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尼克松在1972历史性的握手,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然而关于中美建交的详细经过和内幕却鲜为人知。本书作者多年研究国内外大量的**手文献资料,采访许多亲历者,写出这部气势恢宏、材料翔实的纪实文学。文中如实披露了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秘密接触、起伏波折,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基辛格等人物的个性及心理状态都栩栩如生。
本书荣获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畅销多年。作者多年从国内外收集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于2009年隆重推出图文珍藏版,为广大读者奉献一部丰富的视觉盛宴。
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6月的武汉,已经酷热难耐了,下半夜才凉下来。东湖旁一个静谧的别墅的一间卧室里,在柔和的床头灯下,有一个人靠着高垫的枕头,半躺在床上把卷夜读。这是一本线装书,当他读到魏以40余万兵马据城死守,陈庆之以精兵3千大破之,激起感情上的共鸣,忍不住执卷下床站了起身,在屋里踱了两圈,走到窗前站着。扔掉烟头,又点了一支烟吸着,遥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他身材高大,魁梧,只是背有一点驼了。
他就是毛泽东。
北边的大国大兵压境,发射架上的导弹,瞄准着我国境内的要地,咄咄逼人呵!每当在这种时候,他都爱读史。这个晚上,他读的是二十四史。
这是他平生*爱读的一部书。这个版本还是刚进京城没几年的时候购得的,是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读起来舒畅悦目。这是他盼之已久的一部书,几乎每年都要花时间读它。每次外出巡视,他所带的一大堆书中,都有这套书。他已经在许多册列传、纪的封面,用他那雄浑苍遒的笔迹标出传、纪的人名,书中大都作了圈点断句,有的封面的天头上还画着几个圈圈的标记,有的还有圈点勾画。还有的地方,他细心地改正 了版本中的错字。
这天晚上,毛泽东读的是二十四史第61卷的列传第51《南史•陈庆之传》。陈庆之是梁武帝时名将,受封武威将军,指挥对魏作战。他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曾在半年之内,鏖战数十百次。
魏以7万人分筑9垒抗拒,陈庆之半天时间便攻下3垒,魏兵败退。后来他又在14天内连克32城,作战47次。从一千多年前叱咤风云鏖战疆场的陈庆之,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无数惊心动魄、威武雄壮、艰辛卓绝的战争场面,毛泽东忍不住从窗前走至书桌边坐下,执笔在书的天头上写了“再读此传,为之神往”8个字。
兴奋之中,他又联想起当前的现实来。他刚得到报告,5月底、6月上旬,苏联军队又在新疆边境挑衅,引起了流血冲突,外电也报道,苏联军队在漫长的中苏边境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勃列日涅夫子6月8日在莫斯科的国际共产党会议上谴责了毛泽东,并且鼓吹建立针对中国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还有消息说,有苏联人在某种外交场合试图与台湾接触;还有苏联外交官暗示,苏联避免恶化同美国的关系,为的是便于孤立中国……
形势当然是严峻的。
不久前,珍宝岛的战斗打起来后,他曾经同意周恩来的提议,让陈毅、叶剑英、徐向前与聂荣臻4个老帅,每星期六在中南海紫光阁五承殿开一次国际形势座谈会,将意见上报中央供决策参考。在3月份的报告中,4个老帅对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苏联会不会大打的分析,吸引了他的注意。4个老帅认为,苏联在边境搞点紧张局势、制造点冲突是可能的,但是要跟中国大打,目前还不可能。老帅们的理由是去年苏联入侵捷克,就动员了20多个师50万军队。目前苏联在我边境有40个师号称陈兵百万,真要进犯中国打大仗,至少要有100多个师约300万兵力。这又谈何容易?
