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的作品,一向以特殊的幽默语言、特殊的生活层面和特殊的观察眼光,引起评论家的称道和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部《绝对亢奋》,同样是让人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感和思考的快乐。
作品跨越六十、七十、八十年代,描写了包括工人、苦力、煤黑子、木匠、知青、盲流、海碰子等众多奇特的人物形象,通过从都市底层的蛮野世界求生挣扎爬出来的陈立世、刘剑飞、母老虎、邵凡、姐夫和林晓洁等人的命运,展开了读者似乎熟悉又陌生的广大生存面,写出了他们在为起码生存的艰辛拼搏中,灵与肉、同情与嫉妒、仁慈与冷酷、真诚与狡诈、爱悦与情欲的交战扭殴,揭示了今天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的来源以及他们戾变和成熟的历史,写出了社会普通人的善良美好的内心,表达了作者对于历经不凡的平凡人物的理解、关注和代言。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充分表达的关于再是苦难的生活也会有自己的欢乐、再是平凡的生活仍是会有人生亮彩的乐观信念,一定能够成为阅读者收取并得到深深感染的精神财富。
一部难得的好小说。一如作者的所有随便交谈或是上台演讲,从来都是吸引和打动着听众的眼神和心弦,读者也会在这部小说的既轻松又幽默、同时也感到沉重和愤慨的艺术氛围中,喜欢上这部作品。
邓刚从世纪80年代初发表《迷人的海》一举成名后,又以一系列作品奠定了在我国当代文坛的地位,成为绘声绘色描摹海洋生活和“海碰子”生活的代表性作家。一个作家,开拓自己崭新的生活领域固然不可或缺,但青年时代那些阅历和遭际给心灵深处印下的烙印,也是不可轻弃的。
——作家陈建功
邓刚*火的日子,人们捧之为“中国的海明威”,但我一直觉得邓刚的经历和表达更近似于
杰克·伦敦——那个尚未成年的海盗,那个发誓要掏空资产阶级钱袋的酒鬼,那个任奄奄一息中咬断穷追不舍的狼喉的马背上的水手,连他们的笔法也那么相似地干净利索,质朴流畅,坚定有力。比起近百年前的杰克·伦敦,邓刚也许更多一些幽默。
——作家 陈世旭
邓刚对荒诞岁月的人性进行冷峻的审视和描写,展现了现实主义特有的魅力。同时,作品在把握人物的道德和精神底线上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控制力。
——评论家 王干
独特的题材,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格调,独特的手法,这些都形成了邓刚独特的艺术风格。
——评论家 顾骧
邓刚小说从《迷人的海》开始,一直是有一种“迷人”的特殊气质:单纯之美。
——评论家 陈福民
上部
一
惊天动地的锣鼓轰鸣和惊心动魄的口号呼喊,使我在朦胧中大受震动,不由得惊慌失措地钻出母亲的子宫,嚎哭着来到这个欢天喜地的世界。按照现时的胎教理论,我的生命里绝对注满了威武雄壮的细胞,为此——我三岁时就胆大包天,敢站在马路旁的一个高台阶上,朝所有行人的脑袋上撒尿;六岁时我就是全街上的大王,对比我小的孩子,我拧他们的耳朵揪他们的头发;对比我大的,我就钻裤裆咬他们的鸡巴。这一手使我百战百胜,连个头比我高一倍的大人也望而生畏。在我打架的时候,他们就远远地高喊,当心,别让这小子咬鸡巴!
没有人教我这一手,我生下来就知道男人那个地方*重要。
街上守规矩的老人用怪怪的眼神望着我,并当着我的面反复念叨,从小看老,将来出息不个好东西!
我从不对这些话在意——我觉得我将来绝对能出息个好东西。
我住的那条街叫民权街,二十年后的革命战鼓隆隆,我才惊讶万分,我们怎么会有这么个街名,我们怎么敢起这么个街名!我们街南面有一条宽阔的公路,整日里烟尘滚滚,从早到晚跑着苏军的坦克和汽车,这使民权街的孩子大开眼界。*开眼界的是看苏联兵过队伍,他们排着一个个方队在公路上迈步,高声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曲。但那些歌却很有力气,听不上半分钟就会使你忍不住用力踏步。我们为此而拼命模仿,不知不觉就唱出一首既有苏联味儿又有中国意思的歌——
爷爷我!
爷爷我!
孙子大家伙!
