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J.纪伯伦 (作者), 谢大光 (编者), 郑法清 (编者), 吴岩 (译者)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06-01
评分:4.8分
ISBN:753065461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在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北部一个叫做贝什里的小山村。五岁时独自拿了一束樱竹花,到荒野里去寻找耶稣墓,膜拜他心目中的“先知”。
童年时在贝鲁特读过书。家境困难,十二岁即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谋生。十三岁,女教师发现他“兼有诗人和艺术家的迷人之处”;介绍他认识波士顿文艺界人士。开始为人作画像、画封面。
1898年秋,重返黎巴嫩,进贝鲁特“希克玛学院”学习阿拉伯古典诗文、哲学和造型艺术。学习期间,他还钻研《圣经》,走访名胜古迹,了解民间疾苦,创办杂志《真理》,在杂志上发表过短篇《叛逆的灵魂》等,大声疾呼,“我的罪过在于我了解你们的苦难,并深感你们身上桎梏的沉重”;“我是你们的一员,在你们耗尽心力的山谷里,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曾在那里生活,也都是被那套在你们脖子上的枷锁置于死地的。”“黑夜笼罩着我们的心灵,晨曦啊,你何时才能出现?”这些和类似的言论触怒了当局,因而被逐。1901年春夏之交,他再度去美国。
1902年,母亲以及哥哥和小妹先后去世。与另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在波士顿靠写作和绘画为生。开过两次画展,第二次在波士顿展出时,遇上大火,四十幅画大部分化为灰烬。……
后来总算有人替他谋得了去巴黎学习艺术的奖学金。大约有两年多,他就读于巴黎“朱利昂学院”,专攻绘画和雕塑,并得到罗丹的奖掖。他的兴趣也很广泛,还大量涉猎了西方哲学和文学书籍。西方的文化就这样在纪伯伦的心智上和东方文化交融在一起了。
推算起来,他大概是在1908年1月6日之前到达巴黎的,因为他在那一天写下了《我的生日》一诗,并注明:“作于1908年1月6日,时在巴黎攻读艺术。”当时罗丹曾称赞纪伯伦是“二十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现在的出版商多以此语为纪伯伦的诗集作广告,其实这两位诗人的诗风是并不相同的。然而,布莱克在少年时常见到种种幻象:上帝从窗子里伸出头来,天使躲在树枝上,先知坐在绿阴下;他为海莱的诗歌作插图时,也常幻见摩西和但丁。布莱克在他的版画艺术上,正如他在诗歌创作上,始终体现为一个神秘的、常见幻景的诗人兼艺术家。罗丹所以作此类比,我以为大概是着眼于这种独特现象,并不是具体地指两位诗人的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西方学者给纪伯伦的头衔,也往往是:诗人、画家、神秘主义者。
纪伯伦用阿拉伯文写的短篇小说集《叛逆的灵魂》,出版年月有1907年或1908年两说。据于娜先生编定的《纪伯伦生平创作年表》记载:“该书被土耳其政府宣布是‘危险的、叛逆的、毒害青年的。’并在贝鲁特中心广场当众焚烧此书,而且给纪伯伦定下叛逆分子罪名。”
于是纪伯伦于1911年重返波士顿;1912年迁往纽约后,便长期在那里定居。这时他公开发表对抗土耳其统治、进行解放斗争的言论。也参加一些其他政治活动。
但他的主要活动还是写作和绘画。
