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深深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庄子》一书阐发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蝉、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等,更是早已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庄子是如何通过一篇篇有趣的寓言来发挥他的精彩观点,并让人信服的呢?
今天的中国人,还能从庄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庄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应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邀请,在电视讲坛上展开了与庄子的心灵对话。
从来没有人这样讲庄子。本书采用“三部曲”的新颖形式:解读庄子故事——与西方哲人思想对照——现实人生启示,层层推进又三位一体,引导我们多维度感受、分享庄子的大智慧。
一本书展现一个更完整的傅佩荣。他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家,也是一位西方哲学的通才,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丰富,更有他出入中西文化的自如。
本书是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的*新力作。他以轻松的口吻、娓娓道来的语调揭示出庄子的一个个大智慧……
本书卖点:
一.本书根据作者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相关讲座精心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二.将《庄子》智慧与现代人生相结合,以故事说哲理,有用并有趣。
三.傅佩荣教授擅长演讲,在台湾、大陆都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佳推荐阅读组合:
《向庄子借智慧》讲述了:庄子哲学深深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庄子》一书阐发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依然充满生机,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其中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如螳螂捕蝉、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等,更是早已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庄子是如何通过一篇篇有趣的寓言来发挥他的精彩观点,并让人信服的呢?
今天的中国人,还能从庄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庄子的智慧到底在哪里?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应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栏目邀请,在电视讲坛上展开了与庄子的心灵对话。
从来没有人这样讲庄子。本书采用“三部曲”的新颖形式:解读庄子故事——与西方哲人思想对照——现实人生启示,层层推进又三位一体,引导我们多维度感受、分享庄子的大智慧。
一本书展现一个更完整的傅佩荣。他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家,也是一位西方哲学的通才,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丰富,更有他出入中西文化的自如。"
傅佩荣: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不得已
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孟子》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向庄子借智慧》近日成书出版———
当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时,在台湾有着“国学大师”之称的傅佩荣出现了。下月底,他即将在百家讲坛露面开讲《孟子》,而此前他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的与庄子的心灵对话也整理成《向庄子借智慧》一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推出。
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傅佩荣一直没能与大陆的国学热同步。其实,早在2006年,他就曾应邀去百家讲坛试讲了两集《易经》。然而,由于“《易经》有迷信倾向”,这个选题最终“夭折”了。于丹录完了七集《论语》后,百家讲坛找上他,让他再接着讲30集孔子。“没想到于丹的节目之后反映非常热烈,他们说你不必来了,有于丹了。”直到去年,百家讲坛再次跟他联系,问他想讲什么,傅佩荣说想讲孔子。“他们说孔子已经太多人讲过了,你千万不要碰了。孟子没人讲,孟子最冷门,我说好,我讲10集。” 傅佩荣笑道,对于“登坛”的这些周折,他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也是他向庄子“借”来的智慧之一。
■说孔子讲人性本善,这不符合孔孟的本意
记者:此前,于丹也曾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论语和庄子,假如你也登坛讲孔子或老庄,会不会在观点上与于丹pk?
傅:我在台湾曾看过于丹的一两集节目。于丹的口才真是非常流畅犀利,很多人喜欢听是有道理的。有人说于丹把我挤下百家讲坛,其实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已,我是客随主便。
于丹讲过庄子,但读者只要翻开我的书20分钟,就会发现我们两个人讲述的不同。如果我讲孔子,讲10个题目就行,相信每一集都会引起争论。
比如,都说孔子讲人性本善,但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只是宋朝人的见解,不符合孔孟的本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色、斗、得”,他还说过,“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那他怎么会认为人性本善呢?还有,“六十耳顺”是文献学中的添字现象,指的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并非耳朵顺的意思。至少有两位大家熟悉的哲学家都是这种看法,一位是大家熟悉的冯友兰教授,另一位是唐君毅先生。他们这些大学者,都是凭哲学的洞见,一下子就指出这个地方一定有小问题。我是仔细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孟子》、《荀子》、《易传》、《中庸》、《大学》,所有先秦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地方谈耳朵顺不顺的问题。
最有争议的可能是“克己复礼为仁”,大多数人都讲成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要去实现礼仪的规范的意思,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没有欲望的,孔子讲的“克”是能够的意思,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你的规范。一句话,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真诚的力量由内而发,由被动行善变为主动行善,生命就有主体性了。孔子整个儒家讲的是这个思想。现在把克己复礼变成两半,那这个儒家怎么谈得下去呢?
