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没有那么神秘,易经,易也。它是一门科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贯穿于我们的一生,无论是性格、命运、求职、事业、竞争的困惑,还是朋友、夫妻、孩子、父母等关系方面的问题,都能在这64卦之中找到答案,都受这64个哲理的影响。读懂这64个卦,就会有64个感悟,就解答了人生中64个疑惑,你就能乘风破浪,自如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易经》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深奥难解,只要我们细心去研读,是完全可以读得懂、读得透的。《易经》中讲的就是一个“道”字,“道”就是法则,是规律,是真理。遵“道”就有发展,违“道”就遭惩罚,这就是《易经》要表达的思想。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说人生过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此时会对《易经》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学《易经》正是时候。由此推想,读者朋友如能及早学习《易经》,作为自己人生的智慧储备,便可以早早顺应《易经》智慧的指导,趋吉避凶,实现美满的人生。
人得《易经》杰,神得《易经》灵。读《易经》六十四卦,悟透圣人智慧,揭示人生哲理。本书一读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如何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变通,就能获得完美的人生。《易经》是照亮现代人幸福生活的一盏明灯。
【解惑之一】定位不准怎么办
你是否正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而苦不堪言?你是否一直为自己的定位问题辗转反侧迷茫不定?如今,你再不必为之感到迷惘了,因为《易经》为我们的人生之路带来了福音。
天鹅蛋是生来注定会孵出来能够在万里长空中翱翔的白天鹅,即使它被抛弃在鸡窝里做了丑小鸭,也总有一天要展翅高飞重归天空。如果你种下的是瓜,就注定收成的一定是瓜;如果你种下的是豆,收获之时看到的就一定是黄澄澄的豆粒。
这是一种定位,只不过这种定位是一成不变的,是命中注定的,是天道,是自然的。还有另一种定位,是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可以变通的。
在学校里念书时,如果我们努力学习,成绩自然上升;如果我们抱着以往的成绩天天睡大觉,骄傲自满,停滞不前,后来者就会蜂拥而至,成绩居上;如果我们与差等生同流合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当然会跌入低谷。
当天气干旱时,河里的水很少,远远低出水位警戒线,河水虽然不会对堤坝构成任何威胁,但人们却面临着饮水困难的窘境;当风调雨顺时,河里的水既不多也不少,水位离警戒线既不远也不近,这正是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当狂风暴雨山洪肆虐时,河水暴涨,超出警戒线,冲垮堤坝,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这样的定位是易变的,但又是可以受制于人力进行调和的。
那么,我们怎样为自己的人生定位呢?让我们从《易经》中寻找一下具体的答案吧。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彼此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因而又是不能相互背离和超越的。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涉世的每一步都大有讲究,不能越雷池一步。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是对人生开端的一个定位,对于人来说,还没有出道的时候,此时羽翼未丰。千万不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耍小聪明。而要抓紧时间老老实实努力学习,吸收营养,充实自我,增长才干。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被称为神童,年方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这是极为罕见的天资。如果这时他的父母再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正确地加以引导。必将又有一代文豪诞生于天下。然而方仲永的父母不仅不能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而且还一步步地把孩子推向深渊,正当方仲永处于“潜龙勿用”之时,他的父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致使其青春被虚度,天资被削弱,心智被湮没,*终变得“泯然众人矣”。实在可悲、可叹、可畏。
然而这种历史悲剧到了今天仍然不断重演着。现在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早地让孩子走向舞台抛头露面随意作秀,既荒废了孩子的学业,也浪费了孩子的青春。这怎能不令人担忧?