当年有不少阿拉伯作家侨居美国,彼此经常有些往来,常谈到必须摆脱阿拉伯文坛上模仿古人、因循守旧的风气,有所创新。于是在1920年4月,他们成立了侨美作家的协会,叫做“笔会”,并推选纪伯伦为主席。据贺若碹、学绪两先生写的《纪伯伦和“笔会”》一文,《笔会章程》的《前言》阐明了他们的主张:“我们的宗旨是使我们的文学不再僵化,从因循守旧的习气中解脱出来,积极创造我们的新的文风,表现我们自由的意志,努力使它生气勃勃地向前发展。这一崭新的精神面貌是我们今天的希望,也是明天的基础。我们认为,那种力图使我们的文学和阿拉伯语言从形式到内容都拘泥于沿袭古人的做法,对我们的文学是起腐蚀作用的,不加以抵制,我们的文学就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笔会”高举创新旗帜,以纪伯伦为首的会员们的创作实践,得到了愈来愈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即一般所说的“叙美派”,从而揭开了阿拉伯现代文学史的新篇章。纪伯伦青年时代的创作,大部分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小说,*早的是《草原上的新娘》(1905),其次是前面提到过的《叛逆的灵魂》等短篇小说的结集(1908),更著名的有反映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其苦斗的《折断的翅膀》(1911)。纪伯伦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写散文诗,用阿拉伯文发表的有《泪与笑》(1913)、《暴风集》(1920)、《珍趣篇》(1923),用英文发表的有《疯人》(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流浪者》(1932)、《先知园》(1933)。如果说《泪与笑》在阿拉伯文坛上引起了强大的反响,使阿拉伯作家感到纪伯伦是在用“他的魔指弹拨他们的心弦”,那么,《先知》则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先后被译成三四十种外国文字,纪伯伦也就被金世界公认为“阿拉伯现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先驱”了。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病逝于纽约,年仅48岁,令人有“雹碎春红、霜凋夏绿”之感。8月,这位生前被逐出国门的诗人和艺术家的遗体,终于被运回黎巴嫩,安葬在故乡贝什里山村。纪伯伦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学院”学习古代阿拉伯诗文时,老师曾引导他钻研过《圣经》。从他所写的散文诗和哲理、抒情散文的总体风格看来,他是深受《圣经》的影响的。《旧约》大致可分为“法典”(摩西五书)、“先知书”和“杂著”三部分。“杂著”大部分是纪元前一百四十年之间所写的,是犹太的国民文学,也是犹太人在独立期中逐渐搜集起来的诗歌、戏曲、寓言、哲学及后期历史的总集。尽管没有多少具体的根据,我总觉得“杂著”中的《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约拿书》等,在文学上对纪伯伦的影响很大,甚至一直影响到他的文体的形成;而《新约》中耶稣的为人与命运,牵动着纪伯伦的心和纪伯伦的梦,甚至构成了他的作品的素材。纪伯伦笔下的疯人、诗人、哲人、先知、流浪汉和耶稣,我以为,其实都是个同义词;其中都有纪伯伦自己的感情、思想、理想和梦的投影。全译纪伯伦不是我这个衰年老人所能胜任的,何况我对阿拉伯文还是个文盲。这个集子,只是在我所读到的英文本中,选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追踪诗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本上具有散文诗光彩的作品。六种都是全译本,不加删节,以存全貌。排列次序,基本上按照创作和出版先后,但又依据作品的内在联系和阅读探索的方便,稍作调整。它们是:青年时期的《散文诗》、《沙与沫》、《先知》、《先知园》、《人子耶稣》、《流浪者》。前四种一般都认为是散文诗;严格说来,《沙与沫》是箴言集,《流浪者》是寓言集,《人子耶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时代人回忆录,然而用的都是散文诗的手法,好多还是诗篇。