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梳理了以徐志摩的灵魂、以胡适为棋手的“新月”群体的主要活动,包括他们的经历、创作、观点、论争等,给我们了解一个真实、不被扭曲的“新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
健康是谁的健康?尊严是谁的尊严?
从徐志摩、胡适发起的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晨报副刊》的《诗镌》和《剧刊》;从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到《诗刊》和《学文》,“新月”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再回到北京、历时11年的复杂过程,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领域,更旁及文艺理论和美术,尤其是跳出“文艺”的象牙塔,关注到了现实政治。就文艺而言,他们拒绝所谓的“革命文学”“普罗文学”,不迷信“为人生而艺术”或“为艺术而艺术”,更不赞同以文学为政治宣传工具,他们讲究“人性”,崇尚的只是走正常的文艺发展的道路;就政治而言,他们反对专制,推崇民主和法治,呼唤人权。他们个体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有对思想与言论自由的向往和坚持,他们自由地谈论文艺,自由地和左翼论战,自由地谈论政治。
在历史的长河中,新月的岁月只是一个瞬间,却永远定格在了现代中国苍穹黝蓝的夜幕上。
《徐志摩新月社》全面梳理了以徐志摩为灵魂、以胡适为棋手的“新月”群体的主要活动,包括他们的经历、创作、观点、论争等,给我们了解一个真实、不被扭曲的“新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新月”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涉及到文学、政治、音乐、美术诸多领域,他们有个性,也有共性;他们有令人起敬的一面,也有平凡人的短处。新月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社?新月派,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派?“新月”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却也耐人寻味;“新月”的人,进进出出,林林总总。
第一章 徐志摩、胡适的聚餐会
徐志摩和梁实秋:一次有趣的、失败的演讲
崇尚“父母在,不远游”古训的徐志摩好好远游了一次。
1918年,他21岁的时候,在拜师梁启超两个月之后,从上海出发远赴美国,先入克拉克大学研习历史,后为实现其父为他设定的日后成为金融实业界大亨的理想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但他却热衷于政治、民主、劳工等问题的探寻,更“顺便”研究了一下社会主义理论,然后以一篇与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等都能搭上边的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获得硕士学位。这个过程,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不仅如此,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辛勤地、不知疲倦地却又愉悦快乐地吮吸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和新主义。
渐渐地,在庞杂纷乱的新思想、新学说和新主义中,徐志摩的倾向先是集中在了尼采转而又是罗素的身上。尼采让他“登”上了哲理的山峰,他的肺里回旋着高空的清气;罗素让他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如何抗拒世俗。于是,他要到英国去,“从罗素”。为此,他抵制住了即将到手的哥大经济系博士学位的诱惑,又将老父的殷殷嘱托和满心期待置于脑后,兴冲冲地投奔罗素去了,立志跟着这位“20世纪的伏尔泰”“认真念一点书”。
这一转变,使原本很有希望成为政治经济学家的徐志摩的人生发生了逆转,他当初“实业救国”的伟大崇高目标也随之转向,他最终的身份被定格为自由文人、浪漫诗人。当然,这个转变并不是在他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就发生的。
不巧的是,在他想要追随罗素抵达英国时,罗素正在去往中国的路途中。他没有能够如愿亲近偶像,聆听大师的教诲,自然也不能师从这位哲学伟人认真念一点书。他迷茫了一下,随即进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著名的政治学家哈罗尔德?拉斯基教授,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也就是说,此时的他,因为拜罗素为师不成,只好仍滞留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之内。这似乎是他的无奈之举,但着实让家乡的老父亲感到欣慰。
可是,好景未长。徐志摩只在拉斯基教授身边徜徉了半年,就又跳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框,在文学这个广袤天地中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徐志摩由在剑桥(康桥)大学的学者G?L?狄更生介绍,得以进入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获得了一个特别生的资格。从此,他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他看来,他的眼睛,是康桥教他睁开的;他的求知欲,是康桥激发的;他的自我意识,也是康桥启蒙的。具体地说,他睁开的眼睛,在文学面前发光;他的求知欲的
王一心,男,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著有张爱玲研究作品《惊世才女张爱玲》(1992)、《张爱玲与胡兰成》(2001)、《深艳——艺术的张爱玲》(2007)、《色,戒不了》(2008)、《他们仨:张爱玲·苏青·胡兰成》(2008);另著有《丁玲外传》(1995)、《苏青传》、《林语堂》(1999)、《梁实秋》、《太平天国》(2000)、《劳谦君子陶行知》(2034)、《文化人的人情脉络》(2009)等,先后获南京市第五届文学艺术奖(政府奖)银奖、南京市文联第六届金陵文学奖荣誉奖,南京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内容简介:林徽因笑容如水,眼神铿锵,有着树的风骨,花的姿态,是清雅灵动的才女佳人。她自由独
勇者激扬-褚时健传 本书特色 《勇者激扬》是一部波澜开阔的褚时健人物传记,集30年企业管理之大成,其低调而又生猛的励志故事,极具微妙而又传奇。一切从法国人在云南...
