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作者:田燕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09-02-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315679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目录

**单元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点2: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考点3:辨证论治考点4: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考点5:阴阳的对立制约考点6:阴阳的互根互用考点7:阴阳的消长平衡考点8:阴阳的相互转化考点9: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考点10: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考点11:五行的特性考点12:五行的生克乘侮考点13:五行相生的形成和规律考点14:五行相克的形成和规律考点15:五行相乘的形成和规律考点16:五行相侮的形成和规律考点17: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考点18: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考点19:五脏的生理功能考点20:心的生理功能考点21:肺的生理功能考点22:脾的生理功能考点23:肝的生理功能考点24:肾的生理功能考点25:心与肺的关系考点26:心与脾的关系考点27:心与肝的关系考点28:心与肾的关系考点29:肺与脾的关系考点30:肺与肝的关系考点31:肺与肾的关系考点32:肝与脾的关系考点33:肝与肾的关系考点34:脾与肾的关系考点35: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36: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37: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38: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39: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40: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考点41:胆的生理功能考点42:胃的生理功能考点43:小肠的生理功能考点44:大肠的生理功能考点45:膀胱的生理功能考点46:三焦的生理功能考点47: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考点48: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考点49: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考点50:五脏与六腑的关系考点51:心与小肠的关系考点52:肺与大肠的关系考点53:脾与胃的关系考点54:肝与胆的关系考点55:肾与膀胱的关系考点56:气的概念考点57:气的功能考点58:气的运行考点59:气的分类与分布考点60:血的生成考点61:血的运行考点62:血的功能考点63:气与血的关系考点64:津液的概念考点65:津液的代谢考点66:津液的功能考点67:经脉的组成考点68:络脉的组成考点69:十二经脉走向和交接规律考点70: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考点71: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考点72: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考点7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考点74:经络的生理功能考点75:体质的构成和特点考点76: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考点77: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考点78:体质的分类考点79:影响体质的因素考点80: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考点81:指导辨证与治疗考点82: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考点8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8: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89: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考点90: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考点91:七情致病的特点考点92:饮食不调的致病特点考点93: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考点94:痰饮的形成和致病特点考点95:瘀血的形成和致病特点考点96:病机的概念考点97: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考点98:邪正盛衰病机考点99:邪正盛衰病机与虚实变化考点100:邪正盛衰病机与疾病的转归考点101:阴阳失调病机考点102:阴阳偏盛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3:阴阳偏衰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4:阴阳互损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5:阴阳格拒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6:阴阳亡失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7:气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8:血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09:津液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考点110:康复的原则和疗法第二单元 中医诊断基础考点1:望神考点2:得神、失神、假神和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考点3: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考点4:形体及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考点5:头形与头发异常的主病考点6:目色异常的主病考点7:耳鼻异常的主病考点8:唇、齿龈、咽喉异常的主病考点9:舌与脏腑的关系考点10:望舌质(体)的变化与疾病考点11:望舌苔的变化与疾病考点12:舌诊的临床意义考点13:皮肤异常的主病考点14:排出物异常的主病考点15:望小儿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考点16: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考点17: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考点18: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考点19:头痛、头晕、四肢痛的临床意义考点20: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考点21: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考点22:问二便的临床意义考点23: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考点24:耳鸣、耳聋、目眩的临床意义考点25:问经带的临床意义考点26:平脉的特点及变异考点27:病脉与主病考点28:相兼脉的脉象与主病考点29:表里辨证考点30:寒热辨证考点31:虚实辨证考点32:阴阳辨证考点33:心病辨证第三单元 常见病辨证论治第四单元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五单元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第六单元 药学服务与咨询第七单元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第八单元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第九单元 非处方药第十单元 中药的合理应用第十一单元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第十二单元 中药的不良反应第十三单元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第十四单元 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编写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出考点:全书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划分复习要点——考点。精炼教材内容,突出重点,便于考生记忆。选择题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贯穿于考点内容之中,点中有题,加深记忆,以题推点,提示重点;一是列于各考点之后,让考生了解出题的要点,准确把握考试精髓。(选项前标有“口”的为多项选择题,选项前标有“o”的为单项选择题)2.重点等级:每个考点均标有重点等级。重点等级的星数表示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星数越多,考点重要程度越高,考生应给予更多重视。3.考试真题:提供部分历年考试真题,目的是帮助考生尽快熟悉考试形式、特点及方法,提高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

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节选

权威专家,严格按照考纲准确把握考点,考前冲刺。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09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的内容紧扣2009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