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作者:(美)托马西尼(Tommasini.A.)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03-01

评分:5分

ISBN:9787305057892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目录


序言
1.约翰·亚当斯,《尼克松在中国》
2.贝拉·巴托克,《蓝胡子的城堡》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费德里奥》
4.文森佐·贝利尼,《诺玛》
5.文森佐·贝利尼,《清教徒》
6.奥尔本·贝尔格,《沃采克》
7.奥尔本·贝尔格,《露露》
8.赫克托·柏辽兹,《特洛伊人》
9.乔治·比才,《卡门》
10.本杰明·布里顿,《彼得·格兰姆斯》
11.本杰明·布里顿,《卢克蕾蒂娅受辱记》
12.本杰明·布里顿,《比利·巴德》
13.本杰明·布里顿,《螺丝在拧紧》
14.本杰明·布里顿,《仲夏夜之梦》
15.本杰明·布里顿,《魂断威尼斯》
16.费鲁乔·布索尼,《浮士德》
17.阿伦·科普兰,《温柔乡》
18.克劳德·德彪西,《佩利亚与梅丽桑》
19.盖塔诺·唐尼泽蒂,《爱情灵药》
20.盖塔诺·唐尼泽蒂,《拉美莫尔的露西娅》
21.安东尼·德沃夏克,《水仙女》
22.卡莱尔·弗罗伊德,《苏珊娜》
23.乔治·格什温,《波吉与贝丝》
24.昂博托·乔达诺,《安德烈亚·谢尼埃》
25.克里斯托夫·威利鲍尔德·格卢克,《奥耳甫斯与欧律狄刻》
26.克里斯托夫·威利鲍尔德·格卢克,《伊菲姬妮在陶里德》
27.查尔斯·古诺德,《罗密欧与茱丽叶》
28.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恺撒大帝在埃及》
29.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奥兰多》
30.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阿尔奇娜》
31.保罗·欣德米斯,《画家马蒂斯》
32.利奥斯·雅纳切克,《耶奴法》
33.利奥斯·雅纳切克,《卡佳·卡芭诺娃》
34.利奥斯·雅纳切克,《马克罗普洛斯案件》
35.捷尔吉·里盖蒂,《伟大的死亡》
36.朱尔斯·马斯奈,《维特》
37.奥利弗·梅西安,《阿西斯的圣弗朗索瓦》
38.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奥菲欧》
39.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波佩阿的加冕》
莫扎特歌剧简介
40.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伊多梅纽》
41.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后宫诱逃》
42.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
43.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唐·乔瓦尼》
44.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女人心》
45.沃尔夫冈·阿马迪厄斯·莫扎特,《魔笛》
46.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博里斯·戈杜诺夫》
47.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霍万斯基之乱》
48.约克·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
49.弗朗西斯·普朗克,《断头台上的修女》
50.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赌徒》
51.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谢苗·科特科》
52.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情定修道院》
53.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战争与和平》
54.贾科莫·普契尼,《曼农·莱斯科》
55.贾科莫·普契尼,《波希米亚人》
56.贾科莫·普契尼,《托斯卡》
57.贾科莫·普契尼,《蝴蝶夫人》
58.贾科莫·普契尼,《图兰朵》
59.亨利·珀塞尔,《狄朵与埃涅阿斯》
60.莫里斯·拉威尔,《孩子与魔法》
61.尼古拉·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隐城基特与少女费夫罗尼娅的传说》
62.乔阿奇诺·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
63.乔阿奇诺·罗西尼,《灰姑娘》
64.乔阿奇诺·罗西尼,《塞米拉米德》
65.保罗·鲁德,《使女的故事》
66.阿诺尔德·勋伯格,《摩西与亚伦》
67.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
68.斯蒂芬·桑德海姆,《理发师陶德》
69.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关》
70.理查德·施特劳斯,《伊莱克特拉》
71.理查德·施特劳斯,《玫瑰骑士》
72.理查德·施特劳斯,《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73.理查德·施特劳斯,《没有影子的女人》
74.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浪子生涯》
75.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尤金·奥涅金》
76.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
77.弗吉尔·汤姆森,《四圣徒三幕剧》
78.弗吉尔·汤姆森,《众人之母》
79.朱塞佩·威尔第,《麦克白》
80.朱塞佩·威尔第,《弄臣》
81.朱塞佩·威尔第,《游吟诗人》
82.朱塞佩·威尔第,《茶花女》
83.朱塞佩·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
84.朱塞佩·威尔第,《命运之力》
85.朱塞佩·威尔第,《唐·卡洛斯》
86.朱塞佩·威尔第,《阿依达》
87.朱塞佩·威尔第,《奥塞罗》
88.朱塞佩·威尔第,《法斯塔夫》
89.理查德·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
90.理查德·瓦格纳,《唐豪瑟》
91-94.理查德·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的黄金》
《女武神》
《齐格弗里德》
《众神的黄昏》
95.理查德·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96.理查德.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97.理查德·瓦格纳,《帕西法尔》
98.库尔特·韦尔,《马哈戈尼城兴衰录》
99.朱迪斯·韦尔,《一夜京剧》
100.雨果·韦斯高尔,《六名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20部精选歌剧
精选参考书目:更深入了解歌剧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中,作者挑选了那些经年不衰的唱片,并抓住了每一出歌剧的音乐的丰富多彩与故事的戏剧性。无论是对于音乐发烧友,还是对于新入门者,托马西尼都是一个关于歌剧的激情与趣味的完美的向导。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节选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讲述了:来自《纽约时报》的指南丛书系列,文化界著名评论家的权戚之作,100部精选歌剧及其*出色录音的热情洋溢而见解深刻的完全指南!歌剧这一艺术体裁是戏剧表演与爵乐芝术的结合,然而通过录肯聆听歌剧亦无损于它的艺术魅力。在这本关于百部歌剧佳作与*佳录青版本的指南中,《纽约时报》的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安东尼·托马西尼深入探讨了歌剧作品是如何通过故事与音乐的结合,从而巧妙地表情达意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岂术感染力的。托马西尼生动再现了歌剧史上的伟大作品的演出盛况,以及对歌剧角色和音乐做出权威诠释的伟大歌唱家与指挥家当年的风采。书中所推荐的录音版本多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无论是指挥家还是歌唱家的表现皆可圈可点,例如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的《波希米亚人》,该剧1896年首演后五十多年来一直深受好评;指挥约瑟夫·克里普斯对莫扎特的《唐·乔瓦尼》的黑色喜剧化演绎,他在剧本作者的扉页巾找到了灵感;以及莉奥泰恩·普赖斯在著名的悲剧《游吟诗人》中饰演的莉奥诺拉——托马两尼心目中*为完美的威尔第女高音。
同时,托马西尼也向读者推荐了自己心目中*出色的当代歌剧及其录音版本,其中包括捷尔吉·里盖蒂的《伟大的死亡》。这部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歌剧融合了漫画式的讽刺夸张与《圣经》中世界末日善恶决战的隐喻,现已成为现代主义歌剧的典池。在全书的100篇短篇评论中,托马西尼把握住了每部歌剧的音乐结构本质,故事的戏剧性以及特定歌唱家在塑造某一角色时所用的演唱技巧。无论是歌剧爱好者还是刚接触这一艺术类型的读者,托马两尼都是引领你探索歌剧的激情魅力与趣味之处的*佳向导。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相关资料

