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研究十六讲

郭沫若研究十六讲

作者:贾振勇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04-01

评分:4.8分

ISBN:9787532929399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郭沫若研究十六讲 目录

总序
课程说明郭沫若及郭沫若研究
**讲 抗战期间文人郭沫若的政治抉择
第二讲 诗与政治的共鸣:郭沫若抗战历史剧
第三讲 意识形态想象与郭沫若的史学研究
第四讲 建国前夕郭沫若的政治和文学活动
第五讲 “新华颂”:诗、史作为意识形态改造的先声
第六讲 郭沫若与电影《武训传》批判风潮
第七讲 郭沫若与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适唯心主义和批判胡风运动
第八讲 郭沫若与“百花齐放”、“整风运动”、“反右运动”
第九讲 “我要永远保持着心中的春光”:隐秘的心灵私语与生命冲动
第十讲 “遍地皆诗写不赢”:大跃进时期郭沫若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
第十一讲 “蔡文姬就是我!”:从政文人郭沫若的隐曲心声考释
第十二讲 “一拔何亏大圣毛”:叛逆个性与主流政治的纠葛(一)
第十三讲 “一拔何亏大圣毛”:叛逆个性与主流政治的纠葛(二)
第十四讲 “文革”发动前后的政治恐慌与政治自保
第十五讲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文革”期间的创伤、屈辱和反思
第十六讲 “神佛都是假”:暮年的政治险关和反思
附录:本课程参考书目

郭沫若研究十六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抗战期间文人郭沫若的政治抉择 ; 诗与政治的共鸣: 郭沫若抗战历史剧 ; 意识形态想象与郭沫若的史学研究等。

郭沫若研究十六讲 节选

第三,史料的匮乏。之所以说郭沫若研究还不成熟,还在于学者们对1949年至1978年这段历史中的郭沫若,还未进行较为充分的历史化和学术化处理。除了社会文化语境的限制尚未解除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有关郭沫若的关键历史资料尚未面世,他的大量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还在睡大觉,不知何时见到天日。对于郭沫若研究史料的匮乏,我是深谙三昧,个中甘苦不必多说,自己在研究中的再三踌躇,至今历历在目,不是担心自己的推断和结论将来会被推翻,而是担心会误导他人,这就不妙了。说得严重一些,关于郭沫若当代时段的研究,由于大量的史实真伪难辨,我以为很大程度上还沾染着口耳相传阶段的特点。我看过一些关于郭沫若建国后状况的文章和著作,里面的大量史实、史料大多没有说明来源,作者又没有亲历那些场景,如何那么清楚?这种历史史实的辨析工作,或许是所有历史研究都会遇到的一种状态吧?正是因为自己曾经面临这样的困窘,所以我感到与其他现当代文学作家们的情况相比,郭沫若研究领域尤为严重。但愿随着社会语境的放松,郭沫若那些尚未解密的书信和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澄清很多历史史实。除了1949年后有关的郭沫若研究资料外,我以为还有一个时间段值得注意,这就是1927年至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固然,这段时间里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翻译等活动的资料比较丰富,但是一个与郭沫若命运关系极为密切的方面,也就是政治方面的信息却是少之又少。*近几年蔡震先生和武继平先生的相关研究颇令人注目,他们一度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较为神秘角落面纱的一角,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和研究空间,比如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和各种政治势力的关系等等问题。但是要得到准确认识,必须有新的史料发掘和印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