《诗来见我》内容简介:重构诗词背后的历史时空,书写古今联结的苍茫世界 鲁奖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的风格与
《叶卡捷琳娜:俄罗斯史上最风流的女皇(公元1729-公元1796)》内容简介:1729年4月21日,在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的什切青城堡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历来被称为西方汉学的“奠基”之作,系意大利神父马国贤对其在华十三年所历清廷诸事及往返始末的
《好好说话》内容简介:说话虽然简单,但可不是一件小事。说什么话,很重要。用简单的话去伤害别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很大。用简单的
《历史的个性:江湖》内容简介:黄歇、田文、魏无忌、赵胜、荆轲、聂政、专诸、剧孟、郭解…… 他们有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子王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本书特色 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不读梁启超。梁启超及其家旅成员不仅活跃于近现代中国政治舞台,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自是不可...
见证贾平凹 本书特色 《见证贾平凹》是陕西作家、“**任贾办主任”何丹萌临摹著名作家贾平凹人生的一部独具眼光和特色的传记。作者作为贾平凹的好友,曾经与其...
红墙记忆(二)——大事件小细节 本书特色 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建造,如果没有周恩来的神来构想,拍板定案,是不可想象的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飞机竟带有实弹,这在世界航空检阅...
居里夫人自传 本书特色 《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
梅光迪年谱初稿(皮面精装) 内容简介 梅光迪是学衡派的创始人、领袖、主将,他反对胡适等人主导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自称“真正的新文化者”,...
院士的中学时代 本书特色 该书由中国青年报与共青团湖北省委倾力打造,系共青团湖北省委青少年思想引领课题项目。中青报记者分别面对面采访了杨乐、王元、李德仁、张丽娜...
一个中国人在日本首都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东京都歌舞伎町亲身经历以及他周围形形色色人等的生存状态。让人无法相信的是,在这
《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杜泽逊教授讲演录》内容简介:什么是人才?研究生的任务是什么?研究生导师应当做什么?怎样开始写文章,又
柳青传 本书特色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五个年头,陕北黄土高原仍然和清朝末年一样荒凉和贫瘠,只是战乱更加频繁,灾难越发深重。 近来,在黄河西岸吴堡县的群山里,常有几股...
《数智经济生态圈》内容简介: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
“横站”:鲁迅与左翼文人 本书特色 说起鲁迅与左翼文坛的关系,我们就会想起“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的论争”等。论争是由人挑起的:说到“革命文学论争”,就离不...
杜月笙传-(全三册) 内容简介 这部《杜月笙传》,系上世纪50~70年代港台文坛知名作家章君穀的长篇纪实作品,经过详细釆录杜月笙身边门人、亲属、好友等口述的杜月...
炼狱:殷海光评传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万山不许一溪奔——殷海光评传》作了*低限度的改动,补充了个别史料,校正了一些错讹,并把书名改为《炼狱——殷海光评传》。殷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