中苏两国,同以马克思为老祖宗,为什么要刀兵相见?这绝对是马克思老祖宗没有预见到的,但毛泽东却很清楚,中苏两党的分歧,由来已久。
他知道,斯大林一直不相信他,把他当作“农民领袖”,从抗战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斯大林因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人会夺取胜利而讨好蒋介石。抗战时期,为了苏联本身的战略需要,斯大林只援助蒋介石,拒绝缓助中国共产党,不肯考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斯大林认为,在中国,只有国民党有力量,它又能得到英美两大盟国的同情和援助;当中国共产党人在贫瘠的西北黄土高原上艰苦抗战,正需要援助的时候,斯大林担心援助会引起蒋介石和英美盟国的不满。“西安事变”发生后,苏联竞认为张学良是在“帮助瓦解中国并制造混乱”,《消息报》还发了社论谴责张学良。斯大林还通过共产国际和王明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放弃独立发展,放弃争取领导权的斗争原则。毛泽东早就在党内讲过,抗战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政治、军事形势都很好,正准备南下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斯大林却对此有看法,1949年1月,他派米高扬来到西柏坡,要求我们“停止内战”,搞“南北朝”,南北分治。南京解放前夕,苏联同国民党政府仍保持着外交关系。蒋介石在南京呆不住了,迁都广州,苏联大使罗申奉命随同蒋介石政府迁馆到广州;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则未走,留在南京观察形势发展。苏联领导人的做法同他们对当时的整个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有关,他们担心中国内战会打乱雅尔塔会谈划定的势力范围,导致美国卷入,危及苏联利益。斯大林也害怕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的总出发点是要从战略上稳住美国,赢得和平建设的时间。苏联对我们能否解放全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持悲观态度。当时,我们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是否能解放全中国的看法同苏联是有分歧的。当然,我们打赢了,苏联背靠新中国还是高兴的。
毛泽东还记得,1949年底,他率代表团乘专列抵莫斯科的时候,正是中午12点整,专列一停靠月台,克里姆林宫的大钟就“当当”地敲响了。除斯大林以外的苏联*高党政军领导人,几乎全部到车站迎接。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率领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会见毛泽东。他记得刚一见面,斯大林不等介绍,就走上前来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年轻和健壮。”还说过:“你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他在苏联呆了很久,很费了一番力。斯大林害怕违犯雅尔塔协定,但后来还是同意签订这个条约,这是好的。往后好几年,是两党两国关系*好的时期。苏联援助143项工业项目,还派了大批顾问和专家帮助我们建设,培训我们的技术干部和接受我们的留学生、进修生。
苏共二十大以后,随着中苏大论战的开展,两党之间又有了裂痕,他和赫鲁晓夫当面争论过两次。**次是1958年,赫鲁晓夫来北京强行要求在中国建立海军基地。他拒绝了,赫鲁晓夫施加了压力。他冷冰冰地回答:“你*好全部接管中国海岸。”赫鲁晓夫问他,如果真是这样,主席怎么办?他说,他将重新上山打游击。赫鲁晓夫反唇相讥:“游击战在现代世界里已经没有市场了。”他也回敬说:“如果你一定要捏住中国人的鼻子,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
第二次,1959年,赫鲁晓夫在戴维营结束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会谈后,飞来北京。他要求中国释放8名在朝鲜战争期间和之后在东北俘获的美国空降特务。毛泽东回答说:“这很难做到,你知道,中国有自己的法律。”赫鲁晓夫当场就红了脸,坚持说这几个人一定要释放,因为在戴维营会谈中,赫鲁晓夫已经答应了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碰了钉子,又接着为尼赫鲁当说客,要中国答应给尼赫鲁一片领土,说“那不过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毛泽东回答说,根本的问题是印度武装有预谋地入侵中国领土,他本人以及驻西藏的边防军的领导也都没有觉察,直至边民和巡逻兵多次报告之后,中国政府才不得不发出正式抗议,采取了自卫反击步骤。此后,苏联撤退专家,撕毁协议,两国关系就恶化了,一直发展到珍宝岛战斗。
以前是笔墨战场不伤人体,现在刀枪相见毛泽东也不怕。中国革命本来就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出来的,打垮了蒋介石王朝,又与美国军队在朝鲜作了较量,面对苏联,何惧之有?大不了打开国门,让你进来,到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由不得你了……
中华民族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好几代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了上百年,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才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结束了动乱的局面,在1949年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可是,苏美两大国根本不把新中国放在眼里,动则欺侮挑衅,在50年代与60年代,先后将战火燃到新中国的家门口。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内心深处:
他咽不下这口气!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黑云压城城欲摧,毛泽东从来没有在任何高压与威逼下低过头。如今既要对付正面的敌人,还要防止背后射来的冷箭。一手对付苏联,一手对付美国。真像鲁迅说的,得横过身来,才能有效地两面作战。否则久而久之,十分不利!
