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瓮安“6·28”事件,使人深受启迪:没有不讲道理的人民群众,主要问题在于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干部作风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了偏差。一部分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牢固,群众观点越来越淡漠,忘记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夯实执政基础的法宝,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当地党委、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逐步演变成令人痛心的“水火关系”。
本书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通过对“瓮安事件”深入调研,提出了“新群体事件观”。即现场**原则、就事论事原则、**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这是对贵州省成功处置"瓮安事件"的系统的总结。本书对各级领导干部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的启示》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通过对“瓮安事件”深入调研,提出了“新群体事件观”。即现场**原则、就事论事原则、**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这是对贵州省成功处置"瓮安事件"的系统的总结。《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的启示》对各级领导干部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剖析瓮安“6·28”事件,使人深受启迪:没有不讲道理的人民群众,主要问题在于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干部作风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了偏差。一部分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牢固,群众观点越来越淡漠,忘记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夯实执政基础的法宝,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当地党委、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逐步演变成令人痛心的“水火关系”。
%第一章偶发案件引发群体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8”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28”事件
2008年6月21日18时许,瓮安县第三中学初二年级女学生李树芬吃完晚饭后,与同班女同学王某一起外出。大约在22时,王某给李树芬哥哥李树勇打电话,说李树芬跟她一起住,第二天才回去。
6月22日凌晨0时30分左右,王某打电话给李树勇,说李树芬在城郊西门河大堰桥“被水淹了!”李树勇闻讯与亲友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几乎同一时间,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指令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出警。派出所两名值班民警立即驱车赶往现场,途中遇到李树勇及其表舅刘金学,将两人一同带去现场。
由于他们都没带打捞工具,便向119求助,大约20分钟后,十多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李树芬叔叔李秀忠等也陆续赶到现场。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没有结果,提出等天亮了再打捞。
李树芬溺水时在场人员除了王某外,还有两个男青年,其中一人没穿上衣,不停地发抖。凌晨2时许,消防队员撤离,出警民警交代家属继续打捞,并按家属请求,将王某等3人带去派出所询问。凌晨3时40分左右,家属将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停放在大堰桥头一块包谷地边。
6月22日7时23分,民警向110指挥中心回复,死者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转刑侦处理。指挥中心指令刑侦二中队负责人唐仕平出警,并联系技术科科长一起到现场进行勘查和走访调查。
根据死者家属的要求,当天下午,县公安局法医胡仁强对死者进行尸检,鉴定系溺水死亡。李树芬父亲李秀华、母亲罗平碧等人对尸检结果表示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诉,提出重新尸检的要求。
6月24日,瓮安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李树芬溺水死亡系自杀,于当天下午向死者家属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服,拒绝领走尸体。当晚,县政法委维稳办组织有关方面调解失败。
6月25日上午,唐仕平等出警人员带李秀忠到现场指认了打捞地点,回到县公安局后,唐仕平安排李秀忠到刑侦队作笔录,要他先去刑侦队等候。
李秀忠在刑侦队办公楼等候期间,进入三楼一间办公室,民警张明问他:“有什么事?”李秀忠因李树芬之死心中有气,回了句:“来玩的。”张明说:“这不是玩的地方,你要玩出去玩!”双方话不投机,发生冲突,扭打起来,被在办公室的另外两名民警拉开。李秀忠离开刑侦队时,边走边喊“警察打人了!”并向县公安局副局长周国祥反映。周国祥当即安排民警
刘子富,原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高级记者,2005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与人合著探讨中国粮食出路问题的《路在何方》、对中国第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贵州毕节试验区作全面、系统介绍的专著《贫困·忧思·奋起》、中国反腐败走势录专著《居安思危》等三本书,先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瓮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主要领导干部没有在**时间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瓮安事件引发了许多思考,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得到了许多经验:
——坚持信息透明。要在**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这样做大有益处。
