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敬天说(第3辑)》为大型资料汇编丛书《儒教资料类编》之第三辑。主要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辑录了大量有关“敬天法祖”的资料,告诉人们古代的儒者和帝王将相们是如何主张敬天的。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儒教敬天说(第3辑)》作者李申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采掇大量原始材料,编撰出这套《儒教资料类编》,以揭示儒教的存在,有弄清历历本貌,进而正确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颇具开创性。
序言
儒教问题正日益引起学界甚至社会各界的关注。
儒教问题不是一个学术观点问题,即不是可此可彼、可信可否的问题,因为儒教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有认识这个事实,纔有可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纔能正确继承和运用这笔遗产。
关于儒教问题的争论非一日。*近二三十来就有两次较大的争论,其风波至今未息。虽然提出者和赞成者都尽其所能从各个方面试图向读者解释清楚,虽然经过争论能够接受儒教是教说的学者曰益增多,但是在整理古代资料的过程中,笔者还是发现了以前所未能发现的材料,感觉到有关论著难以充分释脱百多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性质认定的新传统所带给人们的种种疑惑。于是也就有了编纂《儒教数据类编》的想法。让资料,也就是让古人自己来向当代的人们说明和解释吧,说明在他们眼里, “儒教”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而他们又是如何地在信仰着儒教。
就笔者所知,目前在有关宗教和传统文化的许多*基本的问题上,包括专门研究传统文化和宗教问题的学术界,都有一系列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在被人们广泛地以讹传讹。比如儒教之教不是宗教之教,而“宗教”这个概念是从国外输入的“外来语”,上帝信仰是基督教的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是不信上帝的。至于“城隍神是道教的”, “‘圣经’指的是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则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常识。这些基本问题不清楚,要认清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本来面貌,是不可能的。而这些问题,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这套书里,都会用历史数据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历史的真象。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真象,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当代新文化的基础。
明吴宽《南京朝天宫重修碑》(《家藏集·补遗》)
记曰,万物本乎天。夫人灵于万物者也,物之欲报本者,或见于豺獭之微,而况于人乎。然古之制,自诸侯以下,皆不得祀天,而独人君得祀之者,以人君为天之宗子,而万物之主也。后世道家者流,乃独创为宫观,以极其尊崇之意。往往土木以肖其形,衮冕以制其服。椟主以侈其号,表疏以达其词。至于俯伏跪起,祝赞陈设,其科仪之繁,物品之富,不可胜纪也。为其教者,多据名山,临福地,而其蔓延之盛,虽壤地遐僻,莫不有所谓道流者居之。
国朝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实有龙蟠虎踞之胜。所以奠四海之民,垂万世之统者,端在于是,有非前代区区割据之国所得而拟者。方高皇帝之始创天下也,城郭以拓,宫室以造,祖社以建,民居以定,官舍以缮。仓廪府库以完,衢路桥梁以修。数年之间,遂成大业。至如浮屠老子之宫,则吝不出一毫为之。《书》所谓不作无益以害有益者是也。然圣心倦倦,固未尝一事不勤乎民,亦未尝一念不敬乎天。故每岁首,有事于南郊。其精诚所感,风雨时若。民物繁阜,得以享其至治焉。
一日,上意若曰,朕惟敬天,今民事方殷,日不暇给,不得朝夕对越在庙,以苔大贶。顾京城有故元之永寿宫在,规模巨丽,鲜与为比。其改名朝天宫,俾司道教者体朕至意,率其徒属而虔奉之。既赐名,树绰楔通衢,大书三字以揭之,而宫益为伟观矣.凡四十余年,而太宗文皇帝迁都于北,仍建朝天宫,而号旧都为南京云。
乃成化某年,南京朝天宫一夕毁于火,其不为煨烬者无几。守臣以闻,且有以修复言者。上初置之,既而慨旧物之就废,念先志之当承。爰诏道录司某官臣某,往董其役。然复重劳民也,特使劝募为之。一时命下,民庶欣然咸愿相助。富者施财,巧者效技,遂以某年某月某日起功,越几年而功完。穹门洞达,曲路迂绕,殿厢楼阁,执若增高。巨丽之制,一遗旧曰。游其地者,以为蓬莱方丈,当不是过。帝王之都,是宫维称。宫在京城之西全节坊傍,附晋成阳公卞壶之庙,而其后林木茂密,冈阜隐然,有故所谓冶亭,此皆得不毁者也。功完,复以闻。有诏臣某宜记之碑。
臣观前代之君,致力神天以为祷祀之举者,比比而是。其于民事之所当为者,则略之。惟是朝天宫,高皇帝仍胜国之旧,而不改作者,固本于恤民。今皇帝继皇祖之志而复修治者,亦在于恤民。民者,天予之君以治焉者。而恤之,非敬天之大者乎。是宜书之,以示来世。
