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收录了近十年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些重要学术理论文章。其遴选的时间范围大致在2002-2009年之间。
《文艺研究》自2003年设立“学者访谈”栏目(2005年改为月刊之后,栏目名称为“访谈与对话”),至今已经发表文章60余篇,近百万字。“访谈与对话”栏目的主体均为国内外学界广有影响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其中既有著述等身、经验丰富的学界耆宿,也不乏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学界新锐。更为重要的是,在接受《文艺研究》杂志采访的五十余位著名学者中,目前已有数位学者谢世(启功、敏泽、林庚、钱仲联、葛一虹、贾植芳诸先生),他们所留下的语言和思想、性格风貌,至今已成绝响。将国内数十位重要学者(作家、艺术家)的访谈录、对话录结集出版,不仅可以其治学之道路昭示后人,更可以其精弘之思想启迪来者。本卷分为“访谈”与“对话”两部分。访谈主要为学界前辈与采访者之间的交流,对话则为学界新锐之间的思想互动,均各有千秋,能收雅俗共赏之效。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启功先生访谈录张海明
“学者访谈”是本刊从2003年起增设的栏目。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史专家,书画亦精,其治学之道对于我们当不无启发。本刊特委托张海明教授就其治学经历、方法以及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对启功先生进行了访谈,现整理出这篇文章以飨读者。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启功先生怀念其师陈援庵先生,曾写有《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以志纪念,我们今天也以《论语》中的这句话为题,来表达我们对前辈学者的敬意。
张海明作为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您在中国古典文学、汉语、书画以及文物鉴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年来,您相继出版了《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丛稿》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所以,尽管在一般人眼中您首先是一位书法大师,但恰如钟敬文先生赠诗所言:“先生自富千秋业,世论徒将墨法夸。”同时,作为一名在高校执教多年的教师,您带出了不少学业有成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能不能谈一谈您的治学道路、治学方法,还有您关于“猪跑学”的见解,我想这对于有志于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后辈学子应该是十分有助益的。
先谈您的治学道路吧。您曾经上过小学、中学,但在您的回忆文章中,提到*多的还是跟随戴姜福(绥之)先生读书那一段。是否可以说,这一段学习经历对您后来从事学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您跟戴先生读经典白文,学句读,背古书,这样一种完全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方式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陈旧,但也有它的独到之处,有现代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点越熟。其中也有不懂的句子,譬如有的典故不知道,人名、地名、官名不知道等等。像这类特殊的很硬的地方,啃不动的,戴老师拿笔点出来这个地方是什么,是人名、是官名。比如说“流内权”,我就不懂。老师讲,这是宋朝官职,属吏部,掌管对官员级别的评定。评定官员够哪一个级别,这就是“流内权衡”。老师讲完我就明白了,诸如此类。接着点《五经》,《易》、《书》、《诗》、《春秋》、《礼》,不管懂不懂就往下点。事实上,*不好懂的是《春秋》和《书》,但不懂也得往下点。我*感兴趣的是《周易》,虽然怎么算那个卦不懂,但它讲的道理很有意思。