“见(现)龙在田,德施普也。”
此时龙已经从地下出来,出现在旷野里。龙吸收了地下之精华,“羽毛”变得丰满可喜,他既已吸收了充足的营养,就应该感谢天地之恩,用德行感谢于天下,用恩惠普施于万物。
这告诫人们:当你身体健壮了,本事强大了,就应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用自己的才能为万物生灵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赢得人们的敬仰。
一代枭雄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把“见(现)龙在田,德施普也’’这句话几乎运用到了极致。曹操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为天道,于是下令严明军纪,规定:“全军将士,行军训练,不准践踏庄稼,不准打骂百姓,不准调戏妇女,不准侵占民利,违令者斩。”
在一次行军中,曹操的战马无意中受惊,横冲直撞,踏坏了麦田。曹操痛不欲生,立即下马跪在军事法官面前,请求按军规惩罚自己。法官不敢执行法令,言道:“丞相岂可议罪?”曹操神情严肃地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话未说完,抽出宝剑,就要自刎。在众将的极力劝阻下,曹操才放弃自杀的念头,接着他又告诉众人:“我虽不能斩首,但一定要治罪。”说完转过身来,又抽出宝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割下自己的一把头发,随手扔在地上。在古代,人们遵从这样的一个信念:头发受之于父母,来之于父母精血,代表着人格与尊严,割发就相当于自首。随后军将传令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众将士听后无不对其肃然起敬。从此以后,曹操不但在军中的威望倍增,就连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对之也百般赞颂、俯首称臣,从而为曹操建立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见(现)龙在田,德施普也”的魅力所在。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这里“乾乾”是自强不息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龙既然以德施普于天下,必然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既然有困难,就应该想办法克服,只有通过自强不息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实践天的法则,与时俱进,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才能取得胜利。
对应在现实中,也就是说,我们在努力工作为社会奉献力量时,必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这时我们就应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以大局为重,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主人翁的担子,在困难中成长自我,在艰苦中锻造自我。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龙通过艰苦的自我锤炼之后,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敬仰,必将被众人抬起,这样龙就可以从深渊中跃出。这时即使是遇到什么灾难也不会伤害到龙,因为龙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充分准备。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你通过艰苦奋斗为广大群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民会歌颂赞美你,进而拥护或提拔你,你便可以脱颖而出。有了群众作为靠山,你的力量将愈发强大,进而战无不胜。
尧德行高洁,胸怀博大,爱民如子,被人民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舜娶了尧的两个女儿,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百姓平起平坐一起劳动,深受人民的爱戴;在管理国家事务方面,各项事务他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尧对舜的做法十分满意。*终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舜。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泽被后世的治洪工程,由于功劳巨大,舜又把王位禅让给了禹。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当龙从深渊里跃出时,它就要飞升在天,展示自己德才兼备的伟大形象。
它告诫人们:当你脱颖而出被推为领导时,更要心平气和、心甘情愿为群众办实事,继续更多地施恩于民众。
举世瞩目的一代文豪鲁迅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全中国的劳苦大众点起精神解放的星星之火;周恩来总理一生勤俭节约、兢兢业业为全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青山同在。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龙飞到了天空是好的,但不能飞得太高,飞得太高就脱离了大地,脱离了大地就没有了支撑,没有了万物生灵的拥戴,就变成了光杆司令,*后也会独木难支内力大失,落入深谷。
人处在高位时,千万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凌驾一切,这样*终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被人们舍弃。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和群众心连心,方能赢得群众拥戴。
古人云:得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滥杀无辜,*后自取灭亡;楚怀王闭塞耳目,抛弃屈原等的忠良逆言,听取奸佞小人的谗言,终致失民亡国;齐威王平易近人,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各诸侯朝拜。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龙飞到了天空里,就会变得很刚强,但又不能把阳刚之气过分地运用,过刚则损,天道之法必须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方能威力无穷吉祥如意。由此亦可得知,做事不能太死,要知道变通,遇到困难要能屈能伸,利用智慧迂回周旋,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终战胜对手。
总的来说,这一卦就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位。而保存实力养精蓄锐是人生定位的开端,也是根本。正如韩信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甘忍胯下之辱,*终紫气东来,一举成为赫赫有名指挥百万大军的大将军。
定位一旦选择好,就应该全力以赴地为之而拼搏,并且还应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毅力。时常动摇自己定位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生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为你准备着,不同的是,如果你积极面对人生,顺应客观规律办事,顽强地争取身边的每一个*好的位置,那你的一生一定是万众瞩目丰富多彩令人羡慕的,反之,如果你碌碌无为,不知进取,*终也只能落得个生活寡然无味甚至饥寒交迫临街乞讨的可悲下场。
〔解惑之二〕心浮气躁怎么办
如果你遇到一个美女,立即心花怒放,蠢蠢欲动,想入非非,以至于夜不能寐,饭食无味,工作无力,你浮躁了。
如果你身处官场,面对八方来客的献媚、金钱的诱惑,得意扬扬,私心大发,欲望膨胀,良心泯灭,你浮躁了。
人们为什么浮躁?
因为人们有贪欲,贪欲使得人们心神不定,缺乏平和,难以看透世俗,贪欲使得人们丧失了海纳百川、胸怀博大的气度,丧失了心有乾坤的志向和气定神闲的风度。
面对浮躁,我们应该怎么办?
