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战争推动并造就历史。可是这一真理的一个推论却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兵器推动并造就了战争。其主要的争议在于战争中所运用的武器以及根据现有的主要武器所制定战略的成功与失败。综合公理与推论,兵器几乎比其他所有方面的因素影响都大,受到它影响的包括人类和社会的变更、恐惧与期望。
在《兵器史》一书中,来自美国陆军情报中心的著名军事历史学家、资深情报分析家——罗伯特L.奥康奈尔,将向我们展示内容广泛、引人入胜的兵器史,其内容涵盖了从钉头锤到核弹头出现的全部历史。他在书中主要阐述这些兵器对战争的过程及对社会的冲击。为奥康奈尔的文字叙述绘制插图的是世界上位居榜首的军事插图画家——约翰·巴彻勒,他能够绘制出从**把西洋枪出现到使用蚊式轰炸机期间出现的任何武器。
结合制造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兵器史》一书通过武器的破坏力这一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明社会的历史概貌。
第1章*古老的护身符
这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早到人类都还没有出现。能人【Homohablis,作为人属的**个早期成员。Homo habilis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译者注】是“露西(Lucy)”【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南方古猿人,是目前出土的*完整的南方古猿人。——译者注]与其所属的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或许是它们**个出于恐惧而不是创新的原因,磨制了尖锐的棍子。这种矮小的原始人类本来的目的只是为了用它来剔骨头上的肉,但却因此保护了被其他食肉动物暂时遗弃的动物尸体不被抢走。就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工具就成了武器,武器装备和人类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对人类这种连一副像样的犬齿都没有的生物来说,这是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一步。突然之间,这些食肉动物的学徒能够立志不再仅仅以其他食肉动物遗弃的尸体为食,而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猎手加入了大型猫科动物和其他食肉动物的行列。恐惧渐渐远离了人类,因为人类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将棍子,石头和智力用于攻击,使得矮小的猿人们接过了头等食肉动物的衣钵。
即使这种转变是*根本的,也不能说它没有先例:能人不是*早使用武器装备的猿人。以黑猩猩为例,据文献记载,它们就会用力投掷石头和挥舞木棍。原始人类与动物*主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直立行走(有脚印化石为证),人能够保持平衡并把手解放出来,使其充分发展到能够抓、投掷和猛击。只要有一点点想象力我们就可以发现,武器装备的发展过程与直立行走紧密相连。
广义上的武器出现的时间基本上与生命出现的时间相同。关键的差异在于早期的武器长在使用者自己的身上。自然界充满了竞争,这些竞争要求用有攻击性的行为和手段来完成。多数动物都有武装——既可以狩猎也用于它们内部的竞争。天赋的特性是非常有用的。攻击是一件高度复杂的事情。然而它显示了人类超越其他动物物种这一基本趋势,也展示出了人类超越其他个体动物物种的行为等级。
掠食行为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定式上——杀死并吃掉适当的猎物,或是避免自己沦为牺牲品。除了这个残酷的二选一以外几乎别无法则。成功的猎手以一种可行性*强、*简单、危险性*低的方式得到他的食物,秘密行动和突袭是*常用的方式;年幼、年老或*虚弱的动物当然是首选的狩猎对象,猎物的所有弱点都被利用起来,并在适当的时机被猎手们肆意地杀戮。无情的袭击者所得到的酬劳就是被掠食者的尸体。有时被掠食者们采取放弃幼兽或是成群结队的方式——不离开团结的群居生活,但是这只不过是希望其他人会被选中;或者是借助一些特定的行为,例如:一动不动依靠伪装。像贝壳一样依靠坚硬的身体部分来保护自己。
在同一种群成员之间围绕竞争所展开的行为中,杀死或者被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个专家们都知道的现象是,种内攻击经常发生甚至有时会致命,但是这一行为本质上却不是出于杀戮。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而不是生命的终结——雄兽为了得到雌兽的认可、供它们生存的领地还有维持生存的必需品而展开种内攻击。暴力很大程度上被仪式化了。搏斗经常在典礼上展开,先是挑战,接着在一种特殊的仪式下进行交战,就算统治和臣服地位完全交换了也相互认司。
直接攻击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还包括了尖牙和利爪,鹿角和甲壳。如果一种兵器可以定义为“任何主要起到攻击和防御作用的工具”,这就说明它们在生命中扮演着一个古老原始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整个自然界变成了一个武装营地,数不清的武器竞赛场面在数百万年中延续着,有些已经持续了十几亿年。这些生动的场面中,为了与两种攻击行为的特性相匹配,自然兵器的基本种类会有一些差异。
