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广填四川”后,闽、粤、赣等地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播迁到四川。300年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四川客家顽强地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了许多客家文化的奇迹。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看,客家文化的奇迹也是客家教育的奇迹。客家传统文化在四川的传承和变迁中客家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表现出客家教育的特色。在四川移民社会中,素有“崇文重教”之称的客家人怎样培养、教育子女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不但有助于破解客家文化之谜,而且以区域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性的客家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进行区域教育研究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客家教育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全文共分六章,外加导言和结语,共有八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的界定、选题原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内容。**章四川客家文化。分析了四川客家移民的比例与分布,探讨了四川移民文化“嫁接型”和“移植型”的两种类型,目的是为了将四川的湖广人与客家人作比较,以突出四川客家文化特色,为客家教育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影响。论述了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对客家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客家教育观有两重性,即广泛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客家教育观体现出家族性、务实性、传统性等特点。而客家人的婚姻观、职业观、居住环境观、社会民俗等方面体现出的客家教育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第三章四川客家人“耕读传家”。介绍了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指出以“耕读传家”自居的四川客家善耕又重读,体现出族群性特点。文章分析了四川客家从发富到发贵的发家史,指出客家移民在四川白手起家,坚持半耕半读或先耕后读的生计模式,依靠佃耕或农商兼顾等方式逐渐发迹,并出现许多科举人才或文化世家,为四川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四川客家耕读起家后多在第三代出现科举人才,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移民家族出现科举人才的时间要早,表现出一定地域特色。第四章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具体表现在客家母语教育、移民史教育(家族史教育、祖籍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道德礼俗文化教育等方面。四川客家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强化客家母语教育,以客家独特的《广东小儿歌》等形式来突出客家母语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而移民史教育突出表现在以《入川履历》和《张兴万自传》为典型个案。其目的是强化集体记忆,保持族群的文化认同。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是“崇文重教”的主要体现,因而“崇文重教”保证了客家文化的传承。第五章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分析了四川客家祠堂、族田以及客家宗族办学背景及概况,指出由于客家宗族观念强,客家族学相对要发达。进而文章论述四川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及族学管理,其中以成都市郊龙潭乡范家祠办学为典型个案。客家宗族办学成为客家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活动,是族群性的表现。但是,受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川客家宗族办学又体现出地域性特征。第六章是四川客家教育水平分析。分析清代以来四川客家人才和私立学校状况来说明四川客家教育状况。总体上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清代移民人川有一个创业发展的过程,初期的客家正规教育十分落后,乾嘉以后四川客家教育才开始起步,到近代客家教育才得以蓬勃发展起来,客家名人相继涌现;这与清代以来四川教育发展的轨迹一致。就四川客家人才状况而言,与湖广人相比,尽管四川客家经济状况比不上四川的湖广人,但四川客家人才比例不逊于湖广人;从私立学校发展看,与湖广人相比,四川客家人积极办学,私立学校的比例和质量要高,四川客家体现出“崇文重教”的族群性特点;但是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客家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崇文重教”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其原因有二:从经济因素看,四川家族组织的不发达和四川客家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等两大因素影响下,导致四川族田的不发达;从环境的原因看,四川客家区的族群关系和当地民风状况导致四川客家教育的区域差异。结语部分总结了四川客家教育特色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教育特色表现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注重客家歌谣教育功能;客家教育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家族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强调族群文化认同教育。但是四川客家教育严重忽视女性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群体归属功能;强调耕读的生计模式,形成“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影响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又制约客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讲述了:清代“湖广填四川”后,闽、粤、赣等地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播迁到四川。300年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四川客家顽强地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了许多客家文化的奇迹。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看,客家文化的奇迹也是客家教育的奇迹。客家传统文化在四川的传承和变迁中客家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也表现出客家教育的特色。在四川移民社会中,素有“崇文重教”之称的客家人怎样培养、教育子女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四川客家教育研究不但有助于破解客家文化之谜,而且以区域文化方面具有典型性的客家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是进行区域教育研究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客家教育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本研究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全文共分六章,外加导言和结语,共有八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范围的界定、选题原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内容。