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借鉴到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细小枝节,地球总是朝同一个方向转动的,那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步伐都是相近的,这样就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或以得到丰富的外国历史知识,又可受到精神的、文学的熏陶。
名师导读,引领你步入名著的殿堂,倾听大师的声音。
名师评阅,精心批注,引导你阅读之外的认识。
名师把关,注重延伸阅读,侧重理解方面的训练。
本书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从丰富多彩的历史实际中选取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事件,以事件,人物为切入点,以平实、流畅的语言,清晰地描述人类的昨天,再现人类社会向前奋进的历史;歌颂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鞭挞愚昧落后、腐败黑暗,传播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伟大精神和文化财富。
取火不求神
*初,原始社会的人类好像野兽一样,一群群地住在深深的洞穴中。他们采集植物的根茎和野果子,捕捉小动物,靠生吃这些东西过日子。那时候,原始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本领还很小,他们常常挨饿,还要躲避猛兽的伤害。实在弄不到食物的时候,甚至还会发生人吃人的事情。原始人并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增强自己改造自然的本领。生活也在改善者,不过实在慢得很,几千年、几万年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
可是,自从原始人发现了火,又学会使用火以后,他们生活的面貌就改变得比较快乐。火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从许多古老的传说中也能看出来。中国古代流传着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故事。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神,他叫普罗米修斯。
传说,是普罗米修斯从主神宙斯那里盗取了天火,送给人类以后,人类才学会了用火。普罗米修斯却因此触怒了宙斯。宙斯吩咐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链把他牢牢地锁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每天派一只鹫鹰去啄食他的肝脏。可是,肝脏无论被吃掉多少,马上又长了出来。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无休止的痛苦,始终不肯屈服。后来,力大无比的英雄海格立斯射死了鹫鹰,才把他解救出来。
这是一个神话。火当然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火。但是,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火还是一种使人类祖先感到害怕的自然现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认识和掌握火的渴望,表现了他们对英雄无私无畏精神的崇敬。
人类是在和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学会使用火的。
起初,原始人吃够了火的苦头。大火烧毁了他们生活的森林,害得他们四处奔逃。有不少人甚至葬身火海。但是,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大火过后,原始人找到许多烧死的野兽。他们毫不费力地填饱了肚子,还有了一个重大发现:烤熟的肉比生肉好吃得多。火的余烬使人感到暖烘烘的,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火能取暖,这是人们对火的又一个认识。这样,年纪大的人试着把火种引进山洞。他们慢慢懂得,把火种放到枯枝败叶上,会燃起更大的火。丢进去的柴越多,火烧得越旺。火堆使阴冷的洞穴又暖又亮。更使原始人惊喜的是,有了火,和人类抢洞穴的野兽也不敢闯进来了。
人类就这样逐渐学会了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和驱赶野兽。世界上*早使用火的人,是生活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1965年,几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发现了这种猿人的化石和他们烧剩下的大量的炭屑。原始人在使用火的时候,也逐渐学会了保存火种。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经具有管理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人类制造火,大约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在打制石器的时候,石头相互撞击,经常会发出火花。一次、二次、千百次,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偶然,有人用黄铁矿或赤铁矿打击燧石,进出的火花落在干燥的树叶堆上竟然点着了它。人们受到了启发,找来同样的石块,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终于学会了用撞击法取火。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末期,人们又发现了摩擦取火,用两块木头相互摩擦,发出火来。这就使火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了。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神话变成了现实,他们不必再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历尽艰辛、舍身盗火了。
火的制造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恩格斯把这看做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有了火,就能经常吃到熟食,这不但增强了人类的体质,促进了人脑的发达,而且扩大了人类食物的来源。许多豆类,生吃有毒,熟食对人体有益。生鱼很难下咽,用火烧熟就变成美味的食品。
火的使用帮助人们更密切地合作。原始人成群结队外出打猎,有时候会遇见非常凶猛或数量很多的野兽,一群人很难对付。火就成为一种求援的信号。火光、浓烟把更多的人召唤来参加围猎。这种用火作信号的联络办法,人类曾经长期采用。中国古代,在万里长城上修筑了烽火台,每座相隔一定距离。发现敌人入侵,一座台燃起火把,邻近的一些台上也跟着立即举火报警。这样,就可以很快告诉全线士兵做好准备。直到现在,人们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还常常用火作为一种报警、求救的方法。
*重要的是:有了火,金属的发现和冶炼成为可能了。人类*先学会了炼铜,用铜制造工具。后来,人们无意中把铜矿和锡矿一块儿冶炼,得到了一种更坚硬的合金,这就是青铜。在发现金属铁以前,青铜成了人类用来做工具和武器的*好材料。人们广泛使用青铜的时期,叫做青铜器时代。
铜矿、锡矿比较稀少,所以青铜器也不能大量制造。铁矿差不多到处都有,可是冶炼它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人们先发明了炼铜,然后才学会了炼铁。
学会制造青铜器和铁器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和石器时代根本不能相比了。特别是铁器的使用,很快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推进了古代社会的进步。所以恩格斯把古代民族所经历的铁器时代称为“英雄时代”。
由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器和铁器时代,火的发明和使用是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火的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功劳啊!