不妨这样说:纪伯伦运用的几种体裁和手法,《圣经》里都有过的,都洋溢着一定的诗意;纪伯伦的诗文,脱胎于《圣经》,又进行了改造和发展,细心的读者,是不难经过比较,体会出来的。收在这个集子里的**种是纪伯伦青年时期的十二篇散文诗,我在1984年就把它们翻译过来了,这回仅仅作一些文字上的校订润饰。*近读到阿拉伯文学专家伊宏先生编的《纪伯伦散文诗全集》,在阿拉伯文写的《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的中译本中,我发现了大约八九篇大同小异的诗文;文种不同,我没有进行逐字逐句的核对,只是朦胧地感到英文本的文字比较精练一些,明确一些。高兴的是:竟在无意中译了本多少可代表纪伯伦早期创作的散文诗。其中**篇,我原译为《在庙门口》,现在改译为《在神殿门口》,抒情散文诗里掺了点儿小说的手法,我认为这里透露了纪伯伦从写小说转到写散文诗的痕迹,而这一组十二篇作品,正象征着他站在散文诗创作的神殿门口,浓浓地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我很喜欢《启示》,哲理和形象结合得和谐而巧妙,产生一种独特的魅力,例如:“没有爱情的生命像是没有花或果的树;而没有美的爱情像是没有芳香的花,没有种子的果。”“没有反抗的生命像是没有春天的季节;而没有正义的反抗就像是春天埋没在干旱荒芜的沙漠里。”“没有自由的生命像是没有心灵的肉体;而没有思想的自由就像是个混淆是非黑白的心灵。”从思想内容看,凡此都显示了一颗年轻的、大智大勇的、热情奔放的诗魂。《诗人》一篇,反复咏叹着“上是个流放者”,字里行间都是纪伯伦被逐出国门后的思想感情的投影,也有利于我们从深层次上理解他在诗文中常提到的“孤独”。《我的生日》是纪伯伦二十五周岁时写下的回顾、感慨和瞻望,直抒胸臆,有助于读者了解纪伯伦其人和他的创作。伊宏先生为纪伯伦出生于1883年1月6日这一事实,在他的论文中作了周密的考证,我是赞同的;这次重新校订旧译《我的生日》,发现我漏译了英文本诗篇题目下一行小字:“(作于1908年1月6日,时在巴黎攻读艺术。),”现补上,也为考证提供一个论据。《沙与沫》大概是纪伯伦把他所思索的、所感触到的,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关于人生和艺术的小诗或短章,有点像泰戈尔的《飞鸟集》、《流萤集》和《断想玽沉》。泰戈尔自称他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泰戈尔的小诗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交织得很美;纪伯伦的小诗里,我以为占优势的是彩笔点染的逻辑思维,倒有点儿像圣经《诗篇》和《箴言》中的短章。伊宏先生说得好:“可以说《沙与沫》是纪伯伦思想和艺术主张的‘索引’和‘指南’,要把握纪伯伦的思想脉络,不妨先去读读《沙与沫》,换句话说,不妨把《沙与沫》当成进入纪伯伦内心世界和艺术殿堂的**道大门。”所以我就突破出版先后的界线,把《沙与沫》列在他后期作品的前面,作为其他作品的“索引”了。我翻译时所根据的英文本,每一篇小诗之间都画有花饰,楚汉分明,现在据此顺序编成号码,共得诗篇323首。第80首说:诗是令人心醉的智慧。智慧是在头脑里歌唱的诗。如果我们能使一个人心醉神迷,同时又在他的头脑里歌唱,那么他就真正地生活在神的影子里了。这大概就是纪伯伦以哲理入诗、以先知的议论入散文诗的指导思想。第四行我不甚了然,大概是指诗的极境吧。《沙与沫》里有三首是涉及耶稣的,这对我们了解《人子耶稣》是把钥匙。第294首说:“每隔一百年,拿撒勒的耶稣便同基督教的耶稣在黎巴嫩山中一个花园里相会。他们两人谈了很久很久;拿撒勒的耶稣每次离别时总是对基督教的耶稣说:“我的朋友,我恐怕咱俩永远、永远不会意见一致了,”这可以说是纪伯伦笔下的耶稣的“纲”。诗人写的是拿撒勒人耶稣,不是基督教的耶稣,不是第五“福音书”,角度不同,出书后受到某些宗教信仰者的评论和攻击,既是情理中事,也是诗人早已意料到的事。第320首,说得更明确:“我们的兄弟耶稣有三桩奇迹尚未载入圣经:**,他像你和我一样,是个人;第二,他具有幽默感;第三,他知道他是个征服者,尽管他是被征服的。”