街上的大人们听了,全都笑得死过去。老人们很怕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兵,说他们是打完了德国开到中国东北来的先头部队。先头部队都是劳改犯,斯大林放他们出来将功赎罪。说他们是劳改犯的唯一证据,就是他们见了女人的行为。这也是我亲眼看见——他们像叫驴一样激动,尤其是喝醉酒的时候。哪怕撞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也大呼小叫地捷乌什卡(姑娘)!并疯狂追赶。民权街理发馆的秦大奶子,被三个老毛子按在理发椅子上,干得好几天不能走路。为此,只要街上有人喊老毛子(苏联兵)来了,连我们家后街七十多岁的老焦婆子,也像处女一样惊慌失措地爬上房顶。
不过,我们街的孩子却全都喜欢这些粗野的外国兵,首先是他们走路的姿势绝对雄壮,靴子跺得地面卡卡作响;给长官打立正的动作干脆有力;打完立正的手臂闪电一样放下来,并在大腿上面使劲地拍一下。我没见过一个中国兵会这样有气魄地打立正。民权街的男孩子进学校以后,走路全都很响地跺着地面,行少先队队礼时,也是在放下手臂后很响地拍一下胯骨。使那些慢声细语的老师们惊惶不已而又怒气冲天。
我在学校表现当然不好,几乎打遍了全校。我把所有其他街道的大王打得鼻青眼肿,而又被他们打得鼻青眼肿。*后的胜利是看谁能熬得住挨打。我不怕打,不怕疼——我牙疼得要命时,就找出家里生锈的铁钳子自己拔,而且一下子拔出两颗。当时血流如注,把隔壁老麻婶吓得昏了好几个昏。我从破棉被里撕下一块发了黑的棉花塞进嘴里咬住,不一会就好了。直到如今,我也不相信医生说的话,什么细菌呀,感染呀,全都是无稽之谈。你要不健康,天天喝青霉素也得得病;你要是健康,吃苍蝇也死不了。我*大的能耐是不哭,打死我也不哭。母亲说从我出生开始,一天二十四小时地哭,整整哭了一年,我大概把一生的眼泪提前哭完了,从此滴泪不掉。
我的父亲对我管教严厉,他想尽办法使我变得老实温顺。实际上他本人暴躁得像个油桶,点火就着。据说我那个暴躁的爷爷曾严厉地管教过他,多次把他捆绑在门口的杨树上抽打。边打边骂,你他妈怎么不像我身上的好处!
我父亲也学着他父亲一样,将我绑在门口的电杆上抽打。并录音机一样录着爷爷的骂声来骂我,你他妈怎么不像我身上的好处!
我不知道父亲身上有什么好处,但我确实像他身上的坏处——父亲有一双倒八字吊眉和鞋刷子一样的满腮胡,现在我全有。还不到二十岁,那些倒霉的胡茬就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使所有不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至少四十岁。二十五岁时我就用父亲留下的照片办各种各样的证明和汽车月票。如果我对人说我用的是我父亲的照片,别人死也不会信,反倒骂我说话不正经。
阳光明亮的日子,父亲领着小小的我在大街上走。他的粗大的倒八字吊眉和我细小的倒八字吊眉相映相照,会使所有走在街上的家伙们发笑——真是他妈的什么爹养什么儿!
父亲会些拳脚。我们山东人都会些拳脚。他从山东老家跨海到生下我的这个城市,一路惹下不少麻烦。在船上他就与去招聘他们的雇主打起来,差点把那家伙扔进海里。后来他打工头,打得工头满地找牙;还打巡警,打得巡警恨不能长六条腿逃跑。按说这是他的丰功伟绩,敢于反抗旧社会压迫。可不幸的是他在这个社会也打,与车间主任打,与交通警察打,与所有他看着不顺眼的人打——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我不想在这里评论父亲的功过,也不想分析他打架的原因。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挺佩服父亲的胆量。他这个人极愿意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实际上他不管是不是朋友都两肋插刀,只要他认为不公平,便挥拳相助。下班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人打架,父亲立刻瞪起眼,就像发现不要钱的货物似的,拨开看热闹的人群就往里钻,眨眼工夫就跟着打起来。他打抱不平的原则是,谁挨打了就帮谁,从不问打架的缘由是非,也不管哪一方正义或非正义。有时由于他的帮助,挨打者精神顿然抖擞,反败为胜,发狠地去打对方,父亲反过来又去打他。总之,他不愿看到双方力量的对比相差太大。父亲上班往往在胳肢窝里挟个饭盒子,打起来碍事。所以,每次打抱不平之前,他就把饭盒随便往身旁人手里一塞,说声,给我先拿着!便挥拳而上。等昏天暗地打完之后,饭盒早就无影无踪。为此,父亲丢过数不清的饭盒子。然而他还是打抱不平——因为他总是撞见许多不平事,似乎那些事早就安排好了,一旦等他走到眼前就发生。
为此,我母亲总是恶声恶气地骂父亲,就你多事!我怎么就撞不见!于是父亲就和母亲打起来。他俩打架是家常便饭,吃一顿饭的工夫能打三次,打完了吃,吃完了打。我父亲手狠,有时把我母亲打得下不了炕。但母亲从来没有服过,她奋力同我父亲厮打,并且用锥子般刺耳的声音叫骂,使任何人听见后都会觉得母亲是强者。我父亲则不然,一声不吭,只是狠命地打——一直打得我母亲不能发出声音为止。据我那过世的奶奶说,父亲和母亲刚结婚时打得更厉害,母亲怀着我,拖了个大肚子也决不休战。由于我在母腹中就饱受父亲的拳脚,因此长得特别结实,而且生下来就习惯于他们的战争。父亲母亲打得*凶的时候动刀子、剪子和斧头,连*不怕死的邻人也不敢靠前,我却安然站在四条激烈扭动的腿中间吃烤红薯。
每次战斗都是以我母亲被打得爬不起来而结束。但母亲从不请医生,也决不吃药,顶多是用黄豆面敷在打肿的地方。奇怪的是她恢复得特别快。一旦恢复就继续打,有时甚至还带着灰黄色的豆面厮打。我母亲可真正是能打倒而打不败的英雄。我并不怎么同情母亲,因为她有个*要命的毛病就是爱激动,一根汗毛的小事能使她激动得好像割断了脖子。更要命的是她一激动就喋喋不休,能一口气不喘地骂上一百个小时,声调自始至终不减弱一分。我父亲*恼火母亲的喋喋不休,他忍受不到半分钟就扑向我的母亲。他发誓要根除我母亲的毛病,我母亲也发誓要制服我父亲——结果他们谁也没改变对方一丝一毫,双双带着自己怒火和毛病走进坟墓。
我之所以敢在这里肆无忌惮地讲他们的私事,就是他俩早在倒霉挨饿的一九六一年离开人世。如果真有阴曹地府,我相信他们俩会继续厮打下去。阎王爷也没办法。另外,我对死去的人不放在心上,也就是不怎么信鬼神——准确地说是我不怎么怕鬼神。我觉得人死了就没什么意思了,管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去哪儿都一样——反正是死了!
