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作者:赵益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294412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内容简介

丘处机(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传奇人物之一。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本书为您讲述一个人、一个教派以及一段机缘,为您呈现一部激动人心的传奇。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本书特色

还真《射雕英雄传》中的传奇人物,重现金元之际,中国北方的历史风云。
一个人、一个教派以及一段机缘,一部激动人心的传奇。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目录

生前事
**章 艰难时世
第二章 祖师王重阳
第三章 清修岁月
第四章 存无为而行有为
第五章 西行
第六章 雪山论道
第七章 生存是否就是目的
身后事
**章 全真道
第二章 生死之辩
第三章 结局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再版后记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节选

生前事
**章 艰难时世
姑且就从这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开始。
经过一场历时数十年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土正朔宋王朝以彻底失败而避地南方,确切的时间应该是宋绍兴二年的旧历二月,宋高宗成功躲避了南下金兵的追击,回銮临安之后。但众多史籍大书特书的却是五年前的一天:宋靖康二年,亦即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夏四月初一。在这一个历史时刻,黄河以南*大的城市汴梁,阳光虽然依旧灿烂,但空气却异常混浊,一行清泪落在飞舞的飘絮中,不起一点声息。一队浩浩荡荡的骑兵正驶往北方。尘埃里可以看见一个身影头顶青色毡笠,在团团簇拥中缓缓而进,一袭宽袖遮住了流泪的面庞,却遮不住孤独中的无奈、恐惧和一腔悲哀。这便是亡国之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兼嗣君钦宗以及王子皇孙、妃嫔媵嫱,同为入侵的金人掳俘北迁。北行路上,尸骨脓血,异处纵横,在夏日的蒸熏下,臭闻数百里。于是这位青笠楚囚不免又一次掩面长号,哀恸无主。悲哀的是,这些痛哭并非完全是为了那些横遭涂炭的无辜生灵。
正是由于这个变故,才使得在临安有了一个新的朝廷。一如旧例,史家们为这个朝代的名号恰当地加上了一个方位词,称之为“南宋”。尽管自古以来,这些朝代之所以被史家修饰名号,往往是出于时间或空间上相互区分的需要,以有助于史书纪事,似乎与其本身实质无关。但东西南北毕竟与一个“中”字有别,或许在某种潜意识里,*为强调正统观念的中原王朝的史家们,也并不完全承认一个单一的民族或一个偏安的地区政权就可以代表整个中国。这是颇耐人寻味的。
辽国则被迫西迁。这个*先在北方强大起来的区域政权过早地衰落,显然是它没能及时占领中原的缘故。在宋、金的夹击下,它在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丢失了自己的皇帝和几乎整个国土及人民。多亏有一支部落决然西走,方得以避开强大的敌人,在辽阔的亚洲内陆维持了国祚,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同样,中国史家在元代以后便称之为“西辽”,而穆斯林和西方史家则称之为“哈剌契丹”。虽然这个王朝暂时脱离了中国社会,不过从血脉渊源上来说,这个美丽和神秘的国度仍然还算得上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公元十二世纪中叶,西辽帝国的直辖疆域包括以其首府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为中心的忽章河、垂河(今锡尔河、楚河)上游、热海(今伊塞克湖)周围地区,北至亦列河(今伊犁河),南至忽章河中游,西至塔拉斯河,东至热海以东地区。附庸国有东、西喀喇汗国、高昌回鹘王国、花刺子模国;此外还有一些附庸部族居住地。大致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大部,以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部分地区,几乎相当于今天意义上的中亚地区。请不妨记住这个对中原地区来说十分遥远的西北世界,因为我们本书的主人公正是在那里谱写了生命*辉煌的一页。
西边由党项族建立的夏王朝仍然在延续,在疆域方面甚至还略有扩大,不过它的势力已渐渐式微。党项部落首领李继迁在公元986年曾一度降辽且成为辽国的女婿,四年后又接受了宋朝的册封而改姓赵,颇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其孙元昊建国后,与宋、辽战和相继并*终依附于辽,俨然也是一种在夹缝中为生存苦苦而战的状况。虽然它与宋、辽王朝和和战战将近数十年,甚至是无日不以兵戎相见,但从性质上看,它与周边王朝的作战似乎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原则争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出于经济利益的战争。这从*后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北宋庆历四年(1044),宋帝被迫承认夏国存在的合法性,并以巨额的岁币和恢复贸易的条件换取了和平。事实上,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立国起,夏国便已经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大家庭中,经过百多年的陶冶,蕃汉之学融合交会,先进的中原学术便成为主体,夏国文化因之而颇有建树。到了十二世纪初,辽国被金国所灭,夏国转附于金,趁着金、宋交战的无暇旁顾之机,获得了不少领土。文明的进步便意味着放弃野蛮的抄略和血腥的杀戮,因此夏国虽然在当时仍然独霸一方,但其实质与宋朝一样,*终趋向于柔弱。