这里,“人子耶稣”已经点题了,而且道出了诗人在耶稣身上看到的幽默感和理想。第150首,把诗人心中酝酿的耶稣说得更加具体化因而也就把耶稣平民化了:“很久以前,有一个人,由于过分热爱他人,由于本人过分可爱,被钉上十字架了。/说也奇怪,我昨天遇见了他三次。/**次他在恳求警察不要把一个妓女投入监狱;第二次,他在和一个无家可归者一起喝酒;第三次,他在教堂里和一个检察官拳斗。”——有了这一把三个钥匙,我们在阅读和理解《人子耶稣》一书时,便不致茫无头绪了。纪伯伦原来打算写一个三部曲:即《先知》(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先知园》(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先知之死》(涉及人与神的关系》,《先知》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轰动了全世界。正续写《先知园》时,《人子耶稣》已酝酿成熟,诗人便趁着瓜熟蒂落之际先完成了十万言的《人子耶稣》,然后再写下《先知园》。至于《先知之死》,他始终没有写。也许是没有来得及写,也许是由于思想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不想写或觉得不必写了,不敢妄加猜测。如果说前面引过的两行诗:“诗是令人心醉的智慧,/智慧是在头脑里歌唱的诗。”是纪伯伦写诗的指导思想,那么,《先知》和《先知园》便是这种指导思想的艺术实践。先知阿尔穆斯塔法在《先知》里纵论爱、婚姻、孩子、饮食、工作、房屋、衣服、友谊、买卖、法律、罪与罚、善与恶、欢乐与悲哀、理智与热情、美、自由、宗教、时间、死亡等,严肃而美丽地触及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了思想的深度和智慧之美。先知的话,其实也就是纪伯伦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他的不少观点,同传统的观念、习惯的想法,往往是不一致的,相左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表现在文字上,先知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出入意表,采取“破题”的手法;(如“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你的欢乐,乃是你的不戴面具的悲哀”等)往往提出许多反问;(例子不胜枚举)往往干脆先拎出要“破”的反命题,然后提出要“立”的正面主张(如:“老是有人告诉你们:工作是遭殃受难,劳动是苦命倒霉。/我可要对你们说:你们工作的时候,你们完成了大地深远的梦的一部分,而那梦产生之时,原是指派给你们去实现的。”)读过《新约》的人都知道,提出“反问”以及用“我实在告诉你们”这句话开头、正面提出他的观点和见解,正是耶稣讲道的口吻。作为“叙美派”的领袖,纪伯伦是反对因循守旧的,而他笔下的阿尔穆斯塔法和耶稣,在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方面,也都是反对因循守旧的革新派。《先知》一般公认为是纪伯伦的代表作,论述它的文章也比较多。这里就不再展开了。读者在欣赏这美丽而严肃的智慧的散文诗时,不妨对纪伯伦的唯心而又辩证的、神秘而又深刻的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对其反传统的、革新的性质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先知园》是个续篇,依旧是那个阿尔穆斯塔法在园里宣讲人生和宇宙的哲理,触及的问题没有《先知》那么广泛,但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有深度,唯心论的气味更浓,说得也更玄,辩证的方法倒有所发展,想象与幻觉则越发奇异瑰丽:只是全书仿佛完而未完似的。在《先知园》里,曾经在奥法利思盘桓十二年的阿尔穆斯塔法,说出了他对这个地方所感到的遗憾:……遗憾的是这个国家向恶霸欢呼,称他为英雄。