浮躁时想想巍巍昆仑山,为什么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坚定不移地保持着自己的雄伟壮观,树立着自己的雄威。
浮躁时想想那浩繁缥缈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问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浮躁时想想为新中国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为什么面对严刑拷打百般凌辱,仍然能够坚持着信念矢志不渝。
《易经》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又说:“坤厚载物,德厚无疆。”,就是说做人应该有像大地一样的胸怀,像大地一样高深的德行来承载着万物生灵。
它告诉人们:要胸怀大志,要热爱万事万物,要宽厚待人,要平和看待人世,方能消除浮躁。
刘邦很喜欢酗酒,好色贪财,他见到美女就会心躁不安,每次这样就要耽误许多事情。楚汉相争,他认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从此之后,下定决心,滴酒不沾、女色不近,集中精力于军事斗争,从而一举击败项羽,夺得天下。
消除浮躁,仅仅胸怀大志还不够,还应该气定神闲。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静就是少有杂念,遇到难题能从容化解,受到委屈能默默忍受。一句话,不受外界干扰,不受环境左右。一个人内心平静,万事万物都会看得开,看得准,看得正,就不会再有错误,不会再浮躁。
一代球星巴乔在他的告别赛上,也就是在意甲布雷西亚队与拉齐奥之战中,临终场八九分钟时,他沉着冷静,一助攻一巧射,将对手斩落马下,为自己的绿茵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代围棋大师聂卫平与对手比赛时,总是心如明镜,稳操胜券。
这正应了《易经》中的一句话:“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正是因为当局者身处其境关心则乱,心神不定,自然容易迷惑。旁观者心静如水,直人正题,看得到位,自然就很清楚了。
著名篇章《陋室铭》中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正体现出了品德高洁静以养心的思想;圣印法师著的《菜根谭的智慧(2)》中“静中见真境,淡中识本然”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就连“陈式太极拳”拳法中的“心静而后步才能坚实,气静而后身法才能稳便”也突出静的重要。
……
汉化佛教与佛寺-白化文文集 本书特色 白化文编著的《汉化佛教与佛寺》内容包括:佛光的折射、释尊的生涯、佛像与佛寺、山门与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观世音菩萨、中国...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这部处于中国语言文学草创时代的不朽名著,为东汉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内容简介 本书述评了关于德意志民族在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德意志民族复兴的途径、德意志民族独特性以及德意志民族复兴的砥柱和前景等方面内容。对德...
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中外各国古代的佛教历史做了研究,内容囊括了佛教思想史、人物史、地方史、碑刻史、典籍史和学说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
儒学人文小品 内容简介 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富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从西方文化、文明中吸取营养,又从我国古...
易经探源与人生 本书特色 周易工作室易学系列。易经探源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研读《易经》的次序、《易》的命名与启示、身为中国人为什么要研读《易经》、综合河洛...
尼采当时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哲学的使命:获得一个全面的、堪称正确的视角,以观察世界和人对世界的安排。……尼采的两部主要著作《
《语法哲学》是世界著名的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的代表作,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几部语言学著作之一。作者从人类社会的实际活
向道而思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二十篇文章,主题分为三大类: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认识论、方法论相关问题;二是儒学的天人观、价值观、人学等;三是有关中国古代...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
传习录全解-彩图全解版 本书特色 《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子弟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
#汉译经典053-圭恰迪尼格言集 本书特色 圭恰迪尼,被马基雅维利遮蔽的意大利政治家。古代西方官场的处事哲学。一部教你从政治风云中全身而退的警世通言。《圭恰迪尼...
第三本书 本书特色 ★“牛奶咖啡书”加温续杯!强势媒体《城市画报》荒岛图书馆推荐图书!★周杰伦、方文山、刘德华、詹仁雄、李欣频〔强力推荐〕!★〔内含机关〕的《第...
知识创新思维学 本书特色 刘卫平编著的《知识创新思维学》从系统思维这个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系统思维活动全过程:即探讨了知识创新系统思维活动的心理基础,以...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十四堂哲学课 本书特色 《思想启蒙读物·哲学与生活系列:十四堂哲学课》讨论风格在芝加哥、旧金山、牛津的曼切斯特学院、剑桥的新学院、牛津的新学院、多伦多以及斯特拉...
儒学与中国宗教 本书特色 在当代社会,民族宗教冲突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只有促进文化交流、宗教对话,人类才能找到化解民族宗教冲突的渠道。儒家文...
新自由主义评析 内容简介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自由主义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是当前我国学术界、理论界特别是经济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
美学新编 内容简介 《美学新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本系,全书除引论外,共分为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美育四个部分。这四部分有着内在联系,处于互为因果的辩证关...
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功利主义教育为视角, 围绕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从理论与实践、普遍与特殊的角度, 分析十九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