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性教育》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性关怀和教育的方法,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发展,使我们能很恰当地帮助孩子。
“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
几乎每位家长都会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磁到这类问题时总是有些欲言又止,不得要领。
确实,儿童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必须从孩子0岁起,就给予他性方面的关怀与照料。”
这是“中国儿童性教育**人”胡萍在本书中提倡的儿童性教育原则。
告诉孩子真相吧,让孩子了解生命来源的真相,让身为父母的你洞悉孩子的心语,这样,孩子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
1.《善解童贞: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性教育》是“中国儿童性教育**人”胡萍的*新力作
2.性关怀是宝宝人生幸福的起点,并非可有可无!
3.在性教育的问题上,不该让孩子留下童年的遗憾!
**章嘻嘻,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儿童的性探索及指导
宝宝问奶奶:“我的小鸡鸡呢?”
奶奶:“宝宝的小鸡鸡飞走了。”
宝宝:“飞到哪里了呀?”
奶奶:“飞到海边了。”
宝宝转而问妈妈:“妈妈,我的小鸡鸡呢?”
妈妈:“宝宝没有小鸡鸡。”
宝宝:“不对,宝宝有小鸡鸡。”
妈妈:“宝宝没有,哥哥和弟弟才有小鸡鸡。宝宝有小YY,
妹妹也有小YY。”
宝宝大哭:“到海边把我的小鸡鸡拿回来,呜——”
我们对孩子的性关怀,其实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像上面这样的对话开始的;但奇怪的是,有关性问题的“事端”,总是由孩子*先挑起,而我们往往不知所措,或者不能自圆其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性的探索远没有现在的孩子们那么大胆和主动,但是仅凭我们屈指可数的性知识就能这样糊弄过去吗?显然不能,因为宝宝们还会提出更让我们为难的话题,甚至做出令我们难堪的举动。
与其含糊其辞,还不如让我们加入孩子对性的探索之路,继而给出正确的指导。
**节女孩的鸡鸡掉了吗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身体是他们*早探索的世界。6岁前的孩子已经通过自己的观察,得知了男人与女人性器官的不同。其实,孩子从生活中探知的性知识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孩子们发现男人和女人的
不同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并慢慢有了自己的结论。
10多年前,我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要去卫生间,我便和他一起进去了。幼儿园卫生间是男女共用的,在等待儿子小便的时候,我在卫生间里看到这样一幕情景:
一个4岁左右的女孩解完小便后,没有马上穿上裤子,而是走向一个年龄相近的男孩。男孩此时正背对女孩在小便,等待男孩小便完后,女孩拍拍他的背,男孩转过身来,女孩挺着肚子,想将自己的生殖器尽量暴露,对男孩说:“你看,你来看嘛,我的小鸡鸡在里面,还没有长出来呢,等我长大了就和你一样了。”她满怀期望地看着男孩,男孩却一边拉起裤子一边往卫生问的门口走去,看也没看女孩一眼,说道:“你们女的小时候得过病,小鸡鸡早就掉了,长不出来了,你不可能和我一样啦!”男孩扬长而去,满脸沮丧的女孩看着男孩远去的背影,大声力争:“会长出来的,再过两年我的小鸡鸡就会长出来,和你的一样啦!”
年幼的孩子在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中,很快就能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爸爸和男孩有小鸡鸡,可以站着小便;妈妈和女孩没有小鸡鸡,她们蹲着小便。孩子们开始疑惑:女孩的小鸡鸡掉了吗?女孩的小鸡鸡还没有长出来吗?
我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研究期间,让孩子们随意地画出男人和女人,一部分儿童将女孩画上了和男孩一样的阴茎。这些孩子有的已经6岁,有的已经10岁,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本应该了解男女外阴的不同,但为什么在他们的画中女孩会有阴茎呢?原来,儿童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他们所画的东西不是当时所看到的,而是当时所知道的。他们会认定所有的人,包括女人,都有一个像男人身上那样的阳具。
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答案,他们曾经告诉过我女孩失去小鸡鸡的原因:
“女孩小时候太爱哭,被妈妈抱着坐在腿上,小鸡鸡就被压回到肚子里去了。”
“女孩小时候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小鸡鸡就掉了。”
“女孩小的时候不听话,被大人割掉了鸡鸡!”
“女孩小时候不穿好裤子,小鸡鸡就会像鸟一样飞了。”
孩子们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小鸡鸡的,失去小鸡鸡就变成了女孩,这个认识给他们带来的意识是——女性的身体是“残缺”的,她们的身体比男性“少”了一种结构,而这个结构曾经是她们所拥有的!
