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新讲

甲午战争新讲

作者:戚其章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9-07-01

评分:4.8分

ISBN:9787101066296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甲午战争新讲 目录


**章战争缘起
一明治黩武
二开战外交
三权变策略
四醉心调停
第二章丰岛疑云
一不宣而战
二济远应敌
三高升事件
四师期暗泄
第三章平壤之役
一成欢初战
二平壤大战(上)
三平壤大战(下)
四败绩反思
第四章黄海鏖兵
一战前态势
二海战始末
三步蟾改阵
四方案之讼
第五章辽东烽火
一分兵犯境
二旅顺惨案
三辽东战局
四规复海城
五辽河会战
第六章舰队覆没
一威海陷落
二刘岛师焐
三身后疑案
第七章马关议和
一和战之间
二决策乞和
三日本逼和
四议和之旅
五拒和运动
第八章台海风云
一抗日保台
二义军抗敌
三黑旗誓师
四台南沦陷
甲午战争形势图

甲午战争新讲 内容简介

这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版图的战争。
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登台亮相,对他们的历史定位至今聚讼纷纭。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在和战问题上反复较量,真相如何?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拒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丘逢甲是“未战先走”还是兵败内渡?……
这次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长期以来难以破解。北洋舰队丰岛遭袭,“师期”是如何泄露的?日舰击沉高升号后,英国舆论哗然,日本外交当局是采取何等手段予以平息的?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4天,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日本当局否认旅顺大屠杀造成了什么后果?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怎样被日方破译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共赔付日本库平银2亿3150万两,为何实际多赔了2800万两?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难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
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揭开,战争从爆发走向终结的历程更加明晰:中国打败,然败中有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日本战胜,野心急剧膨胀,成为东亚的战争策源地,为它的*终失败埋下了伏因。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甲午战争新讲 节选

《甲午战争新讲》主要内容包括:这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版图的战争。众多的历史人物在这场战争中登台亮相,对他们的历史定位至今聚讼纷纭。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在和战问题上反复较量,真相如何?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拒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丘逢甲是“未战先走”还是兵败内渡?……
这次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长期以来难以破解。北洋舰队丰岛遭袭,“师期”是如何泄露的?日舰击沉高升号后,英国舆论哗然,日本外交当局是采取何等手段予以平息的?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4天,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日本当局否认旅顺大屠杀造成了什么后果?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怎样被日方破译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共赔付日本库平银2亿3150万两,为何实际多赔了2800万两?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难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
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揭开,战争从爆发走向终结的历程更加明晰:中国打败,然败中有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日本战胜,野心急剧膨胀,成为东亚的战争策源地,为它的*终失败埋下了伏因。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甲午战争新讲 相关资料

插图:
第一章 战争缘起
一明治黩武
水有源,树有根。凡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根由,它的原委,它的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反之,有果必有因。甲午战争自然不能例外。
甲午战争,这是中国人的叫法,日本人叫日清战争。在某些日本历史学者的著作里,经常宣扬一种观点:日清战争是偶发事件,日清战争不是日本明治政府有预谋的战争,而是由于某些偶然因素才阴差阳错地发生的,日本并不是战争的责任者。这种观点,可以叫它“偶发”论。在日本学术界,虽然“偶发”论并未取得普遍认同,有些日本历史学者还对“偶发”论持批评的态度,但“偶发”论者一般都很顽固,时不时就会把“偶发”论改头换面地拿出来宣扬一番,所以绝不能小看它。
我们之所以认为“偶发”论不能成立,主要是基于日本明治政府的实际表现,也就是基于许多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第一。锐意扩张。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确立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为基本国策。他发表所谓《天皇御笔信》,宣称“日本乃万国之本”,须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不言而喻,日本要布国威的首要目标,就是一衣带水的西邻朝鲜和中国。
睦仁的《天皇御笔信》发表后,在日本政坛刮起了一股旋风,鼓吹“征韩论”一时蔚为风气。当时,倡导“征韩论”最力者是参议木户孝允。他有一套说辞云:
韩地之事乃皇国建立国体之处,推广今日宇内之条理故也。愚意如为东海生辉,应以此地始。倘一旦动起干戈,不必急于求成,大致规定年年入侵,得一地后,要好自确立今后策略,竭尽全力,不倦经营,不出两三年,天地必将为之一变。如行之有效,万事不拔之皇基将愈益巩固矣。([日]《木户孝允文书》三)木户所论与外务省的意见完全相合。外务大丞柳原前光对“征韩论”的阐述更为透彻:
皇国乃是绝海之一大孤岛,此后纵令拥有相应之兵备,而保周围环海之大地于万世始终,与各国并立,弘张国威,乃最大难事。然朝鲜国为北连满洲,西连鞑清之地,使之绥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经略进取万国之本。([日]《日本外交文书》第3卷,第149页)第一步,征服朝鲜;第二步,占领中国东北;第三步,“绥服”中国;第四步,“经略进取万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日本“征韩论”者的如意算盘和实施步骤。
于是,日本政府选中了激进的“征韩论”者久留米藩士佐田白茅,派他去朝鲜调查政

甲午战争新讲 作者简介

戚其章1925年生,山东威海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后改治中国近代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结识了几位健在的北洋舰队老水兵,从而受到启发,对甲午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作社会调查,寻踪日军入侵路线,探查战争遗迹,走访战争参加者和知情者,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口碑和文字资料,为以后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午战争史打下了基础。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每一章都可以当作一篇历史考察报告来读,它引导读者追踪作者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探索与研究历程,能够较近距离地观察这场战争中许多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和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从而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而兴味盎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