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们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赏了吧。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性散文;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百花散文书系》不说是“聚珍”本,但所收作品总还不乏光彩可供借鉴吧。百花散文书系包括《古代散文丛书》、《现代散文丛书》和《当代散文丛书》,都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
《唐弢散文选集》:百花散文书系·当代部分
剑桥沉思录
剑桥位于伦敦北面五十英里。汽车在开阔的公路上疾驰,我一面和亲自驾车的卜立德教授(Prof.D.E.Poliard)闲谈,一面向车窗外面眺望。这一带是平原,除了因成熟迟早而呈现颜色深浅的麦田外,几乎都是长着蔓草的野地,一望无际。远处出现茂密的树林,一座接着一座,交错重叠地将地平线切断。据说伦敦是很少见到太阳的,现在它却通过云层洒下熹微的光亮,好象有意要对远客表示一点温存。空气清新极了。我觉得这个地方似曾相识,什么时候已经来过。对了!我突然想起:这是庚斯博罗(T.Gainsborough,1727-1788)或者康斯太勃尔(J.Constable1776-1837)的风景画,一种恬静安谧的气氛使我陶醉,如果不是坐在卜立德教授现代化的小卧车里,我怀疑自己进入了画家的笔底,不知何时开始已经成为淳朴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从路边的计程牌看出,十英里,五英里,三英里,剑桥已在眼前。车子驶过剑河上面的拱桥,从达尔文博物馆拐弯,不久便在一座楼房的入口处停下,这里是纽南姆学院(NewnhamCollege)的大门。第二十八届欧洲汉学会议将在附近小礼堂(LittleHall)开幕,代表们就住宿在这个学院里。
剑桥大学是英国*高学府之一,与牛津齐名,它一共有三十个学院,整个剑桥城就为大学——或者说三十个学院服务。每个学院都是独立的实体,各有一套行政和编制,名义属于剑桥大学,向校本部注册。剑桥大学按照旧例不招女生,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几个新设的学院如丘吉尔学院、达尔文学院实行男女同学,老资格的王家学院学生起而响应,别的几个跟着效法,这个风气有所转变。纽南姆原是达尔文孙子的庄园。达尔文学院成立以后,它不招收普通大学生,接纳的是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研究生,纽南姆专供女研究生住宿和活动。暑假开始,研究生回家或到欧洲大陆旅行,宿舍空着,正好出租以供各种学术会议的使用。
我住入西楼二十三号,在第四层。这一层有八个房间,一室一人,小而精致。每个房间结构不同,但都有壁橱、衣柜、书架,沙发和盥洗设备。全层另有三个浴室,一个厨房,可随意使用。同住的有欧洲汉学会秘书长法国施博尔(舟人)、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黄祖瑜、李学勤和我,还有几位来自波兰和西德的客人。我的房间面向西南,有两个窗,可以看到街对面的楼房,宅旁的花园和草地。英国一般楼房高四、五层,红砖砌成,尖顶,有大烟突,长窗上端作圆穹形,也有方形小窗,窗棂一律漆成白色。伦敦新造的高楼大厦除外,我在沿途看到的旧建楼房,外表都是这个格式,我想,这大概是英国人的习惯和爱好吧。
当晚会见主人剑桥大学东方学系英国鲁唯一(M.Loewe)先生,欧洲汉学会会长瑞典马悦然教授(Prof.N.G.D.MaimQvist)。并结识和会晤了不少新朋友和老朋友。英国的李约瑟教授、美国的拉铁摩教授也参加了,熟人有法国的儒尔曼教授(Prof.R.Ruhlmann)、苏联的索罗金博士(Dr.v.F.Sorokin)。还有许多华侨或华裔学者,例如来自法国的法国国家科学院比较法学研究导师钱志豪博士、用三十年时间完成《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李治华教授、来自比利时的史椄云教授、瑞典的黄祖瑜教授、荷兰的马大任教授,……汉学硕彦,济济一堂。尤其可喜的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一批年轻汉学家,也都踊跃参加,他们多半是研究现代中国的。就研究项目而言,现代中国逐渐取替古代中国,这是当前汉学界一个引入注目的动向。这次会议的讨论中心原定两个:一是国家机器,二是道教。出于年轻成员们的要求,后来又增添了现代中国的项目。在文学论文方面,收到的提纲就有:谈易卜生对中国话剧发展的影响,论戴望舒与“现代派”,评王蒙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介绍中国朦胧诗派和关于“朦胧诗”的讨论。马悦然教授是已故著名汉语音韵学家高本汉(B.Karlgren)的入室弟子,本身也是汉语音韵学家,他为研究川康语音,曾在四川乐山住过两年。这次却也另选科目,作了题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报告。毫无疑问,汉学会议是学术会议,这些专家们也确乎是爱好文学的,但这里还有个总的背景:人们迫切地希望了解今天的中国,尤其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的社会和人民。我从潜在的气氛中深深地觉触了这一点。
剑桥的夜是安静的,但我感到兴奋和激动。