■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
记者:通常人们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避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傅:其实,对于庄子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魏晋有“三玄”之说,指的就是老、庄、易。当时的人们读老庄都是清谈,清谈到最后觉得老庄很玄妙,到底宇宙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讨论不完。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庄子讲到人生的关系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人同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内化指拥有道后内心安定自足,没有缺乏。庄子避世吗?战国时代中期,是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凭庄子的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并不困难,难的是避世之后转而修炼内心世界,使它广阔到超越天地,以至可以作逍遥之游,享受无比的自得之乐。我们就算生活在治世,不是也常受俗人俗事干扰而心烦意乱吗?我们不是偶尔也想避开人群,让自己喘一口气吗?庄子的示范其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
——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人再穷也可以逍遥
在于丹、易中天等能说会道的大陆 “学术明星”施展本领之后,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家傅佩荣也将于5月底登上《百家讲坛》,解读诸子中比较冷门的一位——孟子。而其新书《向庄子借智慧》也于本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语言很活泼、语速如“连珠炮”,艰深的哲学思想也被他解读得很生活、很有“烟火气”。采访中记者着实感觉到这位台大哲学系教授、演讲家的口才。无论是“克己复礼”还是“身、心、灵”甚或是那个玄之又玄的“道”,他会清晰地为你梳理出它们与你生活的关系,难怪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的现场,就有老太太抱住他激动地说,终于听懂 《易经》了!
谈新作
中西对照 讲出有活力的庄子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解读国学经典的书数量不少,你这次推出的新书《向庄子借智慧》有特别之处吗?
傅佩荣(以下简称傅):这本书是北京电视台 《养心堂》节目的讲座,但在讲座后根据书的需要全部进行了重写。我从中选了18个特别有寓言性的故事,把庄子本身的其他思想在解释寓言时也带进来,因此每一篇都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侧面。此外设法跟西方哲学对照,今天研究中国古典思想,不能关起门来念,必须问问它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譬如庄周梦蝶,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怎么看待梦这件事,我提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等,把这些思想连起来,就会觉得它不是孤立在战国中期小小的地方,而是进入全世界,跟全人类对话。让读者不仅读到庄子,还读到庄子和现代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庄子和西方人到底怎么对照,设法打通古今中外。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庄子。
——北京晨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傅佩荣:学庄子最大的收获是不得已
将在百家讲坛开讲《孟子》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向庄子借智慧》近日成书出版———
当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已经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时,在台湾有着“国学大师”之称的傅佩荣出现了。下月底,他即将在百家讲坛露面开讲《孟子》,而此前他在北京电视台《养心堂》所讲的与庄子的心灵对话也整理成《向庄子借智慧》一书,近日由中华书局推出。
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傅佩荣一直没能与大陆的国学热同步。其实,早在2006年,他就曾应邀去百家讲坛试讲了两集《易经》。然而,由于“《易经》有迷信倾向”,这个选题最终“夭折”了。于丹录完了七集《论语》后,百家讲坛找上他,让他再接着讲30集孔子。“没想到于丹的节目之后反映非常热烈,他们说你不必来了,有于丹了。”直到去年,百家讲坛再次跟他联系,问他想讲什么,傅佩荣说想讲孔子。“他们说孔子已经太多人讲过了,你千万不要碰了。孟子没人讲,孟子最冷门,我说好,我讲10集。” 傅佩荣笑道,对于“登坛”的这些周折,他能够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也是他向庄子“借”来的智慧之一。
■说孔子讲人性本善,这不符合孔孟的本意
记者:此前,于丹也曾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论语和庄子,假如你也登坛讲孔子或老庄,会不会在观点上与于丹pk?
傅:我在台湾曾看过于丹的一两集节目。于丹的口才真是非常流畅犀利,很多人喜欢听是有道理的。有人说于丹把我挤下百家讲坛,其实只是当时时机不成熟而已,我是客随主便。
于丹讲过庄子,但读者只要翻开我的书20分钟,就会发现我们两个人讲述的不同。如果我讲孔子,讲10个题目就行,相信每一集都会引起争论。
比如,都说孔子讲人性本善,但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种说法只是宋朝人的见解,不符合孔孟的本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戒“色、斗、得”,他还说过,“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那他怎么会认为人性本善呢?还有,“六十耳顺”是文献学中的添字现象,指的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天命,并非耳朵顺的意思。至少有两位大家熟悉的哲学家都是这种看法,一位是大家熟悉的冯友兰教授,另一位是唐君毅先生。他们这些大学者,都是凭哲学的洞见,一下子就指出这个地方一定有小问题。我是仔细研究了半天,才发现《孟子》、《荀子》、《易传》、《中庸》、《大学》,所有先秦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地方谈耳朵顺不顺的问题。
最有争议的可能是“克己复礼为仁”,大多数人都讲成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要去实现礼仪的规范的意思,怎么可以这样讲!因为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没有欲望的,孔子讲的“克”是能够的意思,能够自己做主去实现你的规范。一句话,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真诚的力量由内而发,由被动行善变为主动行善,生命就有主体性了。孔子整个儒家讲的是这个思想。现在把克己复礼变成两半,那这个儒家怎么谈得下去呢?
