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
但本书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本书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
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本书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
《风中的文化帝国》,用通俗的文字传播西方现代观念,让人们在历史的黑暗的索道中找到启明的光芒,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林贤治(著名学者、作家)
每见他的文章,必读,他较我激进,时有新见。我不一定同意他每个具体论断,但我相信,因他博览,多思,又直言无隐,好文章必然会从这样的笔下写出来。
——邵燕祥(著名杂文家、诗人)
魏得胜的作品书卷气浓厚,在历史与现实间涉流穿隧,见解精到,如有神会。
——刘洪波(著名杂文家)
对魏得胜这个名字,我是从2000年初开始注意的,此前,他已经发表过一些相当不错的杂文,他的杂文给人的印象十分有见地,且有深度。这位作家很有潜力。
——刘成信(《杂文选刊》主编)
我都喜欢魏得胜的文字,无论杂文还是随笔,我都喜欢。立意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明快,思想尖锐,是其*大特点,而这没有思想、勇气和才情是不行的,想做也做不到。
——周实(原《书屋》主编)
《风中的文化帝国》选取了人类历史上六个文化帝国予以解读,目的在于找出这样一个答案: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为什么是这样走而不是那样走?公元五世纪,法显去西天取经之前,他的印度老师鸠摩罗什就告诉他,不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寻求宗教知识上,而应该详细地研究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了解整个的印度人民和他们的国家。鸠摩罗什的意思是,一国文化,尽在一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中。但《风中的文化帝国》不在于探讨各种群间的生活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因为这种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风中的文化帝国》探讨的是,自人类有电以来,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种群间相互浸染的。在文化浸染的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二十余种文明,有的现在已经绝迹,而有的至今依然兴盛,并形成独有的文化帝国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希腊风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先讲个和禅有关的故事。
有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而且常常暗中叫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傅,师傅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到哪里。”
文化的本质,亦如小和尚所言,也是随风而至的。惟其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才成全了几个文化帝国。
文化而称帝国,你会不会感到很新鲜呢?不过是观点之一种罢了。实际上,在我们提出“文化帝国”这一概念前,它已经实际存在了两千多年。纵览世界古老文明,就会发现,文化确会随风飘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古埃及人在地中海南岸撑船捕鱼,没留神,一阵儿东南风,兴许就能把他们的船吹到地中海北侧的克里特岛上去(当年的葡萄牙舰队,就是被大西洋的风暴刮到南非口岸的,白人文化也随之登陆南非)。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落后,被风送到异地他乡的人,通常就回不来了。怎么办呢?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就留在那儿了。这就是最初的殖民,是被动产生的。东方文化,也由此传人西方。
留下来的人,给异乡带去了他们的宗教和生活习惯。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习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假如外来移民和当地土著能够和平共处,就避免不了交流,一交流,埃及人会发现,咦——好玩好玩,克里特人用带坑的石头当碗。克里特人也有所发现,噫——古怪古怪,埃及人用瓢吃饭。假如双方不能和平共处,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就有了武器交锋。武器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交流虽然很被动,也很残酷,但双方仍有所发现:咦——克里特人用鸡毛当令箭;噫——埃及人用古怪的文字下达战令。
历史当然不是我假设的这个样子,但就文化的相互传播、相互影响而言,是大致不错的。起初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不是人为的,差不多都是东南风惹的祸——偶发使然。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阵儿东南风把埃及人送上克里特岛的时候,同时也把东方文化送上了这个西方小岛。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上面所说,乃自然风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力。而更多的情况,文化是靠人为因素来传播的。说起来很美,也很动听,文化传播嘛,好事呀,但这些人为因素形成的风,在古代来讲,多是夹裹在血腥风雨的战争风暴中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文化大转移,第
魏得胜,山东人,现居云南,专事杂文、随笔、散文的写作,其作品多见于《随笔》、《书屋》、《南方周末》、《湘声报》等报刊杂志。2002年被《杂文选刊》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5位杂文作家”之一。2003年,成为《读者》首批签约作家。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其文化散文《历史的点与线》,荣登当年散文类图书的畅销榜。近期图书著作有《另类人生》、《历史深处话名著》。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内容简介:《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
探索古印度文明 本书特色 印度是世界*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300年,印度河流域就出现了城市国家,产生了灿烂的哈拉巴文明。至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兴起,古...
田边刚,1975年生于东京。2001年凭借《砂吉》获得Afternoon四季奖评委特别奖,2002年改编自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的《二十六个男人与一个少女》获得E...
小林和人,1975年生於東京,幼年至青少年時期曾在澳洲與新加坡生活。1999年自多摩美術大學畢業後便在吉祥寺開設Roundabout,專門販售東西方既實用又具設...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内容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阅读×抽奖盲袋(2款随机发货) 本书特色阅读×抽奖盲袋(2款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阅读×抽奖盲袋购买须知(以下简称盲袋)1、盲袋中书籍总定价高于盲袋售价。2、因...
《未来的组织》内容简介:互联网浪潮的汹涌与宏观经济的衰退,不会影响睿智者的判断,相反却会成为改革家的机遇。凭借深刻的洞见、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本书特色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是中国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中的一册.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内容简介 简介揭开中原王朝...
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 本书特色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
《孙子兵法》内容简介:《孙子兵法》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战略思
剪纸艺术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
中原音韵校本-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本 内容简介 《中韵学从书:中原音韵校本(繁体版)》将以整理我国音韵学古籍为主要内容,遵循工具性、数据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力求为...
《多元协同下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化路径研究》内容简介:本书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文献收集整理的方法,揭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中大
全球化与文化个性 目录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代序)导论一、文化个性问题凸显的时代背景二、文化个性内在价值的统合与裂变三、西方现当代文化的“自我批判”...
闾巷话蔬食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老北京人所尝、所见、所闻的民间俗食,全书分为主食类、菜肴类、小吃类、节令祭食类、酒水饮料类、原料调料类、器皿技术类、习俗逸闻类及...
牛津语言学入门:语言与文化 目录 ContentsPrefaceSECTION 1Survey1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
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三 本书特色 司马云杰编著的《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文化价值...
曹雪芹西山传说 本书特色 在《曹雪芹西山传说》中这些或变了形,或掺杂了附会成分的故事中,读者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曹雪芹:那是寄托了老百姓希望和同情的曹雪芹。曹雪芹...
神灵降临 内容简介 以藏语采集,以汉文笔录,四十多年来激情不减、故事泉涌的,除了廖东凡先生,还会有谁?本套丛书以十种之盛,全方位展现西藏本土传统文化:从神山圣湖...
幾米幾米這個名字常常被誤認是外國人,也被認為姓幾,但都不是。幾米是正港台北出生長大的宜蘭小孩,他開始畫插畫時想要取個筆名,就把自己的英文名字Jimmy音譯,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