还认为显赫的征服者是宽宏大量的。遗憾的是这个国家在做梦时鄙视激情,在觉醒时倒屈服于激情。遗憾的是这个国家除非在送殡时才大号大叫,除非在古代遗址上夸耀自豪,除非脖子被按在刀与砧之间才奋起反抗。遗憾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家是只狐狸,哲学家是个魔术师,而艺术是拼凑修补和依样画葫芦。遗憾的是这个国家有喇叭欢迎新的统治者,然后用嘲骂把它轰走,不过是为了重新用喇叭欢迎另一个统治者。遗憾的是这个国家的圣贤们随着年龄增长而哑口无言,而坚强的人还躺在摇篮里。遗憾的是这个国家四分五裂,而分裂出去的都自以为是个国家。……这些遗憾里跳动着东方古国的、被当局放逐的爱国者的一颗悲愤的心。这悲愤的心声使我们中国的读者想起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时的情况,从而对纪伯伦其人其诗也就有了更亲切更深入的理解。更突出的是阿尔穆斯塔法临终前讲的那句话:“我教给你们的,是你们的‘大我’,大我包含大众。”在这之前,他曾反复申述:“我首先要讲明这一层意思,我指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帮助世界上每一个人达到他的目的。”“我的伙伴和亲人要勇敢而不自卑;要胸襟开阔而不狭隘;要直到*后一刻,保持你们‘大我’的本色。”“被盗、被欺、被骗,唉,被引入歧途,被陷入罗网,然后又被嘲弄讥笑,可你们还是要站在‘大我’的高度俯视,心里明白春天行将来到你们的花园里,将在你们的绿叶间跳舞,秋天将使你们的葡萄成熟,心里明白只要你们的窗子有一扇向东方敞开,你们就永远不会空无所有,心里明白那些被认为是为非作歹、抢劫、掳掠、拐骗的人,都是你们的贫困的兄弟……”这是阿尔穆斯塔法所宣讲的“生存之道”,也是东方的人道主义者纪伯伦所达到的*高的思想境界了。如果说:同样都是纪伯伦理想中的先知,阿尔穆斯塔法只是个扁平的人物或有点儿神秘的扬声器,人子耶稣倒是个浑圆的、立体的人物,尽管耶稣并没走到前台来,只是由七十六个同时代人追忆他的言行。这七十六个人物中,有叙利亚人、罗马人、犹太人、希腊人、波斯人;有大祭司、达官贵人、军人、税吏、哲学家、诗人、富翁、商贾、高级妓女、平民老百姓;有耶稣的敌人,也有耶稣的亲属、朋友、门徒和男男女女的追随者……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追忆耶稣在某一个时期的某些言行,并抒发自己的情怀,这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交响曲,多侧面、多层次地,互相对照、互相衬托地,反映了耶稣其人、其事、其道。这样,诗人不仅借每个人的回忆,把耶稣的形象塑造起来了,把这个人物写活了,把他的思想和理想宣扬了,而且往往把每个回忆者的性格,同时或浅或深地勾勒出了一个轮廓。(抹大拉的马利亚,一人追忆了三回,自然就成了一个活龙活现的立体人物;有几个反面人物,虽然只露过一次脸,那副嘴脸和那个灵魂倒是刻画得一清二楚的。)《人子耶稣》的*后一篇是《一个来自黎巴嫩的男子汉:耶稣殉难十九个世纪后的抒怀》。显然是诗人纪伯伦自己走到前台来论叙耶稣其人、其事、其道了,可以说是全书的小结。我在介绍《沙与沫》时,曾引证其中三首,认为这是理解《人子耶稣》的钥匙;如今读者读完全书,特别是对照*后一篇《抒怀》之后,对“拿撒勒人耶稣”和“基督教的耶稣”之间的区别,大概是有个数了。由此出发,经过咀嚼玩味,便可以渐渐体会到纪伯伦在耶稣这个人物身上所寄托的,为人的道德理想和宗教、政治理想了。还想提一笔的是:纪伯伦在他的《抒怀》里,郑重其事地说到耶稣的敌人和朋友,在十九个世纪之后,仍旧和老百姓在一起,耶稣的母亲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约翰和犹大,固然仍旧和大家在一起,“而该亚法和亚拿仍旧过他们的日子,审判那有罪者和无辜者。他们躺在他们的羽绒床上,而被他们判罪的人,正在挨鞭子。”“本丢•彼拉多也在这儿:他敬畏地站在你的面前,可他仍旧在审问你,但他既不敢拿他的身份地位冒险,又不敢违抗一个外来的民族;他仍旧在洗他的手。如今耶路撒冷端着脸盆,罗马拿着水罐,两者之间成千上万双手要洗刷得白白净净。”