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汤》——一道跨越时空、横贯中外、吸纳百家、串联人鬼的先锋靓汤。汤汁层层渗透挥发漫延,气息撩人,诱惑非凡,体内生出一种急于品尝的冲动……大继家的小故事,刘索拉绝艳之作。长篇小说《女贞汤》是刘索拉至今为止*重要及写得*精彩的小说。
这部小说可以读作四千年后大岛上一个外来部落的传奇,也可读作一个有关女人的故事。小说全篇充满男女之情。男人载道,女人传情,结局永远是情为道所杀。所以,大故事虚写并且经常“断片”、“残片”;小故事细写往往节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为骨架背景,女人为血肉魂灵。
作家出版社全力打造刘索拉绝艳之作《女贞汤》
四千年后大岛上一个外来部落的传奇
一个有关女人的故事
男人载道,女人传情,结局永远是情为道所杀
男人为骨架背景,女人为血肉魂灵
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读刘索拉小说
查建英
让我先把这句话放下:这是一本精彩的书,是刘索拉至今为止写得*好的小说。
讲她的小说得讲讲她这个人。初见她是1990年在挪威的会上,那个会上只有我们两个女的,住一个旅馆房间,一下子就熟了。白天开一天会,众人讲的是现在、未来、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索拉坐在那儿挺蔫。晚上我们一人靠一个大枕头,对着说,说来说去全是过去。她精神来了,各种手势、表情、妙语、针砭,目不暇接。说到后半夜,眼睛愈发大而且光彩照人,次日起来脸有点绿。那场没有睡眠的会开了十天,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这人极念旧,二是这人能把陈年往事说出花儿来。
“未来人”的传奇
像所有复杂有趣的人一样,她个性里有一堆“自相矛盾”,她一直顶着个时髦的“现代”形象,代表“新潮”、“反叛”——因为《你别无选择》,因为她做过的那些摇滚乐,还因为她一些很“转”的作风言论。她的确不安分,宁死不能落了俗套;但其实却极守己,做人有一系列神圣不可动摇的“原则”,且性格里颇多“古典”成分。比如特别在意老家人和小时候的朋友、嗜古曲古词、有迷神信鬼倾向、讲义气、欣赏古雅的“淑女”服装。她烧起菜来大无畏得像个红卫兵,家里的杯盏碗碟没有一样是配套的,用北京土话骂人我还没遇到过第二位女士能骂得像她这样“家常”。但在艺术和感情这两件事上,她却讲究得不能再讲究。对音乐和写作,她有以性命相许的郑重严肃。这是她的命,她认了。
她住所里摆着陈丹青为她画的一幅很大的肖像,半面墙前坐着一位粉面佳人,纤手尖鞋,服饰是艺术的,色调是颓废的,眼神却使人想到江姐刘胡兰。更妙的是那目光于坚决锐利之外,尚会勾人,与之对视良久,隐隐有鬼气。天一黑索拉便拉块大纱布照“她”的脸盖上去,说是“我怕那女的”。“那女的”是哪朝哪代哪一国的人呢?古典?现代?阴界?阳界?慵懒幽怨?义无返顾?反正看过的人都说那像确是得着了索拉神髓。
索拉这本新作,起首打出一面“写的是未来人”的幌子,开讲公元四千年后“大岛”上一个外来部落的传奇。大凡经历了革命的这几代中国人,免不了会把它当自己这一个世纪的皮影戏来看,贯穿全书的继家史,那些知道作者之父的读者,也肯定忍不住拿着刘家人物径直对号入座。刘家这段公案,民间有多种版本,索拉的母亲也早写出了一个至少标题在全中国上下闻名的文学版。索拉这一版承的是野史、秘史传统,造的是太虚幻境,寻找正史、终极真实的诸君可往它处去,否则生一肚子糊涂气,不必。
但称它为“野史”、“秘史”也不尽确切。重写以及解构历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陆文学界的一股浪潮,出了不少各具千秋的好作品。索拉坐在刘家这座历史大金矿上,却一直“王顾左右而言他”。以索拉写作之本心讲,这沉着是必然的。追潮流她从来不屑,她关心的其实永远是“我是谁?”而刘家这个历史,是她命根子上的东西,追问的不仅是“我是谁?”更是“我从哪里来?”我想她心里早明白:此事轻易动不得。她要等过了风华少年人那一段锋芒外露、对镜取材的寻寻觅觅,磨练了成熟的武功,才来采这沉沉的矿藏。这强烈的“个人”性,使这本“野史”与众多“别人的野史”区别开来。在这个意义上,此书是索拉过去所有写作的一个极为自然的延续。
