入考察了史馆中史官的活动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并对史馆修史、幕府修史与私家修史三种不同修史形式的关系进行讨论,说明它们之间既存在矛盾又互相补益的事实。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清代史学整体的、动态的发展。三是探讨了清代史馆与政治的互动。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本书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史料和事例,深刻揭示了史馆修史与清廷政治斗争、帝王文治、民族问题、边疆问题的关系,展示了专制政治下官方史学的政治化特征。
清代是中国史馆制度发展的顶峰。清代史馆修史与幕府修史、私家修史三者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补益,共同描绘了清代史学绚烂多姿的图画。史馆修史与清廷政治斗争、学,通过官方史学来配合政治决策,使历史学在清代政治动作、文化发展、文治兴盛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方面,史馆修史还与宋学、汉学以及西学纠葛在一起,相互影响,既有融合,又有矛盾。书中凝结了作者研究上述问题的有创拓性的见解。
《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一书,以清代史馆研究为枢纽,对有清一代史馆修史的发展、成就及其与诸方面之联系,尤其是与一代政治风云相起伏、相影响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视野开阔,剖析深刻,将清代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全书的学术创新价值,我想至少有三点是值得称道的。一是首次系统阐明了清代史馆的机制及运作方式,书中利用大量档案资料,对一些重要史馆的设立过程,史馆与内阁、翰林院的关系,史馆的管理制度、史料的征集途径等问题做出详细分析,总结了清代史馆制度的特点。二是深入考察了史馆中史官的活动与官僚体制的关系,并对史馆修史、幕府修史与私家修史三种不同修史形式的关系进行讨论,说明它们之间既存在矛盾又互相补益的事实。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清代史学整体的、动态的发展。三是探讨了清代史馆与政治的互动。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史料和事例,深刻揭示了史馆修史与清廷政治斗争、帝王文治、民族问题、边疆问题的关系,展示了专制政治下官方史学的政治化特征。
著者以官设史馆为枢纽,对一代史学兴衰及其与诸方面之联系,尤其是与一代政治风云相起伏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视野开阔,难度甚大。由于有坚实的史料为依据,故而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对深化迄今为止的清代史学研究,无疑是一个重要贡献。——陈祖武作者通过论说清代史馆而讨论史馆与政治的关系,这在研究史馆制度上是更深入了一层,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吴怀祺本文以极开阔的视野,缜密的思考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法,将清代史馆的建制、功能、成就、影响等作了精确而缜密的论述,尤其是对以史馆修史为主体的清代史学发展中的帝王意志、社会盛衰、学术变迁、民族矛盾、边疆冲突等与之相关的政治问题作了精辟而系统的阐发,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发前人所未发,以自成一家言的风采,将清代史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本文在历史撰述与当代政治的相关问题上做出的新的探索和提出的一些有关史学认识与撰述的规律性见解,对中国史学的整体研究亦做出了可以引领时代学术风尚的贡献。 ——杨燕起本文突出的特点或意义,在于跳出传统单纯以史学文体作为研究对象,单向探讨史学发展问题的樊篱,打破旧的历史文献及中国史学一般的研究畴域,转换研究视角,通过对史学与社会政治、史学与制度、官修与私修史学等多方位互动关系的探讨,展现清代史馆官修与清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清代史馆修史乃至整个清代史学。 ——向燕南
王记录,1964年生,河南范县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古籍所,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河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和清代学术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清代卷》(黄山书社2002年版)、《钱大听的史学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蔣中正總統五記》,為國史館典藏《蔣中正總統文物》中「文物圖書」類的《困勉記》、《游記》、《學記》、《省克記》與《愛記》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专注讨论深度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该模型特别适用于
后改革时代卷-如果这是宋史-6 本书特色 对一个官宦时代的全景式展示。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如果这是宋史》解读历史政治运作与权力之道,记录无数无情的...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 本书特色 大卫·瑙尔斯编著的《中世纪思想的演化》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
格兰特将军回忆录 本书特色 1. 媲美凯撒《高卢战记》的将军回忆录,小布什等美国总统推崇的传记。2. 美国总统的文学作品,关于美国内战详细真实的记忆。3.美国总...
清宫档案解读 本书特色 《清宫档案解读》利用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档案试图对清代文化制度,帝王生活,皇宫疑案,国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读,希望...
落日下的龙旗/1894-1895中日战争纪实 内容简介 简介《落日下的龙旗》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全景式、全方位地再现了百年前中华民族被日...
白话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间3000...
本书深入检视了由古至今的9场里程碑式的战斗——读者将从兵微将寡的希腊人击败薛西斯奴隶大军的萨拉米斯战役开始阅读,体验科尔特
《民间影像》(第八辑) 本书特色 《民间影像》以靠前手的历史影像为线索,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强调细节、强调过程,关注日常生活。建筑、人物、事件,工作、学习、生...
王权的覆灭:1640-1649英国革命史 本书特色 本书叙述了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回顾了查理一世即位后的反动统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资产阶...
20世纪革命几乎席卷了全球。对中国来说,20世纪更是革命的世纪。如果要为20世纪中国寻找一个主题的话,那么这个主题恐怕只有“革
美国的兴盛与衰落 内容简介 本书用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视美国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并且,通过对当代人的著述和记录资料的探究,并参照他们所处理过的全部事情,来评价他们的感...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法国沦陷之研究-(上.下卷)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作家出版社出版★ 作者威廉·L.夏伊勒,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其主要著作还有《柏...
你不知道的旧社会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者记忆中的旧社会,一个剥去后世政治修饰的旧社会。其中有昔日青帮、土匪、警察等黑白两道各色人物的日常生...
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社会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以发生在晚清温州的若干事件为叙述分析对象,集中对晚清温州地方官与士绅的关系和...
汉书详节 内容简介 《汉书详节》三十卷,是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编纂的一部抄辑类史著,为《十七史详节》系列之一。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一百卷的《汉书》,经过删节为三十...
明朝的历史 本书特色 明清史学大家孟森先生经典力作。 明史研究扛鼎之作。明朝的历史 内容简介 《明朝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主要介绍了...
《中世纪哲学长编》内容简介: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修订版,是一部专题研究公元2-16世纪西方中世纪哲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专著
本书将分三卷本完成。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地缘政治三大支点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特征及其差异;以及基于这种差异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