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大的故事

老北大的故事

作者:陈平原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01

评分:5分

ISBN:9787301150689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老北大的故事 目录


小引
**辑 北大旧事
校园里的真精神
哥大与北大
北大传统之建构
老北大的自画像——“校庆感言”解读
作为话题的北京大学——历年“纪念册”述评
第二辑 校史杂说
北京大学:从何说起?
北大校庆:为何改期?
北大校名:如何英译?
北大校史:怎样溯源?
北大传统:另一种阐释——以蔡元培与研究所国学门的关系为中心
不被承认的校长——丁韪良与京师大学堂
迟到了十四年的任命——严复与北京大学
第三辑 百年庆典
北大的“光荣”与“梦想”
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百年校庆
有容乃大——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大学有什么用——答《南方周末》记者问
北大:一个话题——答《新快报》记者问
“半真半假”说北大——答《新周刊》记者问
辞“校史专家”说
大学史的写作及其他——兼答《北京大学校史》编者
再说“北大生日”
即将消逝的风景
第四辑 大学书影
大学百年——从《东京大学百年》说起
“书信作家”胡适之——关于《胡适书信集》
学问家与舆论家——《回眸(新青年)》丛书序
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读《剑桥与海德堡》、《哈佛琐记》等
读《(民国二十三年度)国立北京大学一览》有感
关于建立“胡适文库”的设想
“为了蔡先生的嘱托
——《蔡元培年谱长编》读后
“触摸历史”之后
《北大精神及其他》后记
附录:《北大精神及其他》序
增订版后记

老北大的故事 本书特色

《老北大的故事》以1998年3月江苏文艺版《老北大的故事》为主干,兼收2000年1月上海文艺版《北大精神及其他》的若干文章。具体情况如下:新书**辑乃江苏版((老北大的故事》的**、第三辑,那原本就是两篇连载的长文,所谓“分久必合”是也;同时调入第二辑中的《老北大的自画像》和《作为话题的北京大学》,以及《北大精神及其他》中的《北大传统之建构》。新书第二辑除调出二文外,其余照旧。第四辑删去《轶事之外的辜鸿铭》《学者小说的魅力》《大学者应有的素质》三文,补充若干《北大精神及其他》的文章。第三辑全部取自《北大精神及其他》。

老北大的故事 节选

因学力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只好绕过了若干人所共见的“伤疤”——比如“文革”中的北大;即便如此,《老北大的故事》所呈现的故事,也并非总是“风和日丽”。全书分为四辑,末辑乃书评,涉及北大人物或大学史的写作。其中《大学百年》和《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二则,是从作者另外的著作转录来。之所以冒昧重收,因其与《老北大的故事》的写作大有关系。五年前,在日本东京大学访学时,买了一册印刷精美的“写真集”《东京大学百年1877—1977)》,读后感慨良多,曾撰文予以评述,顺带预测“北大百年史”的写作。至于为金耀基的《剑桥与海德堡》等书撰写评论,不只是因其曾为作者的游览提供方便,更希望借此探讨将正襟危坐的校史与随意挥洒的游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一为学术思路,一为文章笔墨,二者的启迪,规定了作者今日的探索。

老北大的故事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