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经济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价值理论是*重要的。李嘉图坚持斯密的生产商品投下的劳动决定价值的正确原理,并认为这个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利润,这两者之和是一个常数,即此大就彼小。但李嘉图又接受了斯密教条,将价值全部分解为收入。此外,由于李嘉图缺乏抽象力,将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转形即自然价格等同于价值。由于这样,在正确原理之外,又产生错误:一,价值不变,但工资和利润各自发生相反的变化,自然价格就相应发生变化,这被李嘉图看成是价值发生变化,从而不自觉地修正了劳动价值理论;二,将自然价格等同于价值,看不到农产品按价值出售就有一个超额利润;三,价值全部为收入,收入是用于消费的,就导致认为生产等于消费,否认发生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四,资本主义本来存在着平均利润率缓慢下降的趋势,其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但李嘉图将它说成是粮食价格提高,致使货币工资提高,而工资和利润合起来是一个常数,于是利润就减小。李嘉图将剩余价值率的降低,看成是利润率的降低。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全面分析了李嘉图理论的天才发现,剖析了其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先掌握重点,再旁及其他,通过深入的研究,阐述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全面分析了李嘉图理论的天才发现,剖析了其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先掌握重点,再旁及其他,通过深入的研究,阐述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章生平、重要著作及其特点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1772—1823)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著名代表和完成者。他的父亲是从荷兰移居到英国的富有犹太人,在证券交易所当经纪人。李嘉图所受的学校教育不多,论学历是一个中学生。他从14岁起,就随父亲在交易所工作。因爱上一个教友派的女子并与其结婚,Ih己也就皈依教友派,与家庭信仰的犹太教相异,遭到其父的反对,就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经营,时年21岁。他利用其父的社会关系,加上精明的头脑,当交易所的经纪人赚了很多钱。成为百万富翁后,他就专心于学问:先研究自然科学,后来才研究经济学。起因是1799年,他27岁时,偶然发现了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极感兴趣,就开始研究经济学。自学10年后,1809年(这时,英国与法国作战)就针对当时英国黄金和一般商品用不兑现的银行券来表现的价格上涨,探索其原因,开始发表一系翔关于货币与物价的论文,在这基础上写成《黄金的高价》,于1810年出版;1815年又发表反对新“谷物法”(英国战后修订并颁布此法,限制廉价的谷物进入英国,借以抬高英国粮食价格)的论文——《论谷物价格低廉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这两大项研究都是为了解决时的实际经济问题,而后者又是有利于产业资本家的。在这基础上,他开拓研究领域,以研究劳动价值理论基础,研究经济学的其他范畴,并形成体系。1817年将32篇独立的论文集成《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作。由于他研究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密切结合,名声大振,1819年被选入英国下议院。1823年逝世前,他还到日内瓦同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面对面讨论经济危机问题,还孜孜不倦地研究价值理论,写下《绝对价值和交换价值》(生前没有发表;此前他研究的只是一个商品表现在另一个商品上的相对价值,即交换价值)。他的一生是科学研究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谋利益相结合的一生。
李嘉图在资产阶级世界观范围内贡献了*好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新的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利润,因而工资和利润合起来是一个常数的理论,以及地租是价格的结果而不是价格的原因的理论,在混淆价值和自然价格(生产价格)的迷误中,实质上提出了工资水平的变动引起利润的相反变动(此大彼小;反之亦然),对于个别生产价格有不同的影响的理论:有的升高、有的下降、有的不变,但升高和下降必然抵消,因而总生产价格还是等于总价值,提出国际分工学说和在国际交换中的不等量劳动交换问题。
马克思对李嘉图的总评价是:他“虽然受……资产阶级视野的限制,但是他对深处与表面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经济作了非常深刻的理论上的分析,以致布卢姆勋爵(Lord brougham)说:‘李嘉图先生似乎是从别的行星上掉下来的(mr.ricard。seemed aS if he had dropped from an other planet)。”例如,在资本家看来,工资提高,价格就必然提高;二次大战后的物价上涨成本推动论,就是以此来说明当时的物价上涨现象的。这些理论家也不想一想:如果工资上涨了,价格就由于成本上涨而上涨,那么,资产阶级就不会反对工会关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了。对于工资水平上涨,李嘉图相反地认为,总价格不会提高,而个别价格,则有的提高,有的反而降低,高低两者必然抵消(详见下述)。这好像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的看法。也就是说,他的见解,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常识格格不入。
