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作者:卢毅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06-01

评分:4.6分

ISBN:9787563384969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前言

在近代中国,成就卓著的大学者,不乏其人,门下弟子也所在多有;但是作为整体,其弟子能成为某种符号,被外界认同为“某门弟子”者,却不多见。人们耳熟能详的主要有二:“康门弟子”与“章门弟子”。康有为作为著名的今文经学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早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曾培养出一批弟子,其中以陈千秋、梁启超*为出色。不过,前者英年早逝,未得发舒,唯有梁启超后来成就*大,不仅时人并称“康、梁”,辛亥后更超迈其师,开辟了自己的新天地。但从总体上看,康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毕竟寥若晨星。戊戌后康有为很快落伍,所谓“康门弟子”,也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章门弟子”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章太炎作为著名的革命党人、古文经学家与一代国学宗师,一生讲学,故其弟子为数甚众。不仅如此,章门弟子贤人辈出,尤其以早年在《民报》社讲学时的弟子为甚。只要看看这些名字:黄侃、汪东、钱玄同、朱希祖、沈兼士、马裕藻、许寿裳、鲁迅、周作人、吴承仕……人们就不难理解,章门弟子的天空可谓群星璀璨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国后,章太炎尽管在政治上稍有落伍,但是作为学术大家,他依然精进,且转进一层,老而弥坚;而其高足多人北京大学等南北高等学府,成为名教授,著述丰硕,泽披益广,故章门作为整体,能长期保持充沛的活力,并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这与康门弟子随着康有为沉落,多寂无所闻,终归风流云散,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群体,章门弟子表现出了三大特色:其一,富有民族责任感,勇于与时偕进,把握时代潮流,努力为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辛亥革命时期,章门弟子多为革命党,他们积极辅助其师,“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有力地助益了排满革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大多成为了运动的主将与中坚力量。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内容简介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首次将章门弟子作为一个群体,从宏观层面加以集中考察,尤其是着重结合中国近代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几个与之相关方面(如中西文化观演进、近代文学嬗变、伦理思想变迁、语言文字改革、近代学术转型等),来对这一群体进行系统研究,以全面揭示它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杰出贡献,彰显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此外,《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还就章门弟子与章太炎的师生情谊以及同门之间的聚散离合做了详尽梳理,知人论世不失客观公允,且情理交融。缘是,章门弟子的风貌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反映,一个生动鲜活的学术文化群体的历史形象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目录

前言
一、缘起
二、学术史
三、资料与思路
**章 章门弟子的风云际会
**节 章太炎的历次讲学
第二节 关于“章门弟子录”
第二章 “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节 “共抒雄图,志在光复”
一、革命与改良
二、排满与反帝
三、共和与立宪
第二节 “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一、欧化的“偏至”
二、“专以保存国粹为职志”
第三章 在国粹与欧化之间
**节 “国粹之万不可保存”
一、中西文化论争
二、反对国粹,输入欧化
第二节 中西文化观的深化
一、章门弟子的内部分化
二、“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
第四章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文学嬗变
**节 “章氏之学兴,而林纾之说熠”
一、桐城派与民初的北大文科
二、魏晋文与唐宋文
三、章门弟子大举进入北大
四、骈散之争
第二节 白话文运动的开拓者
一、章门弟子与晚清白话文运动
二、“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三、与《新青年》的合营
四、章门弟子的独特贡献
第五章 章门弟子与近代伦理思想变迁
**节 “打倒纲伦斩毒蛇”
一、从文学革命到思想革命
二、“覆孔孟,铲伦常”
第二节 “依自不依他”的人生态度
一、“任个人而排众数”
二、“个人的发见”
第六章 章门弟子与近代语富文字改革
**节 主持国语运动
一、注音字母的创立
二、“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
第二节 倡导汉字革命
一、“主张中国用万国新语”
二、从世界语到国语罗马字
三、提倡简体字
第七章 章门弟子与中国近代学术转型
**节 民俗学运动的兴起
一、辛亥前后的民俗学研究
二、“民俗学”的正式确立
第二节 史学的独立化和科学化
一、“捐除经学之名”与史学的独立
二、“现代之史学,已为科学的史学”
第三节 与“古史辨派”的关系
一、北大国学门与疑古思潮
二、“得着钱玄同先生的助力*大”
三、鲁迅与“古史辨派”的纠葛
余论师生关系与同门情谊
一、章太炎和他的弟子们
二、章门弟子的聚散离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 节选

由于章门弟子群星璀璨、名家云集,且各具擅长、涉猎广博,所以相关研究资料也较为繁杂。概括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公开性的论著。作为民国知识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群体,章门弟子经常就当时的一些重大思想论争,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往往包含了他们别具一格的文化主张和学术见解,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在此方面,关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黄侃都已有搜集较为齐全的多卷本全集或文集行世,如人民文学版《鲁迅全集》、河北教育版《周作人自编文集》、人大版《钱玄同文集》以及中华书局正在陆续推出的《黄侃文集》。而吴承仕、沈兼士、朱希祖等人的论著虽至今尚未悉数汇编,但也有部分已经整理出版,如《吴承仕文录》、《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朱希祖文存》。另外,研究者还可从相关报刊中细心钩稽出一些散见的史料,诸如《国粹学报》、《国故》、《国学季刊》、《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华国》、《制言》、《文史杂志》等,均曾公开刊载过章门弟子的著述。
第二,较为私人化的资料。众所周知,在思想史研究领域中,除了公开发表的文章之外,研究对象的书信、日记等较为隐秘的资料也屡屡潜藏着一些未曾刊布的细节信息,这对深入了解相关史实的背景与过程显然具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就章门弟子而言,在书信方面,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的书信集皆已整理出版,吴承仕与章太炎的通信在《章炳麟论学集》中也大略可见,而新近编成m版的《章太炎书信集》更是收入了章氏致其弟子的大量书札,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便利。至于日记方面,《鲁迅日记》的重要性已经为研究者广泛认同,而近年出版的《周作人日记》、《黄侃日记》、《钱玄同日记》以及未刊的“朱希祖日记”,则同样也隐含了许多值得发覆之处。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