就这样,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把《五经》都点过一遍。至于《五经》具体讲什么,并不是都明白。后来戴老师让我买《二十二子》,头一篇是《老子》,王弼注的。对这《二十二子》,《庄子》、《列子》、《老子》、《孙子》、《吕氏春秋》等,我就挑着好读的读。只是《墨子》老师很不赞成。其中《备城门》那几篇,我简直不懂怎么回事,就先敷衍着点,实在点不上来,老师一看也就完了。再后来念《昭明文选》,觉得很有趣味,老师就让我把它多念念。里面长篇大论的赋,不懂也大概齐,就瞎这么一点,即使这样,也感觉挺有意思。除了赋,《文选》里的诗也都点。我自己念《古文辞类纂》,可以算是我对古典散文大致打下的一个基础。有的老先生在书房问起我念得怎么样,老师说我念骈体文有兴趣,但是我自己骈体文还不会做,尤其平仄字句。老师有一本《华字源》,就是讲汉字的源流。
老师把《说文》六书里头挑一些字来拿红格纸写,并注上《说文》对这个字怎么解释的,然后口头讲给我。那确实特别有意义。现在我们写一个立字,一个口字,加一个提土,就是“培”。戴老师怎么讲呢,是上面一点,底下一个不,一个口。“主否”,就是我主张否定,也就是“呸”。对面骂人,说的“呸”。“呸”是主张否定。像这样讲解特别有趣味。我现在还保留着红格纸,上头一个字,下面注解这个字。除此之外,老师懂得音韵,喜欢地理,给我讲了很多地理。可惜我都还给老师了,没有注意听。老师看我没有兴趣,也不讲了。后来戴老师回了自己家,做自己的事。我们有时候有什么问题还去问问老师,后来戴老师得肺病故去了。
我自己觉得,如果说我有比上大学念文科还扎实的一个基础,就是跟戴先生念经典。在大学里头说我要把这些书念下来,做了句读,是不太容易的。
张海明您说得对。现在大学中文系教学,老师只管布置给学生阅读启功我大致把轮廓说一说,如果我没说到或者没说清楚,请提出来问我一下。
我是1912年生人,就是民国元年的夏天。第二年我父亲就死了,肺病。我祖父非常疼爱我,但是祖父也非常严格。我几岁的时候祖父就教我念书,背一些东西。他的念法很特别,让我先背《尔雅》“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一个字一个字地背。我祖父叫我念什么呢,当时我祖父的两位同事弟兄,姚永朴和姚永概,都是安徽人。他们选了一本古文,分给我的是《战国策》,都是短小的故事。我祖父就给我念,讲这些故事。我听着,特别感兴趣。后来讲《孟子》,一段一段地讲。祖父如讲故事一样讲,我也就当故事一样听。这样一直到我11岁,壬戌那一年(1922),我祖父死了。我们家连生活来源都没有了。祖父的两位门生邵明叔和唐子秦两位,提议给我们募捐。这样募来大约两千或三千元——那时候是很多钱了,然后买了一笔公债,现在我都说不出名称了。按季度给多少钱利息,每月我这两位老世伯总有一个人跟着我到银行去取这个利息,我们家就这样过活。后来我到汇文小学念书,我算术、外语都没学过。后来由小学到中学,这个时候和我们世交的祖父辈,他们就请来了戴姜福先生,他是苏州人。这位戴先生在外头做了许多事情,他曾经是赵季和(尔丰)的幕僚,因为赵季和在四川被杀,戴先生就跑出来,与戴师母一道坐船出川,船到夔门翻了,戴师母给淹死了,戴老师一个人回来,在平政院做事。后来平政院也没有了,他就散着各处教家馆,我也就跟着戴先生念书。
当初我曾祖的门生让我上学,说供我念书,等中学毕业了上大学,让我留洋。这个想法是非常高,也非常对,但是我家里还有母亲,我还有一个姑姑没出嫁,孤儿寡母的,他们怎么活呀。我就念不下去了。后来我干脆也不怎么上学,学校的功课好多都不及格,我的兴趣也不在那个上面。于是我专程跟戴先生念书,中学也没有毕业。戴先生是拔贡,后来中了举人。戴先生说我这个年龄读经书不容易了,他就让我弄一本《古文辞类纂》,戴老师拿朱笔在这本书里的篇目上点几篇文,让我回去拿朱笔点断句。我回家就点,想着老师一定会挨着句给我讲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老师只是看。他近视眼,凑近了看,这胡子刷着书,呲呲响,我也不敢乐。他把我点错的句子拿笔挑了,告诉我这个地方是怎么一个句子。这样一来,我就恍然大悟,觉得很痛快,就继续往下点。从前一个晚上一篇还点不完,后来越书目、篇名,而很少能够逐字逐句地去给学生批阅,再说现在各种古籍的注释本甚至译本也不少,客观上也难以再让学生去标点句读。就我所知,除古汉语专业还要求学生读经典白文、练习句读之外,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即便是研究生也很少有人再有意识地做这样的训练。另外,就阅读数量而言,现在大学中文系学生四年下来看过的古籍也远远少于您当初看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时候您大概20岁左右吧?
