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作者:巴尔扎克 (Balzac.H.)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067783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欧也妮·葛朗台 节选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控制市场、哄抬物价、大搞公债投机、放高利贷;查理贩卖人口、偷税走私、勾结海盗等。同时,还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的爱财如命:妻子病危,他竟舍不得请医生;妻子死后逼迫女儿欧也妮放弃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眼看着弟弟破产自杀而不去救助;逼走了侄儿,制造了欧也妮的爱情悲剧。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残忍的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揭露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讲述了金钱如何使人性毁灭,造就家庭悲剧的故事。

欧也妮·葛朗台 本书特色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欧也妮·葛朗台 相关资料

插图:一外省某些城市里,有些房子看上去有些凄凉,和见到最荒凉的旷野,最凄惨的废墟,最阴森的修道院时的感觉一样。修道院的静寂,旷野的枯燥,和废墟的颓败,也许这些房子兼而有之。里面的生活起居是那么平静,要不是听到陌生的脚步,窗口会突然探出一个面孔近似僧侣,一动不动的人,朝生人射来暗淡冷漠的目光,外地人会以为那些房子没有住人。苏缪城里有一所房子,外表就有这种凄凉的成分。一条高低不平的小街,这一头,是这所房子,那一头,直达城市高处的古堡。这条街,夏天热,冬天冷,好些地方黑森森的,已经不大有人来往,可是小石子铺的路面,走上去啪嗒直响,狭窄而弯曲的街面,总是那么清洁、干燥,街边的房子静幽幽的,坐落在城墙脚下,属于老城的一部分。这些,都使这条街引人注目。在老城,上了三百年的房子,虽是木头造的,却还很坚固,那各个不同的外表,构成了苏缪城这一部分的独特之处,引起考古学家和艺术家的注意。你从房前经过,很难不欣赏那些厚木板档头雕出的古怪图像。它们铺在大多数房子的底层上面,组成一幅黑黑的浮雕。这里,有些房间横梁上铺着石板,不牢的墙上绘着蓝色的图案,木头桁架的屋顶,因为年深月久,而往下弯沉,椽子经不起日晒雨淋,已经腐烂翘曲。那里,窗棂破旧发黑,精致的雕刻已经模糊不清,似乎承受不起某个穷女工放的种了康乃馨或玫瑰的棕瓦盆。再过去一点,有的门上钉着粗大钉子,我们的祖先天赋聪明,刻上一些家族的古怪符号,其意义是永远捉摸不出的了:或许是一个新教徒在表明自己的信仰,或许是一个旧教徒在诅咒亨利四世。有几个市民也刻上家徽,表示他们出于官绅世家,祖上也曾任过地方助理行政长官的。这一切里面,就包含了法兰西的全部历史。有的地方,一边是摇摇晃晃的房子,那粗糙的墙壁上,木匠曾经卖弄过使刨子的手艺;一边则耸立着一座乡绅的公馆,半圆形石门拱上的家徽,受了从一七八九年以来历次革命的毁损,还依稀看得出痕迹。在这条街上,底层的门面既不是小铺子,也不是大商店,喜欢中世纪生活的人可以在这里发现老辈们简陋的手工作坊。一间间低矮的房子,又大又深,黑森森的,没有橱窗,没有货架,没有玻璃门窗,里里外外都没有装修。实心大门粗糙地包了铁皮,分作上下两截,上截朝里打开,下截安装了弹簧门铃,不停地开开关关。这种潮湿的窑洞式的房子,就靠门的上部,或者地板屋顶和一堵齐腰高的

欧也妮·葛朗台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法国小说家。1828年,巴尔扎克创作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后来编入《人间喜剧》,改名《舒昂党的人们》)。这是巴尔扎克第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第一次用“巴尔扎克”真实姓名发表。此书问世,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学界的地位。从1829年开始,一直到1848年,是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时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全盛时期。巴尔扎克在不到209的时间内,共创作小说91部。
译者简介:
林一鸣,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现为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工作之余,从事法国文学翻译。生性平淡,不喜交游,唯好读书,更迷恋文字翻译,心甘情愿“带着镣铐跳舞”,其实也是因为喜欢读书。把自己喜爱的法文作品翻译出来,在让更多人分享阅读的愉悦时,自己也倍加快乐。译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