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多次禅七中的开示集结,旨在阐释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诗偈。圣严法师以自身丰富的禅修经验,厘清开悟者与各阶段修行者的境界层次,指出修行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与应避免落入的陷井,并从实修的角度,详尽地解说止与观、定与慧、话头与公案的本质与作用,为这首古老诗偈中所叙述的玄妙禅境,开启了一条解行并重的修行大道。
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
《禅无所求》为李连杰,罗大佑,林青霞,张国立联合推荐·缅怀恩师。
《禅无所求》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多次禅七中的开示集结,旨在阐释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诗偈。圣严法师以自身丰富的禅修经验,厘清开悟者与各阶段修行者的境界层次,指出修行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态度,与应避免落入的陷井,并从实修的角度,详尽地解说止与观、定与慧、话头与公案的本质与作用,为这首古老诗偈中所叙述的玄妙禅境,开启了一条解行并重的修行大道。修行的重点应该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目标是好的,但在修行时,就要把目标放在一旁,只管修行。修行就像旅行:你和其他旅人来到同一座机场展开旅程。每个航班都有自己的起飞时间、目的地和抵达时间。你买自己的机票,坐上自己的位子,其他人则坐上他们的位子。一旦上路,就没必要担心路途或抵达的时间。你终于会到达目的地,就和其他人一样。
插图:
第一次禅七心性不生
一、念头是虚幻的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
法融禅师开宗明义就说:“心性不生。”这正是佛陀本人所教导的:所有的念头都是虚妄的。参加禅七的人经常在意昏沉和散乱心,然而,这些念头来来去去,原先并不在心里,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称它为妄念,因为佛教认为所有的时间现象都是虚妄的。如果散乱心不是虚妄的,它就会永远存在,也永远不会改变;如果昏沉不是时间现象,就会永远昏沉。事实上,当心集中时,散乱就会消失;当心清醒时,昏沉就不见了。因此,昏沉和散乱心都是虚妄的。打坐也是虚妄,但我们用它来使妄心不致生起。
来打禅七而期望开悟、体验佛心,这是自我欺骗。的确,既然没有心这回事,也就没有佛心可言。在祛除妄念之后所体现的自性也是虚妄的,因此修行时想以佛心来取代妄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这辈子就一直用一种虚妄来取代另一种虚妄?《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当色消失时,也没有空可言。当妄心消失时,真心也消失;当妄心不动时,真心也就不存在。因为期望开悟,所以我们用功,但修行时心中不该存有那种念头。即使我们开悟了,也不该认为得到了任何东西。
在修行之前,人们不知道自己的妄心,认为自己体验到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开始修行之后,他们得知心是虚妄的。当最后体验到开悟时,也许认为他们以真心取代了妄心。但《心,铭》否定了这种观念:如果心性不生,那么妄心和真心都不存在。临济禅师(卒于公元八六七年)说,求佛之心是轮回之心。
你们来这里修行,那就够了,除此之外不要寻求任何东西。“何须知见?”意思是说不该渴求知识。你也许认为终行,困难,但其实是容易的。只要放下你的知见——烦恼的源头——虚妄之心就会消失。散乱心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隐藏的部分就是你自出生以来所累积的所有知见。开始修行之道,首先就是要安定你的散乱心。
二、如同从梦中醒来
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打禅七的人有两个问题:想要抓住某个东西,却抓不住;想要摆脱自我,却摆脱不了。在跟自己挣扎时,反而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在试着要泯灭自我时,反而使得自我更为顽固。并不只是某一个人如此,而是每个人修行时都会遭遇到问题。毕竟,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你早就开悟了。
法融禅师说:“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在这里,“法”代表的是所有
圣严法师,1930年出生,少年出家,曾于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并留学日本,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杂志社编辑、教授、所长以及译经院院长等,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建法鼓山、僧伽大学以及社会大学等。设立禅修、文教、慈善等基金会,而分支道场亦遍及欧、亚、美、澳等各大洲。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国际知名的禅师,长年在国内外不遗余力地推动“心灵保护”、“种族和谐”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他所获得的荣誉奖项中,包括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山学术著作奖、斐德烈二世和平奖等十多种。出版著作一百多种,已有十多种语言的译著。他曾应邀为《中华日报》等各大报纸。及《天下》、《康健》等杂志撰写专栏。圣严法师的电视弘法节目《大法鼓》播出逾十二年,实用且生活化的内容,深获观众的好评,本套丛书即集结了该节目内容的精华。
汉易阐微-易学详解系列(上下册) 本书特色 《汉易阐微(套装上下册)》:徐芹庭先生发愤述作,历时四载,成《汉易阐微》篇。钩深致远,探赜索隐,因循清人辑佚之成果,...
解构的共通体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让-吕克·南希*重要的作品,在本书中南希阐述了“共通体思想”,具体包括了:非功效的共通体、被打断的神话、文学的共产主...
道教史 内容简介 “道”的内容及其复杂,上至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思想道和宗教方面的道。思想方面的道就是道家,饱含阴阳五行的玄理;宗教...
境由心生:熊十力精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熊十力的学术专论、随笔、短论、讲词、语录等,涉及到中国学术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所讨论的问题,如哲学与科学对象的界定、中...
与亨利.戴维.梭罗对话 本书特色 《与亨利•戴维•梭罗对话》的*部分摘取了梭罗的一些代表性散文和诗歌,展现了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大自然、非...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本书附赠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1、曾国藩诞辰200周年、《百家讲坛》10周年曾国藩首部抗鼎之作同步播出。今年是曾国藩诞辰200周年、辛亥革...
墨经数理 内容简介 “新世纪科学史系列”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辽宁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的合作项目,旨在收录科学史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发展。《墨经数...
玄学十日谈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作者对玄学有很深的研究,以一日一谈的形式,用通俗的文字汇为成一本内涵丰富的玄学面面观。整本书分“十日”,各自成章,书证丰富,观点新...
宗教经验种种 本书特色 教经验暗示,我们的自然经验,我们严格的道德经验和慎行经验,恐怕都不过是真正的人类经验的一个片断。宗教经验模糊了自然的轮廓,开拓了*为奇怪...
敦煌道经词语考释 内容简介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敦煌卷子,是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土地庙、吐鲁番等地出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
佛法初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本书特色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之路,佛教也经中亚向北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从西汉末佛教传入一直到魏晋南北朝...
牟宗三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复兴中国哲学研究,主办了双语学术刊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本书为第十二...
图注玉髓真经-传统数术名家精粹 内容简介 风水领域,名人辈出,著述甚多,为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晋郭璞,是历史上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被尊为风水鼻...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特色 本书出版于1932年,是亨利柏格森*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方面的一次集中运用。在本书中,柏格森秉持其“...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全集-(全二册)-增订版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极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性著作之一,完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特色 1.邀请国内*顶级的国学专家撰文、定调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亲自写序推荐,从中西文化对比、传统文化复兴角度寄语年轻人多读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元哲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中国化为专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展望在...
家藏四库-孟子(图解) 本书特色 《图解孟子》将提高读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激发您对古典文学的探寻兴趣。这是一本优秀的课外教育读物,不妨一阅。家藏四库-孟子(图解)...
《仪礼》是儒家典籍“九经”之一,《仪礼》十七篇中之《丧服》与其他诸篇体例很不相同,以讨论先秦丧服服叙和服制为主题,文辞简
基督教 本书特色 《基督教》分为八个章节,各章节的内容分别是基督教诞生的世界、从耶路撒冷到地中海、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帝国的教会、中世纪的东西部教会、宗教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