**章四川客家文化。分析了四川客家移民的比例与分布,探讨了四川移民文化“嫁接型”和“移植型”的两种类型,目的是为了将四川的湖广人与客家人作比较,以突出四川客家文化特色,为客家教育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影响。论述了四川客家人教育观及其对客家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客家教育观有两重性,即广泛的普及教育和英才教育。客家教育观体现出家族性、务实性、传统性等特点。而客家人的婚姻观、职业观、居住环境观、社会民俗等方面体现出的客家教育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崇文重教”。 第三章四川客家人“耕读传家”。介绍了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指出以“耕读传家”自居的四川客家善耕又重读,体现出族群性特点。文章分析了四川客家从发富到发贵的发家史,指出客家移民在四川白手起家,坚持半耕半读或先耕后读的生计模式,依靠佃耕或农商兼顾等方式逐渐发迹,并出现许多科举人才或文化世家,为四川教育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四川客家耕读起家后多在第三代出现科举人才,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移民家族出现科举人才的时间要早,表现出一定地域特色。第四章四川客家移民文化认同教育。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具体表现在客家母语教育、移民史教育(家族史教育、祖籍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道德礼俗文化教育等方面。四川客家恪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强化客家母语教育,以客家独特的《广东小儿歌》等形式来突出客家母语教育和道德文化教育,而移民史教育突出表现在以《入川履历》和《张兴万自传》为典型个案。其目的是强化集体记忆,保持族群的文化认同。四川客家移民强调文化认同教育是“崇文重教”的主要体现,因而“崇文重教”保证了客家文化的传承。第五章四川客家祠堂与家族教育。分析了四川客家祠堂、族田以及客家宗族办学背景及概况,指出由于客家宗族观念强,客家族学相对要发达。进而文章论述四川客家家族的助学、奖学活动及族学管理,其中以成都市郊龙潭乡范家祠办学为典型个案。客家宗族办学成为客家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社会活动,是族群性的表现。但是,受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川客家宗族办学又体现出地域性特征。第六章是四川客家教育水平分析。分析清代以来四川客家人才和私立学校状况来说明四川客家教育状况。总体上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清代移民人川有一个创业发展的过程,初期的客家正规教育十分落后,乾嘉以后四川客家教育才开始起步,到近代客家教育才得以蓬勃发展起来,客家名人相继涌现;这与清代以来四川教育发展的轨迹一致。就四川客家人才状况而言,与湖广人相比,尽管四川客家经济状况比不上四川的湖广人,但四川客家人才比例不逊于湖广人;从私立学校发展看,与湖广人相比,四川客家人积极办学,私立学校的比例和质量要高,四川客家体现出“崇文重教”的族群性特点;但是与客家原乡相比,四川客家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乐观,四川客家教育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崇文重教”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其原因有二:从经济因素看,四川家族组织的不发达和四川客家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等两大因素影响下,导致四川族田的不发达;从环境的原因看,四川客家区的族群关系和当地民风状况导致四川客家教育的区域差异。 结语部分总结了四川客家教育特色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思考。教育特色表现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注重客家歌谣教育功能;客家教育主要集中于家庭教育、家族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强调族群文化认同教育。但是四川客家教育严重忽视女性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群体归属功能;强调耕读的生计模式,形成“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影响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又制约客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第二章 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及其影响一、四川客家人的教育观(一)客家教育观的两级性文化的特性决定教育的特征,文化决定教育最关键的是文化价值的定向作用。一切教育目的是保持文化价值,教育是按照文化价值培养文化成员的最佳途径。任何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客家文化特色决定了其客家人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教育观。教育观中最核心的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或作用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个体教育观与社会教育观。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客家教育多为私学教育,其教育目的有两级性,一是广泛的普及教育,满足家族子弟读书识字的需要,重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家族内部的团结和秩序;二是英才教育的需要,即满足家族子弟科举应试以入仕为目的,从而光宗耀祖。普及教育关系到家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科举教育关系到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客家教育的两级性,决定了客家教育观的多元化。1.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出于普及教育的目的,客家人强调“品行第一,功名第二”的教育观,十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功名与德行,两者都关系到家族的盛衰。客家族谱强调,“读”不仅是为了功名,也是为了培养子弟的德行。读书明理是主要目的。读书不只是为了功名,更主要的是提高宗族的素质。如吴氏认为“先贤垂训学问,弘以变化气质为先”。①因为读书后,“秀敏者,固可以出身成名起家,光前裕后;朴拙者,亦可以变化气质,保身保家”。②胡氏强调“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谓读书以明理也”。③胡氏“务须读书,使知礼仪道德”。④张氏则批评民间以各种借口不送子读书的短见:“人之不教其子孙者,不日吾家道贫寒,则日彼赋性钝拙,不知送子读书一年所费无多,省杂用以图正业,则子孙贤明,安知异日无补益者乎。如谓赋性钝拙,俗云‘久教无顽子”日渐月靡,自能通晓
严奇岩,男,汉族,1971年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中学从教多年后继续深造,并先后于2004年和2007年获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西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和西南民族史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农业考古》、《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等十多种刊物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参编教材一部。
异物志辑佚校注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异物志》是我国古人写地志以《异物志》为书名之创始,不仅为宋以前各种名目繁多的《异物志》所承袭,...