我的父母打得要死,但爱得也要死。别看我父亲经常把我母亲打得遍体鳞伤,可别人要是动我母亲一指头,他立刻就奔出去拼命,好像他对我母亲百般疼爱似的。
……
邓刚,原名马全理。祖籍山东牟平。著有小说《白海参》、《曲里拐弯》、《山狼海贼》、《我叫威尔逊》等五百万字。其作品改编成影视居本《站直喽,别趴下》、《狂吻俄罗斯》、《澳门雨》等多次获全国及省、市文学奖。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团购:驻京办主任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作家出版社出版★ 曾获“2008中国图书榜中榜*受读者关注图书奖”、“亚洲周刊2008全球十大华文小说”等奖项...
杜马岛 本书特色 一场车祸夺去了建筑承包商埃德加·弗里曼特的右胳膊,彻底打乱了他富裕而幸福的生活,面对肉体的痛苦和妻子的背离,埃德加几近崩溃。心理...
《飞来峰》内容简介: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
《怪得和我一样的怪人》内容简介:下班后谁也联系不到的塞尔先生,有着一双可拆卸的耳朵;理发师阿德的冰箱里,藏着他以头发为食的
《骚动之秋》内容简介:《骚动之秋》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
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汉族卷 5 名家绘本/主编 李学勤 本书特色 李学勤、潘守永主编的《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精选中国56个民族*有代表...
女生寝室 2 本书特色 《女生寝室2(*新修订版)》;校园悬疑小说的巅峰之作,女生寝室夜半必读书。女生寝室 2 内容简介 继441女生自杀事件之后,阴森诡异的南...
《任性的凯琴姑娘》内容简介: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会,翻译名家梅绍武译作精品 仿佛令人心旷神怡的英国花园,阅读它们,等于在吸入清
诺与我 本书特色 《诺与我》由德尔菲娜·德·维冈著,梅思繁译:就算世界是反的,我也要从正面向你走去!叛逆、早熟和流浪,惟纯净少年才有的哀歌;青春、友爱和...
《达洛维太太》内容简介:《达洛维太太》是吴尔夫的成名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最初尝试之一。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书中人物那些似无联系
《诡案罪8》内容简介:主人公“我”从警校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
《猫城记》内容简介: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巴西文学巨匠马查多·德·阿西斯一生中短篇佳作的全面集结,收录了包括《精神病医生
《961213与961312》内容简介:“上海新锐作家文库”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与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编辑的丛书,出版上海年轻一代作家创作的
蓝桉跑过少年时-2 本书特色 对苏一来说,蓝桉是她生命中,一棵无畏疯长的树,从年少遇到他,就再没有停止过纠缠。就算蓝桉不再记得她。对蓝桉来说,苏一是他一辈子的伤...
银淀烽火 本书特色 《银淀烽火》初为抗日纪实文学《抗战中的白洋淀小村庄》,2005年我又编写了《烽火中的古庙》一书,记述了“古庙里的抗日将领”、“古庙里的抗日政...
珍妃之井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中国清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讲述的是受光绪皇帝宠幸、地位更胜隆裕皇后的珍妃,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喜太后与光绪仓皇逃往西安之际,惨遭杀...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 本书特色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一艺...
《社会认同的逻辑》内容简介:本书以社会心理学为立足点,融汇其他领域和学科有关现实和网络集体行动的内涵、外延和发生、发展机制
阿德里亚娜永远在我梦中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南美洲海地的一个小镇雅克梅尔。小说讲述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女孩阿德里亚娜的传奇经历。她年轻美丽,是雅克梅尔一颗耀眼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