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细说论语

傅佩荣细说论语

作者:傅佩荣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09-03-01

评分:4.8分

ISBN:978754263006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傅佩荣细说论语 内容简介

《论语》的具体内容有二十篇,按顺序是:《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一章,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四等:**等是孔子的话,第二等是孔子与**流学生的对,第三等是孔子与第二流以下学生的对话,第四等是学生发表的言论。
孔子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四科,一般称为“四科十哲”。“四科”的具体分类为:德行科,代表人物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代表人物是宰我、子贡;政事科,代表人物是冉有、子路;文学(文献)科,代表人物是子游、子夏。**流学生包括德行科和言语科;第二流学生包括政事科和文学科。
让我们一同进入《论语》的世界,与孔子为伍,探讨人生的不凡境界。

傅佩荣细说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文化中一项极珍贵的遗产。其中记载孔子有关政治、社会、教育、交友、处事的说法,数千年来一直展现其历久弥新的经典光芒及活泼强劲的生机。 孔子过人的智慧与识见,使无数人得到启迪,但他那蕴藏在道理背后的哲学,却未必容易明白。傅佩荣在本书中,即设法由吉光片羽所闪耀的智慧,试图寻思建构一套完整系统。从基本核心问题“人性是什么”逐渐开展“生到死”、“潜能到实现”、“求知到行动”、“抉择到价值”、“命运到苦乐”,由此去诠释孔子的整体思想。

傅佩荣细说论语 目录

前言超越时空,了解孔子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傅佩荣细说论语 节选

《傅佩荣:细说论语》是由傅佩荣编著的一本儒家精典论。《论语》的具体内容有二十篇,按顺序是:《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一章,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四等:**等是孔子的话,第二等是孔子与**流学生的对,第三等是孔子与第二流以下学生的对话,第四等是学生发表的言论。
孔子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四科,一般称为“四科十哲”。“四科”的具体分类为:德行科,代表人物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科,代表人物是宰我、子贡;政事科,代表人物是冉有、子路;文学(文献)科,代表人物是子游、子夏。**流学生包括德行科和言语科;第二流学生包括政事科和文学科。
让我们一同进入《论语》的世界,与孔子为伍,探讨人生的不凡境界。

傅佩荣细说论语 相关资料

缺乏真诚的心意,礼乐变成做戏
我们平常说的话、表现的容貌,是外表,相对的就是内心的真诚情感。礼和乐可以通过学习而知,礼是庄严肃穆的,有各种仪式,如果缺乏真诚的心意,就是在做戏。乐即钟鼓之声,奏乐时,如果没有真诚的心意,就会像前一章所说,唱着《雍》诗,但是做的与它相反,那就是貌合神离,完全没有意义。
本章也向我们揭示了孔子的志向和事业。当时正处于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只剩下形式而没有内涵。礼、乐有原有本,只有以内在的人性情感作为基础,才可大可久,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如果忽略真诚的情感,大家只注重表面功夫,即使有音乐也只是做秀,这个社会就可说是礼坏乐崩,因为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表现脱节了。譬如,一个人如果表面尊敬上司,内心却看不起他,这样的关系绝对无法持久,搞不好,一有机会就可能诽谤他,甚至发生更严重的违礼行为。
孔子思想中的“仁”这个概念,在本章得到清楚的说明。我们一定要掌握到三个层次: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读《论语》最大的困难,不是文字的问题,也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其背后的思想系统问题。孔子强调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4.15】),我们又怎能忽视系统性呢?这一点将来在【17.11】再做说明。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宁可俭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
林放,鲁国人,背景不详。
“奢”、“俭”,代表两个极端,“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为什么会铺张奢侈呢?因为礼规定了外在的各种仪式,需要花费金钱才能安排的设备,所以古代提到礼,往往是有钱人比较容易做到。平民百姓钱不多,只好简陋一点,但简陋就不能达到礼的要求。“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也与此有关,这也说明大夫与庶人有阶级的区分及背景的差别。礼之本:真诚的心意
“易”即周全,“戚”即哀伤,两者有重外与重内之分。丧礼对真诚心意的强调,更甚于其它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丧是礼之大者。丧事最主要是指为父母所办或是为过世的人所办。人的死亡被视为大事,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戚。这两句话合起来,和前文说的正好配合,不要只注意到外表,真诚的情感才是根本,没有真诚的情感就变成本末倒置。
换句话说,平民百姓即使不懂复杂的礼,也没钱按照这些礼的要求

傅佩荣细说论语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傅佩荣积极推进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教学特优奖”。出版作品逾百种,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等多项殊荣。作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