无数歌剧都诞生于剧本作者向作曲家提出的创意,但《尼克松在中国》却是极少数根据导演的灵感而创作的歌剧之一。1983年,彼得·塞拉斯与作曲家约翰·亚当斯见面,提出想以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突破性访问为主题创作一部歌剧。亚当斯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民主党家庭。在1968年的民主党预选中,亚当斯将人生第一张选票投给了主张反对越南战争的候选人尤金·麦卡锡,这也正是尼克松重返政坛的那一年。时值20世纪80年代初,亚当斯认为理查德·尼克松已经成了幽默作家的笑料和国人愤怒的焦点,因此最初的时候,他对彼得·塞拉斯的建议一口回绝。
使亚当斯回心转意的是诗人艾丽丝·古德曼的加盟。她计划为歌剧创作的偶韵体唱词使得整个作品蒙上了一层错综复杂的色彩,正如亚当斯本人所描述的那样,它“一部分是史诗,一部分是讽刺剧,一部分是拿政治形势当笑料的打油诗,剩下的则是对历史、哲学甚至性问题的严肃反省”。
这部歌剧回顾了两大巨头——尼克松和毛泽东——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大胆尝试。该剧舍弃了对时代背景等内容的铺陈赘述而直切主题,将两人的会晤作为重中之重,先声夺人。歌剧以空军一号正式到达北京为开场,亚当斯自认为“开场极其成功,堪比《阿依达》”。节奏强烈、浑厚喧嚣的音乐给人以热烈而绚丽的冲击,结尾部分则巧妙地引用了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魔剑主题。随着剧情的深入,亚当斯和古德曼用歌剧独有的方式展现了双方首次接触的这一时刻所潜在的重大历史意义。
接下来,我们目睹了尼克松、毛泽东和周恩来以及亨利·基辛格的正式会晤(虽然基辛格在剧中被刻画成一副无礼的模样,但很多人却认为该剧的表现恰如其分)。中方希望赋予这次会晤以哲学色彩的努力令美方感到困惑不解,歌剧通过双方艰难地交换意见的场面以及双方对革命和近代史的观念差异鲜明地展现了这一点。第一幕最终在盛大的宴会场景中落下帷幕,但刻板的歌剧韵律模式和过分牵强的合唱词并未能很好地刻画剧中人物间的关系及所处政治地位。
对许多人来说,最关键的一个场景出现在第二幕帕特·尼克松参观公社和颐和园时。她是以一个政治人物的妻子形象出现的,由于家庭地位和丈夫的特殊身份,长期以来,她将心中的缺乏安全感和沮丧用不动声色的微笑遮掩着。但在一首长而感人的抒情独唱中,她表达了真正的脆弱和必要的礼数,令人不得不认同她对世界的迷惑。“这真是未卜先知!”她在仁寿门前唱道,“我预感奢华将如香水般在空中消散,而简朴则会彻底

纽约时报歌剧评论精选 作者简介

安东尼·托马西尼,《纽约时报》首席古典音乐评论家,获奖作品《维吉尔·汤姆森:走廊中的作曲家》的创作者和钢琴家,曾与美国东北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两张汤姆森的音乐录音《画像与自画像》(Portraits and Self-Portraits)和《爱之歌,歌曲与声乐作品》(Mostly about Love-Songs clad Voed Works),现定居于纽约曼哈顿。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