再一种读法是把它读作一个有关女人的故事。因为这小说外壳是革命史诗,内囊里却流满男女情欲。男人载道,女人传情。结局永远是情为道所杀,精彩处却在那过程。所以,大故事虚写并且经常“断片”、“废片”,小故事细写往往节外生枝、枝上生花;男人为骨架背景,女人为血肉魂灵。第四部《在阴间里》,男人索性没了踪影,只三位女子(莫姑娘、娇艳、京之)的故事有滋有味儿地在此延演,并且每人性格皆有发展。“影剧传媒”里那场阎王殿重头戏,传审执迷不悟的英雄游魂继天的,不是阎王爷,却是那位“看古书学到了女权主义”、“接管阎王爷我夫君的一摊生意”的阎王娘娘。这实在是颠倒阴阳、混淆正反的绝笔。从这角度去细品书中的男女类型,以及众女人之间、众男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况味深长,值得评家撰专文解读。
谋篇布局精心之作
据说大陆近年流行“小女人文学”,我没有看过,不能比较,猜测“她”的感觉大约是与单位里硬邦邦的“女同志”、商界中大剌剌的“女强人”有别的吧。甚或是对以往革命女权加男权的一种以软化硬,如同邓丽君对《东方红》?这倒也好,很必要。我们这一代吃革命的铁与碱长大的大陆女人,大约都经历过“小女人”的阶段,都饥不择食地品尝过“小女人”式的“酸的馒头”,其急切犹如刚爬出严冬的盐碱地就直奔小城之春。那小布尔乔亚的小风吹在皮肤上真舒服啊!我们实在太缺了。只是,这丫头不是那丫头,到底不是金丝雀。那阶段一过,这“小女人”的名目便听着有些腻歪,未免叫人联想到“小心眼儿”、“小鸟依人”,要么就是“泣诉”、“自怜”、“乖巧”这一类楚楚动人的传统姿势,以至令人疑心送这雅号的先生(多半是位先生吧)说不定自己竟就是个“小男人”,才生得出这般“可怜见的”心肠。(糟糕,又犯了刻薄的恶习!打住。)但这绝非索拉笔下“她们”的感觉。好好一头浓发,束之以冠带本来多余。倘非束不可,我以为索拉这一路的倒不妨以“大女人文学”冠之,多少更近其苦辣酸甜、嬉笑怒骂、粗中有细、细中有粗之仪态精神。
不过,说来说去,读这本小说*大的享受还是它的形式和语言。索拉的小说一向好看。因为自认职业是制作音乐,写小说不过是个嗜好、副业,索拉早期的小说写起来没有负担。挥洒轻松,全凭天赋才气。当年的几个中篇如《寻找歌王》,常有跟着感觉走、不修边幅、信笔拈来的潇洒漂亮,好像漫不经意就抖几个包袱给你看看。当然也就有粗略任意的痕迹。她自己爱说“我瞎写”,别人有“刘索拉的小说是坐在梳妆台前写出来的”之说。这或许是她当年的一种姿态,又何尝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艺圈的一种姿态——“玩儿酷”。那些年真成了大陆文人文坛的一股风气,显见两者都正年轻。专业化、职业化,则要等后来资本主义市场的大环境来催生。索拉的写作也终于脱了“玩票”心态,彻底“认真”起来。这一认真,气象果然不同。看得出无论谋篇布局还是状物写人,均下笔极吝,从头至尾是精心之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书是她首次作为职业作家登场。然而还是好看。
先说结构。与她从前比,此书手法迥异。搭的是个大框架,熔神话、历史、浪漫传奇于一炉。乍看,会想到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等等;看下去,则仍是刘索拉的天地。她博采神话、笔记、戏曲、诗歌、民谣、报刊拼贴、电影剧本各种形式来混用,并使每部之间相互对仗呼应。姿态样式丰富多变,却又节奏从容,错落有致,毫无冗长沉闷之感。
叙述语言上,索拉以往*擅长当代口语加都市幽默,这次却根据题材做了大胆尝试,与随机应变的结构相对应,语言风格也随故事发展步步演变。起首说古,文白相间,洗练简约,用大量对仗短句,时有《山海经》、《搜神记》之清韵。后面话今,便渐次变体为现代白话,绵长细致,对话及心理侧写增多,颇得明清直至当代小说的娓娓世俗之调。当中插入的谣曲、戏仿的小诗,又各依人物身份年代及体裁编制,亦庄亦谐,惟妙惟肖,不动声色之间充满机锋。看得我边笑边叹:这家伙真是天生的小说家!