综观李嘉图的生平和论著,我有一点感受:他自学成才,经过刻苦思考,认为一切要从价值决定于劳动这一点出发,凡与此相悖的,越是权威说的,他越要反对,敢于树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思维逻辑极强,但是文字能力却不强,文章的逻辑不强,常常有跳跃之处。也就是说,他写的东西似乎是给自己看的,他自己当然明白,但是,读者从其叙述中不一定明白。例如,在这一节中,他就论述要在下一节才能说清楚的问题,而又不交代一下。总之,他的著作不是教科书,他没有学院气。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划时代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由32篇独立的论文构成的,各篇内容不无重复之处,他估计在英国只有25个人能读懂,本来不愿出版。*后是在他的好友老穆勒的怂恿下,才出版的。
老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行文晦涩,体裁零乱”,不易阅读,于是每天散步时,将其内容讲给小穆勒听,后者加以消化,并提出问题,加以整理,日复一日,从斯密讲到李嘉图:这样,老穆勒就写出《政治经济学纲要》(1821年)。小穆勒时年13岁。《政治经济学纲要》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即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开经济学四分法之先河。在这之前的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则是三分法:生产、分配和消费。两者都是记录没有社会内容的经济活动,即使有时使用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但其内容则是自然的、没有资本主义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纲要》记录的是没有任何社会内容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确实是资本主义现实的倒退。这一经济学四分法的方法论被其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奉为主臬,因为它比三分法更整齐合理,多了一个交换。
第二章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亚当•斯密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是为反对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和行会制度服务的。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从事理论活动时,产业革命已进行了四五十年,封建制度和行会制度已经消灭,封建主义只留下一个尾巴,即由地主阶级把持的议会所修订的、不利于资产阶级的谷物法。因此,李嘉图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反对谷物法和解决其他经济问题展开的。
当时,英国引起资产阶级注意的经济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货币问题。它的表现是一般商品价格高涨,黄金这种货币商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它的造币局价格或法定价格,也就是银行券贬值。原因是18.世纪末英国进行反对法国拿破仑的战争,军费增加,为了筹措军费,英格兰银行便增发银行券,银行券发行过多,黄金对内准备不足,银行券兑现发生困难。此外,英国农业歉收,粮食进口增加,工业品出口则因拿破仑封锁大陆而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逆差,黄金输出,加剧了黄金对内准备不足。因此,1797年便停止了银行券对黄金的兑现。从此,银行券便贬值。1809年,它的购买力下降了20%—25%。这便引起了政治斗争和为它服务的理论斗争。李嘉图抱着使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资产阶级这个目的,参加了这场斗争。
另一个是谷物法问题。谷物法是英国为保护农业或消费者,调节谷物输出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它开始于重商主义时期。当时英国是谷物输出国,为保护消费者,便限制谷物输出。1660年,封建王朝复辟,地主贵族政治力量加强,它便变成保护地主利益的法律,对输入谷物征税,其后又对输出谷物给予奖励。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成谷物输入国。在反对法国拿破仑战争期间,从波罗的海沿岸进口的谷物中断,英国只好改牧地为耕地,粮价上涨,地租日高。1814年,战争结束,地主阶级害怕国外廉价谷物输入,经过舆论准备,于1815年把持议会修订出新的谷物法,规定粮食在其价格高于法定价格时,才能输入,而法定价格定得很高,以保证国内粮食按较高的价格出售。这使工人货币工资增加,地租增加,利润减少。也就是说,这部法律于工人无损,于资本家有害,于地主有利。为了增加积累,发展生产,也就是为了产业资本家的利益,李嘉图主张废除谷物法。
李嘉图对上述问题提出政策主张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各个阶级之间的,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按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形势来看,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客观地去分析这种关系的。18世纪发生的两次革命,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有重大的影响。一次是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开始时,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但随着革命的发展,无产阶级便离开资产阶级而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为之奋斗,这使资产阶级觉察到一个敌人已在成长。为了蒙骗无产阶级,掩盖资产阶级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资产阶级嗅觉*灵敏的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于1803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概论》,这部*早的庸俗经济学著作大肆宣传劳动、资本、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通力合作进行生产,它们的所有者以工资、利润、地租的收入形式,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的谬论。……