商周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史前艺术》续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商周文化遗址、城址、墓葬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调查、勘采、发掘、研究,揭示了丰富的地下宝藏,使夏、商...
《西方哲学史》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代表性著作,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我国哲学史著作累计发
浮世绘 本书特色 源自热播全国百家电视台的探索纪录片《传奇》认识日本了解日本感悟日本用1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与丰富的一手资料全景式展现让凡·高沉迷...
茶文化学-(第二版) 本书特色《茶文化学(第二版)》再版删去了部分难懂的引文,必须保留而文义过于艰涩的予以解释或译作白话;此外,还增加了“茶艺”一章。茶艺在茶文...
领导干部常用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特色 内容与时俱进,范例经典实用、分类合理,表述清晰、行政类文书写作、指示类文书写作、报告类文书写作、领导讲话稿写作、会议材料及致...
敦煌古代衣食住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衣饰、饮食、居住、出行共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佛教理想世界的衣饰、帝王官吏服饰、贵族妇女服饰、武士服饰等。敦煌古代衣食住行...
汉语音韵学 本书特色 《汉语音韵学》原名《中国音韵学》,1936,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本书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内容简介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
成都市井 本书特色 《穿存折》、《打会》、《二炭》、《二黄二黄》、《发金瓜木》、《盖碗茶》、《干搀》、《假》、《砍脑壳的》、《鸡公车》……从天府之国物华天宝到家...
孝说-(全彩典藏图本) 内容简介 全书考察了孝的历程,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孝的内容,及其发展和演变。全书以十三经中*短的经文《孝经》为主线,对《孝经》衍生的《忠经...
皓首学术随笔--吴小如卷 本书特色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系列丛书称为“学术随笔”。所收各篇,门类繁多。这套书叙事谨严有据,文笔条畅清新,给人以大量的...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传统婚姻风俗 本书特色 千百年来华夏各民族人民,在我们这个光荣而又古老的国度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在发展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红楼男性 本书特色 “红楼人物百家言”是一套有关人物人物评论的资料汇编,共6种7册,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位主要人物单独成册,其他人物列入“红楼...
世界奇异故事 本书特色 日本的皇室湖大桥,一直有一个至今流传却又未曾解开的传说。据说,每到夜深人静时,桥上总会出现身穿和服的美丽姑娘,她专门去魅惑那些从桥上走过...
胡说老北京 本书特色 《“胡”说老北京》是老北京作者胡少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的自绘的插图和自书的40几篇文稿。书中的文字都是写的一些老北京民俗掌故,人们喜...
作品目录目录 前编 考古学的视角 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考古推理的秘密 物里面有什么? 长时段的魅力 上编 文化起源 史前史的启示
土生说字-修身之道 本书特色 李土生著的《土生说字——修身之道》,选取修身处世类汉字120个,对其从形意上进行分析,作者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人生以及天地人一...
【泰】谛帕恭泰国当红鬼才漫画家、电台主持人、互联网创业新贵(泰国第一大社群网站EXTEEN.COM创办人暨执行长),他喜欢自嘲、擅长用讽刺又带点无厘头的插画抒发...
钟敬文民俗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民俗文化学发凡、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民俗学及其作用、“五四”时期民俗文化学的兴起、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民俗学与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