多重视角的享受
索拉这结构、语言资源及选材上的蜕变,我相信与她离开母语环境直接相关。作家离家出走或去国远行,视野里的那个家那个国由于有了距离,必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这时候再问“我是谁?”“我自何处来?”将母语、故人、民族文化都变了“客体”来研究,反倒可能真的有了一种“客观”——当然,从乡土的角度讲,这个结果一般被称为“隔”、“异化”。索拉早期小说中的叙述者是个身份固定的“我”,一位住在北京的有波西米亚倾向的青年艺术家。那时虽然人物变换,却常像是作者使了分身术,扮出不同的脸说不同的话,但声音腔调是同一个,因为作者永远身在其中。那时她的题目基本上是“我和北京”,从北京“向外看”时加进一点想像的“西方”。我、北京、西方,三者之间关系明快直截。
后来在伦敦写的《混沌加哩格楞》,叙述者的声音和视角开始出现分裂,人物、语言的“回头看”也初露微兆,其中首次引入、改制中国传统戏曲。但那是个过渡之作。到了《大继家的小故事》,叙述者才真正有了多种声音多重视角,穿行于不同角色之间时显得游刃有余,对所写的众多对象和“民族”、“历史”有了反身观照的自信与复杂。语言上对传统的借鉴与再创造也更为大张旗鼓,更为从容娴熟。这是成熟突破之作。顺便说一句,索拉做音乐似乎也有类似的历程。看上去是“东——西——东”,走的却并不是一个圆圈。音乐与写作彼此影响,结果是两者都更成熟、更专业、更丰富了。
索拉住在北京写当下,住在伦敦写“文革”,住在纽约写《聊斋》,似乎是愈写愈远、愈旧。其实是愈写愈开阔、愈深入。这本小说题材是中国(“西方”的直接出现仅限于引用《圣经》铺下的隐喻及一位传教士)态度却不是乡土的民族的怀旧的。
书近结束,大岛神秘地消失了,似乎是“历史的终结”。但《尾声》里,大继家族的人却又从美国洛杉矶
刘索拉,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事作曲、音乐演出、文学写作。她周游世界,曾长期居住伦敦和纽约,与各国乐队和各流派著名音乐艺术家合作,创作了大批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影视、舞台及室内音乐。早期专集唱片包括名列英美排行榜的[兰调在东方](美国宝利金唱片)。她的最新音乐作品包括她本人作曲配器、编剧、导演和主演的大型室内乐歌剧[惊梦]-由(德国)现代室内乐团以及[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联合在世界巡演。2008年她应(英国/丹麦)声乐剧院邀请而创作(编剧,作曲及配器)的为欧洲古代乐器和歌唱家演奏的新室内歌剧[自在魂]将于2009年五月在英国巴比坎艺术节首演及丹麦等国相继演出,这部歌剧是为了纪念她母亲李建彤而作。除此,近年来她投入了很多精力营造以风格特异著称的[刘索拉与朋友们]乐队。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女贞汤》、《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寻找歌王》、《混沌加哩格楞》、《香港一条街的故事》,散文《蓝调之缘》,对话散文集《行走中的刘索拉》、《曼哈顿随笔》等。主要音乐专集有《蓝调在东方》、《六月雪》、《中国拼贴》、《缠》、《春雪图》、《隐现》,室内乐作品《形非形1、2》、《灵》及摇滚歌剧《蓝天绿海》等。小说有英、日、意等外文译本,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多项文学奖。现在北京和纽约居住。
死于青春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小说以“我”的回忆,讲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被派往清水河劳改农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那里她结训了陆...
