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散文选集

郭沫若散文选集

作者:郭沫若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9-06-01

评分:4.9分

ISBN:9787530653173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郭沫若散文选集 目录

序言
我的散文诗(四题)
《辛夷集》小引
夕阳
《雪莱的诗》小引
梦与现实
寄生树与细草
再上一次十字架
路畔的蔷薇
夕暮
水墨画
山茶花

白发
芭蕉花
铁盔
卖书
尚儒村
鸡之归去来
离沪之前
初出夔门
东平的眉目
《铁轮》序
杜鹃

大山朴
由日本回来了
国难声中怀知堂
一位广东兵的诗
长沙哟,再见!
螃蟹的憔悴
向着乐园前进
龙战与鸡鸣
芍药及其他
小麻猫
银杏

驴猪鹿马
飞雪崖
“绿”
丁东草(三章)
追怀博多
孔雀胆归宁
竹阴读画
今屈原
叶挺将军的诗
梅园新村之行
等于打死了林肯和罗斯福
鲁迅和我们同在
“十载一来复”
四月八日
涂家埠
南昌之一夜
人幽谷

郭沫若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革命活动家。作为文学家的郭沫若,以诗歌、戏剧的独创性而蜚声于世,其实,他的散文也同样富于开拓性,却大大地被忽略了!要正确地认识郭沫若,科学地评价郭沫若,必须全面地研究其人其文。 本书为其散文集,收录了《等于打死了林肯和罗斯福》、《南昌之一夜》等作品。

郭沫若散文选集 节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人是很爱夸引这两句话的。到过桂林而且游过阳朔,我自己也能承认,这两句话并不算夸大。桂林和阳朔的山水(认真说,只能是山)的确很奇特。那些水成的石灰岩,经受了无数万年的风蚀雨削,一座座的山峰各不相连,拔地而起。而千万个峰顶各呈奇状,或如乱迭云母,或如斜倚画屏,或如螺、或如菌、或如书帙在架,或如矛头插天,象鼻、狮头、马鞍、人帽,无形不备。这种山型,我在别的地方不曾看见过。安徽人艳称黄山,但从照片上看来,黄山之奇似乎是在层崖迭峰间多生小松,而这样的黄山松在桂林、阳朔也并不稀罕。我得承认,桂林、阳朔的山水,在它们的奇拔秀逸上的确是甲于天下的。如果要说到雄浑磅礴,那就完全说不上了。
山是水成的石灰岩,因此便有不少的钟乳洞,在桂林有“无山不有洞” 之称。*大的七星崖要算是*大的钟乳洞吧。洞里当然更有些奇形怪象的东西,石笋、石柱、石笔、石帘,叩之有声如钟,成于石浆如乳。但那种不见天日的洞中景物,倒不如在光天化日之中的地上景物,来得更能引人人胜了。
那时候白鹏飞(表字经天)在做广西大学的校长。我们是日本帝大的先后同学,因此他很殷勤地招待了我们。他请我到良乡的大学里去讲演过,据说那校舍是岑春喧所捐赠的,这和立群自然有一番渊源了。校舍的园林相当讲究,有一株很大的红豆树,为我生平**次所见。那样小巧玲珑的红豆,所谓“相思子”,才是结在那样高大的乔木上。
有一次经天雇了两只船,邀约杜老、何公敢、立群和我,同游阳朔。因此我们便得以尽量地领略了桂林和阳朔的风味。
去的一天在下着微雨,在漓水边坐上了两只有篷的木船。大家都带着被条准备在船上睡一夜。殷勤的经天夫人沈兰冰女士更采办好了一天多的粮食,好几瓶茅台。她决心在船上亲手烹调来款待我们。这样的贤主人的确是难得的,情谊既浓重而风韵又清新。在那奇山异水之中,飘泊了一天一夜,即使不是苏东坡,也尽可以写出一篇《阳朔赋》了。
漓水很清洁,水流很缓,平稳地在两岸的山峰中纡回。有点微雨,更增加了情调。空气是凄冷冷的,远峰每半藏在烟霭之中。时有水鸟成群而游。
整个的情景好像是在梦里。
白经天爱唱黑头,时不时要突然来几声《黑风帕》,于是便使得群山震恐,两岸都发出回响。
我在武汉时曾经买过一枝手枪,备而未用,这次是随身带着的。中午时分,经天夫人在烹调的时候,我开玩笑地说,打一只水鸟来做菜吧。拔出枪来,砰的一声——水鸟惊跑了。两岸突兀在幻境中的寒山也几乎惊破了。
经天夫人的烹调很拿手,碰着我们这四大家族,都是饕餮大家而兼高阳酒徒,那就相得益彰了。盘盘必须扫地,罐罐必须嗑乾,有酒便醉,无话不谈,真真是放纵地过了那么一天多并不雅的粗人豪致。
立群,她看见经天夫人的忙碌而高明,兴致冲冲地去帮忙而学习,于是增加了一段有趣的插话。
晚上经天夫人在油炸落花生,立群接过了手去代她管锅。我在舱里闻到花生的糊味了,走去看时,花生米在滚热的油里已经都焦了。立群说:还没有炸脆呢。油炸花生米是要冷了才脆的,她还不知道。吃的时候,花生米已经带苦味了。我说:满好,这可以帮助消化。
第二天上午到了阳朔。回桂林时是坐汽车,汽车的速度太快,陆上便没有水上那样的风趣了。看来所谓“山水”,的确是山与水相联带的。
在桂林期中敌机也经常来轰炸。当时一般人对于空袭:并不大感觉恐怖,有警报时每每不肯躲。再加以敌机是从广州起飞,预行警报和紧急警报之间距离很短,躲有时也来不及。因此有的人也就索性不躲了。就这样张曙父女便遭了悲惨的牺牲。
有一天中午,张曙回家吃中饭,和他的夫人周节女士据说是有点意见上的龃龉。一家人正开始吃饭,警报来了。夫人跑到附近的城门洞口去躲避,张曙和他一位三岁的幼女却没有同去。警报解除后,父女两人被炸死在花园里。女儿抱在父亲的手里已经血肉模糊,父亲的脑袋被炸成了一个空壳。周节回家,看见这样的光景,立地晕倒了。苏醒转来,一时神经失常,见了任何人都喊“张曙”,而又不断地唱着张曙所谱的《洪波曲》。
张曙是*初参加三厅工作的同志,他和冼星海两人在抗战歌曲的传播上是尽了很大的努力的。他这样惨烈地遭了牺牲,同人们都由衷地表示了哀悼。我们把他埋葬在桂林城外的冷水亭,是我替他写的墓碑。当时以为从此在桂林城可以留下一个胜迹了,然而隔不两年寿昌到了桂林,前往扫墓,竞发现墓被铲平了,碑也被打断了,在一个小沟上做着桥。寿昌有文纪其事。
我和张曙,特别在长沙大火中有过一段分姜分粥的往事,他的一死更十分引动了我的感触。我做了好些诗词对联来挽他。为了纪念故人,就我所能记忆的抄录一些在下边吧。P332-336

郭沫若散文选集 作者简介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