……
云南瑶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辑录 本书特色 云南瑶族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据专家学者的长期研究考证,认为瑶族始祖是盘瓠,早期生活于五帝时代的帝喾高辛氏时...
家之事:我窝故我在 本书特色 家,是漂泊中的永恒灵魂,一辈子注定居无定所家之事:我窝故我在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住宅的演变;女人与厨房的故事;挑战极限的房子...
普通话语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汉语知识丛书之一,讲解普通话语音,是商务印书馆推岀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金有景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
手眼通天共社会-统治世界-2 本书特色 本书与《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揭秘》承接紧密,从共济会的组织性质、共济会的符号体系、共济会的历史、共济会的目标及作用等不同...
端午旧事 内容简介 常常,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是心灵的舟搁浅了,理想的帆停滞了,只剩下徘徊徘徊。难道远行只是为了忘却,得到只是为了失去?让我们把...
经学:知识与价值 本书特色 经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经学,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蕴含着古圣...
四川孝道文化-(第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中国传统重孝”,重在理论的论述,比如孝道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践行孝道有哪些原则,孝道在儒家伦理...
家具-国粹图典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史前夏商西周时期朴拙的家具,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浪漫的低矮型家具,魏晋南北朝时期秀逸的渐高型家具,隋...
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 内容简介 走入神鬼狐妖的世界,却比人的世界来得更纯净、更精彩:巧笑倩兮的婴宁、妩媚爱娇的鸦头、大智若愚的小翠、凄婉哀怨的公孙九娘…...
《高情商聊天术》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情商,教你真正会聊天的书。聊天的品质决定你生活的品质,你可以一星期不辩论、一星期
《牛津通识读本:医事法(中文版)》内容简介: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事法则努力跟上医学前进的步伐,应对关于人类身体和意识的一些
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本书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仪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魔力的象征;而这...
城厢掌故-老上海 本书特色 《老上海城厢掌故》从上海名称的来历、关于上海建县年份、沙船与上海港、上海城墙与城门、上海拆城和城墙砖、上海县衙门、上海的校场和旧校场...
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内容简介 对这部名为《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的著作,中国学术界和读者所发生的兴趣,使...
读库0804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
读库1102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
安徽诗歌 本书特色 “安徽文化精要丛书”是安徽改革开放以来**套全面、系统地介绍安徽地域文化的大型丛书,重在阐释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奋斗精神。陆勤毅编著的...
称虽异,但肯定是当今之世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却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充满危险,也是机会处处;可以是英雄豪杰死无葬身之所,亦为悍不畏死...
中国西部风物志丛书:新疆·伊犁风物志 内容简介 这套书不是纯学术著作,却有着深厚的学术内涵,耐人咀嚼;这套书也不是文艺作品和游记,但它却以生动优美的文笔咏物状景...
安徽建筑 本书特色 朱永春、陆勤毅主编的《安徽建筑/安徽文化精要丛书》是安徽改革开放以来**本全面、系统地介绍安徽地域文化的大型书,重在阐释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