……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现在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后为纪念唐弢先生将甬江镇中心小学改名为唐弢学校。唐弢是我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唐弢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时评,并以《晦庵书话》的形式记录了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出版活动。唐弢是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海内外公认的权威学者,曾参加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还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辑录、考订了鲁迅佚文。他的一系列关于鲁迅创作的著述,在鲁迅研究史上享有很高声誉。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日本三家词笺注 内容简介 日本三家,即森槐南、高野竹隐、森川竹蹊,这是日本填词史上杰出的三词人。三词人生活于日本明治时代,为日本填词的黄金时代,与中国清末四词人...
韩少功,当代作家,湖南长沙人。曾任《海南纪实》《天涯》杂志主编、社长。现为海南省文联主席。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韩少功文库》(十卷),含短篇小说《...
《勃洛克诗选》内容简介: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俄国诗人。是俄国贵族的最后一位大艺术家,是享誉世界的抒情大师。
荷花淀 本书特色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本书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
《飞鸟集(英汉对照)》内容简介:本书是泰戈尔的一部哲理诗集,由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翻译。包括三百余首哲理小诗,绝大多数的诗只有
马约卡之秋(万岁!马约卡) 本书特色 马约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的生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跟随我来这个宁静之岛,那里男入从不匆忙,女人永不衰...
孤独地走向未来-贾平凹散文精读 本书特色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内容浩瀚,五彩缤纷,风格迥然,特色鲜明,或内涵深厚,细致灵动;或朴实自然,淡涵哲...
饮冰室诗话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文化盛宴。 《饮冰室诗话》 《饮冰...
贤行润身-季羡林 本书特色 《贤行润身》作者季羡林先生,学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为人们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
盛世偏多文字狱 本书特色 “海豚文存”是海豚出版社继“海豚书馆”之后推出的系列丛书,“文存”不做细致的划分,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追求新鲜感、冲击...
《一顿自己的晚餐》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食物的书。关于怎样做好一顿简单的居家晚餐。没有复杂的技法和特殊的食材。简简单单。就希
环城大道 本书特色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他用记忆的艺术再现了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环城大道 内...
《好学校》内容简介:书名中的“好学校”是一所虚构的康涅狄格州预备中学。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好学校”中的男孩毕
《鲁迅自编文集:南腔北调集》内容简介:本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7年1929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当时上海有一署
四川文艺出版社草堂草堂(第22卷) 本书特色 《草堂(2018第6期 总第22卷)》为梁平主编“草堂”书系第二十二卷,全书以多角度、全方...
魏晋文学与玄学 目录 自序“通悦”从建安到太康陶诗“任真”说陆机与六朝文学中的唯美思潮清谈语文会关于魏晋清谈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魏晋文学与玄学 节选 魏晋文学一言以...
人与世界的割裂 内容简介 双头鹰文库·俄罗斯思想家智慧随笔。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尽管它历经磨难,仍不失其灿烂耀眼的光辉。本文库定名为“...
倒流河 本书特色 本书系汇集了众多当代一流名家自选的代表作品,专为文学爱好者量身打造,引领读者进入当代文学的中心地带。《倒流河》为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精选集。《...
慢抒情-中国诗歌-2014.11-第59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诗歌”系列丛书之一(第59卷),收入杨康等一百多位诗人的诗歌原创、转载作品四百余首,及近十位诗...
家事国事天下事-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民国作家的评论文章,笔墨所及,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作者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变革社会、革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