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蔓丛丛的回忆

枝蔓丛丛的回忆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0-01-01

评分:5分

ISBN:753020613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枝蔓丛丛的回忆 目录

Untitled Document

胡 风——简述收获
胡 风——从实际出发
路 翎——一起共患难的友人和导师——我与胡风
绿 原——胡风和我
何满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头等大事中一个小人物的遭遇
耿 庸——枝蔓丛丛的回忆
贾植芳---狱里狱外(节录)
冀 方——活着的方然
松下子---“七月”中人——诗人庄涌的人生之旅
林 希——十劫须臾录
魏荒弩---我与胡风案件
朱晓甫---我的父亲与胡风
虞 琴——执著的爱,执著的追求——回忆我的父亲虞愚
晓 风——安魂曲
林默涵---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问答录之—
康 濯——《文艺报》与胡风冤案
舒 芜——**批胡风材料发表前后
梅 志——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
冀 方——“聪明人”的聪明——读《回归“五四”后序》
晓 风——胡风的私人通信如何成了罪证

%

枝蔓丛丛的回忆 节选

Untitled Document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人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二千一百余人,逮捕九十二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七十八人,其中划为骨干分子的二十三人,被判刑的有三人(胡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阿垅、贾植芳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于被不同程度牵连而未列入统计中的人数,当远不止于此。
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在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平反一切冤假错案的决议之后,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达了“中发第76号”文件,正式为这一案件平反,并宣布:“胡风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存在一个以胡风为首的反革命集团,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应属错案错判”。这之后,所有受牵连的同志都陆续恢复名誉,获得平反。
从50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可能还记得,将胡风等人定为“反革命集团”的主要依据是“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以下简称《材料》)。那是从数千封胡风和其他人来往的信件中摘引出的一百六十九则片段。在对这些文字做了一些政治定性式的注释和按语(其中有一些由毛泽东亲笔撰写)后,就为整个运动定下了基调。
当初形成这起冤案的背景和*高决策者在战略上是如何考虑的,由于情况较复杂,很多内部资料又无从知晓,因此尚无定论。但是,对私人信件的这种做法在胡风冤案的制造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由**批《材料》开始,毛泽东便在《人民日报》编者按中号召“一切和胡风混在一起而得有密信的人也应当交出来,交出比保存或销毁更好些”。这样一来,刚刚于一年前通过的新中国**部宪法中有关保护公民通信自由的条款便被置之不顾,也从此开了以私信定罪的先河。
现在,此案既已平反,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疑问,不明白当初私人间的这些来往通信怎么就会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罪证,这些定性的注释和按语是从何而来的?这些信件的原意又究竟是什么?……只有通读了这些信件的全文,对照它们是如何被摘引的,更主要的是必须全面如实地了解写信当时的背景和写信人是针对什么而写的,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一案件平反后,公安部门陆续将《材料》中涉及的那些信件中的绝大部分发还给了写信人或收信人。笔者在整理这些信件以及我父亲在狱中的有关交代材料时,经过反复查证,相互对照,又参考了近年来不少当事人回忆文章中提供的有关说明,从而搞清了一些情况,也明白了一些问题。原来,很多情况并不是像某位当年参与整理《材料》者所说的那样,曾经“反复核对了原信,以免弄错了原意”;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曲解原意错误定性之处比比皆是。因此,我深感有必要将这部分史实公开发表,不过,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就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这些信件的真实含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先定性后取证的情况下被“加工”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反革命”罪证的。