在有掠食行为的动物中,尤其是脊椎动物,武器发展过程的实质在动物使用的保守性、甚至是特征平凡的兵器中所闪现:在小范围上来讲,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就是毒药的使用。利齿、毒牙和爪子这些基本的武器,既保持了持续的稳定性,也保持了它们不显眼的普遍性特点。这些杀戮的工具很少暴露到使用者的身体外面,而是常常隐藏起来,例如隐藏在下颌中的牙齿与可收缩的利爪。防护手段也同样具有保守性。尽管在进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动物依赖毒液和毒气来保护自身,但是,*基本的保护手段还是类似于贝壳的甲壳,以及长在动物身上的骨质鳞片,它们在动物受到攻击的时候起到了主要的保护作用。甲虫的壳、乌龟的壳还有犰狳身上的角质层都是这种防御形式的演变。
当然,也不是所有动物都会秉承保守性原则——尤其是当一种动物受到食物链上一层动物的袭击时,以及在昆虫纲中的一些物种中,都会出现不保守做法——但是,在涉及独特的、复杂多样的、专为种内攻击而生的动物兵器时,掠食性武器保留着显著的基本相似性。战斗的激情体现在数量惊人的兵器上,这些充满了想象力并且给人以压制性印象的兵器与搏斗者们合为一体:量身定做的牛角、鹿角、獠牙、带刺的鳞甲和突起。因为这些兵器符合了动物们的根本意图,所以它们经常作为雄性动物的第二性征而出现。
此外,大部分种内适应性都被谨慎地、有选择性地使用着。鹿科动物和其他一些有角的动物只在它们自己种群之间使用它们的角,当受到食肉动物的攻击的时候,它们用蹄子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样的还有食人鱼,它们虽然有让人恐惧的牙齿却从不咬自已的同类,而是用尾巴来进行攻击;响尾蛇之间在决定种群内的统治地位时,用的是摔跤式的比赛而不是咬对方。北方象、海豹和野猪虽然在搏斗中使用它们让人致命的獠牙,但是攻击的地方都是肩部和胸部覆盖着厚厚皮肤层的部位。
这并不是反常的情况。这与在掠食行动中的暴力不同,在两只同种类动物间经常有着一种和谐性,所以搏斗中使用的武器和使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或是平衡的。它们自身形成的攻击武器也通常是服务于竞赛中非致命性的目的。因此,牡鹿和驼鹿的鹿角就以锁住和推动对方的目的而形成,大角羊的角也是为它们激动人心的撞头比赛而生的理想产物。
这种效用也是相对而言的。非食肉动物天生的武器与掠食动物的武器不同,经常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但是它们看起来很吓人。马鹿经常不以打斗的方式决定统治地位,而是通过比较它们各自鹿角的大小的方式,独角仙用来搏斗的角的长度都超过了自己身体的长度,这实际上保护了搏斗的参与者不被伤害。在提及和未提及到的例子中,武器的恐吓作用以及与此相协调的型号大小,是自然武器演变中真正重要的力量。
因此,在动物世界中的进化就创建了两种不同的兵器库。**类兵器库:像鲨鱼的牙齿,这类单单是为了致命性攻击而生的兵器,第二类兵器库:像牡鹿的角这类华而不实的兵器,生长得非常精细,但是*终也只能完成一些粗野的动作。
原始人类拥有的天资,使他们在250万年前**次拿起了武器。他们通常是依照着自然界的实物制作自己的甲胄。这些实物为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提供了启示,所以他们依照着这些实物进行加工,并且这些原型和象征在他们日益增长的想象力中转变为强烈的潜意识,这些潜意识告诉他们应该把兵器制作成什么样子或是不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生活剩余物品中同样有可利用的部分,角和骨头可以用作收割,在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后还可以制造出可以挥舞的有致命潜能的武器。与其他的掠食性动物相同,一旦原始人类成为猎手,他们将同样面临着困难的选择。在决定谁是猿人中的头目的争斗中,这些用作猎杀晚餐的兵器没有经过修改和调整的话就显得致命性太强了。
然而,制作兵器的目的是狩猎而不是竞赛,这就造就了我们**件兵器和它的使用方式。**件兵器肯定是极其简单的,但是它仍然可以致命:例如尖锐的棍子和石块。甚至在这个原始时期,兵器也有两种基本的使用方式:近身的和远程的。
很明显,射箭是*安全的方式,但是它的效果也是*差的,发射时离目标越远它的准确性和杀伤力就越差。著名的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y)认为,能人在精加工一端系有石块的绳子这点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如果他是正确的,在之前没有其他用离心力投掷石块的例子,这个一端系有石块的绳子就是**件真正意义上创造出的兵器。它的出现同时推进了攻击的力量和远程攻击能力,如同其他相似的依靠体力投掷物体的兵器一样,它们的杀伤力是有限的。
要快速地杀死真正体形巨大的厚皮动物需要刺穿它的厚皮,或者是猛击它的头部。这样的行动需要手持长矛和石块。石器加工能够追溯到26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惊奇种(Australopithecus garhi)。那时的石制产品被有计划性地制作出来。锋利的石片能够让原始人类对猎物的切割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动物。有刻面的手斧是为捶打和猛击而设计的——这无疑为猎杀猎物带来了便利,但是如此近的距离有着相当大的危险性。然而就矛而言,它能够使狩猎者和猎物之间的距离保持得相对远一些。
