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史学理论经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到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后专论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粱启超先生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故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他还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
附录收入《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历史学家张荫麟
《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虽未达西洋史学方法,然实为中国此学之奠基石,其举例之精巧亲切而富于启发性,西方史法书中实罕其匹。
历史学家黎东方
我在投考清华以前已经念了几遍。回想起来,像梁先生那样渊博的人,才真正配讲中国历史研究法。
知名学者王也扬
《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诸书,后来国内搞史学的几乎无人不读,笔者多年前亦就其写过研究文章,可是今天重读它,却又有很多新的感想涌出来,引人再思索。
**章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日中国史。
今宜将此定义分析说明:
一活动之体相:人类为生存而活动,亦为活动而生存。活动休止,则人道或几乎息矣。凡活动,以能活动者为体,以所活动者为相。史也者,综合彼参与活动之种种体与其活动所表现之种种相,而成一有结构的叙述者也。是故非活动的事项——例如天象、地形等属于自然界现象者,皆非史的范围;反之,凡活动的事项——人类情感理智意志所产生者,皆活动之相,即皆史的范围也。
此所谓相者,复可细分为二:一日活动之产品,二日活动之情态。产品者,活动之过去相,因活动而得此结果者也;情态者,活动之现在相,结果之所从出也。产品者,譬犹海中生物,经无数个体一期间协合之嬗化而产出一珊瑚岛,此珊瑚岛实经种种活动情态而始成,而今则既僵矣,情态不复可得见。凡史迹皆人类过去活动之僵迹也,史家能事乃在将僵迹变为活化——因其结果以推得其情态,使过去时代之现在相再现于今日也。
二人类社会之赓续活动:不日“人”之活动,而日“人类社会”之活动者:一个人或一般人之食息、生殖、争斗、忆念、谈话等等,不
得谓非活动也,然未必皆为史迹。史迹也者,无论为一个人独力所造,或一般人协力所造,要之必以社会为范围;必其活动力之运用贯注,能影响及于全社会——*少亦及于社会之一部,然后足以当史之成分。质言之,则史也者,人类全体或其大多数之共业所构成,故其性质非单独的,而社会的也。复次,言活动而必申之以“赓续”者:个人之生命极短,人类社会之生命极长,社会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隐然若悬一目的以为指归;此目的地辽远无垠,一时代之人之所进行,譬犹涉涂万里者之仅踬一步耳。于是前代之人恒以其未完之业遗诸后代,后代袭其遗产而继长增高焉;如是递遗递袭,积数千年数万年,虽到达尚邈无其期,要之与目的地之距离必日近一日;含生之所以进化,循斯轨也。史也者,则所以叙累代人相续作业之情状者也。率此以谈,则凡人类活动在空际含孤立性,在时际含偶现性断灭性者,皆非史的范围;其在空际有周遍性,在时际有连续性者,乃史的范围也。
三活动之总成绩及其因果关系:活动必有成绩,然后可记,不待言也。然成绩云者,非一个人一事业成功失败之谓,实乃簿录全社会之作业而计其总和。质言之,即算总帐也。是故成绩有彰显而易见者,譬犹澍雨降而麦苗茁,烈风过而林木摧;历史上大圣哲大英雄之出现,大战争大革命之经过,是其类也。亦有微细而难见者,譬犹退潮刷江岸而成淤滩,宿茶浸陶壶而留陈渍;虽聪察者,犹不之觉,然其所演生之迹,乃不可磨灭。一社会一时代之共同心理、共同习惯,不能确指其为何时何人所造,而匹夫匹妇日用饮食之活动皆与有力焉,是其类也。吾所谓总成绩者,即指此两类之总和也。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之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其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然因果关系,至复赜而难理,一果或出数因,一因或产数果,或潜伏而易代乃显,或反动而别证始明,故史家以为难焉。