在第三批《材料》的编者按语中有这么一段:“胡风和胡风集团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很早以来就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忠实走狗,他们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机关有密切联系,长期地伪装革命,潜藏在进步人民内部,干着反革命勾当”。在这样的按语之下,胡风等人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反革命分子”,理应“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可是这按语的根据又在何处呢?原来是这些《材料》中有好几则都揭出了胡风等人在历史上的“反革命”真面目。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罪证”吧。
第三批《材料》**则(947.9.26.胡风给阿垅,自上海)的内容是:由于贾植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消息全无,胡风想起曾听贾说过认识国民党的官员陈焯,就去信阿垅,希望他利用在国民党的关系设法找到陈焯,以保释贾出狱。这种利用国民党内的关系保释进步人士出狱的做法是常用的,本无可非议,但材料摘引者却断言:由此“可以看出胡风及其集团分子同国民党特务们的亲密关系”。直到1980年公安部给党中央的复查报告中才对这一问题作了澄清:“胡凤曾写信阿垅找陈焯营救贾植芳事,经查实,陈焯与胡风、阿垅均不认识。
1947年9月胡风为了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贾植芳,而想到曾听贾说过认识陈焯,所以写信要阿垅设法去找陈保贾。因阿垅不认识没去找。因此说,胡风、阿垅同陈焯有‘亲密关系’不是事实。”
第四则(1946.7.15.阿垅给胡风,自重庆山洞陆军大学)是这样的一个片断:“至于大局,这里一切充满了乐观。那么,也告诉你乐观一下。三个月可以击破主力,一年肃清。曾经召集了一个独立营长以上的会,训话,他底自信也使大家更为鼓舞。同时,这里的机械部队空运济南,反战车部队空运归绥。一不做,二不休,是脓,总要排出!”编者按语中对这封信着重指出:“阿垅在一封给胡风的信里,对蒋介石在1946年7月开始的在全国范围发动的反革命内战‘充满了乐观’;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三个月可以击破’,‘一年肃清’;并对蒋贼的‘训话’加以无耻的吹嘘,说什么‘他的自信’‘使大家更为鼓舞’。阿垅把人民革命力量看做是‘脓’,认为‘总要排出’,并认为进攻人民革命力量必须坚决彻底,‘一不做,二不休’!”总之,从《材料》编者看来,阿垅这封信中吐露的全是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
从字面上看,这封信可以这样理解,但只要对阿垅的情况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就会明白这里说的完全是反话,是向我方提供蒋军发动内战的信息。由于阿垅当时在国民党的陆军大学任教,写信提供情报当然只得用反话来说。诗人阿垅,原名陈守梅,曾是黄埔军校十期学员。1939年,辗转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因在野战演习中旧伤复发,经组织同意去西安治疗。伤愈后,回延安的交通线被封锁,只得进入国民党的军事系统工作。他不顾自身安全,尽可能地将收集到的包括国民党军队编制和部署情况在内的材料交胡风转往延安,为我军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上述信件就是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忠于党、一生追求革命的战士,因“胡案”被捕后,被定为“骨干分子”判处十二年徒刑,于1967年病死狱中,未能活到平反的那一天。
胡风在狱中曾不止一次地在交代材料中对此信做出解释,例如:“他那封谈到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信,那口气,我当时直到这以前,我都认为是反话。后来他还从南京特到上海来告诉我他偶然听到了的,蒋军进攻沂蒙山解放区的一个作战计划,我通知廖梦醒转到上面去了。后来她告诉我说这个消息使解放军很赚了一笔云……”在绿原的《胡风和我》及罗飞的《真的就是真的——忆我和胡风与阿拢的交往》中均证实,他们曾将阿拢提供的情报交胡风送出。
当年参加整理材料的黎之同志也证实:“关于这封信,胡风、阿拢都写了详尽的申辩材料,说明这是一封给我党提供情报的信。信中清楚地报告蒋军的计划,如‘三个月’‘一年’;蒋军的计划,如‘机械部队空运济南,反战车部队空运归绥’等等。这些申辩材料经多方调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推翻了编者按中定性的结论。”笔者*近听说,就在审案初期,廖梦醒同志和张执一同志就已证明了阿城通过胡风向我方提供国民党军事情报一事。但尽管如此,正确的结论仍一直拖延到1980年在公安部给党中央的复查报告中才做出:“阿拢给胡风信列举蒋的军事部署,后言是脓总要排出,说是反共的,其实是阿拢说的反话,是报告当时蒋在准备发动内战。根据后来阿城送情报等,阿拢、胡风的申辩是合乎情理的。”
当年同样令人惊骇引起群情讨伐的,是第三批《材料》的第五则(1944.5.13.绿原给胡风,自重庆),其中有一句写的是:“我已被调至中美合作所工作,地点在瓷器口,15号到差;航委会不去了。”这段的编者按中写道:“绿原在1944年5月‘被调至’‘中美合作所’去‘工作’。‘中美合作所’就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这是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合办的由美国人替美国自己也替蒋介石训练和派遣特务并直接进行恐怖活动的阴森黑暗的特务机关,以残酷拷打和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而著名。谁能够把绿原‘调至’这个特务机关……

