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出热情》中,两位作者运用他们个人与专业经验的资源,道出如何让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面向都能因热情而更加丰美的真谛。书中有着令人兴奋的观念与实际可行的建议,能帮助我们拥抱热情的所有面向,并让生命力更加旺盛。这《活出热情》会帮助我们再度找到热情的心,并能更充分地跟他人及周遭的世界连结。
当我们引领自己真心诚意地与他人接触时——也就是当我们是自我负责的、包容别人的、具备同理心的、诚实而有界限的时候——热情的连结就会发生。真心接触需要我们沟通“正面”和“负面”的感受与想法,并且对我们真实想说的绝不掩藏。当我们以心相会,我们就与热情相会。
人们真正在追求的是活着的体验,这样我们纯粹身体层面的生命经验才能跟内在的存有和真实共鸣,于是才能真正感受到活着的狂喜。
——约瑟夫·康培尔[JosephCampbell]
编辑推荐
在《活出热情》中,讲述了通向热情的唯一途径是学会挺身向前进入生命中,进入不确定中,并且选择全然地投入。
序言
人类过分赞美热情但却很少感激热情的潜在能力,热情完全陂误解了。多年来我们对热情的探索让我们感到惊讶,并且有着新的发现;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带领你学习如何带着巨大的热情过生活。许多人发现自己-直在追寻些什么,却不知道到底自己是在找什么——只知道自己欠缺了什么。有些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寻刺激,有些人在寂寞中追求慰藉。更多人则只是模糊地感到不快乐与总有着渴望。为了满足这份渴望,人们常会转向各种娱乐或是浪漫情怀、物质追求与冒险。有些人不停地用工作去填满自己的时间,有些人追求个人健康,变得活跃于政治或是追求灵性上的满足。然而那份渴望却顽固地残留不去。从目前社会上持续增加的各种忧郁症、焦虑症与压力来评断,对满足的追求显然不怎么成功。当意识到一个人*深的渴望逐渐减少却无法消失时,通常挫折感就产生了。
很多人会怀疑:“生命难道不应该更丰富吗?”
我们的回答是:“是的!我们有可能体认到我们灵魂的欲望,了解我们心里的内容。我们是可能更热心、更有感情、有更大的‘火力’,这就是热情,每个人都能选择变得更有热情。”
热情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份礼物。这份礼物能增进一个人的活力,让关系、工作、娱乐都能比过去更有元气。另一方面,挑战则在于如伺去拥抱它宽宽的本质。热情可以是好与坏、善良与恶劣、光明与黑暗等等。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变得更热情,就要学着去容许它完全展现它的范围。
文摘
一、强烈的情感、奉献、性欲、对目标的渴望
在**类别中,热情的定义是:热情是依附于或归属于一个外在的物体、活动或一个人的身上的。你可能听到某人说“歌剧是我的热情”,也可能听说某项运动或嗜好是他的热情。在加拿大黑文学院我们所带领的“热情”工作坊中,学员们在讨论“寻找热情”的议题时,经常得到的结论是他们希望能在自身以外的别处去找到热情。
“热情是存在于自身之外的一个对象上”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仔细思考一下这些广告词:“透过品尝我们又薄又脆的意大利比萨来体验你的热情”,“畅饮这瓶酒!将热情洋溢于你的生活中”。但是,热情其实不是存在于自身之外的任何一个物体、活动或人身上。更确切地说,热情是人类的一种个人的、内在的经验。当一个人表示某件事或某个人是他们的热情时,实际上他们所描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关系。假如把热情来源的焦点放在外在的事物上,通常会导致对外在人、事物较多的着迷而非热情。这个想法我们稍后就会探讨。
任何一个经验过或向往过浓烈浪漫感的人,通常会把热情理解与定义为性爱或性欲。然而,性欲和热情是不一样的!性行为毫无疑问的是有潜力展现出很大的热情,但性行为只是生命中去体验热情的许多面向之一而已。你的性欲并不是属于另一个人的,这个人只是你性欲的目标。当你对另外一个人产生欲望的时候,这个欲望本身就存在于你身上。
人们通常以为热情是存在于自身之外的观念,它常常让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能量和金钱去追求它。人们买运动装备、艺术用品、音乐与书籍,或是去寻找一位“对的伴侣”来符合自己浪漫的理想,人们去上课、参加工作坊、做个人咨商和找灵媒,尝试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经验,只为了去捕捉这个难以理解的叫做“热情”的东西。我们的信念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热情不是存在于自我之外,热情是一种内在的经验。二、情感、强烈的感受、爆发的愤怒
对热情另一种通俗的理解,就是热情等同于情绪。大部分的人会同意热情包含了强烈的感受。举个例子,一个热情的人有时候会被别人形容为“眼中闪烁着火焰”“腹中燃火”。另外一些描述热情的字眼包括了情绪化、火热的、有电的、颤动的。
热情通常也会与强烈的愤怒与狂暴画上等号。当一对配偶发现对方不忠实于彼此时而产生的愤怒、失控。我们会用“热情的罪行”来解释这种可能的暴力行为,这样强烈的感受确实是热情的一个重要面向,但强烈的感受与热情并不相同。“热情的罪行”也许会包含强烈的
……
作者简介
戴维·瑞斯比(DavidRaithby,海文学院文凭,教育硕士,注册社工)与仙蒂·麦卡特尼(SandeyMcCartney,海文学院文凭,健康教育与心理学硕士)在工作中与生命中都已经有25年合作的经验了。他们是海文学院长期以来主要的老师之一,并到全球各地工作,提供个人、专业与商务性质的成长训练。海文学院(TheHavenInstituteforProfessionalTraining)是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注册的教育中心。它跟个人与机构合作,透过个人成长与专业训练的体验促使人们成长。他们创立的社群中所有的人是完整的,并可以为自己及环境负责。他们还鼓励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所有的生命都能以开放的好奇心、悲悯心、庄严与尊重相互对待。
译者简介:
陶晓清,因为从小喜欢播音,立志成为广播人。一九六五年进入电台工作至二○○八年退休。最早主持的是西洋流行音乐的节目,后来因缘际会,参与了校园民歌的推广,成立民凤乐府及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被誉为台湾民歌之母一,二○○○年得到金曲奖的特殊贡献奖。一九九二年初次去海文学院参加成长团体,审慎评估自己的生命历程,决定从此只从事自己喜欢并觉得有意义的工作,开始带领读书会与成长课程。手有关于成长方面的书《写给追求成长的你》和《让真爱照亮每一天》。《懂得生命》译者之一。目前与李文瑗一起带领成长团体。
李文瑗,台湾成长工作坊带领老师、加拿大海文学院团体成长课程小组带领老师、慈济大爱电视音乐与人文节目制作主持人,曾任崇德基督书院人文心理学讲师,台湾资幂厂播人。多年来研读身心灵整合及助人工作课程与师资培训课程,致力于整合心理学、佛学之理念,探索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整合。出版著作《我梦见我买了一条船》、《上午夜琴声的同学录》、《山上的生活》、《做个值得被疼惜的女人》。《懂得生命》译者之一。
21世纪健康与安全自助丛书 健康体检 内容简介 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大多是健康人、亚健康人,也包括早期病人和后康复的人群,其初始目的并非治病,而是要通过医学检查,尽...
《神曲》内容简介:《神曲》是“意大利语之父”、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开拓者但丁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诺贝尔文学奖
食物健康营养与食疗大全集 本书特色 一部食物健康营养知识全解的百科全书,综合中华传统养生理论与现代医学保健知识,结合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系统介绍了食物营养...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教师甚至学校都会经历成长的欢欣与烦恼,
本草纲目中的养生中药随手查 本书特色 包括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用法本书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本草纲目》中比较常用的一些中药材知识,用量以及选购方法、储存秘笈、用...
《新妈妈情绪指南:女性如何应对身份转变和情绪挑战》内容简介:本书将描述当你成为母亲后,你的情绪、激素、大脑化学物质、身份和
《一个女孩的精神分析治疗笔记》内容简介:★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心理学经典之作,青少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要不要带孩子去
《弹性》内容简介: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故步自封的人。——列纳德·蒙洛迪诺 人有两套思维模式——逻辑思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内容简介:☆《都挺好》《小偷家族》热议话题、美国家庭心理学经典作品! ☆中国教育报2018年
《独一无二》内容简介: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那么大?塑造人性格的,到底是先天的遗传还是后天的环境? 作者
针灸穴位速查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详解介绍了上百个穴位的位置、对症治病,以及每种穴位的多种治疗方法,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也做了全方位的说明。您可以在人体骨骼图上精...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内容简介:沃顿终身教授格兰特发现,我们大多数人能被划为三类:付出者、互利者和获取者。获取者只
家用推拿 内容简介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按照特定的操作要求以肢体的某些部位或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用于身体表面的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
【推荐】 积极心理学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的教科书,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最具权威性、最全面的积极心理学著作。 作者之一斯奈德是
《儿童分析的故事》内容简介:这本富含生命力的作品,在克莱因的著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详述一名十岁男孩长达四个月的分析历程
选对中药 进对补-张国玺谈中药养生(随书赠光盘) 本书特色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养生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康复委员会委员。CCTV《健康之路》等健康栏目的特...
《愿为你赴一场前路不明的旅途》内容简介:人生路长,不是每一次的出发,都能看到确定的终点。不确定,才是生活的常态。很多时候,
《出类拔萃的IQ:一门可习得智力的新兴科学》主要讲述的是帕金斯分别从神经的、经验的和反省的智力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真智力理论。
“正念疗法之父”卡巴金博士告诉我们:我们也许渴望完整,但事实是,它已经在这里,我们早已拥有完整。透过正念的修习,我们不仅
《叔本华的辩论艺术(中德双语版)》内容简介:《叔本华的辩论艺术》(于1830年写成,1864年首次出版),可能是叔本华非关其学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