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作者:肖杰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2009-07-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147218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内容简介

作为孙中山*亲密战友之一、国民党元老派“三杰”之首的胡汉民,曾代孙中山三度行使大元帅之职,可见其受信任的程度。然而,当孙中山逝世后,这位道德学问具佳的重量级人物,受到了来自“后起之秀”蒋介石的巨大挑战。胡曾坦言“书生弄军事,终于弄不惯”,但是“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孙中山评语)的政治才华,又使他无法不走上政治舞台去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行自己的抗日、反蒋、剿共的政治主张。蒋胡关系的分合亲疏,均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与当时南京政府官员腐败相比,胡汉民不置私产,作风俭朴,工作效率极高,在1928年至1930年担任立法院长的两年时间内,制定了民法、刑法、土地法和劳动法等近二十部法律,对现代中国社会尤其是1949年后的台湾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赞誉为“一个不流血的绝大社会革命”,“带来中国社会制度的改善”。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本书特色

一个是“党国”元老,一个是“党国”新星,一个是笔杆子,一个是枪杆子,胡蒋皮里阳秋,耐人寻味……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目录

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
在孙中山眼里,胡道德学问均佳,蒋性格暴戾知兵
胡向孙中山建议:援蒋制陈
胡屡电慰蒋,蒋建议孙中山让胡随侍左右
在平定商团叛乱中,蒋、胡二人角色不同
孙中山逝世后,胡走了下坡路,蒋则冉冉升起
廖仲恺被刺,胡遭怀疑被“贬”,蒋说自己救胡一命
二一次联合的流产
胡苏联之行,为自己挽回了政治影响
蒋成为广州一颗耀眼的新星
为少一个对手,蒋曾试图阻止胡回国
胡一厢情愿,蒋未做呼应,流产的联合
三蒋胡首合作:一个清体、一个清心
随北伐胜利,胡向蒋发出联合的信号
胡、蒋合作,反共清党
蒋、胡合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胡不负蒋望,成为反共理论的“旗手”
徐州会议:胡极力劝冯反共拥蒋
宁汉之争:胡是蒋的忠实盟友
四联袂而退,不即不离
蒋“即刻下野”,胡亦无可奈何
对国民党中央特委,冷嘲热讽,胡与蒋来往密切
蒋东山再起,胡不满蒋袒护汪、远游国外
胡在海外为蒋第二次北伐拉赞助
胡在海外,不时向蒋提建议
五再度合作,消灭异己(一)
胡、蒋再度合作
胡想做“伊斯墨”,助蒋成为中国的“基马尔”
裁兵编遣,蒋煞费苦心;舆论宣传,胡全力以赴
蒋桂战争爆发,胡为蒋立头功
三全大会被蒋派、胡派所垄断
六再度合作,消灭异己(二)
蒋欲“削藩”到底,胡大谈牺牲精神
改组派反蒋,胡斥之为反党叛国
蒋、阎电报大战,胡助蒋批阎
中原大战,胡为反蒋派人物“画像”
蒋以武力奠基,胡以法制反对独裁
七蒋胡斗法,胡汤山被囚
胡想当“伊斯墨”,蒋不做“基马尔”
胡公开反对蒋当总统
为总统梦翻脸,胡成为蒋的阶下囚
八宁粤对立,蒋被迫下野
汤山事件对蒋极为被动
胡在被囚中掀起反蒋派第二次大联合
拥蒋反蒋,双方对抗升级
“九·一八”事变,胡获得了自由
宁粤对立转为宁沪粤争权,胡公开反蒋
九胡拒绝合作,蒋汪合组政府
胡不满四届一中全会的各部人选
蒋暗中掣肘,胡坚不赴京,孙科政府夭折
胡冷嘲热讽,反促成蒋汪合作
十胡办报组党反蒋,两广暂且偏安
对蒋的内政外交,胡大加挞伐
办报组党,胡与蒋对抗
福建事变:胡既拒闽又拒蒋
借助西南反蒋,两广暂且偏安
十一皮里阳秋的终曲
无奈之下,胡出国“养病”
归国居粤,胡对蒋缓和
胡猝然离世,临终前仍不忘反蒋,蒋为其举行国
两广偏安局面的瓦解
结语蒋胡关系大透视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节选

style="clear: both; border-top: #eee 1px solid;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3px; text-align: center">**部分事情的起因是陈炯明的部下对孙中山不够尊敬。一天,陈炯明宴请蒋介石,粤军中的其他将领亦在被请之列。席间,陈炯明的一部将谈到孙中山时,出言不逊,称为“孙大炮”,陈炯明闻后未加指责。蒋介石闻后立即起立斥责该人,并对陈炯明也多有指责,气愤之余,仍不平静,只好一走了之。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1)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2)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3)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4)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5)一 一升一降话蒋胡(6)

%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作者简介

肖杰,男,吉林省委党校教授、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主要成果:《中共党史讲义》、《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共党史人物传》等五部著作,论文五十余篇。

蒋介石与胡汉民-笔杆子斗不过枪杆子 作者简介

肖杰,男,吉林省委党校教授、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主要成果:《中共党史讲义》、《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中共党史人物传》等五部著作,论文五十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