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论稿

清代文学论稿

作者:蒋寅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2009-06-01

评分:4.8分

ISBN:9787807293637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清代文学论稿 目录

自序
上编
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
科举阴影中的明清文学生态
清代文学与地域文化
清代诗学史的分期
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与文献价值
清诗话的写作方式及社会功能
清诗话与小说文献
清代诗学的研究方法
下编
邹祗谟生平事迹辑考
叶燮行年考略
叶燮的文学史观
《逃禅诗话》与《围炉诗话》的关系
黄承吉及其《梦陔堂文说》略述
汪端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
郑珍诗学刍议
论文初刊杂志一览
后记

清代文学论稿清代文学论稿前言

序言
如果以读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开始,那么我研究古典文学已有二十六年。虽然我常被视为唐代文学研究者,但实际上我致力于唐诗研究不过十年,而用功于清代文学却已近二十年了。从1990年开始做清代诗学文献的调查,1993年写完《大历诗人研究》后,就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清代诗学研究上,由考索清代诗学文献人手,进行王渔洋和清代前期诗学的研究。十多年沉潜的结果,凝结为《王渔洋事迹征略》、《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和《清诗话考》三部专著。虽然每年仍发表一二论中唐诗人的论文,但那都是多年形成的想法慢慢写出来,远不如对清代文学这么全力以赴。这一选择和转向,基于我对生活、对学术的理解,也基于我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认识。这是非常个人化的内容,作为学者的个人经验殆不足道。若从学术目标的确定来说,倾注精力研究清代文学,则是基于我对学科发展现状的判断。
相比日渐趋于饱和的前半段文学史来说,后半段文学史留有太多的空白。清代文学尤其是清代诗文词曲和文学批评,还有大量的作家、作品无人问津。学术投入的这种不平衡已深刻地影响到整个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我们知道,对上古文学的评价是与中古文学研究相联系的,而对中古文学的评价又与近古文学研究有关。毫无疑问,当代文学的日益延长和丰富,同时在压缩现代文学的分量和自足性,明清文学史的不断充实也必将改变我们对之前文学史的看法。

清代文学论稿 节选

日益复杂的城市生活,日益世俗化的生活趣味,必然带来语言素材的更新,*终造成诗歌风格的异化和传统文学体制的裂变。如果说明代以前的诗古文辞演进更多地表现为声律、句法和结构的因袭或创变,那么清代文学的变异更多地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化上,举凡古近体诗、骈散文、辞赋、词曲、戏曲、小说、说唱莫不皆然。由于语言色彩的变化比较微妙,不像声律、结构乃至题材等方面的变化那么显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造成清代文学缺乏鲜明特征、缺乏创新力度的一般印象。这是清代文学研究不足所导致的结果,它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反过来又对清代文学研究的投入和成果估量产生影响。在阅读和研究清代文学之前,我们首先要破除这种迷执。
清代文学是丰富的,但也是良莠不齐、有待淘汰的;清代文学总体上是缺乏创造力的,但也是复杂多样、有待认识的。在习惯于厚古薄今的中国,离我们*近的东西往往*不为人重视,文学史上的清代就是如此。迄今为止,清代文学还是研究投入得*少,成果积累*薄弱的领域,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还只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还有待学界共同努力。

清代文学论稿 相关资料

后记
每编完一部书稿,最后总想写点什么。其实完全可以不要后记的,关于本书的主旨、关于学术以及自己对学术的一些想法,都已在序言中交代。所以要写后记,无非是还有一点感慨,不吐不快。这种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已越来越深,而且越来越像稼轩说的“欲说还休”。凡是欲说还休的内容,多半只能诉诸文字。其实也可以不说的,既然是欲说还休,可文人结习,即使不说欲说还休的内容,这欲说还休的状态本身,少不得还是要说的。稼轩岂非如此?盖贤者所不免也。
夫子有言,“五十而知天命”。我理解,知天命也就是知道了造物赋予我们的能力和时间的限度,知道此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了。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十年,是知道应该做什么到知道只能做什么的过程。虽然还像蚂蚁似的每天不停地工作,读书,教学,写作,随之产生的想法也会排成一行行的铅字与世人相见,但心底早已清楚,精卫填海,多衔一粒石少衔一根草,对大海是没什么差别的。如果说在不惑之年,我还有很大的野心,想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清代诗学,然后再研究明代诗学、元代诗学、宋代诗学……那么到知天命之年,就知道那都是来生的事业了。妄念既绝,本应当下心安,踏踏实实地做手边的事,做多少算多少,但就是无法摆脱时不我待的焦虑,为有限的光阴一天天流逝于无谓的开会、评审、应酬、应付文债而浩叹。
写后记还有一个原因,是要表示感谢,对养育自己的双亲、相伴生活的家人,对栽培自己的老师、相濡以沫的挚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