他深谙辩证法,两害当头取其轻;何不利用苏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使新中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呢?
远处隐约传来一声鸡啼,天快亮了。毛泽东还没有睡意。他的思绪又回到了4个老帅身上。
……
陈敦德:作家、电影艺术家。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夏衍文学奖等各种奖项,其电影力作有《芙蓉镇》、《血战台儿庄》、《法庭内外》、《铁血昆仑关》、《周恩来万隆之行》等,擅长通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着力表现首脑外交。 广西桂林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为广西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影协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归根——李宗仁与毛泽东、周恩来握手》、《周恩来飞往万隆》、《探路之行——周恩来飞往非洲》、《中法建交实录》、中篇小说选集《女工牛仔》等。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并译有英文、日文等版本;《毛泽东与蒋介石》获1992年全军优秀读物奖;《电话选官记》获全国1978年-1999年短篇小说奖。日本《读卖新闻》称其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外交题材文学作家”。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 内容简介 国家形象是人们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持续关注的一大焦点,也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 本书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大字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按照中央要求,组织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涉及的深层次理论与实践问题,以...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努力推进执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异中求和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代西方流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是一种以寻求多族群共存为...
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 本书特色 专家名人推荐该书是徐川等青年教师将党课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尝试,旨在以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广大青年对共产主义、共产党...
我与中国民主同盟-为团结抗敌和平建国而奔走 本书特色 梁漱溟是民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民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民盟常务委员、民盟秘书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梁漱溟...
数字时代的公共外交对话录 本书特色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新媒体为主要媒介,其主体、客体、手段和形式不断延展的“新公共外交”,不仅...
抗美援朝防空作战实录 本书特色本书是两位作者在采访了几十位当年参加过战斗的老领导、老战友,拜读了参加这场战争的各级指战员撰写的回忆录,查阅研究了浩瀚如海的战史资...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高中部分)》内容简介: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最著
《莲花初放:柬埔寨手绘旅行》内容简介:带上一本书,从柬埔寨寄回一张手绘明信片,开始一次属于你自己的旅行。这是一本有料又有爱
甲骨文丛书·斯大林的战争(套装全2册) 本书特色 《斯大林的战争》本书观点①斯大林是个作用很大也非常成功的战争领袖;②丘吉尔、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罗斯福,他们作为...
中国政治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十分简短的篇幅,提纲挈领地阐述自远古到五四运动间各种政治现象的演变。全书以历史年代为序分为五篇。中国政治史 目录 中国政治史目录修订...
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价值观建设 本书特色 在中国社会转型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价值观的冲突与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国家和个体的价值观建设事关未来中...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全四册) 内容简介 《中国高层决策六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创新(套装共4卷)》分为四卷介绍了中国建国六十年以来,中国高层决策在...
日本大国梦-中国记者东京观察 本书特色 《日本大国梦:中国记者东京观察》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日本时政述评”,下部为“日本社会观察”。着重讲述日本“大国梦”的目...
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 内容简介 这本书本身有它漫长且复杂的历史。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视野上观照,针对欧洲与中国两方诠释中国的过程加以处理的原创构...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内容简介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是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和恩格斯共...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 目录 序言1引言1**章 方向盘、缓冲器和测试仪——中美沟通渠道的长期探索5一、中美大使级会谈5二、罗马尼亚渠道和巴基斯坦渠道13...
世界上最伟大的战舰 本书特色 ★ 一次不容错过的伟大海军巡礼,一部图文并茂的经典战舰指南★ 16开软精装,铜版纸全彩印刷,收录大量精美图片,全景展示海上霸主们走...
大数据:政府治理新时代 本书特色 这本书试图和你一起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政府治理,以及政府运作方式的升级和革新。大数据的影响已然发生,如何准确辨析新形势,快速应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