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作者:冯夏根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78458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前人研究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章 思想基础之奠定
一、少年时代
二、北大学子
三、海外游学
四、思想面相
五、角色定位
第二章 教育理念
一、教育救国:从完善个人到振兴民族
二、现状审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教育的“病”与“药”
三、大学理念:学术与文化创造的策源地
第三章 人生观的现代重构
一、旧题再解:人生观的现代重构
二、核心重铸:人生目的、意义与价值的诠释
三、中西互补:人生态度与人生修养的开掘
四、余音未绝:《新人生观》的历史回声
第四章 民族理论的探索
一、对民族问题的省思
二、民族基本理论之探索
三、国民性之改造
四、民族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五、边疆民族思想与实践
六、中国近代广义民族学的探索与局限
第五章 文化观与文化实践
一、五四传统之发掘
二、“科学历史学”的理念与实践
三、中西文化的认知与融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本书特色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节选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亦评述罗家伦“亦政亦学”的人生轨迹,搦示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情境下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两难困境,并对其文化思想的局限做必要的检省。罗家伦(1897-1969)曾侄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1928-1930)、阑立中央大学校长(1932-1941)、中华民国首任驻印度大使(1947-1949)、台湾阐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留下了诸多著述,是一位处予政治与学术之间、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以罗家伦五四前后的经历与思想为基础,以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救亡图存为总体历史情境,阐释其融合中西,囊括教育、人生、民族和文化问题的新型文化思想体系,揭示其注熏思想文化的启蒙与渗透力量,以文化关怀为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毕生思虑之所在。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相关资料

第一章 思想基础之奠定
一、少年时代
1897年12月21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罗家伦出生于江西南昌,此时距引发中国士人“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感慨的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刚刚两年。虽然这场战争带给中国社会的巨大震撼对当时尚属婴儿的罗家伦来说无从直接感知,但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就此成为罗家伦这一代人思考国家与社会改造等一切问题的基本语境,从而给他的思想光谱中增添了浓厚的民族主义底色。
据《罗家伦先生年谱》记载,其先世原籍浙江上虞县,清雍正年间,先祖汉文公迁山阴,始著籍绍兴。罗家伦的父亲罗传珍,字沛卿,号钝庵,早年游幕江西,迭掌进贤、万年、都昌、奉新等县,政声卓著。复工书画、精篆刻,著有《咬菜根斋诗文》、《诗话》、《联语》等多种。母亲周氏,名霞裳,亦具文采。生在这样一个书香家庭,罗家伦从小就接受了传统的中国文史知识教育。3岁即开始发蒙,据其自述:“三岁时吾母置我于膝上,教以识字并背诵短诗。”5岁时,即“正式启蒙,就学家塾”,其所读课程不外乎传统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罗家伦曾忆其读书情景,“晨起犹未早餐,必盘旋父榻之前,或跪榻几,或坐小凳上,以听父讲授历史中先民之故事

文化关怀与民族复兴-罗家伦的思想人生 作者简介

冯夏根,1972年生,安徽安庆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持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一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四部(合著或参编)。近年来,在《江苏社会科学》、《探索》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