%

枝蔓丛丛的回忆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枝蔓丛丛的回忆 内容简介

《枝蔓丛丛的回忆》为《岁月文丛》中“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专集。编者着眼于此案解放前的远因,着眼于远因的演变、激化以及在50年代中期由对胡风等人的学术批判骤变为对敌斗争并肆意扩大斗争范围的种种内情。从而,此案的前因后果,在在分明。

枝蔓丛丛的回忆 节选

Untitled Document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人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二千一百余人,逮捕九十二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七十八人,其中划为骨干分子的二十三人,被判刑的有三人(胡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阿垅、贾植芳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于被不同程度牵连而未列入统计中的人数,当远不止于此。
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在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平反一切冤假错案的决议之后,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达了“中发第76号”文件,正式为这一案件平反,并宣布:“胡风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存在一个以胡风为首的反革命集团,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应属错案错判”。这之后,所有受牵连的同志都陆续恢复名誉,获得平反。
从50年代生活过来的人可能还记得,将胡风等人定为“反革命集团”的主要依据是“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以下简称《材料》)。那是从数千封胡风和其他人来往的信件中摘引出的一百六十九则片段。在对这些文字做了一些政治定性式的注释和按语(其中有一些由毛泽东亲笔撰写)后,就为整个运动定下了基调。
当初形成这起冤案的背景和*高决策者在战略上是如何考虑的,由于情况较复杂,很多内部资料又无从知晓,因此尚无定论。但是,对私人信件的这种做法在胡风冤案的制造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由**批《材料》开始,毛泽东便在《人民日报》编者按中号召“一切和胡风混在一起而得有密信的人也应当交出来,交出比保存或销毁更好些”。这样一来,刚刚于一年前通过的新中国**部宪法中有关保护公民通信自由的条款便被置之不顾,也从此开了以私信定罪的先河。
现在,此案既已平反,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疑问,不明白当初私人间的这些来往通信怎么就会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罪证,这些定性的注释和按语是从何而来的?这些信件的原意又究竟是什么?……只有通读了这些信件的全文,对照它们是如何被摘引的,更主要的是必须全面如实地了解写信当时的背景和写信人是针对什么而写的,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这一案件平反后,公安部门陆续将《材料》中涉及的那些信件中的绝大部分发还给了写信人或收信人。笔者在整理这些信件以及我父亲在狱中的有关交代材料时,经过反复查证,相互对照,又参考了近年来不少当事人回忆文章中提供的有关说明,从而搞清了一些情况,也明白了一些问题。原来,很多情况并不是像某位当年参与整理《材料》者所说的那样,曾经“反复核对了原信,以免弄错了原意”;实际上,有意无意地曲解原意错误定性之处比比皆是。因此,我深感有必要将这部分史实公开发表,不过,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就几个方面来举例说明这些信件的真实含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先定性后取证的情况下被“加工”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反革命”罪证的。
在第三批《材料》的编者按语中有这么一段:“胡风和胡风集团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很早以来就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忠实走狗,他们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机关有密切联系,长期地伪装革命,潜藏在进步人民内部,干着反革命勾当”。在这样的按语之下,胡风等人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反革命分子”,理应“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可是这按语的根据又在何处呢?原来是这些《材料》中有好几则都揭出了胡风等人在历史上的“反革命”真面目。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罪证”吧。
