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运用历史、理论、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日本的国会选举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探讨。通过研究,作者指出:对于“移植”西方民主制度的亚洲国家而言,民主选举绝非一蹴可就,除需要根植民主意识并加以全面提升之外,内外环境的冲突、外部压力与自发性改革,都可成为影响民主选举发展走向的因素;选举制度的发展必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国情相适应。选举制度的改革,并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它必然影响到政治格局、政党体制以及政坛势力的转换与更替。
《日本国会选举》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运用历史、理论、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日本的国会选举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探讨。通过研究,作者指出:对于“移植”西方民主制度的亚洲国家而言,民主选举绝非一蹴可就,除需要根植民主意识并加以全面提升之外,内外环境的冲突、外部压力与自发性改革,都可成为影响民主选举发展走向的因素;选举制度的发展必须与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国情相适应。选举制度的改革,并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它必然影响到政治格局、政党体制以及政坛势力的转换与更替。
第一章日本国会选举的发展历程
日本是近代亚洲第一个建立西方式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其国会选举始自1889年。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所带来的国体“特异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臣民”观念,正是造成二战前日本选举政治无论是制度规定还是制度运行都极为不民主的根本原因。即使是在专制体制下,民主代议的参政机能依然持续成长,奠定了日本二战后民主发展的根基。二战中的惨败是日本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下,现代宪政体制的确立使日本国会选举的运行摆脱了二战前非民主势力的桎梏和干扰,由国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代表成为决定国家发展取向的关键因素,以国会选举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在日本社会逐步稳固下来。纵观历史,日本国会选举的百年历程始终与国家民主政治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过程相伴,因此,研究解析日本国会选举的发展史,事实上就等于把握近现代日本政治发展的基本脉络。
与亚洲其他同样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家相比,日本为什么能走上宪政道路?从1890年初创议会、首开选举到二战结束后逐步建立起以民主选举为支柱的现代政治体制,日本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国会选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其本身又经历了哪些演变过程?本章将依次解析以上问题。
第一节二战前日本国会选举的确立与发展
一、民主选举导入的背景及政治环境
二战前日本的国会选举以《大日本帝国宪法》为基础,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运行。二战前日本的选举制度集中反映在《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中。近代日本能够确立并施行民主选举的首要社会前提是明治维新的胜利。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认为,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发展带来了两大历史性转变:首先是建立了独立的现代国家,其次是日本社会体制从封建制转向资本主义,民众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这两个历史性转变及其所形成的发展趋势,为选举政治在日本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性的前提条件。
一个不能忽视的历史事实是:德川社会的历史遗产不允许日本通过民主的或群众革命的过程来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只能是专制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因此,明治维新并不像西方国家建立民主代议机制所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而是由封建体制内部的武士阶级发动的。因而,虽然明治维新在日本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但还是有较强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直接感染了维新后的日本现代化发展。”
从二战前日本的政治发展来说,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这样的变
李海英,历史学博士。1974年1月出生,籍贯山西繁峙。2006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史,期间曾公派日本留学。现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已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的研究兴趣为中日文化比较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等。
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 内容简介 论述中国历代中央政府职官制度之产生、形成、发展与演变。分为四编:(1)总论。概述历代中央政府职官制度及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诸如...
大谋略-三国外交智慧书 本书特色 张程编著的《大谋略:三国外交智慧书》分十章。**章介绍了三国外交展开的背景,既有当时的直接背景,也有中国古代外交的总体背景。第...
中国治理-东方大国的复兴之道 本书特色 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面临的治理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来说,无疑都是棘手的。中国治理的困难足以让...
华北日伪政权研究 内容简介 日本扶植的几个伪政权,其头目都是无耻的卖国者。华北伪政权的当政者以北洋政权的延续自居,用儒家经典中的只言片语炮制的“新民史观”,吹“...
汽笛的声音 日本明治时代的铁路与国家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汽笛的声音(日本明治时代的铁路与国家)》由斯蒂文·j.埃里克森所著,本书共分三部分,...
《有去无回》内容简介:七名身怀绝技的终身囚犯,一场精心策划的火星谋杀。谁能活着回来? 即使在一亿公里之外,我也会击垮他!!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内容简介 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第...
《特种兵1》细腻地描写了一个军人子弟孟军从一个普通的军事大学学生,在军人父亲的鞭策下,怎样从军校的一名侦察兵到成长为一个边
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 本书特色 与“里根主义”的消极政府的哲学相反,“布什上义”主张政府替天行道,甚至个惜侵犯州权……在布什手上,小政府的共...
库尔斯克大碰撞 本书特色《库尔斯克大碰撞》从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的苏德战场入手,以库尔斯克会战的客观进程和时间顺序为线索,中间插叙了苏德战场上的大量史实,不仅展现...
国民党 民进党和两岸关系 本书特色 《国民党、民进党和两岸关系》一书为民革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蔡永飞关于国民党、民进党和两岸关系论述文章的整理结集,全书共六十五篇文...
人权史稿-兼论罗隆基人权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系罗隆基人权理论研究权威专家刘志强教授近年来*新成果展示。首先从学术史角度详细梳理了前人对罗隆基人权理论的研究贡献,...
太平洋战争(美日对决)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其惊天动地的气势堪称战争史上的绝笔。参战...
美军战俘:朝鲜战争火线纪事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官兵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严格执行人道主义的宽待俘虏政策,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奏响了一曲和平的凯歌。 本书作...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五期)(2008/3) 本书特色 杨少华 弱者何以能胜?刘江永 《管子》国家间政治思想初探朴柄久 《礼记》的和谐世界思想张清敏 国际政治心...
十三世纪中国政治与文化危机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十三世纪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属宋末元初断代史研究。书详细阐述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宋朝与元朝之间的军事斗争与...
国家与正义:利维坦释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探究西方政治文明内在理路的尝试,主要以17世纪英国政治哲人霍布斯的经典之作《利维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询以霍布斯为代...
中国历代兵书 内容简介 兵书,在我国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军事斗争的产物...
美国的致命弱点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己经强大得无与匹敌,却也有致命的弱点——来自隐蔽的恐怖主义核生化武...
《“一带一路”拉美十国行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极为特殊的日记形式的纪实作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