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义》中“所述之原理十九采自法国名史赛诺波所著《应用于社会科学上之历史研究法》一书”,但何炳松注重把西方“新史学”的阐释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的义理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新的史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
《历史研究法》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而不是对古代史著的评论。与此同时,他力图沟通中西学问,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辩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断定史实、比次史实和勒成著作等做了充分肯定。
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促生了中华教育的圣地;
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规范了中华学子的心路;
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强化了中华学术的骨骼;
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延续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老北大讲义:历史研究法 通史新义》讲述了:《通史新义》中“所述之原理十九采自法国名史赛诺波所著《应用于社会科学上之历史研究法》一书”,但何炳松注重把西方“新史学”的阐释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的义理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新的史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建设有着重大贡献。《历史研究法》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而不是对古代史著的评论。与此同时,他力图沟通中西学问,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辩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断定史实、比次史实和勒成著作等做了充分肯定。
通史新义
上编 社会史料研究法
第一章 史料之理论
(一)史料之性质——史料为一种过去行为之遗迹——产生史料各种必要工作之解析:文笔、语言、思想、信仰、知识;各种工作与实际真相之连锁
一种史料如何能使吾人获得对于一件事实之知识乎?史料与事实间其有一定之关系足以使明了史料者可因之而明了事实乎?如史料而能供给过去之消息,则史料本身必系过去事实所留之一种遗迹。对于研究过去事实之历史家,史料固一种消息也。遗迹之种类有二:一属直接,一属间接,吾人须分别研究之。
直接之遗迹为实物,例如建筑物、机器等,为过去人类活动之产品,可助吾人直接明了此种活动之为何。当吾人欲明了一种实业之方法或其产品时,吾人可以利用直接之遗迹如材料或工具皆是。工艺史之史料即系如此。然社会科学并无此类之研究,而且此即社会科学特有之性质也。盖社会科学所研究者为社会现象,而其根本之对象则为实物;人口学所研究者为人体之分配及物质上之事实;经济学所研究者为财富之生产与分配。然社会科学与真正物质部分之现象完全分离,人体之研究让诸人类学或人种学为之,工业方法之研究则让诸机械学为之。社会科学所研究者非属于人体或行为之物质现象也,乃属于人体间或行为间之抽象关系也,亦即研究人体或行为之数目或各种经济制度也。换言之,即研究入与物之关系也。是故在社会科学中过去之直接遗迹实无利用之余地。
间接之遗迹为文字,吾人通常专称之为史料。史料为物仅能使吾人直接认识撰述史料者之思想而已,盖史料仅系心理事实之遗迹也。然吾人可以凭借史料间接以求得外部之事实。社会科学并不用另一种之史料。入口学之史料或系入口计算之元素(人数、长短、轻重及价值等之衡量),或系用算学或几何形式所表示之计算结果。经济之史料或系统计,或系制度之描述(调查、报告、专篇著作等),或系公私所定各种制度施行之规则。原理史之史料系著作家或宣传者之作品。一言以蔽之,社会科学所利用者仅文字一端而已。史料原理之得以成立,其故即在于此。
文字与社会事实如何能发生关系乎?吾人欲了解此种关系——往往间接而迂远——吾人不能不分析史料所以出世之条件,而且不能不重新实现产生史料时必要之各种步骤。必如此而后吾人方知经过此种步骤以后能否在史料与事实之间寻出关系,俾吾人得以借此明了事实之真相。
此种分析工作当然抽象而烦琐,吾人为便利起见,试在社会史料中取一极简单之报告为例。试任取一种统计之报告而
何炳松(1890~1946),历史学家、教育家,他第一个在中国系统地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海外将他与胡适并提,认为是同一时期学贯中西的大家。
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局 本书特色 曾国藩集团这个近代史上*大的地方实力派,不仅数十年间暗中操纵着晚清政局,且开民国年间军阀政治之先河,其政治作用与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人与世界:以“事”观之》内容简介:本书可以看作作者此前在具体形上学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续,就其内容而言,它既与《道论》《伦理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消费与建设》内容简介:本书研究了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消费与建设,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情感对品牌承诺、情感依恋
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 公元1600-1905 本书特色 本书涉及印度1600~1905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讲述了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
“诗话”作为我国古典诗学著作之一种体例,自北宋成体以后,又迅即发展成为主要之形式,后世遂有借用其名指代其他形式者。今沿其
《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
《教宗与墨索里尼》内容简介:1922年,庇护十一世被推选为教宗,几个月后,墨索里尼就任意大利总理。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掩
话说世界-文明的起源和繁荣(古代卷) 本书特色 新体裁世界通史,新概念大众历史读物,煌煌5大卷,500个经典故事,3000余幅精美插图,生动呈现人类文明的历史画...
高中生必背文言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篇目) 内容简介 大纲中附录了“古诗文背诵篇目”,这本小书收编的古诗文,就是教学大纲规定的篇目,按大纲的篇目...
中国文明考古 本书特色 《中国文明考古》选取了周口店猿人遗址、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南越王陵等考古发现的惊心动魄的发掘历程,讲述了其中的曲折与执着,震撼与感动,...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 第1卷 约500年至约700年 本书特色 本卷的29篇论文,按时间顺序和地域以及专题研究编排,是“罗马世界转型”的历史指南。本卷基于可用史料尽...
《维修电工上岗技能实物图解》内容简介:本书包含维修电工初、中级工和部分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全书共分9章,具体包括掌握安全用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套装共10册) 本书特色 同类型图书购买链接:《新中国大博览》精装全四册★ 由著名党史、国史专家张树军、蒋建农等担任主编,组织中共中央...
西夏通史(2009/1) 本书特色 《西夏通史》:公元11~13世纪,中国的北方,群雄并立,民族融合。一个神奇的民族——党项人,崛起于中国的西北。在血与火的争战...
1942河南大饥荒 本书特色 宋致新编著的《1942河南大饥荒(增订本)》是目前关于河南大饥荒的*全*完整的真实记录。收录了美国记者白修德当年的真实报道,当时《...
党项西夏史探微 本书特色 该书收录作者二十余年来研究党项西夏论文二十余篇,针对党项源流、党项部落分布与迁徙、党项姓氏、党项风俗、西夏军事制度、宋夏战争、金夏关系...
远古时代-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本书特色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
中国通史:经典插图版 本书特色 史学大师吕思勉写给大家的历史经典读物,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中国通史(经典插图版)》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
中国游仙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依托大量史料,运用社会史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游仙文化的发生发展做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同时对游仙的主体—&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