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以风险投资为驱动力的互联网发展首当其冲遭遇打击。于是,本来已经来到跟前的中国互联网高峰硬生生打住,时间因此推迟,各界人士陷入全新的困惑。中国互联网接下来的走势将会如何?未来又将会如何?第二次寒冬来了,第三次浪潮也必将到来,但是究竟会何时发生?新的机遇如何把握?现实又要如何应对?
本书就人们*关切的问题,凭借互联网实验室十多年对互联网研究的经验积累,融台全球顶级分析师的*新成果,汇集产业和相关领域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寻找答案,以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奥秘,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指点迷津。
中国高科技**智库,互联网实验室重磅作品,洞察IT产业发展趋势,寻找战略转型破局之道。
中国互联网可能面临长达三年的严寒,这将是*糟糕的三年,也是*美好的三年;是沉寂的年头,也是涅槃的年头;是怀疑的时期,也是信仰的时期;是黑暗的季节,也是光明的季节;是失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面对互联网萧条,我们要谨慎,但是也依然可以充满期许,满怀乐观地去迎接必将到来的第三次浪潮。
第1章幻象还是真相?
2009年的春天异常寒冷,不光气候异于常年。一向喧嚣而热闹的互联网也在瑟瑟发抖。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让“互联网冬天”论逐渐变成业界的共识。“冬天”的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理解所谓的冬天。冬天之说。蕴含的很多内涵远比这个词本身更丰富。简单地说,所谓冬天,也就是舆论一边倒,投资者兴趣剧减,提供新兴网站发展的资本陡然下降,新兴网站一时难以依靠自身业务支撑发展甚至生存,形成了所谓的冬天。当下互联网,投资者彻底麻木了,舆论也一时找不到兴奋点,创业者也郁闷了。
新的冬天开始了?
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冬天,这是幻象还是真相?
冬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资本投资,一是业绩收入。资本投资层面是人们*容易感知的,也是人们*熟悉的。在“冬天”,投资者趋于悲观,收紧口袋,投资急剧下滑,新兴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越来越难。在业绩收入层面,现有的互联网大公司体会更深刻,往往表现为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两个层面虽然侧重不同,实际上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互联网出现冬天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创新活力暂时下降、重大新兴商业模式没有得到突破,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拖累。
从创新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总体上依然缺乏创新,这是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痼疾。相对发达的美国互联网来讲,中国互联网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目前国内很多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还是源于对美国互联网的直接模仿。
这些模仿有两种情况:积极模仿和消极模仿。积极模仿是指对他人的成果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从而实现对他人的超越。由于积极模仿的目的在于超越,因而也可以被称为一种创新。而消极模仿则指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没有或不能加入自己的创造,满足于模仿带来的暂时利益。
我们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互联网90%的项目还处于模仿阶段。这些现有的互联网项目,大都属于已有的商业模式的一种翻版,积极模仿少,消极模仿多。这样很难引起投资人的兴趣。
2001年兴起的短信SP、2003年凸现金矿的网络游戏,这些互联网项目中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企业在极为短暂的创新后,被大面积模仿,迅速陷入“几家欢乐千家愁”的窘境。2005年Web2.0开始发展,博客和交友网站大量登场,一年之间,同质化网站多达几百个。2006年风投看好网络视频,于是视频网站以千篇一律的简单页面遍地开花。模仿和复制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大突破。但在应用和商业模式没有创新的条件下,发展前景却令人担忧。互联网行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在目前资本市场面临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战略投资者、获得发展资金已经成为互联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不缺少创新精神,但创新不够持久。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在我国,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无不是在自己的领域成功推出典型应用的创新者,如阿里巴巴、盛大、腾讯、百度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不过,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对创新的长期认识和投入不足,这将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一旦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解决了其战略以及独立运营等问题,就可能后来居上。
很遗憾的是,我们必须承认,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我们看到的创新仍然很少,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和环境特色的创新。尽管中国的许多互联网商务模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几乎与国外的发展有着完全相同的模式,只是在时间上稍有滞后。到后来,这种时间上的滞后也变得越来越小。过去,互联网企业只需要迎合国外投资商的口味就可以得到发展资金,但有没有人想过,当投资商开始犹豫或者停滞时,互联网企业该怎样应对?当下的严峻形势就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陷入一种无望的境地,参考国外模式发展突然不被投资商看好,但对国内的市场和发展方向又没有太多的考虑。一些已经获得投资或者已经有相当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被迫开始转变,更多地针对中国市场来调整自己的战略。
新兴的企业是更容易产生创新的地方。技术,尤其是各种基础技术和软件技术,成为被大家认可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存在巨大机遇,但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目前在技术上具有实力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企业太少。如果没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即使中国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也是建立在非本土化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这将带来很多潜在的隐患。此外,尽管很多传统的信息技术巨头、传统行业都已经介入互联网行业,但在目前,仍然看不到它们在行业内的领导作用。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投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与预期。在宏观经济高涨时期,人们腰包充实,信心倍增,对未来的信心高涨,对未来的预期也看得更远更高。人们的冒险精神也一并得到提升,甚至很容易过热,形成泡沫。当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问题,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为眼前的生计而苦恼时,人们的信心必然大受影响,对于未来投资的预期也会大大降低。我们更多的心思只能用于如何顾及眼前,而不会去投资未来,风险投资等也保守起来,只会把钱花在必需的方面,而不会为更远的战略投资,所以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与网络支出,必然会大大减少。
