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贡保草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2009-06-01

评分:5分

ISBN:9787105101023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 节选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内容为: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在创造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藏族人口现有约541.60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区。藏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宗教理论、天文历算、绘画建筑、文学艺术、医药病理等。藏族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并得以传承下来的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是藏族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及其相互之间联系的各种文化的总和。藏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融汇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终形成今天既具有浓郁本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又兼具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

拉卜楞“塔哇”的社会文化变迁 目录

绪论一、选题意义二、研究现状三、研究展望四、突破创新五、研究方法及思路六、文章体例及主要研究内容**章 “塔哇”的含义及其历史渊源**节 “塔哇”的含义第二节 “塔哇”产生的历史前提条件第三节 “塔哇”的雏形第二章 拉卜楞“塔哇”的自然地理概况及其形成与发展**节 拉卜楞“塔哇”的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位置二、气候三、河流四、自然灾害第二节 拉卜楞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一、拉卜楞名称的含义二、拉卜楞的历史沿革第三节 拉卜楞“塔哇”的形成与发展一、拉卜楞“塔哇”的形成二、拉卜楞“塔哇”的发展第三章 拉卜楞“塔哇”各民族的渊源及人口现状**节 藏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况一、关于“安多二、安多藏族之来源三、拉卜楞“塔哇”藏族的源流及人口现状第二节 汉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况第三节 回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状第四节 撒拉族的来源及其人口现状第四章 拉卜楞寺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及其对安多藏区的影响**节 拉卜楞寺概况第二节 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体系一、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强化二、拉卜楞寺的政教组织三、拉卜楞寺的属寺及寺院属民第三节 拉卜楞寺的经济及其运行体系一、藏族寺院经济的形成及发展二、拉卜楞寺院经济及其运行体系第四节 拉卜楞寺佛教文化体系一、拉卜楞寺六大学院二、拉卜楞寺的建筑及其建筑艺术三、拉卜楞寺佛教彩绘、雕塑艺术四、拉卜楞寺佛殿音乐及宗教法舞五、拉卜楞寺的“南木特”藏戏及图书文献六、拉卜楞寺僧人的生活方式第五节 拉卜楞寺对安多藏区的影响一、拉卜楞寺在政治、宗教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二、拉卜楞寺在经济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三、拉卜楞寺在文化上对安多藏区的影响第五章 拉卜楞寺的制度变迁对拉卜楞“塔哇”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节 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度的变迁一、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的彻底废除二、民主改革至1978年夏河县的宗教工作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宗教政策及拉卜楞寺的寺院管理方式第二节 现阶段拉卜楞寺的经济构成要素及经济制度一、拉卜楞寺院经济的构成要素二、现阶段拉卜楞寺的经济制度第三节 解放前后拉卜楞“塔哇”的政治制度状况及其变迁一、解放前拉卜楞“塔哇”居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二、解放前拉卜楞“塔哇”的政治机构及法律三、解放后拉卜楞“塔哇”的政治制度及其居民人身依附关系四、拉卜楞“塔哇”村民目前所承担的拉卜楞寺院的任务第四节 解放前后拉卜楞“塔哇”的经济结构及其变迁一、农业经济二、畜牧业经济三、商业经济四、手工业经济五、其他经济行业第六章 拉卜楞“塔哇”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第七章 拉卜楞“塔哇”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