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

作者:杨亦军

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01

评分:4.6分

ISBN:9787536546462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前言

谁都喜欢听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央求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
故事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魔力,是因为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细节。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再重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这些成功就在于这套书是一个专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会”,是一位擅长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是一群*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道出一个真理:科学无世袭。科学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无师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 内容简介

《张衡》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 目录

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腓特烈”舅舅
无邪年华
*底下的那块石板
园丁布特纳
万绿丛中一点红
初露锋芒
情有独钟
上帝的奇异创造
腓特烈大帝练兵记
从虚幻到真实
哪一颗星星属于舅舅
寸草心
历史的无情重复
迎接新世纪
悠悠故人情
纵横驰骋
永远的数学王子
……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张衡 节选

爷爷与孙儿
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8年。关于他的家世,还得从西汉末年中原的南阳郡(现河南洛阳南面)说起。那时战乱四起,田野荒芜,粮食奇缺,饿死的人就达几百万,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事,特别是后来“安汉公”王莽取代刘姓当上了皇帝,更是引起社会大乱,西汉政权岌岌可危。
话说南阳郡有一个著名的张氏家族,就住在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叫夏村的地方。虽然遇到乱世荒年,但是张家靠着祖上的积蓄,日子还算过得去。不过张家宅院的两扇朱红大门却时时紧闭,门上那对怒目圆睁的铜狮门环小心翼翼地把守着这座深宅大院。围墙内三座瓦房呈“凹”字形紧紧相连。正厢房后是一个较大的庭院,院内有一株高大的槐树,假山、小桥掩映在灌木和丛竹中,花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落叶、杂草被拾掇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主人是做事有条不紊、精明能干的人;右边的书房里不时传来奶声奶气的琅琅读书声。这和外面战乱四起、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来,张家恪守祖上“祸不妄至,福不徒来”的训诫,相信灾祸不会胡乱降临,幸福也不会白白到来,特别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更不要废了学业而误了前程,因此仍要求后人“通五经”、“贯六艺”。果然,张家后代张堪不辱祖训,不负父望,幼年勤奋苦读,年方十五就才学出众,在南阳郡名声大震,16岁时就被推荐到当时的京都长安去受业深造。
说来也怪,这张堪虽然常年被关在夏村的深宅大院苦读诗书,却深谙世事,为人正直,与友和善,对师谦逊,品德优良。一次,张堪的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用典恰到好处,但先生却判其中一处典故误用,并当众指责,张堪丝毫不为自己辩解,只是低头不语。后来同学们主动翻书查找,然后拿着书去找先生理论,为张堪打抱不平。这位先生先是大为光火,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疏忽,并深为张堪的行为感动,还亲自找到张堪道歉。这在“师道”至尊至圣的时代,简直不可思议,因而此事在学馆被传为美谈。至于说到张堪的学问、勤奋,那就更不用提了,每次作文或辞赋他总是**名,同学提问也是有问必答,答案简洁明了。每晚,他总是*后吹灭书桌上的蜡烛,早晨又是*早起床打开书本。不久,在京师求学的张堪就因优秀的人品和渊博的学识而深受赞誉,有些老学者甚至称他为“圣童”。一时间,“圣童”名满京师。
光武帝刘秀在起兵以前,听说过张堪的品德和学问,非常嘉许,后来张堪果然为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先是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