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
但本书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本书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
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
《风中的文化帝国》,用通俗的文字传播西方现代观念,让人们在历史的黑暗的索道中找到启明的光芒,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林贤治(著名学者、作家)
每见他的文章,必读,他较我激进,时有新见。我不一定同意他每个具体论断,但我相信,因他博览,多思,又直言无隐,好文章必然会从这样的笔下写出来。
——邵燕祥(著名杂文家、诗人)
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
——刘洪波(著名杂文家)
对魏得胜这个名字,我是从2000年初开始注意的,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当不错的杂文,他的杂文给人的印象十分有见地,且有深度。这位作家很有潜力。
——刘成信(《杂文选刊》主编)
我都喜欢魏得胜的文字,无论杂文还是随笔,我都喜欢。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是其*大特点,而这没有思想、勇气和才情是不行的,想做也做不到。
——周实(原《书屋》主编)
《风中的文化帝国》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但《风中的文化帝国》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风中的文化帝国》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希腊风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先讲个和禅有关的故事。
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而且常常暗中叫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傅,师傅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文化的本质,亦如小和尚所言,也是随风而至的。惟其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才成全了几个文化帝国。
文化而称帝国,你会不会感到很新鲜呢?不过是观点之一种罢了。实际上,在我们提出“文化帝国”这一概念前,它已经实际存在了两千多年。纵览世界古老文明,就会发现,文化确会随风飘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古埃及人在地中海南岸撑船捕鱼,没留神,一阵儿东南风,兴许就能把他们的船吹到地中海北侧的克里特岛上去(当年的葡萄牙舰队,就是被大西洋的风暴刮到南非口岸的,白人文化也随之登陆南非)。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落后,被风送到异地他乡的人,通常就回不来了。怎么办呢?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就留在那儿了。这就是最初的殖民,是被动产生的。东方文化,也由此传人西方。
留下来的人,给异乡带去了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习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假如外来移民和当地土著能够和平共处,就避免不了交流,一交流,埃及人会发现,咦——好玩好玩,克里特人用带坑的石头当碗。克里特人也有所发现,噫——古怪古怪,埃及人用瓢吃饭。假如双方不能和平共处,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就有了武器交锋。武器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交流虽然很被动,也很残酷,但双方仍有所发现:咦——克里特人用鸡毛当令箭;噫——埃及人用古怪的文字下达战令。
历史当然不是我假设的这个样子,但就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而言,是大致不错的。起初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不是人为的,差不多都是东南风惹的祸——偶发使然。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阵儿东南风把埃及人送上克里特岛的时候,同时也把东方文化送上了这个西方小岛。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上面所说,乃自然风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力。而更多的情况,文化是靠人为因素来传播的。说起来很美,也很动听,文化传播嘛,好事呀,但这些人为因素形成的风,在古代来讲,多是夹裹在血腥风雨的战争风暴中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文化大转移,第
魏得胜,山东人,现居云南,专事杂文、随笔、散文的写作,其作品多见于《随笔》、《书屋》、《南方周末》、《湘声报》等报刊杂志。2002年被《杂文选刊》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5位杂文作家”之一。2003年,成为《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其文化散文《历史的点与线》,荣登当年散文类图书的畅销榜。近期图书著作有《另类人生》、《历史深处话名著》。
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 本书特色 此书是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的社会科学(人类学)的反思之作。内容广博,涉及中国古代的世界活动...
一九五〇年代,上海歷史博物館展示了一面豎立在外灘河岸公園入口的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自此這面由博物館虛造的告示牌,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當李小龍在電影...
笔记文选读-大家语文 本书特色 《笔记文选读》所选的笔记文,或写人情,或述物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吕叔湘编著的《...
饮食器用-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
无论你在想什么,现在,立刻,马上,反过来想想!英国创意鬼才保罗·亚顿总结30载创意经验,奉上商业必修课《无论你在想什么,反过来想想》,以60条辛辣箴言,数十份精...
云乡丛稿 本书特色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民俗学家、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史功底,或从宏观研究民俗学与中国民俗,微观考证酒与民俗、中国葬礼的演变等等,...
通俗编(全2册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通俗编》为清代藏书家、学者翟灝编著,经由当代学者、金庸研究专家陈志明编校,是历代关于俗语出处...
中国人性情中人的精神与气象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盛衰起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数十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一流国家?为什么孔府一脉两千多年绵延不断?为什么古代中国从来...
敖鲁古雅方言研究 本书特色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 敖鲁古雅方言研究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作者:哈斯巴特尔译者:开本: 32开定价: ...
人类的故事(上下册) 本书特色 1921年,美国的 boni and liveright公司首次出版《人类的故事》,立刻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它的作者—...
徐中舒(1898~1991)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初名道威。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1925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8年任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中文...
康有为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康有为思想研究》是萧公权先生*后一部长篇学术巨著,原为英文撰写,先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学术期刊,后再汇集成书,补写家世与生平两篇以及教育...
文化形态史观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内容简介 雷海宗的治史特点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来消化史料,解释史料,自成体系。他强调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
中国文化大师谈 本书特色 ★ 中国文化史的 开山、压卷 之作,诚为国学爱好者必读之书; ★ 汇集中国文化学奠基人柳诒徵、一代史学巨匠吕思勉的论著精华;★ 学术性...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42走向民间 内容简介 本书有开胶现象,介意的书友慎重购买。在此提供修复方法如下:·工具: 熨斗一只,现在家里都用蒸汽熨斗,可以用没有蒸汽的...
沧月:这本是个寂寞的名字。这本是个寂寞的名字,让人想起月夜伏波,那映在海面上的、空零零寂寥冷落。隐藏在这样的名字之后,却是个说话很直、笑起来很甜,既慧黯又墉懒的...
古典名著释读丛书: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内容简介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对《金瓶梅》的作者、成书、版本、方言、传播、影响等基本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评述;二是对...
二十四节气:创立与传承 本书特色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遗”名录。本书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依据详...
风雅大太行 本书特色 由山西省长治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长治市郊区区委书记王辅刚主编,王怀中、沈琨编写的“地域文丛”系列书系之一的《风雅大太行》通过追古述今的...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 本书特色 刘顺利所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