这些段落使我们想起阿尔穆斯塔法对奥法利思所表达的遗憾,想起被逐出国门的爱国诗人纪伯伦本人的悲愤之情;纪伯伦在《抒怀》里这样抒写,是否古为今用、暗示他生活在其中的“如今”,还是十九个世纪以前的“老样子”,所以诗人要寄希望于救世主耶稣,写出《人子耶稣》十万言进行呼吁?《流浪者》是本寓言集。纪伯伦笔下的寓言和一般脱胎于动物故事的寓言不大相同,倒是同《新约》里耶稣讲道时所用的寓言、所作的比喻有点儿类似。然而,尽管“流浪者”就是先知或耶稣的别名,书里却没有什么神秘的宗教气味。这些寓言里也没有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象征主义的东西。它们都是来自生活的、耐人寻味的现实主义的精品。《节杖》的锋芒直接指向国王;《国王》创新地用正面经验宣扬民主思想;《雕像》和《两位王妃》写世态和人情入木三分,《珍珠》令傲然自得、无所用心者深思,《群蛙》使那些以热闹充实其空虚的人羞愧。纪伯伦还扩大了“寓言”的用武之地,《两首诗》、《舞蹈家》、《鲸鱼与蝴蝶》用以评论文艺,《扎德田野》、《哲学家和鞋匠》、《两个猎入》用以议论思想方法。上述寓言处处都显示了诗人细致深入的目光以及清醒的逻辑力量。还有一篇叫做《寻神》的寓言,评论一位隐士道:“他是不会找到神的,除非他离开他的隐遁庵舍,抛弃他的离群索居,回到我们的世界上来,与我们同甘共苦,在婚筵上和我们一同跳舞,同围着死者棺材痛哭的人们一起痛哭。”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找到神,这是纪伯伦晚年的宗教观所达到的新的高度。《先知园》里阿尔穆斯塔法说:“我教给你们的,是你们的‘大我’,‘大我’包含着大众。”这两个论点是有相通之处的。至于我的译本,只是把我所理解和我所能表达的纪伯伦,供献给读者罢了。力有所不逮之处,想必很多,希望老前辈、学者和读者,不吝教正。谢谢大家。
吴岩1994年1月上海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作家,一位少有的、既属于阿拉伯民族,又属于世界的文化名人。他同时受到阿拉伯文化和《圣经》的熏染,因此,他的散文诗优美、深刻,文化的宗教的气息浓重。为了准确地反映纪伯伦散文诗独特的艺术风格,《纪伯伦散文诗选》特约请著名翻译家吴岩重译了纪伯伦六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即:《散文涛》、《沙与沫》、《先知》、《先知园》、《人子耶稣》、《流浪者》。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将自己的感情、思想、梦幻全部融入,幻画出诸如诗人、哲人、先知、耶稣、流浪者等形象。他充满想象地描绘人生、描绘自然、描绘人们所崇仰的先知、耶稣。借以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使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彩笔点染的逻辑思维,给人以智慧,以启迪。于是,我们仿佛一直待在先知园中聆听,而纪伯伦则用他那魔指在弹拨着我们的心弦。
一个曾经在神殿供职的门徒恳求他道:“教诲我们吧,夫子,使我们说的话甚至像你说的话一样,使它对于民众仿佛是一曲圣歌,一炷熏香。”
阿尔穆斯塔法回答道:“你应该超越你所说的话,但你的途径应该保持不变:一种节奏,一种芳香;一种为爱人者和一切被人所爱者的节奏,一种为情愿生活在园里的人们的芳香。
“然而应该超越你所说的话,要上升到那样的高度:到那星团殒落的所在,你可以张开双手,直至手里盛满繁星;然后你就躺下睡觉,仿佛一只白色雏鸟睡在一个白色的鸟巢里,你还可以梦见你的明天,仿佛白色的紫罗兰梦见春天一样。
“是的,你应该比你所说的话更加深入。你应该寻找溪流的湮没无闻的源头,你应该成为一个隐蔽的山洞,回响着地层深处、你如今甚至听不见的声音。
“你应该比你所说的话更加深入,是的,要比一切声音更加深沉,一直深入到大地的心坎里,你可以在那儿单独和他待在一起,他就是也在银河上散步的上帝。”
过了一会儿,门徒之一又问他道:“夫子,给我们讲讲生存吧。什么是生存呢?”