■觉得道家很消极,不切实际,这是对庄子的误解
记者:通常人们觉得庄子的思想消极避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傅:其实,对于庄子的误解,在中国历史上早已发生过了。魏晋有“三玄”之说,指的就是老、庄、易。当时的人们读老庄都是清谈,清谈到最后觉得老庄很玄妙,到底宇宙的本体是有还是无,讨论不完。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庄子讲到人生的关系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是指外表跟人同化,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内化指拥有道后内心安定自足,没有缺乏。庄子避世吗?战国时代中期,是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凭庄子的本事,做官不是问题,但是要付出什么代价?避世并不困难,难的是避世之后转而修炼内心世界,使它广阔到超越天地,以至可以作逍遥之游,享受无比的自得之乐。我们就算生活在治世,不是也常受俗人俗事干扰而心烦意乱吗?我们不是偶尔也想避开人群,让自己喘一口气吗?庄子的示范其实对我们很有启发作用。
——北京青年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人再穷也可以逍遥
在于丹、易中天等能说会道的大陆 “学术明星”施展本领之后,来自台湾的国学大家傅佩荣也将于5月底登上《百家讲坛》,解读诸子中比较冷门的一位——孟子。而其新书《向庄子借智慧》也于本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语言很活泼、语速如“连珠炮”,艰深的哲学思想也被他解读得很生活、很有“烟火气”。采访中记者着实感觉到这位台大哲学系教授、演讲家的口才。无论是“克己复礼”还是“身、心、灵”甚或是那个玄之又玄的“道”,他会清晰地为你梳理出它们与你生活的关系,难怪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的现场,就有老太太抱住他激动地说,终于听懂 《易经》了!
谈新作
中西对照 讲出有活力的庄子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解读国学经典的书数量不少,你这次推出的新书《向庄子借智慧》有特别之处吗?
傅佩荣(以下简称傅):这本书是北京电视台 《养心堂》节目的讲座,但在讲座后根据书的需要全部进行了重写。我从中选了18个特别有寓言性的故事,把庄子本身的其他思想在解释寓言时也带进来,因此每一篇都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侧面。此外设法跟西方哲学对照,今天研究中国古典思想,不能关起门来念,必须问问它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譬如庄周梦蝶,我们就要了解,西方怎么看待梦这件事,我提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等,把这些思想连起来,就会觉得它不是孤立在战国中期小小的地方,而是进入全世界,跟全人类对话。让读者不仅读到庄子,还读到庄子和现代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庄子和西方人到底怎么对照,设法打通古今中外。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庄子。
——北京晨报(2009年4月13日)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傅佩荣〈论语〉心得》、《傅佩荣四书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荀
孟子解读 本书特色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宋元明清思想史纲 本书特色 谭丕谟编著的《宋元明清思想史纲》为作者《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的合著。它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宋元明清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
《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则》作者松原泰道,1907年生于东京,是日本佛学大师。他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曾在一个著名的佛
《中国佛教史》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居士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
我的一辈子-珍藏版 本书特色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
《现代西方心灵哲学》在分析心灵哲学的定义、美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西方心灵哲学的起源、演变尤其是在现当代的
有马赖底禅文集-禅的对话 本书特色 日本当代佛教界领袖、禅宗先驱的幸福人生开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上海玉佛寺觉醒方丈亲笔题写书名并作序推荐中日当代佛教交流...
宗喀巴大师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塑有宗喀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本书特色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
老子现代版 内容简介 老子虽然说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但《老子》五千言可谓字字珠玑,岂止是“思”与“诗”的“对话”,简直就是“思”与“诗”的“同一”——既是...
普陀山佛学丛书·观音文献集成:观音慈林集 观音持验纪(精装) 内容简介 《观音慈林集》共三卷,卷上选录与观音有关的经典十一篇,包括天台智者大师的《观音普门品玄义...
辜鸿铭英译《论语》 本书特色 孔丘编著的《辜鸿铭英译论语》是国学经典读物《论语》的英译版,由清末著名的国学大师辜鸿铭先生翻译,辜鸿铭先生是我国**个将国学经典介...
庞德研究 本书特色 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是一个有争议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批评家。一方面,他才华横溢,在漫长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一...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主要是写了大宋的高僧的一些传记,《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介绍了
万物皆有数:数字卦与先秦易筮研究 本书特色 所谓“数字卦”是指在商周甲骨、陶器、青铜器和战国楚简上出现的用两个以上的数字记录的卦象,它们是研究先秦卜筮文化、《周...
中国寺观雕塑全集.5:金铜佛教造像 内容简介 金铜佛教造像(由于道教金铜造像极少,本书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寺观雕塑全集的第五卷,本卷彙集了中国金铜...
清凉世界-五台山 本书特色 《华夏文库·名山胜寺系列·清凉世界:五台山》编辑理念就在于,它既视佛教为宗教,又视佛教为文化,更视佛教为能给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提供解...
罗素道德哲学 内容简介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罗素道德哲学 目录 一、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