李申,河南省孟津县人,出生于1946年4月6日。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69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70年4月在抢救山林火灾时受重伤,立二等功。198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于该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均为任继愈先生。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11月,到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
主要著作有:《中国儒教史》(上下卷)、《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宗教论》(第一、二卷)、《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隋唐三教哲学》等。曾任《中华大典·哲学典》(已出版)常务副主编兼儒家分典主编。现任《中华大典·宗教典》常务副主编兼儒教分典主编、《中华大藏经续编》副主编。
进入澄明之境哲学的新方向 内容简介 西方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不满足于传统哲学从感性中直接的东西上升到理解中的东西,以“永恒在场”的抽象同一性或本质概念为事物之根底...
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品鉴古今智慧 畅游精神世界 领悟先贤思想 追求诗意人生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是一部通俗的中国古代哲学...
清华哲学年鉴。2003 内容简介 本年鉴分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柏拉图和哈贝马斯研究、宗教、哲学视野中的近世中国和世界、逻辑与哲学、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研究、学术...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英汉对照选读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
劝忍百箴 本书特色《劝忍百箴》由元代许名奎集毕生精力所著,全书共收录“言之忍”“色之忍”“气之忍”“将帅忍”“宰相忍”等100条忍之道,涉及为官、治国、求学、处...
孔子语录 本书特色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何也?盖生民欲善其身而致君子之国矣!近世以降,斯文难继,然仁...
基督教哲学1500年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基督教哲学的思想来源、教父哲学、奥古斯丁主义、经院哲学的诞生、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经院哲学的兴盛等12章。基督教哲学...
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本书特色 刘师培是晚清著名学者,其祖父和父亲均为经学家,刘师培继承家学乃至大成。本书辑其所作《清儒得失论》、《汉宋学术异同论...
诠释学真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概念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在1981年于德国蒂宾根大学获得通过的博士论文,是作者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用力颇深的一部著作,为读者展现了西方...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01年4月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东北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者郭淑云、王宏刚主编★ 中国萨满教学界对北...
《20世纪的哲学与哲学家》讲述从那遥远的年代起,知识在罗森茨维格、列维纳斯、本雅明、塞尔托、法兰克福学派、德里达的研究中得
《佛教十二讲》为日本文化及学术大师、著名佛教学家梅原猛对日本学生的演讲。《佛教十二讲》针对日本教育的缺失,针对年轻人未来
墨子导读-国学大讲堂 节选 nbsp; 言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
中医哲学史-先秦两汉时期-第一卷 内容简介 是中医哲学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彼此渗透是非常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不仅仅哲学促进了医学体系的形成,...
幽梦影 本书特色《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
幸福想你了 本书特色 读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忙忙碌碌,看似充实,然而一句“你幸福吗?”竟让人语塞。幸福,原本是一个很单纯的心理状态,但是在当今社会却被物...
老子博客 本书特色 把孟子的个人经历分成邹国的岁月、初入齐国、漂泊在诸国之间、我在魏国的日子、二入齐国、走在人生的末尾六大版块,重点描写了孟子嘻笑怒骂的有趣故...
《经书浅谈》讲述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
和谐论 内容简介 《和谐论》是我国**部关于和谐思想的哲学专著,也是二十一世纪构成和谐理念的字宙学。它不是政治图解式的理论阐述,而是以哲学的理念来论述和谐的本质...
胡适谈佛学 本书特色 胡适的佛学研究几乎贯穿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从1922年到1961年。这在学术兴趣转换频繁的胡适而言,是很少有的。这些著述,以“怀疑”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