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记

紫禁城记

作者:祝勇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年:2009-08-01

评分:5分

ISBN:9787800478390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紫禁城记 目录

火(上)火(下)宫殿(上)阳具宫殿(下)血(上)血(下)

紫禁城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历史悬疑色彩的书。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进故宫,走进故宫的历史。它是以一系列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为载体的——大明王朝发生了一系列的怪事——开国元勋接二连三地死去。*后一个死去的,居然是当今皇帝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一三九八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神秘死去。继而,一场权力之争,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和朱元璋的嫡孙朱允炆之间展开。*终,朱棣夺取了王权,开始了营造故宫和北京城的事业,同时,在防范着朱允炆的复仇……著名作家莫言说:“(本书)是祝勇精心设置的一个历史迷宫,它华丽而苍凉,妩媚而毒辣,庄严而污秽。它诱惑我们走进去,让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觉,而作品中所有通向历史暗角的路径,都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巫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窥视着历史,也占卜着我们的将来。”本书获得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大奖提名奖,该奖是当今世界上**个以世界华文作家为对象的诺贝尔奖式的文学奖。本书还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郭沫若文学奖。著名摄影师李少白为本书摄制了大量精美的照片。

紫禁城记 节选

《双城记·紫禁城记》内容简介:紫禁城与长城的价值,依托于建筑,又不止于建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它们是历史的产物,但它们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因而,它们不仅史学价值巨大,文学和艺术的价值同样很大。它们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作家和艺术家们提供充沛的创作素材。也就是说,对紫禁城、长城的解读,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元的,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完全可以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完成对这两处史诗性建筑的阐释。 《双城记》,是两部分别以紫禁城和长城为主题的著作。在这两部书中,“城”的含义有所不同。其中,《紫禁城记》中的“城”,指的是皇城,具体来说,它的范围包括紫禁城护城河环绕的全部地域,向南包括外金水河围合下的天安门、太庙和社稷坛;而《长城记》中的“城”,指的是城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作者把它们并称“双城”,一方面表明它们在世界建筑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堪称中华文明“双璧”,祝勇在书中,还特别阐明了“双城”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借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提法,显示了作者的巧思和机趣。

紫禁城记 相关资料

插图:宫殿(上)拾捌工具。除人之外,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运输和装载的工具。台基、台阶、梁柱、御道,宏伟的宫殿,使得许多构件尺度都无比庞大,它们的重量足以使肉身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我们无法想象山岩被人们搬动,即使是群体作业,每一只手臂上蕴藏的力量也终将被消解得无形。如果不借助工具,石块木料就永远无法在都城汇聚,除非它们真如史籍中所粉饰的,“一夕自行若干步,不假人力。”是工具,将山野间的原始材料与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立起联系,如同苦力们脖颈上的锁链,在生与死间建立起联系。我们永远无法看见搬运的过程,也难以想象工具的庞大——显然,工具的尺度规模,是被木石材料的尺寸所规定的,我们只知道巨大的梁枋柱檩、阶石栏杆,无一出自京城,而产于遥远的异乡,这些物体在如此遥远的空间中的神秘转移,使我们的想象鞭长莫及。无论我们面对哪一座宏伟的建筑,无论是埃及的古金字塔,还是英国的巨石阵,我们都会产生同样的困惑。当然,翻阅记载可以使我们知道一些事物,比如三大殿前后每块重达二百多吨的御道石,是从四百里外的河北曲阳运来的,聪明的工匠想出旱船滑冰的办法,沿途打井,利用冬季低寒的温度,从井中取水,泼路成冰,用旱船装载巨石,拉拽前行。四百里的路程,快马一日可达,而运送这只块巨石,动用两万多名苦力,排成一里长的队伍,每日也只能移动五里。据说后来创造了一种十六轮的大车,但每日也只能达到运送六里半这个极限数字。即使这样的记载,也只是凤毛麟角。我们很难对物体的连续位移进行破译。巨大而玄奥的工具消失在宫殿身后,使时间出现缺口,宫殿的呈现更加神秘。拾玖也许应该对专制制度心存感激——如果我们想目睹宏伟的宫殿。专制至少具备这样的好处:为了实现统治者的梦想,真的可以做到倾国倾城。宏伟的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也只有最残酷和血腥的专制,才能将破碎的版图拼接在一起,并且使得地区利益乃至个体生命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皇帝的利益才是最高的利益,皇帝的任何一句言辞都是法律,一句顶一万句,皇帝的意图,在任何时候都可能置换成全体人民的意图。皇帝的野心需要用战争来兑现,人民便拿兵器来说话;皇帝需要威武的宫殿,人民便投入一场没有尽头的苦役,以便皇帝能够站在豪华奢侈的宫殿之上,享受权威,发号施令。两方

紫禁城记 作者简介

祝勇,1968年生,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驻校作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全国青联中央委员,《阅读》、《布老虎散文》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散文运动”代表人物,有8卷本《祝勇作品集》出版发行。学术方面,著有专著《反阅读——革命时期的身体史》,《走出五四的创世神话——论十大关系》等。中央电视台纪念郑和下西洋soon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北京电视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我爱你,中国》总撰稿。
摄影者简介:
李少白,1942年生于重庆,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及有关院校摄影系客座教授。
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出版有《走近长城》,《原味故宫》、《神秘的紫禁城》等十余部摄影作品集。其长城和故宫题材的摄影作品在国内深受欢迎,并多次在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家展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