……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部军事学术著作,《纪效新书》是我国军事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自孙
唐代东都分司官研究 内容简介 在历代制度研究中,唐代职官无疑是学者关注的热点。但作为唐代制度组成部分的东都分司系统尚缺乏全面细致的研究,原因是史料记载分散而且语...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党员干部读本(局备用书) 本书特色 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华,有利于党员干部落实党中央的学习要求,事半功倍!全面反映经...
决策内参-大国的烦恼 本书特色 洞察时局变迁,审视社会脉动,聚焦高端争鸣,干部决策参考。决策内参-大国的烦恼 内容简介 洞察时局变迁审视社会脉动,聚焦高端争鸣干...
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全九册 内容简介 该系列丛书定名为《中国改革开放:1978—2008》,分为“综合篇”、“地方篇”和“理论篇”三卷共九册。其中...
行吟长征路 内容简介 作家以“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为主题,以长征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地点、重要人物为主线,满怀激情地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英勇的红军战士以及老...
天下-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全二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国学思想爱好者●纠校五四以来的政治史观;●重述五千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传统政治治理再思索;●揭开华...
独家披露第一手资料鲜为人知的航母秘事戴旭大校作序,尹卓将军、宋晓军评论员推荐可以预见,即使到2070年,航母仍将是人类战场上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海外卷:西洋政治思想史(古典世界篇) 本书特色 古希腊、罗马的时代,也就是今日所俗称的古典世界,西洋文明的根基于焉成形。政治思想是其中*重要的遗...
边缘地带论-影响世界历史的权威巨著 本书特色 1942年美国人尼古拉斯·约翰·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
人间正道-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本书特色 《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内容改编而成的。马克思称它是科学社会主义...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高中部分)》内容简介: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最著
「编辑推荐」★ 福山新作,直击欧美民粹浪潮等诸多现象,从身份政治的角度考察国际政治形势本书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新近出版的作品。作者紧跟阿...
驯服美国权力(对美国首要地位的全球回应) 本书特色 《驯服美国权力》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作品,它确立了斯蒂芬·沃尔特作为当今世界政治领域内*具清晰思维和独到见解的学...
当世界提起阿拉伯 内容简介 当世界提阿拉伯,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感受到一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相互交融又相互碰撞的痛。阿拉伯穆斯林民族分布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
史事探幽(上下) 内容简介 该书为中共党史学会办的《百年潮》杂志中有“史事纪要”类文章精品荟萃。收录了史事亲历者中国、代史研究专撰写精品力作共56篇。其中包括“...
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 本书特色 一百年前,一个美国人写给中国人的公民教育读本!浅显易懂,指引建立公民社会的方向。许知远诚挚推荐!谢泳专文导读!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一书是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编著的。...
《分身者》内容简介:省城惊现连环谋杀案,凶手以诡异手段制造凶案,犯罪现场无懈可击,所有侦破手段都无法奏效,地方警方束手无策
《此身,此心》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抗病日记和生命行脚,一次病房内外的旅行。八个兄弟姐妹中的活泼小妹,曾经做过电视台记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