因此,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冬天”里,敏感的互联网,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2008年底,中国概念股频频出现一些令人诧异的情况,比如携程公司收入的下滑,分众传媒利润的下滑,以及阿里巴巴的业绩告警,都是收入层面吃紧的明证。投资方面,更是出现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其实,投资的寒意在2006年“高烧”之后,就已经开始显露。2007年,投向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已经明显下滑。到了2008年,很多风险投资甚至出现了“除了互联网,什么都可以投”的奇异现象。
根据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新数据,2008年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到达20个季度的*低点,只有2.77,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全球风险投资的圣地硅谷无疑开始进入残酷的寒冬,波及全球。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数量为6家,而2008年第四季度更是颗粒无收。2008年有40家准备上市的企业*终不得不撤销了申请。而且根据形势分析,2009年不可能比2008年更好,只可能更加艰苦。2010年期望能够开始复苏,但是目前也只是美好的期望。
风险投资家们的痛苦其实集中了所有创业企业甚至整个高科技行业的痛苦,大家只能共同承担这份痛苦,幸灾乐祸或者隔岸观火是不行的。我们要冷静面对寒冷的现实,但是也要有信心推动新的创新。
三年大萧条
互联网走势究竟会如何?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互联网虽然经常站在风头浪尖,但相对而言,毕竟还是一个小行业,严重受制于整体经济的表现。所以,在全球经济无法预测的时候,要预测被动受制约的互联网就更不现实。不过,一个行业毕竟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互联网实验室认为,未来三年之内,对于互联网行业的预测,总体而言不敢太乐观。我们认为。互联网很可能将进人新的萧条期,萧条的时期大致有三年左右。我们所谓的萧条主要是资本层面的,是指投资和创业的萧条,主要表征就是,与2005~2007年互联网热潮时期相比,将出现重大的下滑和低迷。
决定互联网未来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风险投资、宏观经济、行业创新、网民基数,目前四大决定性因素的走势大致是三负一正,决定了未来互联网行业的整体乏力。我们简单分析一下这四个因素的大致走向。
**,风险投资。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中国风险投资主体的国际资本近乎枯竭。而且纳斯达克等资本退出渠道受到严重制约,两头受挤,风险投资严重下滑,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萧条的主要原因。
第二,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直接决定互联网产业的产出,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信增值、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收入模式,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速增长的势头受到压制,甚至出现衰退和下滑。比如支撑互联网增长的高低两大用户群体:低端的民工群体影响网游和电信增值,高端的企业网络广告投入受到形势压力而收缩。
……
互联网实验室于1999年8月由方兴东、王俊秀创立,是中国互联网第一研究机构,以极具前瞻性和洞察力的产业研究能力为核心形成独创的研究方法论,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与政府机构提供课题研究、战略咨询、转型咨询和协同营销服务。出版过《IT史记》系列丛书、《搜索革命》、《宽带革命》、《门户革命》案例展示等。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Beisen Research of Talent Management)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成立时间较早、专注于人才管理技术的研究机构...
Basedonthebest-sellingleadershipfable,TheFiveDysfunctionsofaTeam,theneweditionof...
《从零开始学做人力资源经理》内容简介: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经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
质量无惑:世界质量宗师克劳士比省思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质量箴言;质量寓言;质量序言;质量闲言以及质量文言五部分。质量无惑:世界质量宗师克劳士比省思录 目录 质...
《电视广告创意与制作》的修订与编撰有以下特点:1.重新设定教材体例。原《电视广告创作基础》的创意与制作两大部分在内容上有一
金融.发展和改革 本书特色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20周年,开行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撰文,讲述国开行在中国金融转型中的作用。本书汇聚了16位和开行现任领导的真知...
任正非内部讲话-华为成为全球第一的带队之道-2 本书特色 华为如何由上而下深入反复?被世人认为“保守”的任正非如何谈论“互联...
《外国广告发展史》内容简介:有人认为广告是十分现代的东西,它有什么历史?广告的历史有多长?这取决于怎么给广告下定义。从传播
计算机从1981年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新机器的灵魂》完整地记录下了当时一家公司齐心协力把一种新的小型计算机推向市场的过程中
北大爆棚公开课,揭秘创意原点!以量子物理思维方式,展开无限可能的平行人生。这是创意天后李欣频第一本在内地创作的作品,也是
互联网+微媒体: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媒体营销密码 本书特色 本书是移动“互联网 ”媒体营销领域的新著作,在传统媒体营销式微的情况下,移动互联...
在这本深具突破性的著作中,塞思・戈了提供了检验你所做的是否是许可行销的四个基本标准:1、你的每一项销售努力是否都在促进你和
营销管理:第11版 本书特色 菲利浦·科特勒的这本著作是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普遍采用的营销学教材。它被选为全球*佳的50本商业名著之一,许多海外学者把...
这是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的书,适合刚入门的产品经理、产品规划师、需求分析师,以及对做产品感兴趣的学生,用户体验、市场
广告图书馆这一系列丛书一直秉持着出版畅销书的理念,保持着一贯有趣、流畅、易读、实用的特质,推出了第一本以本土实例所撰写的
拆出你的沟通力-I-随书附赠拆书帮便签读书法三色便签 本书特色 有一类书叫族谱,也叫家谱,建体系、释概念、析事迹。有一类书叫方谱,很像菜谱,分方面、集药方、兼理...
书中收集的报道案例有50个,它们称得上“非常新闻”其着力、用意均力求有别于传统范式。它们也是推进和见证《晶报》不断上升发展
《广告心理学》在内容上突出了广告心理学的前瞻性、综合性与实操性,在行文布局上力争做到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广告心理学》共
公司理财:核心原理与应用(第3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本书特色 罗斯《公司理财》的经典早已是共识。罗斯《公司理财》的版本据说有25个以上,各个都受到读者的喜欢...
《江山入划:熊大寻中国策划巡回演讲录》主要内容:江山入划,城市如棋,时代风云变幻,智慧纵横无疆。从景区到城市,从企业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