夏国以西的吐蕃,也是唐代中国的一员。然而这个强大的王朝同唐一样崩溃于九世纪,只留下诸多部落教派退保故土,已经有百多年没与中原王朝发生关系。但这仍然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是不可避免地重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我们必须同样先记住这一点,因为吐蕃和本书的主人公以及他的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没有吐蕃,也就没有了后来发生的这许多故事。相对于吐蕃而言,同样是唐代中国成员的南诏则要幸运得多。因为处于边远的南疆,这个民族政权一直相对平和,宋以后此地称为大理国。大理朝廷虽不常来走动,但亦时有供奉,与宋的关系*为和睦。这也是事出有因:一是该地民生状况相对较好,二是文化上有相当的认同,再加上宋朝的藩蔽作用,它是没有理由向其宗主国挑衅的。自然,这个时期大理国的国力也已经与早先的南诏不可同日而语。在适者生存的时代,尽管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这个小国的命运显然也是岌岌可危的。事实不久便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便当然是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这个十二世纪前半段*为强大的王朝,一开始并不为人所注意,甚至到后来,宋朝人士仍鄙斥它是北方“*微且贱”的一族①。这恐怕确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情况,比如这个民族就曾经不得不把自己的族名改作“女直”,因为“真”字触犯了辽国皇帝的名讳。但这个微贱的部族竟然也就打败了统治自己近二百年的契丹辽国②,并把自诩为天下正统的宋室赶到了南方,成为中华大家庭中强有力的一员。至少在这个当口,金帝国已经有能力也有资格成为中国的正统王朝了。这确实有些令人吃惊。
“正统”问题自古就是一个微妙的话题,也是所有中国世界的知识分子们每时每刻都需要讨论的关键问题。早先的理论是所谓“五德终始”说,始创者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邹衍①。彼时的齐国是一个奇士辈出之地,单是有“邹子”之称者便有三位,前有邹忌,后有邹奭,邹衍则是其中*著名者。此人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著《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五德终始不过是其中之一端。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学说,它首先承认王朝德运有始有终,其次是断言金木水火土五德运转交替,相胜相克,各有年次,分主天下。总体上看,便是“德”各有其“运”,随五行相胜而转移②。显然,这既为革命奠定理论基础,又为王朝兴替给出了一定的时间限制,颇为圆滑而实用。任何一个入主天下的王朝都可以从中为自己编造出正当的理由,同时每一位史家也都可以据此断定无道王朝的僭伪与荒谬,无论你是东西南北还是夷狄蛮戎。可以说,这一理论是中华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大家庭的基本因素之一。但到了宋代之时,观念有所改变。
死于公元1086年的宋朝名臣、大史学家司马光认为,只有使九州合为一统者,方可以称得上是天子;仁暴强弱、授受相替、中夏方外等等标准,皆不足以定历代之正闰,所谓帝王非四海一家者不为正统。持相近之说者,还有当时的很多著名人士,比如欧阳修和苏轼。与其说这是一个不带偏见的历史观点,倒毋宁说它是一种来源于现实又可以作用于现实的政治理论。在分裂的时代,统一和融合是*主要的,历史学家在以史为鉴时不可能不意识到这一点。忧患意识极为深重的宋人首先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但是金国的*高统治集团对此似乎并没有深刻的认识。有事实表明,金人直至他们第六位皇帝才正式定下了大金王朝应该承接宋之火运而为土德。比起历朝历代开国伊始就确立正闰,这简直就像是儿戏。虽然这从实际效果上来说是一个小节,但至少反映金廷上下显然一开始就没能以正统帝国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下定决心用励精图治的刻苦去换取一个大一统的盛世,就像后来的蒙古人一样。金太祖完颜曼(阿骨打)意在推翻辽国,太宗完颜晟(吴乞买)意在北宋两河与陕西,后世诸帝则意在守成,充其量也只把疆域推向了淮河。只有第四位皇帝完颜亮是惟一的例外,但这位淫暴的君主徒有统一天下的大志,却丝毫没有包容四海的仁德与韬略,*后竟不免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丘处机(一个人与一个教派的传奇) 作者简介

赵益,1965年出生,祖籍江苏如东。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先后出版著作六种,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