阿尔穆斯塔法对他看望良久,很喜欢他。接着,阿尔穆斯塔法站起身来,走得离门徒们稍远一点;然后一面走回来,一面说道:“在这花园里躺着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那是由活着的人动手安葬的;在这花园里埋藏着去年的种子,那是由风翼传送到这儿的。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行将在这儿安葬一千次,风行将把种子埋在这儿一千次;一千年后,你们和我和这些花卉行将一起来到这花园里,甚至就像现在一样;而我们将要热爱着生命,生存下去,将要梦想着宇宙空间,生存下去,将要向太阳升腾着,生存下去。
“却说如今要生存下去,就要聪明伶俐,尽管对愚蠢者不要视同陌路;就要做个强者,可也别去损害弱者;就要同年幼的儿童一起玩儿,可别俨然是个父亲,倒要作个愿意学习他们的游戏的小伙伴。
“对待老翁和老妪要单纯和坦率,跟他们一起坐在老橡树的树荫下,尽管你仍在和春天同行。
“尽管诗人可能住在七条大河之外,要去找他,安安静静地站在他的面前,无所需求,无所怀疑,嘴边也毫无问题要问。
“要知道圣人和罪犯是孪生兄弟,他们的父亲是仁慈的上帝;前者不过比后者早生了一刻,我们就把他看作是戴上冠冕的王子。
“要追随美,即使美把你们带到悬崖的边缘;尽管美长着翅膀而你们没有翅膀,尽管美越过悬崖的边缘,也要追随美,因为凡是没有美的地方,便空无所有。
“要做一个没有护墙的花园,一个没有看守者的葡萄园,一个永远对行人敞开的宝库。
“被盗,被欺,被骗,唉,被引入歧途,被陷入罗网,然后又被嘲弄讥笑,可你们还是要站在‘大我’的高度俯视,对这一切莞尔微笑,心里明白春天行将来到你们的花园里,将在你的绿叶间跳舞,秋天又将使你们的葡萄成熟;心里明白只要你们的窗子有一扇向东方敞开,你们就永远不会空无所有;心里明白那些被认为是为非作歹、抢劫、掳掠、拐骗的人,都是你们的贫困的兄弟;心里明白在这城市的上空,在那看不见的城市里的幸福居民看来,你们也许都是这样的人。
“我也要对你们这些凭着双手,为了使我们白天和黑夜生活舒适,制造了发现了一切必需的东西的人说话——
“生存下去,就是要做一个手指能明察秋毫的织布工,做一个念念不忘光线和空间的建筑工,做一个感觉到播下一颗种子便是庋藏一个宝库的庄稼汉;生存下去,就是要怀着对鱼和兽的同情之心,去当一个渔民兼猎户,然而对人的饥饿和需要,可又怀着更大的同情之心。
“我首先要讲明这一层意思:我指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帮助世界上每一个人达到他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可以希望达到你们自己的善良的目的。
“我的伙伴和我的亲人,要勇敢而不自卑;要胸襟开阔而不狭隘;要直到*后一刻保持你们‘大我’的本色。”
阿尔穆斯塔法停止讲话了,一种深沉的忧郁落在这九个门徒的身上,他们的心背离阿尔穆斯塔法,因为他们并不懂得他讲的话。
你瞧,三个做水手的人想念着大海,曾经在神殿供职的人渴望着圣堂的安慰;曾经作过他游戏的伙伴的人要想到市场上去。他讲的话,他们都听不进去;他说话的声音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仿佛是无家可归的倦鸟在寻找栖息之所。
于是阿尔穆斯塔法在园里走得远离门徒们,一言不发,一眼也不看他们。
于是门徒们自己开始互相议论,为他们的渴望离开寻找借口。
你瞧,门徒们转过身去,各自到他自己的地方去了,因此,阿尔穆斯塔法,上帝特选者和众人爱戴者,‘就只剩下独自一人了。P215-218
亲爱的哥哥 本书特色 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的钟敏,发现家中多了一位新的成员,原来是他从未见过的哥哥钟植,令他感到不舒服的是,哥哥竟然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该书以...