陈其人,男,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1952年结业于教育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1951年在复旦大学任教至今。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著作20本,论文l 50余篇。主要著作有:《资产阶级价值学说批判》(1957年)、《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具体形式》(1957年)、《19世纪上半期法国和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1965年)、《帝国主义理论研究》(1984年)、《大卫•李嘉图》(1985年)、《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1986年)、《布哈林经济思想》(1991年)、《殖民地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1994年)、《南北经济关系研究》(1994年)、《世界经济发展研究》(2002年)、《货币理论和物价理论研究》(2002年)、《陈其人文集•政治科学卷》(2003年)、《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及拾遗卷》(2005年)。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内容简介: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或微观动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或宏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
《成功幼儿园的创业思考与管理实践》内容简介:创业艰难百战多,本书收录的200多篇管理日志,真实再现了博苑教育管理团队的创业发展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民国卷》内容简介:《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通过中国历代名画来讲中国故事,包括北宋、南宋、元、明
两汉经济史料论丛 内容简介 陈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秦汉史专家。《两汉经济史料论丛》是陈直先生著作集《摹庐丛著》之一种,全书收有《两汉屯戍研究》、《关于两汉的手工业...
《张宏杰漫画简读中国史》内容简介:本书将世界史和中国史纳入同一个时空,用漫画形式再现了中国与世界在历史上相互借鉴、相互交流
《情绪的力量》内容简介:职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职场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的积极性、健康状况、沟通交流、决
《互联网+政府采购:路径在哪里》内容简介:在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互联网+”战略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推动着我国几
《依法治国理论和实现途径》内容简介:本书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寻求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之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
《任天堂:让世界充满微笑》内容简介:为何任天堂的产品能够影响几代人的成长?为何任天堂看似“简单”的产品,销量却遥遥领先于“
《小学生古诗词推荐背诵80篇》内容简介:我国古代诗歌是很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的,本书所选的八十首都是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
《保卫新丝绸之路》内容简介:《保卫新丝绸之路:挑战与机遇下的中国私营安保公司》通过丰富的案例与风险分析,旨在说明具有“中国
《长生殿(插图版)》内容简介:《长生殿》是洪升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取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诗句作为剧本题目。
《海龟交易法则(第4版)》内容简介:在金融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1983年,美国期货界的两位挚友——理查德·丹尼斯与威廉
《Linux运维实战》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大量实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Linux 发行版CentOS 7.6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过程决定成败》内容简介:人们都知道过程很重要,但为什么要这样说?选择“过程+结果”还是“过程×结果”?是否存在一种“高品质
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 本书特色 《唐朝政府农业经济职能研究》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思路,从资源配置、经济稳定与发展和收人分配三个领域对小农经济背景下唐政府履行...
《创造性破坏的力量》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阿吉翁等人对创新的全景式前沿分析。本书运用熊彼特增长范式解析了当下
《10W+新媒体文案炼成记》内容简介:你的文案标题,是否能提高阅读量?你的文案内容,是否能够时间锁定读者目光?你文案中的广告营
《庾信传论(精)》内容简介:《庾信传论》为系统研究庾信家世、生平仕历、思想之作,并对其作品做了崭新的解读。本书对庾信研究有
作为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全球最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的美联储,究竟是不是私人机构,股东是谁,利润如何分配?谁负责制定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