当女孩子们发现自己没有小鸡鸡的时候,她们首先会从父母那里去寻找答案,她们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我没有?”“妈妈;我的小鸡鸡呢?”当孩子这样问父母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女孩也有鸡鸡呀,只是男孩和女孩的小鸡鸡不一样,女孩是扁扁的,男孩是长长的。
父母在回答孩子这类问题的时候,无论父母给予孩子怎样的答案,要传递给孩子的观念是“男孩和女孩都有鸡鸡,只是他们的鸡鸡不一样”,父母不要给孩子传递“男孩有鸡鸡,女孩没有”的概念,这样的概念让女孩感觉到自卑与自贬。我们的稍不留心,可能就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第二节孩子们奇奇怪怪的问题
孩子们会用各种方式来探索自己的生殖器。对于男孩来说,要看清楚自己的生殖器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对于女孩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女孩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了解自己的生殖器。
尿尿的地方怎么有个洞洞
前几天,6岁的女儿洗完澡自己在卧室穿衣服,突然非常恐慌地跑出来,带着哭腔对我说: “妈妈,妈妈,我下面有个洞洞!”我尽量平静温和地抚慰她,告诉她每个人下面都有,不然怎么尿尿拉臭臭。原来女儿不知从哪儿找了面小镜子,正好洗完 澡照到自己的下面,被吓了一跳。之后几天,女儿洗完澡后都要用镜子照自己下面,她还告诉我:“妈妈,我的屁股好漂亮啊!”
还要求看我的下面,我答应了她的要求。她还说我的和她的不一样。女儿自己说要仔细照照,好画幅图——我简直无话可说,可还是尽量表现得自然。
在孩子的眼里,生殖器和眼睛鼻子耳朵一样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他们了解这个器官并由衷地赞美它,就像赞美自己身体其他任何一个部位。
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在告诉妈妈:我很想了解这个器官,你能够告诉我关于它的任何信息吗?我们作为父母要及时体察到孩子这个行为的意图。对于6岁的孩子,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相关的问题,利用图文并茂的读物,直接告诉他们有关生殖器的简单结构、名称和功能。
妈妈,臭不臭
这两天我发现3岁的女儿有一个奇怪的动作。晚上,洗完澡的时候,她会光着屁股坐在那儿,双手把自己阴部扒开,自己还低头看着扒开,用一根手指抠阴道口,然后把手指放在鼻子前面嗅一下,好像味道很好闻的样子。会连续好几次做这个动作。还把手伸到我的鼻子下面问:“妈妈,臭不臭”爷爷奶奶看见后会阻止她,说好臭,不卫生。白天没有这种情况,因为她都穿着外面的裤子或者裙子里面有小短裤。晕!真不知道她哪儿学来的!这是孩子了解生殖器的一种方式。生殖器的气味是身体其他器官所不具有的,当然会吸引孩子了。由于生殖器与排泄器官紧密相连,我们成人对排泄物早已形成了“脏和臭”的概念,但孩子却想从妈妈那里得到对于生殖器的气味的界定,而且想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妈妈允许,因此做出了上述的举动。如果我们此时恼怒地对孩子叫道:“不要这样,好脏!好臭!”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殖器官是脏的和臭的,这种负面的信息不利于孩子对生殖器官建立健康的印象。
妈妈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时,应该保持“不支持,不阻止”的态度,平静地回应孩子。当孩子把手伸到妈妈的鼻子下面问“妈妈,臭不臭”的时候,妈妈可以夸张地闻一下孩子的手指:“啊!原来是这样的气味,妈妈闻着不臭啊,女孩子这里的气味就是这样的啊。”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安心地探究生殖器的气味,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行为便会结束。
我把发卡放在屁股里了
今天女儿告诉我:“妈妈,中午睡觉时,我把头绳和小发卡
放在屁股里了。”我问:“屁股前面,还是屁股后面?”“屁股前
面。”她说。“感觉怎么样呢?”我又问。“不舒服。”“那还放吗?”
“我还喜欢放……”我想起我小时候也喜欢和小伙伴这样做,后
来就不做了,是因为过了这个阶段了吧?