四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史家目的,在使国民察知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而因以增加生活之兴味,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因恶果之递嬗,则知耻知惧;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夫如此,然后能将历史纳入现在生活界,使生密切之联锁;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今人韦尔思有言:“距今二百年前,世界未有一著述足称为史者。”(注一)夫中外古今书籍之以史名者亦多矣,何以谓竟无一史?则今世之史的观念,有以异于古所云也。我国二千年来史学,视他国为独昌。虽然,彼其体例,多属干余年前学者之所创;彼时所需要之史,与今不同。彼时学问未分科,凡百智识皆恃史以为之记载;故史之范围广漠无垠,积年愈久,为书愈多,驯至为一人毕生精力所不能殚读。吾侪居今日而读旧史,正所谓“披沙拣金,往往见宝”。离沙无金,固也;然数斗之沙,得金一颗,为事既已甚劳。况拣金之术,非尽人而能;苟误其涂,则取沙弃金,在所不免。不幸而中国现在历史的教育,乃正类是。
吾昔在友家见一八学童,其父面试以元明两代帝王世次及在位年数,童对客偻数,一无漏讹;倘此童而以他朝同一之事项质客(我)者,客惟有忸怩结舌而已。吾既叹异此童之慧敏,转念以如此慧敏之脑,而役以此等一无价值之劳动,其冤酷乃真无极也。不宁惟是,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史迹,有时反阙不载。试举其例:如巴蜀滇黔诸地,自古本为中华民族文化所未被,其次第同化之迹,治史者所亟欲闻也。而古代史上有两大役,实兹事之关键。其在巴蜀方面,为战国时秦司马错之定蜀;其在滇黔方面,为三国时蜀诸葛亮之平蛮。然而《史记》之叙述前事,仅得十一字;《三国志》之叙述后事,仅得六十四字(注二);其简略不太甚耶?又如隋唐间佛教发达,其结果令全国思想界及社会情状生一大变化,此共见之事实也;然而遍读《隋书》、新旧《唐书》,此种印象,竟丝毫不能印入吾脑也。如元明间杂剧小说,为我文学界辟一新纪元,亦共见之事实也;然而遍读《元史》、《明史》,此间消息,乃竟未透漏一二也。又如汉之攘匈奴,唐之征突厥,皆间接予西方史迹以莫大之影响;明时欧人之“航海觅地热”,其影响之及于我者亦至巨;此参稽彼我年代事实而可见者。然而遍读汉唐明诸史,其能导吾以入于此种智识之涂径者,乃甚稀也。由此观之,彼旧史者,一方面因范围太滥,卷帙浩繁,使一般学子望洋而叹;一方面又因范围太狭,事实阙略,不能予吾侪以圆满的印象。是故今日而欲得一理想的中国史,以供现代中国人之资鉴者,非经新史家一番努力焉不可也。
今欲成一适合于现代中国人所需要之中国史,其重要项目,例如:
中华民族是否中国之原住民?抑移住民?
中华民族由几许民族混合而成?其混合醇化之迹何如?
中华民族*初之活动,以中国何部分之地为本据?何时代发展至某部分,何时代又发展至某部分?*近是否仍进行发展,抑已停顿?
外来蛮族——例如匈奴、突厥等,、其与我共争此土者凡几?其来历何如?其纷争结果影响于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响于彼者又何如?
世界他部分之文化民族——例如印度、欧洲等,其与我接触交通之迹何如?其影响于我文化者何如?我文化之影响于彼者又何如?
中华民族之政治组织——分治合治交迭推移之迹何如?
统治异民族及被统治于异民族,其成败之迹何如?
阶级制度——贵族平民奴隶之别,何时发生,何时消灭?其影响于政治者何如?
国内各种团体——例如家族团体、地方团体、宗教团体、职业团体等,其盛衰兴废何如?影响于政治者何如?
民治主义基础之有无?其久不发育之故安在?
法律因革损益之迹何如?其效力之及于社会者何如?
经济基件——衣食住等之状况,自初民时代以迄今日,其进化之大势何如?
农工商业更迭代嬗以占经济之主位,其推移之迹何如?
经济制度——例如货币之使用,所有权之保护,救济政策之施行等等,其变迁何如?其影响于经济状况者何如?
人口增殖移转之状况何如?影响于经济者何如?
与外国交通后所生经济之变动何如?
中国语言文字之特质何在?其变迁何如?其影响于文化者何如?