河之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记录大地物事的书,全景记录了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河流的历史与现状,体现出独特的自然伦理和人文精神。作者用笔述说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平衡的...
羊群 本书特色 1、一个人懂得,为什么这芬芳的旧大陆曾经如此支配了我们的画家和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因为它渗透了人类的品质,并因时间长久的贮藏而松软肥沃,它是岁月...
百花散文书系 新现代部分 鲁彦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
普希金诗精编 本书特色 选录了普希金的一百多篇诗歌,主要包括《皇村回忆》、《理智和爱情》、《真理》、《自由颂》、《一切是幻影》、《陆地与大海》、《第十诫》、《焚...
艰难的父爱-陈社散文自选集 内容简介 《艰难的父爱:陈社散文自选集》内容主要包括:艰难的父爱、妹妹的故事、我与一清、关于耿庸、靖江人、挽联、韩老不老、善哉亚如、...
季羡林精选文集5-学人箴言 本书特色 光阴荏苒,季羡林先生离开我们不觉已经三年了。而今,季先生的身影仍然时常闪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注定会长久地存留在我们的心中。常...
《危机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路径选择》内容简介:本书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内部课题研究成果。在课题评审会上,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
风诗心赏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古典文学大家萧涤非先生有关汉魏六朝隋唐宋以及当代风诗名篇的鉴赏文字,按照散文、诗话、笺注三种体式,分为正文、附录一、附录二三个部分。正...
缘缘堂随笔 本书特色 ◎ 一个天才的散文家,一个天才的画家,一本充满童心与佛心的书,一次对有情世界爱和美的解读。 ◎ 首次纳入《护生画集》中的漫画名作。 《护生...
书香致远 本书特色 本图书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的精彩演讲,汇集知名专家、学者、出版人、媒体策划者等对读书生活、特定图书或文化等的分析和见解...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内容简介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晚明散文家张岱撰。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双行星与小卷兽 本书特色 《双行星与小卷兽》收入诗人二十月2000—2009年间的五十余首力作。《双行星与小卷兽》轻盈、繁复,体现着二十月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
无路可逃-1966-1976自我口述史 本书特色 尽管这一切都已时过境迁,物去人非,连那个时代种种标志物都成了收藏品,但它在社会生活里和我的心里却还时隐时现,并...
文史我鉴 内容简介 从巴金到夏衍,从艾青到唐浞,从陈学昭到方令儒,从徐懋庸到朱自清,从丰子恺到陈企霞,从孙席珍到陈梦家……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裹挟着历史的风雨烟...
夜来香花开的时候-季羡林随想录-九 内容简介 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
陶渊明诗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心灵的密码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台湾女诗人张香华女士等人主编、翻译的诗集,共收录了日本五十四位诗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人多为日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出生的,有着第...
海涅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海涅的散文优美潇洒,清新隽永,政论笔锋犀利,思想深刻,作品广泛触及当时德国乃至欧洲的社会现实,鞭挞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
宋词赏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从作者沈祖棻多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积存下来的有关宋词的著作中选录出来的,早已成为宋词赏析类选本中的权威版本。《宋词赏析》抛却了政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