孩子探查阴部的行为不是从什么地方学习来的,而是孩子天生的探究本能。女孩发现阴部这个“洞”会使她们更加好奇。她们会用手指、小木棍或者细细的发夹去探查阴道,一些女孩将这些探测物放人阴道后,才知道要取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只好被父母带到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妈妈要严肃地告诉女儿:不可以将任何东西放进屁股里,这样会弄伤身体。要让女孩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责备和训斥孩子,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这样做对自己的身体可能造成伤害。
这是孩子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兴趣的一个信号。
……
儿童的性教育和宣传,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薄弱环节。胡萍老师在本书中以大量的案例和方法提示了儿童性发展的规律,让父母和教师懂得如何善对儿童的性心理和性活动,让孩子得到关怀和幸福。——国际著名性学专家 邓明昱园长热评性是美好的。也许我们并不在乎它,但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性别,它是客观存在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胡萍老师在幼儿性的教育方面让我们受益匪浅。儿童性教育是个敏感而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它关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过去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碰到儿童性教育问题时总是有些欲言又止,不得要领。胡萍老师在本书中解决了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也扫除了孩子成长中的羁绊,是很有意义的举措。许多人都能放松地面对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是孩子的“性成长”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还是个比较禁忌的话题。胡萍老师却能够把这个话题阐释得浅显易懂,引领我们科学地解读孩子的性发展。在巴学园的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孩子许多疑惑的行为时,胡萍老师给与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很恰当地帮助了很多孩子。
胡萍,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第三届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理事。2001年至今先后在小学和幼儿园研究儿童性健康教育,在儿童性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在深圳成立“成长与性”工作室。2004年开始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儿童性健康教育家长课堂,至今在全国各地已进行了一百多场讲座。多次与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湖南卫视、四川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台、新浪网、摇篮网等合作录制儿童性健康教育的节目,其有关儿童性健康教育的文章在《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父母》、《中国中小学教育》、《华人性研究》等杂志发表。主要著作有:《成长与性》《儿童性健康教育教师用书》等。
家庭教育-彩色绘图本 本书特色 陈鹤琴的这本《家庭教育》共分12章。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之性质及原则,以为施行家庭教育之基础;次述普通教导法以作选择家庭教育原...
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 内容简介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吗? 也许有。但是本书要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成长为天才。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为天...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内容简介:●《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是全球躁郁症研究领域的大师凯
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中国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与要求,是每个中国家长都十分熟悉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如何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一...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好爸爸贾容韬教子手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贾荣涛(笔名贾容韬)老师的心血之作。贾老师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本来有一个企业,但由...
30%靠学校 70%靠家长-上-青少年解放手册(国际修订扩充版) 本书特色 一本写给所有青少年和他们家长看的书一本全球青少年和家长奉为圭臬的家教圣经当我们谈论教...
良好家教十诫 本书特色 所有成功的教育和失败的教育都与两个因素有关:爱和挫折。没有爱的挫折是专制蛮横;没有挫折的爱是纵容放任。教育是爱和挫折的平衡,失衡带来紧张...
米歇尔亲子教育百科 本书特色 ◆全球*全面、*权威的亲子教育经典◆“全美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获得者◆美国当今*炙手可热的教育专家◆国际*知名的咨询专家和教育家之...
中医经典安胎养胎法 内容简介 本书除介绍了影响安胎养胎因素、饮食养胎、起居安胎、情绪安胎、运动养胎、保健安胎等中医安胎的知识与方法之外,还论述了颇具特色的中医逐...
科学育儿知识百科全书 本书特色 掌握科学、细心的喂养与护理方法,会让父母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而当父母们对育儿知识的了解还有所欠缺时,心中自然充满了疑惑与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本书特色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的特点:他们总被形形色色的东西吸引,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地学习;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漫不...
团购:杨红樱作品集6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杨红樱是著名儿童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让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懂得...
最快乐的家教——著名教育家东子家教精华 内容简介 天下父母都想培养出*好的孩子。培养*好的孩子需要*快乐的家庭教育。这是一部由我国著名教育实战专家、心理专家东子...
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嘉言录 本书特色 作为父母,须知世间*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大的恶业,莫过于不教儿女。——印光大师我有今天是得...
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含1VCD) 目录 **部分 调整亲子关系明『确家长育人方向**章 教子成功奥秘——建立良性亲子关系难道是我错了 了解神奇的“关系 ”透视...
学前听说读写作业册-2 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编制而成,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精心编写了这套全面、科学、多功能的学前作业册。分为四个不同的主题单...
郑玉巧育儿经(胎儿卷) 本书特色 郑玉巧育婴理念:1.怀孕是上苍赐给女性*美好的礼物;你不需要和以前有任何不同!2.孕前准备应该从结婚那天开始;不要让自己和宝宝...
图解孩子青春期行为心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集结了很多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现实中的事例,同时详细讲解了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家长轻松应对。图解孩...
学看时钟.辨识货币-四五快算-6-全彩图 本书特色 根据儿童的年龄与学习能力,本丛书共分为8册。书中配有迷宫、图案、推理等简单有趣的游戏内容,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学...
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个关键词 本书特色 中国版《父与子》孩子的童年注定不会停留,何妨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9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