第七次约会 本书特色 ★超越“暮光之城”,德国销售突破100万册★爱有几分悬念,就有几多美好★荣登德国亚马逊年度十大,s.h.e.联袂推荐★每一封信件的往返,都...
《将醒》内容简介:姜醒刚认识陈恕那年,他还是个温柔寡言的大学生。再相逢,两人阴差阳错成为了同居室友,甩开师母与学生的关系,
惶惑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喜爱王蒙的读者的民意调查,将王蒙受欢迎、喜爱度高的短篇小说集结成册,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惶惑 内容简介 数十万粉丝“民...
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 内容简介 曾被21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格雷厄姆·格林,特别重视自己的隐私,排斥采访,因此,大众对他几乎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或许他知道读者...
迷走.神经 本书特色 24幅神经涂鸦+89则迷走故事,书写大大都市里的小小传奇:这个世界太糟,我们不如另造一个。在奔走于都市的间歇,在紧绷的神经的缝隙,发呆,走...
豆瓣、各大微信公众号、文艺类APP等最活跃网络载体热捧作者陈果(ID:名字里都有个狐)原帖《她是怎么一步步成为白富美的》超100
《热血之花》内容简介:本书作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北平,开拓了爱国谍战题材的先河。本书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为抗日救国而
落雁韵舞——王昭君 本书特色 王昭君态如飞雁,她鄙视贿赂、昏庸与谄媚,自愿远嫁匈奴,让青春和美放出异彩。她就像美的彩虹,一踏上大漠,整个草原便为她燃烧,大地山川...
国家干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国家干部(套装上下册)》以政治小说独有的对现实社会思考的勇气,锐决和力...
福尔摩斯探案精选 本书特色 不论你是否热爱推理小说,福尔摩斯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不知有多少人,自从“偶遇”了《血字的研究》,就狂热的爱上了推理小说。著名侦探小说大...
当人类决战机器人-海伯利安 本书特色 ★当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它会成为人类的仆人、朋友还是敌人?★本书是探讨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二十世纪科幻...
被扼杀的是莫扎特 本书特色 吉尔伯·塞斯勃隆对孩子纯洁、信任、无私的爱,是他写作的推动力。《被扼杀的是莫扎特》的书名取自圣埃克苏佩里的名著《人的大地》...
《暗恋:橘生淮南(全二册)》内容简介:如果《你好,旧时光》曾带给你无尽的共鸣,《最好的我们》让你回到了高中时的一个午后,那
爱的释放-第二部-(全两册) 本书特色 一念深情,一念绝情,*触痛人心的豪门爱恋。豪门言情小说扛鼎之作!千万粉丝疯狂追捧。超长篇、超浪漫、超传奇、超好看!《爱的...
《战士(上下册)》内容简介:如马丁所说,《战士》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杂货架。是的,它不仅包含科幻小说、奇幻小说,还包括一片西部
烈日 本书特色 上世纪50年代新疆古尔图开荒人生存状态实录。不可抗拒的命运悲苦,不曾动摇的尊严与真爱,令人震撼。在爱与恨中挣扎,在欲念与良知中煎熬;不可抗拒的命...
镜花缘 内容简介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一样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李汝珍(约1763-18...
《远离尘嚣》内容简介:本书是哈代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也是他以威塞克斯乡村为背景的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在远离尘嚣的
《彼得罗夫流感》内容简介:后苏联时期的叶卡捷琳堡,一种可怕的流感正侵袭着彼得罗夫一家。家庭成员各自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