——启动舆论监督系统。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的监督,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立即在网上回答了这些疑问,平息了民愤。
——启动问责制。过去,对这类事件的说法已经形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坏人的煽动下”的公式,我们打破了这样的公式,实事求是地公开真相,问责不作为的干部,这正是对我党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
《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的启示》作者、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通过对“瓮安事件”深入调研,提出了“新群体事件观”。即现场**原则、就事论事原则、**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原则、问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这是对贵州省成功处置"瓮安事件"的系统的总结。《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的启示》对各级领导干部化解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剖析瓮安“6·28”事件,使人深受启迪:没有不讲道理的人民群众,主要问题在于瓮安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干部作风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了偏差。一部分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牢固,群众观点越来越淡漠,忘记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夯实执政基础的法宝,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当地党委、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逐步演变成令人痛心的“水火关系”。
%第一章偶发案件引发群体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8”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28”事件
2008年6月21日18时许,瓮安县第三中学初二年级女学生李树芬吃完晚饭后,与同班女同学王某一起外出。大约在22时,王某给李树芬哥哥李树勇打电话,说李树芬跟她一起住,第二天才回去。
6月22日凌晨0时30分左右,王某打电话给李树勇,说李树芬在城郊西门河大堰桥“被水淹了!”李树勇闻讯与亲友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几乎同一时间,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指令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出警。派出所两名值班民警立即驱车赶往现场,途中遇到李树勇及其表舅刘金学,将两人一同带去现场。
由于他们都没带打捞工具,便向119求助,大约20分钟后,十多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李树芬叔叔李秀忠等也陆续赶到现场。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没有结果,提出等天亮了再打捞。
李树芬溺水时在场人员除了王某外,还有两个男青年,其中一人没穿上衣,不停地发抖。凌晨2时许,消防队员撤离,出警民警交代家属继续打捞,并按家属请求,将王某等3人带去派出所询问。凌晨3时40分左右,家属将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停放在大堰桥头一块包谷地边。
6月22日7时23分,民警向110指挥中心回复,死者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转刑侦处理。指挥中心指令刑侦二中队负责人唐仕平出警,并联系技术科科长一起到现场进行勘查和走访调查。
根据死者家属的要求,当天下午,县公安局法医胡仁强对死者进行尸检,鉴定系溺水死亡。李树芬父亲李秀华、母亲罗平碧等人对尸检结果表示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诉,提出重新尸检的要求。
6月24日,瓮安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李树芬溺水死亡系自杀,于当天下午向死者家属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服,拒绝领走尸体。当晚,县政法委维稳办组织有关方面调解失败。
6月25日上午,唐仕平等出警人员带李秀忠到现场指认了打捞地点,回到县公安局后,唐仕平安排李秀忠到刑侦队作笔录,要他先去刑侦队等候。
李秀忠在刑侦队办公楼等候期间,进入三楼一间办公室,民警张明问他:“有什么事?”李秀忠因李树芬之死心中有气,回了句:“来玩的。”张明说:“这不是玩的地方,你要玩出去玩!”双方话不投机,发生冲突,扭打起来,被在办公室的另外两名民警拉开。李秀忠离开刑侦队时,边走边喊“警察打人了!”并向县公安局副局长周国祥反映。周国祥当即安排民警
刘子富,原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高级记者,2005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与人合著探讨中国粮食出路问题的《路在何方》、对中国第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贵州毕节试验区作全面、系统介绍的专著《贫困·忧思·奋起》、中国反腐败走势录专著《居安思危》等三本书,先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章偶发案件引发群体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8”事件
一、女中学生溺水死亡引发“6?28”事件
2008年6月21日18时许,瓮安县第三中学初二年级女学生李树芬吃完晚饭后,与同班女同学王某一起外出。大约在22时,王某给李树芬哥哥李树勇打电话,说李树芬跟她一起住,第二天才回去。
6月22日凌晨0时30分左右,王某打电话给李树勇,说李树芬在城郊西门河大堰桥“被水淹了!”李树勇闻讯与亲友立即赶往出事地点。
几乎同一时间,瓮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指令瓮安县城所在地雍阳镇派出所民警出警。派出所两名值班民警立即驱车赶往现场,途中遇到李树勇及其表舅刘金学,将两人一同带去现场。
由于他们都没带打捞工具,便向119求助,大约20分钟后,十多名消防队员赶到现场。李树芬叔叔李秀忠等也陆续赶到现场。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没有结果,提出等天亮了再打捞。
李树芬溺水时在场人员除了王某外,还有两个男青年,其中一人没穿上衣,不停地发抖。凌晨2时许,消防队员撤离,出警民警交代家属继续打捞,并按家属请求,将王某等3人带去派出所询问。凌晨3时40分左右,家属将李树芬尸体打捞上岸,停放在大堰桥头一块包谷地边。
