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版图的战争。
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登台亮相,对他们的历史定位至今聚讼纷纭。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在和战问题上反复较量,真相如何?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拒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丘逢甲是“未战先走”还是兵败内渡?……
这次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长期以来难以破解。北洋舰队丰岛遭袭,“师期”是如何泄露的?日舰击沉高升号后,英国舆论哗然,日本外交当局是采取何等手段予以平息的?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4天,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日本当局否认旅顺大屠杀造成了什么后果?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怎样被日方破译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共赔付日本库平银2亿3150万两,为何实际多赔了2800万两?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难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
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揭开,战争从爆发走向终结的历程更加明晰:中国打败,然败中有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日本战胜,野心急剧膨胀,成为东亚的战争策源地,为它的*终失败埋下了伏因。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甲午战争新讲》主要内容包括:这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版图的战争。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登台亮相,对他们的历史定位至今聚讼纷纭。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在和战问题上反复较量,真相如何?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拒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丘逢甲是“未战先走”还是兵败内渡?……
这次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长期以来难以破解。北洋舰队丰岛遭袭,“师期”是如何泄露的?日舰击沉高升号后,英国舆论哗然,日本外交当局是采取何等手段予以平息的?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4天,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日本当局否认旅顺大屠杀造成了什么后果?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怎样被日方破译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共赔付日本库平银2亿3150万两,为何实际多赔了2800万两?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难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
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揭开,战争从爆发走向终结的历程更加明晰:中国打败,然败中有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日本战胜,野心急剧膨胀,成为东亚的战争策源地,为它的*终失败埋下了伏因。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插图:
第一章 战争缘起
一明治黩武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根由,它的原委,它的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反之,有果必有因。甲午战争自然不能例外。
甲午战争,这是中国人的叫法,日本人叫日清战争。在某些日本历史学者的著作里,经常宣扬一种观点:日清战争是偶发事件,日清战争不是日本明治政府有预谋的战争,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才阴差阳错地发生的,日本并不是战争的责任者。这种观点,可以叫它“偶发”论。在日本学术界,虽然“偶发”论并未取得普遍认同,有些日本历史学者还对“偶发”论持批评的态度,但“偶发”论者一般都很顽固,时不时就会把“偶发”论改头换面地拿出来宣扬一番,所以绝不能小看它。
我们之所以认为“偶发”论不能成立,主要是基于日本明治政府的实际表现,也就是基于许多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第一。锐意扩张。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确立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为基本国策。他发表所谓《天皇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须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不言而喻,日本要布国威的首要目标,就是一衣带水的西邻朝鲜和中国。
睦仁的《天皇御笔信》发表后,在日本政坛刮起了一股旋风,鼓吹“征韩论”一时蔚为风气。当时,倡导“征韩论”最力者是参议木户孝允。他有一套说辞云:
韩地之事乃皇国建立国体之处,推广今日宇内之条理故也。愚意如为东海生辉,应以此地始。倘一旦动起干戈,不必急于求成,大致规定年年入侵,得一地后,要好自确立今后策略,竭尽全力,不倦经营,不出两三年,天地必将为之一变。如行之有效,万事不拔之皇基将愈益巩固矣。([日]《木户孝允文书》三)木户所论与外务省的意见完全相合。外务大丞柳原前光对“征韩论”的阐述更为透彻:
皇国乃是绝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大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弘张国威,乃最大难事。然朝鲜国为北连满洲,西连鞑清之地,使之绥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经略进取万国之本。([日]《日本外交文书》第3卷,第149页)第一步,征服朝鲜;第二步,占领中国东北;第三步,“绥服”中国;第四步,“经略进取万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日本“征韩论”者的如意算盘和实施步骤。
于是,日本政府选中了激进的“征韩论”者久留米藩士佐田白茅,派他去朝鲜调查政
戚其章1925年生,山东威海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后改治中国近代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结识了几位健在的北洋舰队老水兵,从而受到启发,对甲午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作社会调查,寻踪日军入侵路线,探查战争遗迹,走访战争参加者和知情者,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口碑和文字资料,为以后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午战争史打下了基础。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每一章都可以当作一篇历史考察报告来读,它引导读者追踪作者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探索与研究历程,能够较近距离地观察这场战争中许多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和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从而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而兴味盎然。
《中国历代战争史14:明》讲述蒙古崛起、铁木真称汗、蒙古扩张和元朝建立、统一中国时期的战事。起于蒙古崛起前东亚高原之一般形势
政鉴 内容简介 上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触摸五千年文明渊源,纵览智者先贤经史子集,感受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当我们翻开祖国的文明史典,就如同展开了一幅宏伟壮阔、悠远厚...
汉代考选制度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文献资料,论述了汉代的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官吏选任考核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政治史、官制史、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
“二战”三巨头:欧洲战场纪实 本书特色 此书用文学的手法全面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全过程,刻画了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等历史巨头的形象。主要描写了法兰...
岩松看台湾 本书特色 历时10余天,酝酿近3年 大陆主流电视媒体首次入岛零距离报道 央视东森亲密合作 一段珍贵的新闻史实 央视“名嘴”白岩松专访十余位台湾知名人...
《一种正确的可能》内容简介:当今时代,全球化衰退、阶级差距拉大、两性对立加剧、身份政治兴起、“取消”政治流行······面
刘亚楼军事文集 内容简介 刘亚楼(一九一。年四月八日至一九六五年五月七日),原名刘振东,福建武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
民主及其批评者(全2册)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着手解释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但从广阔的历史时段描述了民主发展的历史。而且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分析了民主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中国乡村研究:第七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中国革命再思考;政治经济变迁;名村今昔;乡土艺术文化;社会、文化重组;乡研新锐。中国乡村研究:第七辑 目录 中国...
毛泽东箴言 本书特色 一书在手受益终身36类360条精心编录的充满哲理、寓意深刻的隽语箴言蕴涵着毛泽东主席非凡的观世、正己、待人和处事哲学在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
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让物理学家和好奇的读者对弦理论的基本思想有透彻的了解。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目录 出版说明译者的话序1.引言 ...
中国金融安全评论-(第一卷) 本书特色 《中国金融安全评论》于纵贯面,循近五年中国经济金融走过的跌宕之路,论析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金融安全演进之趋向;于横截...
1911-1921-中华民国外交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华民国初期(1911-1921)外交史研究的专著。一方面,有助手读者了解近代中国人的艰辛历程,探...
第一卷内容涵盖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开端处的宏大背景;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
戴维·M·格兰斯美国陆军退役上校,被誉为西方研究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表现的首席专家,世界上最重要的苏联军事权威之一。毕业于
作品目录第六章 价值理论概要第一节 价值理论要点概述第二节 价值理论在劳动者自耕自给的情况下有何修正第三节 价值理论在奴
兵器史 内容简介 人们常说战争推动并造就历史。可是这一真理的一个推论却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兵器推动并造就了战争。其主要的争议在于战争中所运用的武器以及根据现有的主...
尼克松:白宫最后岁月 本书特色 1972年6月,受《华盛顿邮报》委托,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合作,开始对水门事件进行跟踪报道。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调查,他们...
美国沉没? 本书特色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戈德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奈德,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约翰内斯,罗伊研究所研究员富利洛夫,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
《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培训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据《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大纲》编写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