启功16岁以后,大约过20岁这几年都跟戴先生念书。有的我明知道是很粗糙的念,比如念《五经》,但还是坚持往下点。
一个人名在《左传》里头能出好几个名称,有一部我从前看过不清楚的底稿,它有一部分是《左传》人名,我糊涂了。戴老师就给列出来,说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那一个人。这些东西没有编成书,日本人编出这书来,中国人翻印过。那几年当中我读的书很多,戴先生教我们念书,他不把每一句都讲一讲,那就费劲了。戴先生的读法是能自己把它点下来,而且能把那个句子断开就行。这样子念得很快,可是对自己来说却无形地增加了对古典语言的了解。粗说是了解,近一点说是理解。我也作诗填词,老师给我修改。
后来傅增湘先生,一位藏书家,也是我曾祖的门生,他把我介绍给了陈垣先生。陈校长说“写作俱佳”。这时我在傅老先生家等着,傅老先生回来说:“刚才援庵跟我说你写作俱佳,你明儿就去见他。”见到陈垣校长的时候,他就提出来,他的叔叔叫陈简墀(昭常),跟我的祖父是进士同年(光绪二十年进士),并且说我们还算是通家之好。老先生还跟我说你的祖父怎么样,他的叔父怎么样。陈校长眉棱眼角,肃穆威严,先跟我说这个,我就觉得拆了我们之间那堵隔阂生疏的墙。他指出我思想很旧,让我在今天得解放思想。因为他见我写的作文还有缺笔,皇帝的名字都缺一笔,我也习惯缺那一笔。他告诉我缺笔在今天就不再需要了。
陈老先生讲,现在看书先要看《书目答问》,那里头特别讲流派。比如说,这是什么派别,它的传授是什么,我就觉得他懂得很多。他让我教初中一年级的课,问我教过书没有,我说教过啊,教过小孩。他说那不行,现在上堂该怎么样,这很复杂了。这样在中学教了两年以后,教育学院院长张怀,监管中学,他说启功没有学历,就把我解聘了。陈校长说我学过画,就派我到大学教一年级。其实学画我并没能学得怎么样,曾经跟着两位老师学,一个老师是贾羲民,另外一个是吴镜汀。他们看展览带着我们去,说某画哪里好,某画哪里不好;或某画真,某画假,还解释怎么是真,怎么是假,诸如此类。我那时对看画还分辨不出来,不知道真的应该有什么特点。这样画虽然没学成,但跟着名家也学到一些鉴定的知识。
到了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那就不许做其他的学问,教书就得把书教好,不能再画画、写字,看什么东西了。教书叫做专业思想。
解放后教学也作了调整,跟在辅仁大学那时候不一样了。辅仁大学时候我写过几篇文章,陈校长说不管我研究什么东西,得能拿笔写出来。我写过一些,比如关于《急就篇》,我考过好几个本子,写过一篇《急就篇考》。后来还写过论画的《山水画南北宗说辨》、《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等几篇。*后写了一篇《古代字体论稿》,讲什么叫篆,什么叫隶。这隶书*让人头疼,唐朝人管楷书叫做隶,汉朝人管那样蚕头雁尾的叫隶,到底怎么叫隶,我写过一篇文,后来这篇文印在《文物》杂志里。有的人说这篇有用,复印成单本,加上插图,成一小薄本。这是我的**本书,我去请老校长题一个签,老校长瞧了之后,问我说你多大岁数。那一年我四十几,不到五十。他又说,清朝戴东原活了五十四岁,全谢山活到五十岁。岁数大的不提,专说这几个人,然后说:“你要用功啊!”我听了这句话,真要流出眼泪来。我觉得这句话给了我无穷的鼓励啊!