6月22日7时23分,民警向110指挥中心回复,死者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转刑侦处理。指挥中心指令刑侦二中队负责人唐仕平出警,并联系技术科科长一起到现场进行勘查和走访调查。
根据死者家属的要求,当天下午,县公安局法医胡仁强对死者进行尸检,鉴定系溺水死亡。李树芬父亲李秀华、母亲罗平碧等人对尸检结果表示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诉,提出重新尸检的要求。
6月24日,瓮安县公安局调查认定李树芬溺水死亡系自杀,于当天下午向死者家属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的结论不服,拒绝领走尸体。当晚,县政法委维稳办组织有关方面调解失败。
6月25日上午,唐仕平等出警人员带李秀忠到现场指认了打捞地点,回到县公安局后,唐仕平安排李秀忠到刑侦队作笔录,要他先去刑侦队等候。
李秀忠在刑侦队办公楼等候期间,进入三楼一间办公室,民警张明问他:“有什么事?”李秀忠因李树芬之死心中有气,回了句:“来玩的。”张明说:“这不是玩的地方,你要玩出去玩!”双方话不投机,发生冲突,扭打起来,被在办公室的另外两名民警拉开。李秀忠离开刑侦队时,边走边喊“警察打人了!”并向县公安局副局长周国祥反映。周国祥当即安排民警
刘子富,原新华通讯社贵州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新华社高级记者,2005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与人合著探讨中国粮食出路问题的《路在何方》、对中国第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贵州毕节试验区作全面、系统介绍的专著《贫困·忧思·奋起》、中国反腐败走势录专著《居安思危》等三本书,先后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考试指导习题集》内容简介:本书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内容安排上既考虑知识的全面性,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吴宗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4年生于南京市,祖籍江苏如皋。1958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历史...
秘密行动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占领区盟军特工行动战例;解读了神秘特工战术、战斗的技巧;图说了侦察、伏击、突袭的战法;展示了特工队员的神...
与官员谈经济政策 内容简介 作者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细致梳理了现行主要的经济政策,内容几乎涵盖政府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诸如费改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
日本间谍全传-图文本 内容简介 日本这个弹丸之国,在近现代战争史上却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不仅在甲午海战中打垮北洋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大显身手,而且成功偷袭美国海军...
《电脑软硬件维修大全》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共24章,内容包括:电脑基本元器件检测工具及焊接技术,电脑系统维修的方法,电脑网络故
亚非研究(第三辑) 本书特色 《亚非研究(第3辑)》:甘地宗教及其影响索马里海盗问题的根源与砖策探析斯里兰卡民族问题之历史沿革东方民族主义及其特点东方文明的气质...
尼古拉斯 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1943),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曾任职耶鲁大学国际研究所,以“边缘地带论”闻名于世。
竭泽而渔不可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内容简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关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
泰国-列国志-新版 本书特色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腹地,素有“微笑国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枢纽。历经700余年...
《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内容简介: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他所开创的承认理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套装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套装全两册,鹭江出版社出版★ 一部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属于中...
这是一本人人能读的实用政治学手册。40个直击生活痛点的问题,涵盖自由、平等、权威、公正和权利的方方面面。109位政治学巨擘,犀利点出日常情景所隐含的政治学内涵。...
从宗法封建制到皇郡县制的演变-以血缘解纽为脉络 本书特色 《从宗法封建制到皇帝郡县制的演变:以血缘解纽为脉络》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从宗法封建制到皇郡县制的演变-...
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的源流、当代社会的批判思想,以及如何解决当代社会的弊端、实现政治理想等。哈马贝斯主要吸收了马克思、弗洛...
干涉的目的(武力使用信念的变化) 内容简介 人们持有的有关武力使用的信念如何影响了武力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自冷战结束以来,这一问题对国际关系理论家来说显得日益重...
强势民主 本书特色 《强势民主》是由本杰明·巴伯教授所著,彭斌和吴润洲翻译。本书将简要地阐述一些新挑战如何在一个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的、科技进步的、寡...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本文件集从浩如烟海的美国已解密的冷战时期对外政策文献中,选
凌云壮志-F-14雄猫战机传奇 本书特色 在f-14“雄猫”战斗机问世的那个时代,它是世界上拥有*先进的气动布局、拥有*强劲的雷达射控系统、拥有*强大的武...
关岛1941和1944-失而复得 本书特色 关岛,1941年**个沦陷于日军猛攻之下的盟军领土。12月10日,5000名日军登陆关岛,而岛上防御的美军和关岛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