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献给中国人的书。
中国人为什么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为什么传承不灭?本书对此类重大问题做出了*坚定、*有力量的回答。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处,梁漱溟以深邃通达的理性精神,洞察中国人之民族性,民族精神的核心,发现民族生命的真实光辉。他指出,中国民族精神,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他预言,中国将以其人生态度贡献给世界。正所谓“扫除云翳,透出自信”。
其表述富有气势,神采丰足;其态度温和开朗,虽胡适亦不能过。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关于“中国人”的经典论述,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两位长者,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支持。
《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辑录了梁漱溟关于“中国人”的经典论述,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梁漱溟的哲嗣梁培宽、梁培恕两位长者,对《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的出版给予了支持。寻找民族的精神力量,*清醒地认识中国人。
《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是一本献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为什么生生不息?中国文化为什么传承不灭?《中国人:理性早启的人生》对此类重大问题做出了*坚定、*有力量的回答。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处,梁漱溟以深邃通达的理性精神,洞察中国人之民族性,民族精神的核心,发现民族生命的真实光辉。他指出,中国民族精神,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他预言,中国将以其人生态度贡献给世界。正所谓“扫除云翳,透出自信”。其表述富有气势,神采丰足;其态度温和开朗,虽胡适亦不能过。
中国以什么贡献给世界呢?①
(一)
中国人早已不相信,自己有什么可以贡献给世界的东西。特别是从社会史上看,全部中国文化只不过是宗法社会封建社会的化石遗迹,一切都是落后的,还有什么可取呢?虽然有些人不甘心这样承认,却亦道不出所以然。自抗战以后,欧美人士对我不无刮目相看之处,又加以同盟关系的外交辞令,当然说出话来更好听。却是此一民族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他可以贡献给世界的是什么?观念总是模糊,说话总是笼统。好多中国人安于自欺,亦不知不觉顺着说一些大话,按其实则毫无内容。这种自欺,实在比那种失去自信,是更坏的事情。
距今二十余年前,我曾声言最近未来的世界,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见鄙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五章,论“世界未来之文化及我们应持的态度”(民国十年出版)。这话好像令人难于置信。恰恰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它颇能给我一机会来说明我的话。这就是流亡到美国的捷克人佛兰芒克(Frank Munk)所著《武力经济学》一书,去年在重庆有其中文译本出版。这书诚如译者徐宗士先生所说,其最精彩处是它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章)。此一部分,要在将“武力经济”之特殊所在,介绍给世人。因此,它不得不以武力经济与其他经济作比较研究。这一比较研究,与其说是讲经济,不如说是讲人生;与其说是讲经济学,不如说是讲哲学。而我的旧著,亦正是取西洋、中国、印度三方人生态度,较论其不同,从而指出近代西洋人生态度,将届功成身退,代之者便是原初中国人生态度。所以借着佛兰芒克的话,来说明我的话,是很方便的。
下面我试着指出在此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思潮,将是对于中国人生之领悟和采取。中国就是以其人生态度贡献给世界,而为世界和平奠立其基础。
(二)
我现在就佛兰芒克书中,先摘引我所必要摘引的话:
职业经济学者和一般人都难了解,有一种运动(指法西斯及纳粹)的哲学,同时攻击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亦即同时攻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要知武力经济原是两者之死敌。不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过去如何地互相仇视,但他们有其共同的基本哲学,共同的人生观。就是他们都相信人类努力的目标,在求致更高更好的生活水准,更大幸福,更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事物,此新的革命运动则与这些观念完全相反。
法西斯哲学家力斥我们的文明,不过是一种金钱的文明。墨索里尼曾经说过,法西斯主义否认物质幸福的观念,而把这种观念还给他们的发明家——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学者。法西斯主义
梁漱溟(1893-1988)现代中国的伟大儒家,他的人格与思想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的历史影响注字悠远绵长。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梁漱溟身上看见了甘地。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梁漱溟开创了现代新儒家学派。他在反传统的浪潮中挺身而出,表示中国文化经过调整还能继续存在并复兴,他相信中国本身拥有走向现代化的力量。是梁漱溟,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更足以与鲁迅构成表面对立、其实互补的两极。他们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批判者,一位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发扬者。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藏传佛教 本书特色 孙悟湖编著的《藏传佛教》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介绍,主要涉及如何把握藏传佛教的性质与地位,藏传佛教在前弘期、后宏期的传承,藏传佛教...
三国儒学本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学者文库 本书特色 李甦平*的《三国儒学本论》的主旨内容是对东亚儒学——中国儒学、韩国儒学、日本儒学的本质...
培根论人生 本书特色 《培根论人生》是作者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培根论人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但又是一本博大精深...
傅佩荣-哲学与人生2 本书特色 哲学课可以是*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加快与西方世界接思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显然需要对...
说苑校证(作者:(汉)刘向撰;向宗鲁)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67篇”中的一部分,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
圣严法师,中国江苏省南通县。十三岁出家,曾于台湾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嗣后留学日本,1975年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法师历任
易经揭秘:周易的另一种新解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前人和他人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字学、考古学以及历史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对《易经》文本解读和研究的一次大...
西方学术名著导读丛书:《代议制政府》导读 内容简介 本丛书将包括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选题以近代以前的名著为主,适当选入若干已有学术界评的当代学术名...
庄子纂笺 本书特色 古人注书,不失之繁委,即陷于枯燥。惟朱子《四书集注》,虽亦荟萃诸家,网罗群言,而体尚简要,辞贵清通。尤能于训诂考据、义理、文章三方兼顾,使读...
佛经故事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严肃的佛经故事今译的通俗性读本。作为一种宗教经典,佛经的目的是宣传宗教,但在古代,它不仅是一种信仰,还涉及生活的一切方面,因此成为一...
庄学研究 本书特色 庄学研究的起点,无疑地应该是对庄学创始者庄子其人和庄学*主要的思想资料《庄子》其书的考论。因为漫长的历史岁月给我们的这个研究对象留下许多模糊...
當佛教哲學遭遇後/現代性如何在論述上予以回應?作者先考察東亞「批判佛教」與「場所佛教」的論爭、京都學派與新儒家不同的佛學詮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本书特色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共9册)(精)》编著者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出版工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已故教授苗力田继《亚里士多德全集...
黄侃曾对弟子陆宗达说:“记日记是很好的方法,既可留下心得,又能锻炼手笔。”黄侃作为一位经学大师、现代语言学大师,他的日记
这本《思想的界碑——西方政治思想史讲稿》虽然谈的也是思想史的人物,但均不属于专著式的笔法,而是演讲体,大致勾勒了十位经典
孟子译评 本书特色 王治国编著的《孟子译评》参考了多个权威版本的注释及译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采用直译与意译交叉译法,尤其是本书对意译法的精确使用,使《孟...
意识的转化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威尔伯和布朗所说的人类意识发展的光谱模型,内容有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和认知心理治疗理论,也有各大宗教的冥想修行阶段。因...
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 本书特色 始终要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确区别开来;绝不要在一个孤立的词中,而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去寻...
目前居於主流的佛學研究法源自歐洲,它主要的弊病是把佛教當成概念體系來研究,而漠視佛教對實證的要求,以致其研究結論不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