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作者:杨炼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2009-03-01

评分:4.8分

ISBN:9787807293088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杨炼的思想性文论集,汇集了作者二十余年的重要文章,包括对诗歌、文学、艺术、现实诸方面的思考,由“诗意孤独的反抗”、“空间诗学及其他”、“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动”、“回不去时回到故乡”、“一座向下修建的塔”五部分组成。
作者纵横中西文化之间、游刃传统现代之内,高屋建瓴,深海垂钓,在人类困境中把握诗歌精神,为思想自觉而审视作品的质地。杨炼的文论一如其诗作,是深省细民的结晶。他锻造了辉煌震颤着的材料,以绝然的孤独、黑暗的洞察力和灵视的显现,接近了一种神秘主义。他正在实践自己的话:每个中文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家。同时,他告诫同代人:没有诗人经得起仅仅重复他自己。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本书特色

必须把杨炼二十余年的创作读成一部书,你才能进入他的思想之塔。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目录

非人生观——三十六岁自赠并代序
辑一:诗意孤独的反抗
雁对我说
墨乐:当代中国艺术的思想活力
以个人的声音反抗世界性的自私和冷漠——忆苏珊·桑塔格
沉默之门——与uwe kolbe继续对话
“在死亡里没有归宿”——答问
诗,自我怀疑的形式
辑二:空间诗学及其他
重合的孤独
因为奥德修斯,海才开始漂流——致《重合的孤独》的作者
传统与我们
智力的空间
诗的自觉
中文之内
幻象空间写作
“空间诗学”及其他——中文古诗形式的美学压力及其当代突围
散文断想
大海停止之时——敞开中文诗的内在时间
辑三:“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动”
磨镜——中文当代诗的三重对称
本地中的国际
世界文学就是个性文学
答意大利译者鲍夏兰、鲁索问
“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动”——英译《同心圆》序言
2007/2008中日诗人对话——感言二则
我的文学写作——杨炼网站“作品”栏引言
《水手之家》序言
in the timeless air——中文、庞德和《诗章》
辑四:回不去时回到故乡
被朗诵的光——欧洲之忆,并献给母亲
孤独的喧响——读《替身蓝调》
吃人生这只蜘蛛——读《吃蜘蛛的人》
一个艺术家的史诗——读曲磊磊作品
“美国的月亮”和狗食袋
送马汉茂先生
千年纪的邂逅——一九九九年魏玛国际论文争奖赛揭晓
自西向东流动的丝绸——一意大利演讲:谈利玛窦
辑五: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答木朵问
冥思板块的移动——答叶辉访谈
“诗歌将拯救我们”——和阿多尼斯对话
开掘每个人自己的智慧之井
“后锋”诗学及其他——与唐晓渡、张学昕谈二十世纪八十牟代以来诗歌创作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节选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是杨炼的思想性文论集,汇集了作者二十余年的重要文章,包括对诗歌、文学、艺术、现实诸方面的思考,由“诗意孤独的反抗”、“空间诗学及其他”、“再被古老的背叛所感动”、“回不去时回到故乡”、“一座向下修建的塔”五部分组成。作者纵横中西文化之间、游刃传统现代之内,高屋建瓴,深海垂钓,在人类困境中把握诗歌精神,为思想自觉而审视作品的质地。杨炼的文论一如其诗作,是深省细民的结晶。他锻造了辉煌震颤着的材料,以绝然的孤独、黑暗的洞察力和灵视的显现,接近了一种神秘主义。他正在实践自己的话:每个中文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家。同时,他告诫同代人:没有诗人经得起仅仅重复他自己。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相关资料

雁对我说
那必定是夏夜,我的窗外必定有一只雁在啼叫,叫着八月八日这个日子。
二○○八年八月八日对我有多重的含义,那将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
其实传递的是对什么是中国真正的现实的关注。“奥运”像一个坐标,给茫茫大海上一次近乎抽象的航行标出了时空,让渴望和事实的反差凸显出紧迫。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令“中国问题”在这个太稔熟利益游戏的世界上变得不可回避。仅此一点,已远远超出了一次奥运会本身的意义。
但这日子对我还有一层私人的含义:它开幕式那天,正是我离开中国整整二十周年。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我应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邀请,怀揣写作五年、刚刚完成初稿的长诗,踏出国门。以这样的句子结尾:“所有无人回不去时回到故乡”,“每一只鸟儿逃到哪儿死亡的峡谷/就延伸到哪儿此时此地/无所不在”,“以死亡的形式诞生才真的诞生”。诗是一个谶语,它比诗人更清楚命运等在哪里。诗也是一张蓝图,它把我们昨天的、今天的、将来的“活法”早早画下,紧紧攥在手里,又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趋近它、证实它,最终成为它。那一年像一道裂缝,把我的履历一劈为二,前三十三年在中国和后二十年在国外,既逆反又怪异地组合成一体。“历史”和私人生活的这种混淆,使我有时简直分不清究竟时间根本就是一个错觉?抑或每个人的经历压根就是一部史诗?二十年了,世界在脚下滑过,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永远离开,却永无抵达

一座向下修建的塔 作者简介

杨炼,一九五五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一九八三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并受邀到欧洲各国朗诵。一九八七年,被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首期《幸存者》杂志。一九八八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其后开始国际漂流。迄今二十余年,足迹遍及欧、美、澳洲各个角落。 一九九九年,杨炼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杨炼获邀任德国柏林DAAD艺术交流计划、美国AMHERST学院等一系列驻会、驻校作家,担任德国魏玛国际论文竞赛、柏林“尤利西斯”世界报道文学奖、“德国之声”文学竞赛等重要活动的评审,及“柏林国际文学节”、国际笔会文学节顾问等。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散文,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在各国出版。杨炼现居伦敦,继续文学创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