民族之根本思想何在?其各时代思潮蜕变之迹何如?
宗教信仰之情状及其变迁何如?
文化之继承及传播,其所用教育方式何如?其变迁及得失何如?
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工艺、科学等,各时代进展之迹何如?
其价值何如?
各时代所受外国文化之影响何如?我文化之曾贡献或将贡献于世界者何如?
上所论列不过略举纲领,未云详尽也。要之,现代之史,必注目于此等事项,校其总成绩以求其因果;然后史之为物,乃与吾侪之生活不生距离,而读史者乃能亲切而有味。举要言之,则中国史之主的如下:
**,说明中国民族成立发展之迹,而推求其所以能保存盛大之故,且察其有无衰败之征。
第二,说明历史上曾活动于中国境内者几何族,我族与他族调和冲突之迹何如?其所产结果何如?
第三,说明中国民族所产文化,以何为基本,其与世界他部分文化相互之影响何如?
第四,说明中国民族在人类全体上之位置及其特性,与其将来对于人类所应负之责任。
遵斯轨也,庶可语于史矣。
……
信史001 本书特色 《信史001》收录了《艺术作品中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从大洋洲到密西西比——大航海时代的土著世界》、《浅谈两宋军饷与货币》、《人类*古...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三辑 全三册) : 西晋 东晋》 本书特色 文白对照,按朝代分辑,破除阅读巨著的障碍。 畅销千年,英雄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
走向开元盛世-血腥的盛唐-4 本书特色★《血腥的盛唐4:走向开元盛世》讲述李隆基如何带领大唐走向开元盛世。 ★即使你没有读过《血腥的盛唐1》《血腥的盛唐2》《血...
马丁·路德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及发起人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马丁·路德时代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Wi...
五光十色说历史 本书特色 ★当今*火的大学教授、著名良心知识人张鸣“不正经”巅峰新作。★作者通过犀利的文风,使读者体会到在文字上踢那些道貌岸然者“屁股”的快感★...
徽州往事 内容简介 宋淳熙丙申(1176),朱熹第二次回到婺源,见幽静山边一泓池水汩汩流淌,仿佛梦中依稀到过,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观书有感》。从桐乡到余杭,再...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内容简介: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及两个补充规定、两个衔接规定的实施,
欧洲王室另类史 本书特色 这里有你永远无法从课堂上听到的历史:“哈布斯堡下巴”——谁毁了王室的基因,彼得大帝为什...
中国地名史话-典藏版 本书特色 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上至国家主权,下至百姓生活,无不与地名紧密相关。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牵动着一根...
燃烧的世界-图说世界-20世纪两次大战的爆发-8-全彩图文本 本书特色 一套轰动世界的人类历史书十卷本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编排精美,图片丰富!清晰...
《出版新业态发展研究报告》内容简介:近年来,出版业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出版业从裂变相
《一直爱下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家庭相册,记录了黄磊一家人的点滴日常生活。这次的记录不是文字,也不是流动的影像,而是一张
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 本书特色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研究教材和古典文献,叙述了从希腊远古时期至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去世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分析了克里特文明、迈...
《万物大历史·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内容简介:“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
高陶事件始末 本书特色 陶恒生编写的这本《高陶事件始末》披露了60多年前汪日勾结的惊人内幕,揭开了抗战史上“小西安事变”之谜。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章开...
《独自之旅》内容简介:《独自之旅》是一本极为打动人的旅行传记。为了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诚与善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作者
《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从近代中国的商人出身构成、官督商办企业及其商人管理者的官僚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私营企
从紫禁城到故宫-营建.艺术.史事-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从紫禁城到故宫》是在单士元先生1962年编著的《故宫史话》的基础上完善修订的。这本著作涵盖了明清两代王朝...
东亚纸质文物保护-第一届东亚纸张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 中国、韩国和日本有着共同的造纸传统和类似的纸质遗物,都面临着迫切的保护修复等问题。**届东亚纸张...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2012年卷 本书特色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的编纂始于2004年底。2005年8月《年鉴》2004卷出版后,得到了史记研究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