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本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敦煌道教文学研究》将从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介绍。何谓道教文学?何谓敦煌道教文学?本文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个案研究来审视敦煌道教文献的文学价值,而不是有关敦煌道教文学的通史。笔者以为,所谓敦煌道教文学,当指藏经洞所出的与道教思想、行仪有关的全部作品。具体包括道教经典、道教行仪(实用文书)以及相关的宣教作品、道士女冠与普通信士的文学作品。它们既与敦煌的地方文化有关,同时也深受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的作品是从敦煌以外的地区传人敦煌并得以保存的。职是之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所出的全部道教文献(包括经典文献与世俗文献),同时参以传世文献,然后进行比较、归类与分析,力求还原出汉一(赵)宋之间的道教史,特别是道教文学史的某些实相。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注重文学特点外,笔者还想结合道教史、社会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文献考辨为中心,对敦煌道教文献涉及的具体文学问题作全面的清理。当然,学术界谈得比较透彻的论题,本人将不再涉及;而没有涉及或谈得不够深入的地方,则是笔者重点研讨的对象。有鉴于此,《敦煌道教文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包括七章:**章是《从敦煌本宋文明<通门论>论道经文体》。以往的道教文学研究,多是以现代文体学的范畴,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进行检讨。其实,道教经典有自己的文体分类,弄清其来源和特色,有助于我们了解道教活动的本质及其对文学形式的利用;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是《敦煌道教讲经仪式考论》、《敦煌道教“唱导,,考》、《敦煌道教斋文愿文考》,这三章着重探讨道教行仪与文学的关系。以前的敦煌文学研究,基于变文作品多与佛教相联系的事实,对佛教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过全面的分析。实际上,道教也十分重视行仪的运用,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第五章是《敦煌道教之音乐文学》,这同样也是目前敦煌学界有所忽视的课题。但是,由于相关的材料极其有限,笔者只好先进行概要性的描述;第六章为《敦煌道教之譬喻文学》。这是考虑到敦煌道典及道教在具体的弘法宣教中,对譬喻的运用较为普遍,且与佛典关系密切之缘故。对此进行检讨,可以看出当时佛、道两教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七章是《敦煌道经小说举隅》。先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叶净能诗》,本人则将视角转向敦煌所出的道典,从中可以发现一些重要而有趣的故事。
李小荣,男,1969年12月生,江西宁都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南开大学1996年、复旦大学1999年),并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浙江大学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学、敦煌学、古代文学和宗教文学,尤长于敦煌佛教文献与佛教文学之研究,已在《文学遗产》、《文史》、《敦煌研究》、《普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有《变文讲唱与华梵宗教艺术》(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敦煌密教文献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弘明集)(广弘明集)述论稿》(巴蜀书社2005年)、《敦煌佛教音乐文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专著。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本书特色 《汉译文库: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唯一一部专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著作。尼采认为,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
国学入门 本书特色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陈寅恪国学入门 内容简介 学问者,天...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全两册) 本书特色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称为“孔门心法”,在儒家道统与法统的传承中,有着其它典籍不可替代的重...
《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有三个译本:一是隋代达摩笈多译的
刻意.缮性-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庄子》一书,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精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不愿意看到这些宝藏长期埋没,为国人所淡忘。所以多年来与一些朋友共同...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全三卷)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现象学-(缩译彩图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造就了存在主义及诠释学的西方现代哲学之书。胡塞尔是对当代大师级哲学家。有着广泛影响的“书斋里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笛...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一辑-人文与宗教:儒学的现代发展 本书特色 本书编选了海内外*有影响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如高瑞泉、杨儒宾、王汎森等人的重要文章。其中高瑞全的文...
道德资本论 内容简介 “资本”是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汇。本书是一个创建道德资本理论的初步尝试。本书首先对道德资本范畴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力图构成关于道德资本...
吕思勉-理学纲要-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理学的提纲挈领之作。它以吕思勉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课程时手编的讲义为基础,综合著名理学家重要学...
魏晋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学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书店出版★ 徐芹庭,台湾著名学者、易学专家,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理事长、世界易经大会常务...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讲述-下册 本书特色 一部众说纷纭的“天书”,一个世纪学者的全心解读,成功破译,国学大师二十年前的倾情讲述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我说参同契-南怀...
问吧16 有关佛教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问吧16:有关佛教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
我读孟子 内容简介 赵又春撰写《我读孟子》的目的是求得对《孟子》的恰切诠释,帮助一般读者,即具有相当阅读能力的非专业工作者,达到对于《孟子》原文原意的比...
丰富的人生 本书特色 《生活艺术》与《丰富的人生》为文立论高屋建瓴,视野开阔,从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视角,全方位、多层面反...
佛法在世间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佛教研究的工作经验所编写的。全书共分21章,对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人间佛教”导论、星...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 本书特色 《道德自我性的基础:阿奎那论神圣的善及诸美德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激发中国学者对阿奎那的兴趣,而且...
《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
中庸注参 本书特色 民国大师文库,旨在为读者提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精品。当时,学问家经历了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学术革新;因时应势而现出版高峰,大...
熊十力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熊十力卷)》主要从熊十力先生民国时期的著述中,选取其代表作汇编而成,以展示其主要的哲学慧识。全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