后来从重庆来的电报,让英千里做教育局长。他想请我做人事科长。我就跟陈校长说,英先生说让我做官,您看怎么样。陈校长问:你母亲说什么,我说我母亲说不懂这事,所以让我来请示您。陈校长说,你要在学校教书,你是被聘任的,你可以摇摇摆摆;你要是到衙门去,你是被派的,你是属员,你就得规规矩矩。我说我明白了,于是就用花笺纸写了封信,婉绝了英先生。陈校长也不说别的,他刚买了一开章学诚的手札,搁在框里,挂在墙上。章学诚的字很难得,三十块钱买的,他说我的信也值三十块钱。我听了这话,实在“毛骨悚然”。陈校长就是这样的对学生鼓励。
……
何应钦新传-蒋介石八大金刚之首 本书特色 此书著者熊宗仁是一位长期研究何应钦和中国现代史的学人,广泛采选相关资料而成此作,多言人所未言。特别是何应钦去台后的活动...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
1949-1962-影中独行-莱辛自传 本书特色 ◎作者多丽丝·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曾荣获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在世界文坛极具影响力,拥有...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本书特色 李克著的《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试图撷取的是当年鲁迅与他的论敌们交手的一些片段,使今天的我们籍以回顾历史的真实,体味那个新文化与...
潘汉年传 本书特色 潘汉年,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中共党内高级领导层中的传奇式人物,他的一生,虽然坎坷曲折,但却令人敬佩;虽然光照千秋,但却叫人叹息。他...
[近代卷]-中华女杰 本书特色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 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 本书特色 郑洞国所著的《郑洞国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展示给广大读者的是郑洞国前半生的戎马生涯。由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特别是...
门德尔松传 本书特色 门德尔松是世界上*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赫布里底群岛》《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意大利交响曲》——均为古典音乐史上*杰出的代表作,...
我所接触的暮年丁玲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序,丁玲的简历,小引,**章 初识,第二章 《“三八节”有感》收不收?第三章 丁玲说:“我相信读者!”第四章 丁玲回北大荒...
丁文江的传记 本书特色 丁文江是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
《盛开·90后新概念·星空》内容简介:作为盛开的新特色系列,本系列共计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三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新
梁实秋传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地记述了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80多年的生活经历与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客观生动地展现和诠释了传主的一生,是难得的传记佳作。梁实秋的整个人生...
王世襄传 本书特色 《王世襄传》:“王世襄”三个字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精致学问的象征,他一生的文稿也早已经成了稀世的善本和清责的珍闻了,合该无憾!张建智先生早就...
往事重温-叶君健和苑茵的人生曲 内容简介 本书副题是“叶君健和苑茵的人生曲”。叶君健的遗孀苑茵,退休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文史馆馆员,她85岁时开始撰写回忆...
一个理想青年的奋斗 本书特色 ★ 一个黑暗年代里不屈的智者,一部写给残酷世界的心灵之书,解读千百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在大变局时代找到安身立命、内心强大之...
宋平在甘肃 本书特色 宋平是甘肃走出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正是从他开始,甘肃这块边远贫瘠的地区成为中国政治的高地。牛颖、彭效忠著的这本《宋平在甘肃》一书的出...
《名人传》内容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九一五年度诺
张琴秋传 本书特色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入围作品首部完整披露红军唯一女将领传奇成长史的巅峰之作张琴秋——百年中国史*不该被遗忘的传奇女英雄★ 史...
张国焘这一生 本书特色张国焘是个悲剧。他有资历、有能力、有魅力,但是,他缺少坚定的信仰和坚韧的意志,缺少大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缺少傲然挺立的卓越品质。他曾经是五四...
居里夫人自传 本书特色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部分《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