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蒋经国论》先有上海版(1948年),那可能是中国**部论述经国先生的著作。五十年代后父亲移居香港,不几年又把《蒋经国论》几乎重写了一遍,才有台北政要争着去“太子道”而避开“皇后道”的譬喻。父亲写沪版和港版时,处境有很大的不同,心情和用意或也有异,但已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论者和被论者都早已作古。
这不是一部传记。只是作者将他不同时期对蒋经国的评述集成的一个集子。l997年我们将两版合为一册,首次在台湾出版,这样,反而可更清楚地让读者知道曹聚仁心中的蒋经国是什么样子的。这次,又是首次以简体字版与内地读者见面。
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烽火初起,父亲从书斋走上战场,当起中央社的战地特派员,主要游走在长江以南的第三战区,才有机会到赣南与蒋经国先生相识、相知。后来更在赣州安下了家,为经国先生主办《正气日报》。在经国先生那里,父亲是客卿身份。经国先生可能视他为友为师,却从来未把他当作自己的下属。母亲邓珂云七十多岁去世前,还记得那年春节,经国先生让勤务兵挑着一担年货,随他大年初一清早踏雪上门拜年,一进门他就抱起才牙牙学语的曹雷。
“知我者,曹公也!”
曹聚仁是蒋经国的知己,所以蒋有“知我者,曹公也”的感慨。曹聚仁是国共和谈的密使,毛泽东曾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这是中国**部论述蒋经国的著作。这是一部毛泽东曾一度寻求的《蒋经国论》。
父亲曾说:“历史真是说不得一个‘假使’的。”这正是所谓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吊诡。但如果真那样,当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蒋经国论》了。
——曹雷、曹景行
《蒋经国论》内容为:曹聚仁与蒋经国的相识始于1938年8月16日的南昌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而也有了《蒋经国论》中所收录的《一个政治新人》专访稿的诞生。1941年曹聚仁因避战乱迁居赣州,蒋经国更是盛情相邀主持笔政,二人的相知因为《新赣南报》及《正气日报》创刊更进一步。二人合作有数年之久,曹氏对蒋经国的生活、思想及认识均有相当了解。蒋经国亦有感叹:“知我者,曹公也!”
移居香港后的曹聚仁以记者和学者身份曾一度扮演着国共两党的“和谈使者”,为国共两党的“床头打架床尾和”而努力,然他终究只是“一个看革命的旁观者”,无法左右政治的步伐。可他却用文字真实记录了他所认识的蒋经国。曹聚仁既是蒋经国的朋友,又是他的传记作者,江南的《蒋经国论》亦受其启发而著,同是他还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座上客,毛泽东更是三次专门接见并作长谈。他如是说道蒋经国:“说起经国也正是哈姆莱脱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疑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又如是说道大,小蒋:“这一对父与子,并不是代表了两个世代,两种性格,如罗斯福与霍浦金斯那样相反而实相成的人。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谈蒋经国
一 如是我闻
昨日,小女(曹雷)从小学放学回来,带了许多关于蒋经国的传说,她说得那么有声有色。她说,这是她们的老师告诉她们的!显然地,在小市民群中,蒋氏已变成了神话式的人物了。我和蒋氏有过一段小小的因缘:他在赣南做行政专员,我那时恰好移住赣州。看见了他的新政设施。我虽不必谬托知己,自以为了解他的社会观。但我有十二分自信,敢说那有声有色的传说都是不合事实。不可靠的!京中外籍记者说中国已经变成了内幕新闻的国家,再多的报纸也没人理会了。其实大半内幕新闻,同样地向壁虚构,绝不可信的。
蒋经国,他一心一意要做科学化的现代人。社会一般人士却要他回到古代去,做包公施公一些神奇的人物。蒋氏在社会主义国家成长,锻炼成熟,他要做一个社会改革家,一般人士要他穿上封建的外套,变成带上方宝剑的七省巡按。蒋氏自己要实践法治精神,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一般人士却希望他先斩后奏,大权独揽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蒋畈村现划属兰溪)。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从书斋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曾采访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及东南战场,并主持《正气日报》编务。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并参与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后,曾数次回大陆采访,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7月病逝于澳门。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
陈诚新传-蒋介石第一心腹宠将 本书特色 陈诚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国民党军“土木系”首领。败退台湾后,主持地方建设,曾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和国民党副总裁。...
我的父亲茅盾 本书特色 茅盾的儿子韦韬和陈小曼在《我的父亲茅盾》中,讲述了他在父亲生前与父亲多次深谈中,茅盾所谈到的关于政治、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人物等等的...
本书是卓别林创作生活的传略。卓别林是个天才的艺术家,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博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同情。这个逗人发笑的夏尔
马云:一路这样走来 本书特色《马云一路这样走来》是一本详细记录马云载跌宕人生年创业精髓的倾情力作。本书结合马云的传奇经历,深刻剖析马云创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讲述...
秦淮旧梦(曹雪芹遗事) 内容简介 曹雪芹出生在江宁,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江宁即今江苏南京,有许多异名,因秦淮河流穿城中,古代许多典籍亦称南京为秦淮。如孔尚任...
天下都乐-一代电影大师赵丹画传 本书特色 《天下都乐:一代电影大师赵丹画传》:风雨中的雕像巨星辉煌下的孤影一代电影大师的苍凉落幕阿丹——他在丛中笑白杨劫余伊然乌...
陈布雷回忆录 本书特色 《陈布雷回忆录》:蒋介石“文胆”“智囊”国民党**支笔。周恩求:“希望你代我转告你的娘舅,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
吕思勉自述 本书特色 吕思勉是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合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先生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
《股权激励:实践与创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告诉企业家朋友如何进行股权激励的书。为了使读者通过本书学会股权激励,并且能够应用
冯沅君传 内容简介 冯沅君(1900-1974),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吴仪等。河南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学者。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
董明珠-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本书特色 董明珠,在36岁时重新选择和定位自己的人生,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终于成就了自己六十载的传奇。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和...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之子戴维·里夫的一部回忆录。在这部描述桑塔格生命最后岁月的书里,作者从儿子的视角记录了母亲第三次罹患癌
纪晓岚家书 本书特色 《纪晓岚家书(精)》编著者李金旺。《四本全书》总纂官的私人信件,(河间才子)素不经见的家书,纪晓岚生活情趣和智慧幽默的原始记录——浓浓的亲...
张作霖传-外国人眼中的张作霖-珍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部西方人写成并公开出版的张作霖生平传记著。作者加文麦考马克是西方研究东北亚历史问题的专家。作者在研...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理论基础科学、系统,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导内容、方式方法、指导途径、指导
歌德与席勒-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一场友谊 本书特色 马文韬译的《歌德与席勒(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一场友谊)》是一部关于文学和友谊的书,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在书中为读...
上海居民面对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房子的消失,难免会生出一种难以排遣的感情,这里面隐藏了许许多多家族的历史和私人的回忆,几代
舒新城自述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舒新城自述》表白舒新城先生自己关于教育的生活外,冀供给读者以三十五年间的一部分教育真实史料,故一切以率真为主。《二...
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厂,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爱情和人生际遇,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一段艰苦卓
我和爸爸马三立 内容简介 强烈的爱父情感驱使我们拿起写作之笔,三年时间集中写了爸爸和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并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例还爸爸舞台下生活中的原型。书中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