第三批《材料》**则(947.9.26.胡风给阿垅,自上海)的内容是:由于贾植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消息全无,胡风想起曾听贾说过认识国民党的官员陈焯,就去信阿垅,希望他利用在国民党的关系设法找到陈焯,以保释贾出狱。这种利用国民党内的关系保释进步人士出狱的做法是常用的,本无可非议,但材料摘引者却断言:由此“可以看出胡风及其集团分子同国民党特务们的亲密关系”。直到1980年公安部给党中央的复查报告中才对这一问题作了澄清:“胡凤曾写信阿垅找陈焯营救贾植芳事,经查实,陈焯与胡风、阿垅均不认识。
1947年9月胡风为了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贾植芳,而想到曾听贾说过认识陈焯,所以写信要阿垅设法去找陈保贾。因阿垅不认识没去找。因此说,胡风、阿垅同陈焯有‘亲密关系’不是事实。”
第四则(1946.7.15.阿垅给胡风,自重庆山洞陆军大学)是这样的一个片断:“至于大局,这里一切充满了乐观。那么,也告诉你乐观一下。三个月可以击破主力,一年肃清。曾经召集了一个独立营长以上的会,训话,他底自信也使大家更为鼓舞。同时,这里的机械部队空运济南,反战车部队空运归绥。一不做,二不休,是脓,总要排出!”编者按语中对这封信着重指出:“阿垅在一封给胡风的信里,对蒋介石在1946年7月开始的在全国范围发动的反革命内战‘充满了乐观’;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三个月可以击破’,‘一年肃清’;并对蒋贼的‘训话’加以无耻的吹嘘,说什么‘他的自信’‘使大家更为鼓舞’。阿垅把人民革命力量看做是‘脓’,认为‘总要排出’,并认为进攻人民革命力量必须坚决彻底,‘一不做,二不休’!”总之,从《材料》编者看来,阿垅这封信中吐露的全是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
从字面上看,这封信可以这样理解,但只要对阿垅的情况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就会明白这里说的完全是反话,是向我方提供蒋军发动内战的信息。由于阿垅当时在国民党的陆军大学任教,写信提供情报当然只得用反话来说。诗人阿垅,原名陈守梅,曾是黄埔军校十期学员。1939年,辗转到延安抗大学习,后因在野战演习中旧伤复发,经组织同意去西安治疗。伤愈后,回延安的交通线被封锁,只得进入国民党的军事系统工作。他不顾自身安全,尽可能地将收集到的包括国民党军队编制和部署情况在内的材料交胡风转往延安,为我军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上述信件就是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忠于党、一生追求革命的战士,因“胡案”被捕后,被定为“骨干分子”判处十二年徒刑,于1967年病死狱中,未能活到平反的那一天。
胡风在狱中曾不止一次地在交代材料中对此信做出解释,例如:“他那封谈到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信,那口气,我当时直到这以前,我都认为是反话。后来他还从南京特到上海来告诉我他偶然听到了的,蒋军进攻沂蒙山解放区的一个作战计划,我通知廖梦醒转到上面去了。后来她告诉我说这个消息使解放军很赚了一笔云……”在绿原的《胡风和我》及罗飞的《真的就是真的——忆我和胡风与阿拢的交往》中均证实,他们曾将阿拢提供的情报交胡风送出。
当年参加整理材料的黎之同志也证实:“关于这封信,胡风、阿拢都写了详尽的申辩材料,说明这是一封给我党提供情报的信。信中清楚地报告蒋军的计划,如‘三个月’‘一年’;蒋军的计划,如‘机械部队空运济南,反战车部队空运归绥’等等。这些申辩材料经多方调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推翻了编者按中定性的结论。”笔者*近听说,就在审案初期,廖梦醒同志和张执一同志就已证明了阿城通过胡风向我方提供国民党军事情报一事。但尽管如此,正确的结论仍一直拖延到1980年在公安部给党中央的复查报告中才做出:“阿拢给胡风信列举蒋的军事部署,后言是脓总要排出,说是反共的,其实是阿拢说的反话,是报告当时蒋在准备发动内战。根据后来阿城送情报等,阿拢、胡风的申辩是合乎情理的。”
当年同样令人惊骇引起群情讨伐的,是第三批《材料》的第五则(1944.5.13.绿原给胡风,自重庆),其中有一句写的是:“我已被调至中美合作所工作,地点在瓷器口,15号到差;航委会不去了。”这段的编者按中写道:“绿原在1944年5月‘被调至’‘中美合作所’去‘工作’。‘中美合作所’就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简称,这是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合办的由美国人替美国自己也替蒋介石训练和派遣特务并直接进行恐怖活动的阴森黑暗的特务机关,以残酷拷打和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而著名。谁能够把绿原‘调至’这个特务机关……

%

枝蔓丛丛的回忆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枝蔓丛丛的回忆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